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M2胆碱能受体(M2-受体)自身抗体与不同病因肾损害的关系是否与慢性肾炎(CGN)肾功能衰竭发病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受体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6例CGN并肾功能不全患者,31例多囊肾并肾损害患者,58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M2和β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CGN肾功能不全组抗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0%(33/66)和40.9%(27/66),明显高于多囊肾并肾损害组(分别为16.1%和16.1%)、高血压无肾损害组(19.0%和20.7%)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0%和17.5%,P〈0.01)。结论抗M2和β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和58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抗β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69%(42/61),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9%(11/58)和正常对照组的15%(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β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并肾损害患者,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62.3%(38/61)和50.8%(31/61),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3.3%(7/60)和10.0%(6/60)及正常对照组12.5%(5/40)和7.5%(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慢性肾小球肾炎(CaN)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受体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6例CGN患者、58例高血压病患者及柏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 CGN肾功能不全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和53.0%(36/66),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分别为15.5%和12.1%)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和12.5%),P〈0.01。结论 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受体拮抗剂靶向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肾脏病减少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合成的β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7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8。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171例(阳性组中AT1、β1受体自身抗体均阳性者为靶向治疗组,71例)、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100例(阴性组中AT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均阴性者为常规治疗组,57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治疗组均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metoprolol tartrate)、缬沙坦、非洛地平、双氯噻嗪、阿司匹林,治疗前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压,分别观察靶向治疗和常规治疗对降压和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结果27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3.1%(171/27I),阴性率为36.9%(100/271),阳性率明显高阴性率,同样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5%(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靶向治疗组降压及减少蛋白尿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o结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通过抗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受体拮抗剂靶向治疗,可提高降压及减少蛋白尿疗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监测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及心功能探讨常规法及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和卡维地洛组(常规治疗药物+卡维地洛),随访半年,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两种自身抗体及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两种自身抗体滴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卡维地洛组治疗后,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及NYHA分级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1),卡维地洛组的上述变化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监测这两种自身抗体的滴度,可了解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R-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合成的ATR-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40例正常孕妇血清抗ATR-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同时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ATR-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1.4%(11/35)和28.6%(10/35),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的7.5%(3/40)和5.0%(2/4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为(80.56±48.43)pmo/L,血压正常组浓度为(31.22±27.65)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并且存在ATR-1和α-肾上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两者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梅玲  宋雪 《现代保健》2009,(30):96-97
目的建立抗血管紧张索Ⅱ1型受体(AT1-受体)A身抗体和抗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探讨这两种抗体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和α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AT1—165~191和α1~192~218位氨基酸序列)作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降压未达标组98例、降压达标组96例患者和40名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阳性参考血液批内和批间变异导数分别为0.066、0.072和0.097、0.101,用抗原吸收后,吸光度(A)值分别降低2.5倍和2.3倍,98例降压未达标高血压患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513性率分别为41.8%,36.7%,明显高于降压达标组患者(10.42%,13.54%)和正常血压组(7.5%,5%),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有助于临床开展高血压病的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不同剂量、不同疗程对糖尿病肾病(DN)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116例DN患者、糖尿病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人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DN患者均在原胰岛素降糖方案治疗基础上,根据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自身抗体阴性和阳性组均给予缬沙坦(Valsartan)80mg,每天1次;尼群地平10mg,每天3次;阿斯匹林100mg每天1次,观察缬沙坦对阴性组和阳性组临床降尿蛋白的疗效。随机选择阳性组46例,阴性组39例,给予缬沙坦160mg,每天1次,在服药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该剂量对尿蛋白的影响。并与服药80mg,每天1次比较。结果DN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66.4%,77/116)高于糖尿病组(13.3%,8/60)和对照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缬沙坦(80mg和160mg)治疗12个月尿蛋白改善情况优于治疗6个月;与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缬沙坦160mg疗效优于80mg。结论缬沙坦有降低糖尿病肾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尿蛋白的作用,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刚 《中国保健》2009,(17):801-802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50例冠心痛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抗AT1受体抗体进行测定分析。结果:5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0例抗AT1受体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0%;50例正常对照组中有3例抗AT1受体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冠心病组抗AT1受体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与大鼠心功能恶化的程度是否存在直接关系,以及β1-AR自身抗体与Bcl-2/Bax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心衰大鼠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滴度。于12周、16周检测心功能。同时取心脏做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测Bax/Bcl-2。结果⑴手术组大鼠随着心功能恶化,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P〈0.05)增高及抗体滴度(P〈0.01)明显增高。⑵12周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中Bax及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手术组Bcl-2/Bax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β1-AR自身抗体阳性组Bax高于阴性组(P〈0.05),β1-AR自身抗体阳性组Bcl-2/Bax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结论手术组大鼠随着心功能恶化,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增高,β1-AR自身抗体阳性组Bcl-2/Bax明显低于阴性组,提示β1-AR自身抗体与心功能恶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分型检测在不良妊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不良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正常分娩的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ACA、抗β2-GP1抗体水平,对比两组差异,分析ACA、抗β2-GP1抗体对不良妊娠诊断的指导价值。结果观察组ACA-Ig G与ACA-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抗β2-GP1抗体-Ig G与抗β2-GP1抗体-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ACA与抗β2-GP1抗体联合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ACA与抗β2-GP1抗体阳性表达是导致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及早进行ACA与抗β2-GP1抗体水平的检测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产妇妊娠结局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CDM)患者血清中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自身抗体,并分析其类型和可能的医学意义。[方法]以合成的人β3AR细胞外第一、二、三环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临床甄选的60例CDM患者及10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β3AR自身抗体。[结果]DCM患者血清中β3AR细胞外第一环和第二环的IgG类自身抗体阳性率(30.0%和41.7%)及抗体水平(0.46±0.08和1.17±0.1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且与心功能有关;β3AR细胞外第二环IgM类自身抗体阳性率(50.0%)也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与心功能无关。β3AR细胞外第二环的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第一环和第三环的自身抗体。而IgG类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IgM类。[结论]β3AR自身抗体,尤其是β3AR细胞外第二环的IgG类自身抗体可能作为重要的功能性抗体,参与DCM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柳州地区习惯性流产患者抗β2糖蛋白1 (抗β2-GP1)抗体阳性率,为当地习惯性流产的诊治提供资料。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确诊为习惯性流产的患者3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院体检的正常妇女2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抗β2-GP1 Ig G、Ig M水平,并分析阳性率。结果病例组血清抗β2-GP1抗体总阳性率为7. 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例组血清抗β2-GP1 Ig G阳性率为6. 0%,与对照组的1. 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抗β2-GP1 Ig M阳性率为1. 0%,与对照组的0. 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抗β2-GP1 Ig G检测可作为习惯性流产的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CWP)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以803例CWP壹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中抗核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M2型线粒体抗体(AMA-M2)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依据年龄、肺功能、接尘年限及接尘性质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803例CWP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MA-M2、RF、抗CCP抗体、ANCA、MPO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7.5%、7.3%、4.0%、2.6%和0.8%;78例抗核抗体阳性标本的核型分布为:颗粒型(43.6%)、胞浆型(20.5%)、均质型(7.7%)和核仁型(5.1%),滴度均为1:100。年龄70.0组CWP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高于年龄~60.0和~70.0岁组(P0.017);肺功能异常组CWP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组(P0.01);接尘年限30.0年组CWP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接尘年限~30.0年组(P0.017);矽尘组CWP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率低于煤尘组(P0.01)。结论 CWP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MA-M2、RF和抗CCP抗体阳性率较高;抗核抗体阳性率与年龄和肺功能有关,抗CCP抗体阳性率与接尘年限和接尘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丁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山东省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并探讨丁型肝炎病毒 ( HDV)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的关系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 ISA)对山东省 2 68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了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 - HDV)检测 ,共检出抗 - HDV阳性者 2 0 7例 ,阳性率 7.72 %。HBs Ag携带者组抗 - HDV阳性率 3.16% ,乙肝患者组抗 - HDV阳性率 13.15%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0 1)。在乙肝患者组中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和重症肝炎患者抗 - HDV阳性率高于急性肝炎患者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0 1) ,表明乙肝病史越长、病情越重 ,其抗 - HDV阳性率越高。提示乙肝患者联合或重叠感染 HDV与乙肝慢性化和病情加重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receptor,AT1R)自身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为早期靶向治疗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01例DCM患者和7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将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受检者AT1R自身抗体和血清VEGF水平;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DCM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分析心脏扩大程度与AT1R自身抗体及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比较AT1R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组患者的VEGF水平。结果 DCM组血清VEGF水平[(312.2±12.2)ng/ml]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50.5%)明显高于T2DM组[(98.7±4.6)ng/ml、23.3%]和正常对照组[(40.7±2.2)ng/ml、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清VEGF水平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DCM患者心脏重度扩大组VEGF水平[(369.3±57.6)ng/ml]明显高于中度扩大组[(115.2±10.7)ng/ml]及轻度扩大组[(117.0±11.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患者AT1R自身抗体阳性组VEGF水平[(377.3±31.7)ng/ml]明显高于AT1R自身抗体阴性组[(153.7±17.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2,P〈0.01)。结论 DCM发病可能与VEGF和AT1R自身抗体参与有关,二者可能在DCM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乐果对大鼠脑毒蕈碱受体的影响及其与胆碱酯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乐果急性染毒对大鼠脑M1、M2 受体的影响。方法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采用皮下注射染毒 ,乐果剂量分别为 0、2 5、5 0、10 0mg/kg。染毒后 4 8h取大鼠脑组织 ,采用放射结合法分析M1、M2 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结果 乐果各剂量染毒组大鼠胆碱能M1、M2 亚型的受体密度均低于对照组 ,其中 10 0mg/kg组大鼠脑中M1受体密度为 (2 4 4 .4± 81.4 )fmol/mgpro ,同对照组 [(44 0 .0± 95 .0 )fmol/mgpro]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M2 受体密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染毒组大鼠脑M1、M2 受体亲和力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相关分析发现 ,脑组织中胆碱酯酶 (ChE)活力与M1受体密度相关 (r=0 .5 83,P <0 .0 1)。结论 急性乐果染毒后大鼠脑中M1、M2 受体密度有下降趋势 ,可能与ChE活力改变有关。提示机体胆碱能亢进症状减轻可能与大鼠脑中的M1、M2 受体数目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妊娠孕妇绒毛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早期自发性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早期自然流产患者49例和正常妊娠孕妇35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绒毛组织中的甲状腺激素受体α、甲状腺激素受体α1、甲状腺激素受体α2、甲状腺激素受体β1、甲状腺激素受体β2;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 两组病例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0.35、1.30、0.34、0.11、2.38,P均>0.05).两组病例绒毛组织中均存在甲状腺激素受体α、甲状腺激素受体α1、甲状腺激素受体α2、甲状腺激素受体β1、甲状腺激素受体β2的表达,自然流产组患者绒毛中的甲状腺激素受体α、甲状腺激素受体α2的阳性细胞及强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有显著性差异(甲状腺激素受体α:t分别为4.50、3.75,均P<0.01;甲状腺激素受体α2:t分别为7.00、7.21,均P<0.01).甲状腺激素受体α1、甲状腺激素受体β1、甲状腺激素受体β2的阳性细胞及强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甲状腺激素受体α1:t分别为16.39、10.82,均P<0.01;甲状腺激素受体β1:t分别为5.88、4.76,均P<0.01;甲状腺激素受体β2:t分别为10.43、5.52,均P<0.01).结论 甲状腺激素抑制性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α2)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中表达上升,而功能性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α1、甲状腺激素受体β1、甲状腺激素受体β2)表达降低,这种异常可能致使绒毛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保健》2020,(4):28-29
临上常用的有一类药物,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的β受体(β1受体和β2受体)并抑制其活性,被称为β受体阻滞剂。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所以β受体阻滞剂直接的临床作用是可以降低血压和减慢心率。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在各种心、血管病中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从冠心病到高血压,从心律失常到心衰.各种常见的心血管病几乎都要用到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