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张磊教授独具特色的"动和平"观与调和法则。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研读文献,研究张磊教授的"动和平"学术观点。结果:"动"是动态、运动;"和"是和谐、调和;"平"是平衡。张磊教授从此三方面准确、完整地描述了环境、机体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状态。结论:"动和平"观与调和法则为疾病的诊疗及养生保健提供了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儒家养生观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与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医养生开始呈现不间断热潮。纵观目前的中医养生热,可以发现较为重视"养身"而忽视"养心",借鉴儒家养生观,重视"养心",有助于培养科学养生观,也会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焦中华教授为我国著名的肿瘤、血液病专家,尤其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及血液病,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色等方面论述了焦中华教授在乳腺癌治疗上的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4.
庆慧  邱彤 《中医研究》2014,(10):44-45
邱保国教授在中国传统养生方面有颇多建树,他对历代养生文献和哲学思想潜心研究数10载,从佛、道、儒家有关养生思想到历代中医养生观,并结合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进行深入地研究,形成了传统养生的衡动观(即动态平衡养生观)和养生思想动态平衡论。他对阴阳平衡整体养生观、天人相应的自然养生观、动静结合的衡动观、神形合一的养生观、后天补脾平衡膳食观、护肾保命养生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其具有很高理论和实用价值。笔者在跟随邱老师学习期间,深受邱老的平衡养生观的影响,现将邱老的平衡养生观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出于对《中医养生学》中四时五味观的质疑,从病理、四时、五味3方面分析《素问·脏气法时论》四时五味观的本源意义,认为该篇中的"脏气"为病理状态而非生理状态;所法之五"时"是天干物候十月太阳历的产物,其中的"长夏"大致在现行农历四月中旬到六月下旬的72天,读长(cháng)夏而非长(zhǎng)夏;调理脏气之"味"指食味而非药味。"脏气法时"系指五脏病态下的饮食调治而非生理情况下的饮食调养,《中医养生学》所持时味观不符合原文本意且其养生指导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焦中华教授从医40余载,尤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肿瘤病,在该领域潜心研究,对多种血液肿瘤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止血方是焦中华教授自拟协定方之一,重在益气摄血,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证范畴疾病,对脾不统血、气不摄血型之出血倾向者疗效显著。文章就焦中华教授对血证病因病机认识,对止血方的组成、方解及临床加减化裁等方面的见解与经验进行论述,并以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7.
段晓鹏 《河南中医》2012,32(9):1163-1164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医学的"中和观"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中医养生学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中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人体内部和谐,即阴阳平衡。在养生方面,无论是时令、心理、膳食、运动、房事等等,都体现着"中和观",这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应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谭颖颖  刘昭纯 《陕西中医》2011,32(9):1196-1198
整体思维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中医养生理论建构中起主导作用,其影响力渗透到中医养生理论的方方面面。受整体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医养生建构了独具特色而又充满哲学智慧的养生理论,顺应自然养生观、形神兼顾养生观、精气神养生观、五脏六腑养生观以及调畅情志养生观,均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对整体思维模式对上述养生观的建构影响进行了剖析,以揭示整体思维模式在中医养生理论建构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邱彤  庆慧 《中医研究》2015,28(1):27-29
天人相应养生学说是我国传统养生中顺应自然养生方法的理论基础。邱保国教授在中国传统养生方面有颇多建树,对历代养生文献和哲学思想潜心研究数十年,从佛、道、儒家有关养生思想到历代中医养生观,并结合临床实践中的启发,形成了传统养生的衡动观(即动态平衡养生观)和养生思想动态平衡论。他认为天人合一是养生的理论基础,养生之术要趋利避害,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避免外邪侵袭,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整体的动态平衡,才能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10.
全国名老中医焦中华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肿瘤治疗中提出"治瘤首健脾胃"观点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在用药方面主张以健脾益气法、升阳举陷法、甘温除热法为主要方法,在临床思辨中提倡以重健脾胃、益养胃阴、升清降浊、通补平衡、清热化湿、巧用甘味为治则。工作中焦中华教授以此思想为指导,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养生颐年是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对刘炳凡根据毛泽东《实践论》提出的"知行统一观"养生颐年学术思想、方法、主要内容和临床实践经验等进行探析,这对现代养生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首倡中医"中和"学术思想。"中和"贯穿其临证观、未病观与养生观。"中和思想"→"中和辨证"→"中和组方"是孙老临床辨治的学术系统。这一体系的关键是认同"中和思想"为临证之指导思想,把握"中和辨证"的元素与要领,运用"中和组方"的思路与方法。"治未病"的思想特征是:强调以人为本,防重于治;强调形与神俱,和谐平衡;强调天人合一,效法自然。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中防逆转、瘥后防复发。诊疗和养生都分为六个层级:德、道、学、法、术、器。养生总则是"合则安",养生要领是"上善、中和、下畅"。  相似文献   

13.
“知行统一观”是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提出的养生颐年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包括养生颐年鉴、养生颐年论、自我颐年法和回春集验录等.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系统观、首重脾胃的调摄观、三因制宜的辨证观、唯变所适的治疗观、见微知著的预防观和万殊一本的康复观等方面,探讨其“知行统一观”的养生颐年学术思想,以期更好地指导养生颐年.  相似文献   

14.
宋政昌 《光明中医》2012,27(1):13-14
养生是通过适寒温、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等多种方法去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笔者通过顺应四时,避免气候过用;心平气和,避免精神情志过用;五味调和,避免五味过用;劳逸结合,避免劳逸过用;带病养生,避免药物过用五个方面,论述了"生病起于过用"的养生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视“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医学养生的特点。《内经》中有丰富的和合养生思想,概而有四:一是天人和合养生观,二是形神和合养生观,三是阴阳和合养生观,四是脏腑和合养生观。  相似文献   

16.
《中藏经》一度遭受质疑,然瑕不掩瑜,其至真医理受到后世越来越多医家的认可,当中"天人相应"、"虚实寒热生死逆顺"、"形证脉气"、"贵阳贱阴"等学术观点得到广泛研究,然其养生思想鲜有人探究,本文拟从顺应自然养生观、形神共养养生观、起居饮食养生观、运动养生观四个层面,初步探究《中藏经》的养生学术思想,冀抛砖引玉,深入挖掘其养生学术价值,造福民众。  相似文献   

17.
焦中华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及血液病研究40余年,在肿瘤及血液病的临症治疗中,强调局部与整体、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并根据疾病演变过程中正邪消长制定相应治则,补益攻伐相间而进,以遏制其恶性演变.  相似文献   

18.
总结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养生思想及其实践。结合王老的工作生活实践,阐述王老“牧羊式”养生观:“老骥伏枥,笃定前行”“诗书怡情,缓步振兴”“食取称意,衣取适体”。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焦中华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他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广收博采,融汇中西,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部分经验及相关案例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古语云"诗有别裁"。其实,高寿也是有"别裁"的——每一个长寿者,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养生之道。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便是"寿有别裁"的典范。他身逢乱世,虽一生流离颠沛,饱经风霜,却寿高达到85岁,而且耄耋之年依然耳聪目明、身轻体健,可谓是寿有别裁的有力佐证了。是故,陆游晚年作诗云:"养生如艺树,培植要得宜。"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