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林道强主任医师辨治麻木痹的经验。林道强主任认为麻木痹的病机为气血亏虚,肢体、经络、肌肤失养或风寒湿热外邪及痰、瘀病理产物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致肢体、经络、肌肤失养。将该病分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肝肾亏虚,瘀血阻络;寒湿瘀血,痹阻经络;湿热蕴结,痹阻经络4 个证型进行辨治。虚证以补益气血或滋补肝肾为主,实证以化瘀止痹、温经散寒或清热除湿为主,虚实夹杂证,则补虚泻实。注重顾护脾胃,审因论治;注重温阳活血;善用引经药,巧用对药,重视虫类药、藤类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以正虚为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以邪实为主,治疗调补疏通气血、补益肝肾以扶正,温经散寒、清热除湿、祛瘀化痰以祛邪。气血亏虚型,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八珍汤加减;肝肾不足型,独活寄生汤加减;寒湿痹阻,乌头汤加减;湿热痹阻,四妙散加减;痰瘀痹阻,双合汤加减。特色用药:藤类散邪,疏络通滞;虫类搜剔,祛痰活血;辨位用药,引经为治。循经辨证,病因辨证,营卫气血和三焦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旷惠桃教授以经方当归四逆汤为基础,创制养血通痹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寒湿阻络之尪痹;阳虚体质,感受寒邪之痛痹;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滞肩臂之肩痹;血虚寒凝,寒湿痹阻肢末,气滞血瘀之脉痹;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感寒邪,阻滞局部关节之骨痹等,皆获佳效。体现了其"温养治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运用保元汤临证治疗三则:冠心病,证属胸阳不振,气虚血瘀,心脉痹阻,治宜益气温阳,化瘀通痹。慢性腹泻,证属脾胃虚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末梢神经炎,证属气血阳气俱亏,瘀阻脉络,治宜温阳通脉。  相似文献   

5.
廖先仕 《新中医》1994,26(6):61-62
热痹的证治体会廖先仕痹证即闭阻不通之意,乃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不通引起的疾病。由于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和关节肿大等症为特征,统称为“痹”。有关本病的记载,首先见于《素问·痹论》...  相似文献   

6.
痹病有多种类型:有按证性质分,按病因分,按病位分,按脏腑分。辨治较为复杂。痹是闭塞不通之意。《素问·痹证》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了痹病的病因与风寒湿三气有关。痹病的成因气血营内虚是内在条件,风寒湿热外袭是外在因素,经络气血痹阻是痹病...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80-782
彭江云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阳虚邪凑,其治疗特点可概括为三因并治、祛邪为先,营卫同调、气血并补,活血通络、补益肝肾,顾护胃气、善用温药。彭教授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肾虚寒凝、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六型,辨证论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陈志维教授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痰湿闭阻、气血亏虚,治以行气活血、滋补肝肾、祛湿通痹、补气养血,并配以相应方药。  相似文献   

9.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是由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去甘草重生姜,加黄芪化裁而来,主治血痹.该篇谓:"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其症多见肢麻不仁、疼痛、乏力、易汗出.其病机为形盛体弱、气血不足、正虚邪侵,继而阴邪痹阻血络,致气血不通、瘀血阻络、筋肉失养...  相似文献   

10.
葛根有通脉生津醒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工清 《四川中医》2000,18(6):18-18
葛根属豆科藤本植物葛的肥大块根,富含淀粉,供食用,性味甘、辛、平,无毒。现代中药方书大都将其编入解表退热之品。笔者认为葛根的主要作用还有通脉、生津、醒脑,偏于补养的一方面。临床经验体会如下。1活血通脉,治诸痹“痹者闭也”,是经络气血阻闭不通的意思。葛根有“起阴气”,活气血,通脉络,养筋脉,治诸痹的作用。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说:“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能使“气血活,诸痹自愈矣”。《朱良春用药经验集》认为:葛根能“疗骨痹,解痉通脉”。其治疗顽固性骨痹,治疗颈椎增生,必用葛根30~45g[1…  相似文献   

11.
产后痹是妇人在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所患的痹证。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产褥期气血亏虚、复感外邪及瘀血阻络有关。在治疗上多从血痹、气血亏虚、祛邪化瘀论治。清代吴师机明确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为中医外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医外治法关于治疗痹病的论述较多,但在治疗产后痹方面理论欠系统化,治疗欠规范化。本文在此概述包括针灸、推拿在内的中医外治疗法对产后痹的治疗,以期能够促进中医外治法理论系统化和治疗规范化的进展,并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治疗产后痹的思路和方法。下面就产后痹的中医外治疗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宣痹通络汤治疗颈椎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成瑞 《新中医》1995,27(7):20-22
运用自拟宣痹通络汤加减治疗颈椎病43例。认为本病的发生以痰瘀凝滞阻络为标,脏腑气血亏虚为本。治以宣痹通络,祛痰化瘀,补益气血。结果:临床治愈18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7%。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14.
符为民治疗手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为民教授认为手痹病位初在经络,久伤气血,病及肝肾。病机在本为肝肾气血亏虚,在标为风寒湿痹阻脉络,若体虚邪实则呈虚实夹杂之候。治疗分早、中、后三期进行,早期实证多见,祛邪为主;中期常见气血失调,治疗主以调和气血;后期多表现为体虚邪实,治以平补肝肾为大法。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5.
痹证早在《内经·痹论》中已有记载。《金匮要略》的历节、风湿、血痹以及朱丹溪的痛风和《诸病源候论》的白虎历节,均属痹证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范围较广,临床多见,常因气候多变而反复发作。我县已故老中医谢坤保先生治痹有一定的经验,现简要归纳如下特点:1 治痹当从瘀治谢老认为“痹”则“闭”之意,是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的产生,不论何种病邪所致,其机理则一,即导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滞瘀,闭阻不通方为痹,主张通滞行  相似文献   

16.
有痹就有瘀,治痹必祛瘀。痹证乃风寒湿三气内侵致使气血闭阻不通的一种痛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痹证与血液运行不畅有密切关系。以活血化瘀药酌情配合祛风湿药物治疗痹证颇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08-1209
末梢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如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感染、过敏、变态反应等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陶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对末梢神经炎的研究,认为末梢神经炎属于中医血痹病,其根本病机是气血不足,脉络痹阻。治以补益气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强调补益气血宜从脾胃入手,兼顾他脏。临床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配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末梢神经炎,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增生及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疾病。究其病因大致有:风寒湿痹阻经络、风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气血两虚或脾虚、痰凝等。其治疗应从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活血、益肝肾、补气血、健脾化痰、疏经通络等方面着手,并辅以止痛、消肿、舒筋活络之法。自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张克州主任医师研制的克痹康内外合治风湿痹证8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之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郭义教授认为瘀血为各标证之首,治疗时尤重气血,将畅气机、化瘀血贯穿始终,以调理气血为本病治疗之中轴,气血并治,以致调和;将本病辨证分为痰浊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而不同,“和”方而治;并主张以人为本,因人制宜,重视患者的情志调理,是郭义教授同病异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杨积茂老师辨治颈椎病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积茂老师认为颈椎病之病因有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外伤、体位不正、劳逸失度、饮食失宜、七情内伤等.临床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诸型,治以葛根汤、蠲痹汤、温胆汤、加味十补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