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严重程度和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异常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对抚顺市将军街道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居民进行基本信息采集、眼科专科检查、血液化验及问卷调查。DR的诊断及分级依据改良的美国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小组标准, 分为非DR、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DR患者的睡眠质量。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分为≥65岁和<65岁)、病程(分为≥5年和<5年)、血脂异常、受教育程度(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收入情况、全身疾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认知障碍及焦虑情况等不同临床特征进行分组, 分析各组PSQI得分情况。不同组间DR患者睡眠质量得分比较采用t或H检验, DR对睡眠的影响采用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 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 224例, 最终纳入眼底像和PSQI量表完整者1 408例用于数据分析。男569例(40.4%), 女839例(59.6%), 年龄(6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小RNA15a(miR-15a)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抗氧化应激能力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标本及健康供体前囊膜组织标本各26个,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组织中miR-15a和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的表达。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分别于0、10、20和50 mmol/L葡萄糖条件下培养24 h,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miR-15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IRT1、叉头转录因子3a(FOXO3a)、p53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2’’, 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源性活性氧簇(ROS)含量, 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源性活性氧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将miR-15a对照和miR-15a抑制剂分别转染至HLEB-3细胞, 在50 mmol/L葡萄糖条件下培养24 h, 采用流式...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 也是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特征是视网膜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生。尽管目前DR的治疗方式多样, 但大多针对疾病中晚期且疗效欠佳。因此, DR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 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展迅速, 在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干预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经典的DR生物标志物如糖化血红蛋白, 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对DR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 炎症类生物标志物、血管生成类生物标志物已被证实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同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先进设备与技术为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构建了广阔平台, 组学类生物标志物、影像类生物标志物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为实现DR早期准确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DR发生与发展中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与测定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DR的高效防控与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眼底增生性疾病, 如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 是以细胞增生或新生血管形成为病理特征, 影响眼部正常结构及功能的一组疾病。环状RNA是一种非编码RNA, 并被证实参与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 环状RNA有希望成为治疗眼底增生性疾病的潜在靶点之一。本文就环状RNA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青光眼中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疾病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DR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补体系统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在抵御外来微生物侵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还在调节免疫反应、介导炎症方面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补体系统通过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凝集素途径以及补体调节蛋白功能异常等多个途径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 这将为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477-480, 封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 是成年人低视力和致盲的主要原因。筛查可以使DR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从而减少患者视力损害, 提高生活质量。在组织大规模筛查前, 国家医疗卫生部门通常会评估筛查的效果和筛查产生的社会成本消耗。近年来,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基层卫生机构应用远程医疗开展DR筛查项目, 并使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价筛查的成本效益。通过对单个或者多个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来制定筛查的个性化方案使成本效益最大化。近年国内外关于远程医疗在DR筛查领域的研究显示, 大多数远程医疗在卫生经济学评价上具有成本效益, 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可将成本效益最优化。(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36-42)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代谢改变与表型关系密切, 代谢组学分析可以提示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生化状态。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更新和检测灵敏度的提高, 可检测出的差异代谢物逐渐丰富。因此, 代谢组学逐渐成为探讨DR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筛选的有力工具。DR代谢组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多以玻璃体液、房水和血浆为样本, 以磷酸戊糖途径、精氨酸-脯氨酸途径和抗坏血酸途径为主要研究途径,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DR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并确定其与疾病的纵向关联。本文就DR相关动物模型以及DR患者玻璃体液、房水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浓度, 分析这些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纳入2019年3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DR患者63例97眼作为DR组, 其中NPDR组38眼、PDR组59眼;光凝组39眼、非光凝组58眼。收集同期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7例31眼作为对照组。抽取受检者房水, 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A、PDGF-BB、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白细胞介素(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1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统计比较各组间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 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房水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 DR组VEGF-A、PLGF、PDGF-AA、ANGPTL4、IL-6、IL-8、MCP-1和IC...  相似文献   

9.
细胞焦亡是一种炎性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包括经典焦亡途径和非经典焦亡途径。关于细胞焦亡的研究在多种视网膜疾病中均有报道, 但目前更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常见疾病。许多视网膜疾病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细胞焦亡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带来了新的内容, 也为治疗这些疾病指引了新的方向。细胞焦亡并不是独立发生的, 它与凋亡、自噬等存在关联, 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如此, 焦亡过程中最主要的生物分子现已基本确定, 且已有方法可以对细胞焦亡进行干预, 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提示抑制细胞焦亡可能是视网膜疾病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炎症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等外周血炎性指标与糖尿病及DR相关。上述指标均来源于血常规, 经济实用、方便快捷,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受全身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有助于临床上预测DR的发生风险及预后。(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345-349)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 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提高DR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脉络膜血管指数(CVI)是脉络膜管腔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可以反映脉络膜结构及血流的情况, 被用于各种眼部疾病脉络膜情况的评估。CVI在DR的预测、早期干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CVI与光感受器之间的联系仍有待深入研究, 甚至可将CVI作为光感受器健康和视力预后的预测性指标。此外, 脉络膜不同层次的CVI研究受限于分层的准确性及测量的可重复性, 人工智能等技术可能为此提供解决方案。相信未来通过更加完善的研究及人工智能的助力, CVI的内涵可进一步丰富, 对DR机制的阐述以及服务于临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并发的一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患病人数逐年上升。具有更宽视野、更长波长的广域扫描源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能够显示DR眼视网膜微动脉瘤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形态、区分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和新生血管, 评估新生血管的活动状态。并且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不足百分比能够预测DR进展, 利于DR患者的早期筛查和对脉络膜的评估, 有望替代FA成为诊断DR的工具。OCTA定量分析具有早期发现DR以及监测DR进展的潜力, 并且OCTA定量数据输出为人工智能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有望为DR筛查、诊疗和随访建立新的、更便捷的工作流程。(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528-534)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增生性视网膜血管病变, 是导致儿童可避免盲的首位病因[1]。近二十年来, ROP的防治工作在国内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 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目前为止尚无西藏地区早产儿眼底病变筛查的相关报道[2]。随着西藏自治区新生儿医学的发展, 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 由于当地特殊地理及医疗条件影响, 早产儿用氧时间长, 而高原缺氧环境对早产儿视网膜的影响尚不清楚, 对ROP发生率的影响也鲜有研究。我们报道一组拉萨地区单中心早产儿的ROP筛查初步结果, 初步探索西藏地区早产儿发生ROP的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生物钟基因能产生昼夜节律并控制其运转, 若表达异常将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生物钟基因在DR发病机制及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 昼夜紊乱相关行为干扰了生物钟基因的昼夜振荡, 其表达水平的改变易致糖代谢调控失衡, 最终增加2型糖尿病及DR发病风险。另一方面, DR患者表现出昼夜节律紊乱特点, 生物钟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一系列视网膜病理生理过程, 调控DR发生发展。因此, 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可作为疾病预防策略, 研究生物钟基因在DR中的分子机制可为更加全面地阐述DR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是导致我国30岁以上成人视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并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可预防98%致盲性DR。然而, 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患者健康意识薄弱, 目前仅50%~60%糖尿病患者每年接受DR筛查, 因此需要建立DR早筛、早防、早治疗和终身随访监测的防治体系。本文从DR全程监测的重要性、分级诊疗是DR的防控重点、重视青少年DR的随访监测3个方面展开论述, 强调应对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级别、多维度、多模式精准全程监测, 以期促进临床提高DR的防治效率, 积极减轻与疾病相关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所致玻璃体积血早期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PDR所致玻璃体积血73例(7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玻璃体积血时间分为三组:A组, 病程<1个月, 28眼;B组, 病程为1~3个月, 26眼;C组, 病程>3个月, 24眼。所有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前3~7 d行玻璃内抗VEGF药物注射, 术后随访12个月, 观察手术耗时及术后视力。结果 A组手术耗时(46.00±8.09)min, B组耗时(62.20±7.91)min, C组耗时(87.78±9.84)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027, P<0.001)。术后3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F=10.183, P<0.001)。A组与B、C两组之间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B组与C组之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 PDR所致玻璃体积血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48岁, 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患者左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持续出血, 检查患者凝血因子Ⅷ合并Ⅻ异常。该病例提示在临床工作中, 需要对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详细谨慎检查凝血功能。对有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应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后再行必要的手术治疗, 防止严重的出血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8.
棉绒斑(cotton wool spots), 一种视网膜浅表的缺血性体征, 曾被称为"软性视网膜渗出"、"轴浆流阻塞"。近年在教科书将其定义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导致的神经纤维层缺血性梗死, 归属于视网膜动脉阻塞范畴。看似一目了然的一个浅表体征, 却经历了百年的认知过程, 迄今对其出现的背景、性质和预示的意义仍存在争议。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 棉绒斑属于"哨兵病变"(sentinel lesions), 或许无关乎DR的严重程度与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等的并发症, 也是造成RRD复位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异常增生、迁移和上皮间充质化在PVR相关的视网膜前增生膜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雷帕霉素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 选择性地结合细胞蛋白FKBP-12, 和FKBP-雷帕霉素相关蛋白(FRAP)的FKBP12-雷帕霉素结构域(FRB)直接结合变构从而抑制mTOR活性。雷帕霉素具有多种衍生物和类似物, 通过对mTOR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发挥抑制细胞增生和调节细胞周期等作用, 在PVR中对RPE细胞异常增生、迁移和上皮间充质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PVR中胶质细胞的修复、炎症细胞的抑制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近年来, 雷帕霉素在多种眼病中的临床试验不断开展, 对其在眼部给药方式的探索和用药安全性方面的证据逐渐全面。本文就雷帕霉素对PVR中RPE细胞及其他细胞的保护作用、用药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法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DR患者9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热利湿法治疗。随访比较两组视力(logMAR)、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中医证候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之间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74、0.694、0.774);治疗后4周, 视力[治疗组(0.39±0.11) vs对照组(0.43±0.09)]、黄斑中心区厚度[治疗组(433.10±47.01)μm vs对照组(449.08±52.10)μm]及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11.06±3.00)分vs对照组(12.02±3.10)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1),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 治疗组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及中医证候评分[0.25±0.03、(224.02±38.10)μm、(5.82±0.81)分]分别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