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6):2241-2245
目的:探讨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差异,寻求更有效的急救模式。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救治;另选择我院急诊科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急救救治。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救治总有效率为92.7%,护理满意率93.8%;对照组患者有效救治总有效率为83.3%,护理满意率79.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抢救后,实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可以有利于提高救治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情景模拟在急危重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106名护理大专生为对照组,104名护理大专生为实验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实验组以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及重症监护病房救治3个阶段进行情景模拟教学设计。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理大专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和急救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护理大专生考核成绩和急救思维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采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理大专生的急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医院院内急救体系建设和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院内急救体系建设及运作模式。方法组建由专职急危重症抢救人员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7×24h待命,随时应召负责全院住院患者和门急诊的急危重症应急抢救,随机抽取47例急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同一地区另外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的急危重症患者共4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内急救模式,患者全部由临床各科室自行救治为主,仅在需要气管插管时,由麻醉师前往实施。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抢救成功率、急救反应时间、气管插管操作时间的区别。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少于对照组,二者在气管插管操作时间上没有区别。结论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内建立一支7×24h全天候为全院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服务的固定的专职急危重症抢救特别行动小组,负责院内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尤其是早期甚至超早期的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是一种十分可行的做法,它使抢救流程通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3年来 ,我院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中西医两套护理技术操作 ,除了能熟练掌握现代化设备、仪器的使用 ,自如地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监护、配合抢救治疗、护理外 ,注意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优势 ,配合医生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 ,以中医学丰富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为基础 ,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理论和技能 ,以“能中不西 ,先中后西 ,中西结合”为指导原则 ,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医特色 ,运用多种综合手段 ,拓宽急救范围 ,提高了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1 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救治神昏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急症中诸如厥脱、休克、中毒、中风等出现神昏…  相似文献   

5.
目的缩短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抢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手术室针对手术治疗环节存在的护理配合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图。根据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ABC手术分类评估病情,合理、迅速安排手术,配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实施手术。结果2011年应用急救手术流程图后,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救治时间较2010年实施急诊手术平均缩短了35.4 min;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例数增加了21.12%;提高了手术间利用率1.52例/间。结论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图的应用优化了急危重手术患者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需求状况与大专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培养规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对224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质性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大专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培养规格的访谈。[结果]100%医院设置了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学历层次以专科为主,占46%,近3年内对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需求趋势上升,100%的医院认为若培养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学生在就业上有优势。学生应具备的急危重症护理岗位能力有急救意识及应急反应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抢救流程及抢救配合能力、抢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仪器设备使用、突发事件的现场把控能力、心理素质、记忆力;应学习的重点岗位课程内容包括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ICU)布局、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知识、常用监护仪器使用、医院感染知识、急救思维、现场急救模拟、急救风险、灾害护理知识。[结论]在学校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发展需要,具有必要性。护理行业对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学生的重点能力和课程知识要求明确、具体,能指导急危重症岗位课程设置与学生岗位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王小杰 《妇幼护理》2021,1(2):267-269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在我 中心救治的 100 例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一般 急救护理,试验组在一般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指标、急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以及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与单次任务完成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 2min 出车率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急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不仅能够快速做出急救反应,缩短出车时间,从 而缩短急救任务完成时长。并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本次急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正>重症监护室是医院管理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主要是通过应用重症监护室的形式,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集中化的救治,同时能够在急救技术、人力、物力等方面予以一定的保障,保证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但是现阶段在重症监护室的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急救用物受损的情况,为此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和护理。而5S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急救用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保证医院重症监护室急救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护理服务能力中的培训效果。方法应用PDCA管理法对某三甲医院471名护士进行抢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对培训前(2016年1月~12月)和培训后(2017年1月~12月)2组护士的急救知识、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PDCA管理后,护士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提高(P0.05)。结论全员、全方位、全程参与的系统培训,有助于加强护理应急队伍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护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许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73-3973
危重患者的抢救是急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危重症病患者抢救的过程中,急救护理思维贯彻抢救过程的始终.护理抢救行为绝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护理自身的规律独立分析、思考问题,迅速实施抢救措施. 1 护理思维 在多种多样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急救护理思维离不开抢救器械护理思维,抢救药品应用的治疗护理思维和严密病情观察护理思维三方面的内容[1].  相似文献   

11.
国际尿控协会(ICS)将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定义为:客观存在的不自主性尿液流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将其列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又被称为"社交癌"。尿失禁在老年女性中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普及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学者提出了集束化(bundles)的理念。集束化是对各种信息进行组合,提高信息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美国健康研究所(the Institute Health Care Improvement,IHI)将这一定义延伸至医学领域,提出集束化是有一定组织结构的能改善医疗护理过程和结果的方法[1],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  相似文献   

13.
李佳  岳鹏  吴瑛 《中华护理教育》2013,10(9):429-431
护理信息学(nursinginformatics)是应用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去研究解决护理学科所提出的问题的专门学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护理模式的变化.手机、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目前,国外信息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社区公众健康行为的促进、家庭护理、临床护理、护理信息监测(如手机的实时血糖监测、手机远程心电检测)、护理教育等。为了加深我国护理同仁对护理信息技术的认识与理解,促进信息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现将护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护理风险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而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许多护理风险是可以预防的。完整的医疗风险应包括参与医疗过程的患者、医务人员、药品、器械及环境各自所涉及的风险嘲。本文以此为依据并结合程凌燕㈨的《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对护理风险原因进行综述,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为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型式确认一词是从NewmanMA的健康意识理论Ⅲ中的PatternRecognition翻译而来,是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Newman认为,型式是确认个体的方式.即个体当前生活各方面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移动、变化并具多样性:而型式确认则是对护理对象的状态进行识别,有助于护士发现和理解护理对象的潜在型式.正确的型式确认能加快健康意识的进展。每个护理对象的状态是其内在的、独特的、整体的型式的呈现。  相似文献   

16.
护理查房是检查护理质量、落实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核护士素质的重要途径[1];也是临床护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综合知识,独立护理患者,提高自学能力及推理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2].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护士执业有了法律保障,护理管理也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如何落实《条例》中规定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实践水平的不断发展,护士应该在全面考虑患者各种护理需求基础上,综合各学科相关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因此要求护士角色必须向评判思维者、问题解决者和有效决策者转变。目前,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近年护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国际护理认证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of Nursing)在护理课程设置中已把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必需的技能[1]。  相似文献   

19.
由于网络的应用及普及率越来越高,现代远程教育的重点正由函授、电大转向网络教学。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护理人员具有临床  相似文献   

20.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自2008年开始,将模拟教学应用于临床护理学课程中,利用现代化的实验设备,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临床场景下学习护理技能,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主要探讨模拟教学对教师的临床专业水平、教学观念和方法、综合素质及评价体系4个方面提出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