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寅 《哈尔滨医药》2009,29(6):18-19
目的了解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现状及认知情况。方法自行设计运动状况调查问卷,随机选择289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现状不够理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161例占55%,基本不锻炼者128例占44%。运动对治疗糖尿病意义的不了解率占25%,超过50%的患者完全不了解运动前后的准胬和运动过程三部曲,其余项目的不了解率在30%-50%。结论糖尿病患者已意识到运动治疗的重要性,但缺乏有效的指导。提示护士应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科学的运动知识和方法,全面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传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传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基本资料问卷及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分析247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失效后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占35.6%,其心理健康情况与未使用胰岛素组相似,但生活质量显著差于后者,主要包括对病情控制不满意、担心低血糖事件和感觉日常生活受影响.促使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的因素与病程、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及文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传统胰岛素治疗模式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有必要改变这种现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控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促进方案,以实现糖尿病控制的全面达标.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记录所选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指标,对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分析,根据所得的结果对本单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现状做出评价.结果职工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10%.目前本单位2型糖尿病患者近65%血压不达标,空腹血糖达标者不足26%,餐后2h血糖控制更差,仅约6%的患者达标.血脂4项指标有1项以上不达标者约为80%.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者不足42%,使用胰岛素治疗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更差.结论 目前单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控制现状不容乐观.为控制糖尿病,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建立比较完善的以医院为中心,以单位为辅助的糖尿病教育、治疗、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护理配合7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自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先后为74例使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在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胰岛素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解答及管理指导,针对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凤山 《天津药学》2011,23(3):61-64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90%应该使用胰岛素而未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的使用率仅为7.27%,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7.5%的患者中接受胰岛素治疗者为8.7%。胰岛素使用时间过晚,延迟胰岛素治疗的障碍来自医患2个方面。研究证实,在糖尿病早期进行强化血糖控制可使患者具有长期良好的"代谢记忆效应",最长者可达5年不需用药,延缓了并发症的发展。建立血糖达标的时间观念、强化启动胰岛素治疗的时机、加强尽早进行胰岛素治疗意识和早期使用胰岛素保护和延长β细胞功能、逆转糖尿病的进展,成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缓解率。方法选择6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组、"胰岛素+二甲双胍"组、"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定期监测血糖,调整用量,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糖尿病缓解率;同时,研究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总缓解率为43.1%,"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缓解率为57.1%。根据结果,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缓解组病程比未缓解组短(P<0.05),缓解组BMI明显>未缓解组(P<0.01),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可能是更好的治疗方式,且病程短、BMI值高的患者更容易达到缓解。  相似文献   

7.
李冬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29-1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的程度及用药障碍的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胰岛素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查。结果:37例患者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63例患者拒绝接受胰岛素治疗,拒绝的主要原因有:28.6%的患者担心用药成瘾;74.6%的患者认为是病情严重的表现;58.7%的患者担心发生低血糖;46.1%的患者担心使用胰岛素会使体重增加;36.5%的患者对针头存在恐惧;66.7%(40~60岁)的患者认为工作繁忙,无法定时注射;17.4%的患者因经济因素而拒绝治疗。结论:有胰岛素治疗适应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对胰岛素存在用药障碍,应针对其原因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醒患者和临床医生对2型糖尿病的重视及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治疗方案与临床应用现状的分析进行归纳、整理给予论述。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把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日后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胰岛素能很好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从而指导二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运动指导在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7例,住院期间接受糖尿病治疗,同时强化运动指导,监测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变化,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所监测4项指标78.9%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采取强化指导的方式进行干预,使运动治疗在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中显示出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拒绝注射胰岛素的原因,并及时实施护理措施。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80例2型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而拒绝的患者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知识的讲解,用药指导和心里疏导。结果 76例患者接受了胰岛素治疗。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明确了拒绝注射胰岛素的原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对使用胰岛素患者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未采用护理程序治疗的7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护理程序治疗的7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者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者组出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和出院时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指导,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自我照顾的能力,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2型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实际治疗中发现,相当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因此,我们对80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并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139例先饮食控制、运动,或三餐口服抗高血糖药物治疗2周以上,效果不佳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饮食控制加三餐后0.5~1h活动20~30min或口服药治疗不变,时间为12周,观察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7个时点(三餐前0.5h、三餐后2h、睡前)血糖的变化。结果:加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个时点血糖均达标,无一例发生低血糖,但有3例发现低血糖反应的症状。结论:饮食控制、运动或三餐口服药基础上加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日皮下注射1次)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7个时点血糖,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联合用药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本文调查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设置观察组:所有调查对象为在此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进行用药;设置对照组:所有患者为同期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治疗时单纯用药甘精胰岛素,对不同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比。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70.00%(21/30),P <0.05,差异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6/30),对照组发生率为10.00%(3/30),P> 0.05,无差异;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的体质量等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好,P <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通过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其中90%~95%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在某个时期也需接受胰岛素治疗,因廿,指导病人正确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家庭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初诊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51例,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显效34例,总有效率69.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华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53-254
目的了解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有关情况。方法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月份到10月份318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的318份2型糖尿病中50~79岁患者占78.93%,治疗中合用2种降糖药占44.65%,药物选择以胰岛素和阿卡波糖片使用频率较高,分别占88.05%和50.94%。结论①2型糖尿病发病多以50~79岁患者居多。②临床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③胰岛素逐渐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占有重要地位,而阿卡波糖因不良反应低疗效确切也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根据糖尿病基本治疗原则给予2组患者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治疗。试验组患者由专业营养师额外给予针对性饮食控制,结合患者身体调节和运动量指导运动锻炼。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2组患者糖尿病控制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餐后最高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PG、2hPG及餐后最高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合并代偿期肝硬化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长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动态血糖特点.方法对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未使用过降糖药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10%范围内,无酗酒史,4周内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急性合并症,心功能、肾功能正常,肝硬化组患者在患病前均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排除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酒精性肝病者及其他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治疗组应用一日三餐前正规胰岛素联合晚上22:00长效地特胰岛素治疗,治疗30 d,对照组进行一日三餐前正规胰岛素联合晚上22:00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治疗30 d.观察血糖、BMI、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体重指数治疗组下降稍明显,治疗组部分患者停用胰岛素,通过生活干预使血糖稳定,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 代偿期肝硬化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更为明显,应用长效地特胰岛素治疗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2型糖尿病使其其血糖波动明显减少.可获得良好血糖控制,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取得良好疗效,是安全有效、符合生理需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糖尿病治疗。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并同意接受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第3个月和第6个月访视,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空腹血糖(FPG),访视内容包括患者用药、血糖自我监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02例中100例完成研究,2例失访。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后Hb A1c和FPG均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胰岛素治疗后Hb A1c下降幅度与治疗前Hb A1c,FPG呈正相关。治疗后Hb A1c达标者23例,达标率23.0%,Hb A1c下降幅度分布在-1.5%~4.0%之间,治疗有效率为61.0%。治疗期间共有3例受试者发生5次日间症状性低血糖,进食含糖食物后症状缓解。结论:基础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低,但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较晚,治疗后整体达标率不高,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在早期启用规范化基础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