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德  黄耀斌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604-1605
目的 总结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前足缺损创面13例,缺损范围8 cm×5.5 cm~18 cm×8cm.采用带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创面,皮瓣范围9.0 cm×6.5 cm~20 cm×10 cm,旋转点最低于外踝上3~5 cm,皮瓣供区植皮.结果 1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带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用于修复前足中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0例,缺损面积2.0cm×3.5cm~8.0cm×16.5cm,皮瓣切取面积2.5cm×4.0cm~8.5cm×18.0cm。结果30例术后均得到随访,2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边缘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发生创面感染6例。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对供区损伤小、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的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以外踝尖上1~3cm处为皮瓣反折点,根据创面的大小设计皮瓣切取范围,切取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结果本组共38例,小腿远端25例,足跟部8例,足踝部5例,皮瓣最大面积20cm×10cm,最小3cm×2cm。除1例皮瓣因供区皮肤有挫伤而致皮瓣边沿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1~5年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伤性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伴有死腔者,可一并切取携带腓肠肌肉的皮瓣,有良好的充填死腔作用,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穿支供血的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手掌背及其他较大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严重手掌或者手背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16例,创面清创后以小腿中段腓动脉穿支为蒂、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心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总结穿支血管的切取、皮瓣与受区血管的吻合搭配等技巧。结果临床治疗16例患者,皮瓣面积最大14cm×8cm,均以2支穿支为供血血管,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心血管链及供血穿支解剖恒定,皮瓣质地薄软,血运丰富,供受区均不损伤主干血管,可作为修复较大面积的手掌背及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39例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0cm×8.0cm,最小为4.0cm×1.5cm。结果:本组3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迅速,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移植成活率高,供区损伤小,是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明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22-3223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I豳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7例.分别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0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5例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37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2周~24个月.3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轴线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偏离3 cm,导致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为旋转点过低(离外踝尖4 cm),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坏死.典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半年,能正常行走,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可靠,不损失肢体主要动脉,供区破坏少等优点,是修复踝足创面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6例,皮瓣切取面积5cm×7cm~10cm×14cm。结果术后26例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出现回流障碍经拆线、切口引流,皮瓣血运改善。术后18例经3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一定的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1~15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适应证明确,操作简便,无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需要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易于封闭,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下肢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下肢膝关节以下深度烧伤创面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年龄10 ~ 58岁,平均34岁.火焰烧伤6例,电烧伤10例,化学烧伤4例,热水烫伤2例,均为膝关节至足背近端皮肤深度损伤.均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包括顺行皮瓣和逆行皮瓣,皮瓣大小为5 cm ×4 cm~13 cm× 10 cm.周围无瘢痕,供区宽度小于5 cm可直接缝合,否则供区植皮.结果 22例皮瓣完全成活,18例获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供区除感觉欠佳外无其他功能障碍.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具有解剖恒定,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的特点,手术简便,容易掌握,是修复膝关节至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25例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显微外科皮瓣修复,其中,逆行腓肠神经皮瓣5例,远端蒂腓动脉皮穿支皮瓣7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11例,游离髂腹股沟皮瓣2例.切取的皮瓣最小4 cm×6 cm,最大19 cm×9 cm.结果 25例中,22例皮瓣一期全部存活;2例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皮瓣、1例远端蒂腓动脉皮穿支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过局部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5年,皮瓣质地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皮瓣修复技术,可以使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得到满意的修复,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外伤相关足踝部创伤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根据创面深度、大小设计皮瓣,麻醉后以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足踝部创面,观察全组修复效果、愈合和恢复效果。结果全组患者神经血管蒂长为4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4.4 cm×4.4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4.4 cm×4.4 cm6.4 cm×6.4 cm。全组均术后皮瓣顺利成活,皮瓣感觉、踝关节与足跟感觉、足跟辨别觉恢复良好,其中足跟辨别觉5 mm,质地厚度正常。全组均未见局部破溃现象,供区愈合效果满意、皮瓣外观颜色均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可行性强、效果满意、安全性好,值得在足踝部创伤手术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足跟及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踝部、足跟及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共15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小6.5cm×4.0cm,最大12.0cm×9.0cm,其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3例,未吻合静脉12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未吻合静脉的12例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出现水疱3例,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吻合静脉的3例中均未出现肿胀。9例经3个月~1年随访,功能良好,感觉恢复,外形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可有效修复小腿、踝部、足跟及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吻合静脉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减轻皮瓣肿胀。  相似文献   

12.
王建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60-3261
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转移修复下肢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2002年10月~2010年10月,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48例同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4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耐磨损,无继发溃疡.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切取简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可有效地修复膝至前足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伴有足背动脉损伤的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方法 以内、外踝连线上2cm区域,即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吻合交通支处,作皮瓣的旋转点,在内外踝中点,胫骨结节与腓骨小头中点的连线上设计带胫前动脉上或下皮支血管的皮瓣,形成以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吻合交通支为供血血管的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背部创面。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积最大16cm×10cm,最小10cm×6cm,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半年至三年的随访,皮瓣血运良好,伤口无复发。结论 在足背动脉损伤的情况下,应用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仍可修复足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根据腓动脉穿支情况,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供血的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2~18个月随访,12例中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可有效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评价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近踝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4年2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病人。皮瓣面积4cm×6cm~18cm×12cm。结果16例腓肠神经皮瓣中14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愈合,2例远端部份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皮瓣质地良好,耐压耐磨,后期有保护性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便,设计灵活,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能为磨擦受压创面提供良好的覆盖,是较理想的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开放性损伤的效果。方法本组12例患儿均一期清创,足跟部缺损面积2 cm ×3 cm~3 cm ×5 cm ,VSD覆盖创面;二期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跟部缺损创面。结果所有皮瓣术后愈合良好,伤口按时期拆线。12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6月,平均9.6月,按Amer-lindholm评定法,优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1.6%。结论儿童足跟部开放性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小时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减少切取皮瓣时带来的损伤,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腿外侧皮肤质地优良,厚度、色泽与手背较为接近,是理想的用于手背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供区,但是传统的小腿外侧皮瓣需牺牲腓动脉,切取困难。有学者运用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游离移植[1-2],虽然设计灵活,不牺牲主干血管,但是却存在单一穿支供血范围有限的问题,多用于中小创面修复。我科设计游离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腿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1例、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8例、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3例。结果42例皮瓣中完全成活37例,部分坏死5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一般比较柔软,带蒂皮瓣一般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3年11月,46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46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短期内均出现足踝部小范围皮肤感觉障碍,随后不同时间内部分恢复。供区外观恢复良好,受压后无破溃。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足踝创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5.0 cm×6.0 cm~20.0 cm×15.0 cm.结果:术后6例皮瓣有5例全部成活,1例完全坏死,后行游离植皮愈合.随访3~15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踝关节活动正常,供区植皮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是修复足踝创面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