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探讨窒息新生儿出生后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临床特点。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窒息组,同时选取同期的37例健康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6 h内开始检测其aEEG,每次检测持续时间4 h以上,分析新生儿aEEG检测时的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以及痫样活动(SA)等aEEG特点。窒息组中54例新生儿aEEG背景活动异常,对照组无背景活动异常现象;窒息组中轻度窒息组67例新生儿中背景活动正常43例,比例为64.18%,显著高于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背景活动正常率(P<0.05)。窒息组中轻度窒息组新生儿中63例新生儿为成熟SWC,3例为不成熟SEC,1例新生儿无SWC;重度窒息组新生儿中成熟SWC、不成熟SWC以及无SWC例数分别为9例、7例、11例;对照组中成熟SWC 35例,不成熟SWC 2例。窒息组中轻度窒息组新生儿4例患儿出现单次发作SA;重度窒息组新生儿中4例出现单次发作SA,6例出现反复发作SA,2例出现持续癫痫状态SA;对照组中未出现SA现象。早期aEEG背景活动异常、SWC及SA情况均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呈正相关。新生儿出生后早期aEEG特点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对aEEG进行及时监测有助于窒息足月新生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缪珀  孙斌  潘怡之  弓茹月  李洪  冯星 《江苏医药》2021,47(12):1211-1214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进行aEEG监测,记录aEEG背景活动图形、睡眠觉醒周期和痫样活动,并计算脑功能评分。6个月后进行小儿神经发育检查量表判断预后,分析aEEG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5例患儿中,正常aEEG 14例,轻度异常aEEG 10例,重度异常aEEG 11例,总异常检出率为60.00%;在aEEG背景活动图形中,连续正常电压16例,不连续正常电压12例,爆发-抑制5例,连续低电压或平台2例;共记录到单次痫性发作5例,反复痫性发作7例,癫痫持续状态3例;存在成熟睡眠觉醒周期13例,不成熟睡眠觉醒周期14例,无睡眠觉醒周期8例;脑功能评分<5分17例,5~8分10例,>8分8例。2例患儿死亡,33例患儿完成量表测定,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7.14%(13/35)。不同aEEG背景活动图形、睡眠觉醒周期、痫样活动和脑功能评分的预后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H=14.068、13.260、16.557和14.695,P<0.01);aEEG背景活动图形、睡眠觉醒周期、痫样活动和脑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脑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胎龄28~42周,其中足月儿43例,早产儿43例,共86例。采用Nicolet脑功能监护仪分别于生后28d内的新生儿进行监测,每次记录4~12h。分析新生儿aEEG背景波图形、振幅电压及睡眠-觉醒周期进行成熟性评估。结果①背景波:43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中42例新生儿aEEG背景波波形均呈现连续性,aEEG下界电压>5μV,aEEG上界上界>10μV;43例早产儿连续电压由28~30周的20%增加到14~36周的80%;②振幅电压:1~3d内足月新生儿最高振幅平均值电压和最低振幅平均值电压为正常值;早产儿随胎龄的增加,aEEG最低振幅逐渐增高。③睡眠-觉醒周期:86例新生儿中有80例在生后3d龄均出现成熟的睡眠-觉醒周期,出现成熟的睡眠-觉醒周期平均日龄是(1.8±0.3),平均1个睡眠-觉醒周期的时程是(68.22±15.43)min,aEEG背景活动呈清晰明显的正弦样变化;43例早产儿出生后3d内出现成熟的睡眠-觉醒周期由28~30周的40%增加至34~36周的90%。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aEEG背景波为连续波形,存在明显的睡眠-觉醒周期;早产儿随着校正胎龄的增加aEEG逐渐趋于成熟,表现为aEEG图形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的渐趋明显;振幅整合脑电图是一项简便易行的用于检测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的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窒息早期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心肌损伤的相关研究。方法 选择46例窒息新生儿(研究组)及30例非窒息患儿(对照组)均于生后24 h及1周内开始监测a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癫性活动的特点,分析临床相关指标与窒息程度、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程度与脑电图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且与脑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生后早期aEEG变化与窒息后脑损伤及心肌损伤密切相关,及早监测可为具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窒息新生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情况.方法 以确诊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46例患儿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无继发性癫痫的病毒性脑炎住院患儿69例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情况,并比较两组大脑皮质损伤及脑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观察组部分性癫痫发作35例,全面性癫痫发作11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9例,非癫痫持续状态37例,发作1次者11例,2~6次者29例,>7次者6例;患儿脑电图显示爆发或长程阵发癫痫波或高幅慢波阵发,异常θ、δ波持续出现25例、阵发性出现16例、双侧不对称5例;观察组大脑皮质损伤发生率、脑电图重度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临床医师应掌握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变化,积极控制惊厥,及时控制癫痫发作,减少癫痫再发,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彭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67-167
目的:动态脑电监测即对患者行长时间脑电图追踪描述,对清醒、睡眠不同状态脑电图予以记录,捕获其痫样放电。方法:对10例癫痫病患者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等。结果:护理过程中有1例患者脑电图描记过程中癫痫发作,其余9例为发作间期的脑电图改变。结论:脑电图监控的护理得当对于癫痫发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系统在早产儿低血糖性脑损伤(HBD)中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早产儿HBD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8例低血糖早产儿,分别于发现低血糖当时、低血糖纠正后7d行aEEG描记,利用aEEG评分系统分析背景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SWC)、下边界振幅及带宽的变化特点,并与血糖正常早产儿作对照,比较各参数校正后分值.校正后分数越高,提示aEEG异常程度越重.结果 对aEEG各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其中低血糖组及对照组、症状性低血糖组和无症状性低血糖组之间校正后SWC及校正后总分,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EEG评分系统可反映早产儿低血糖时脑功能的改变,对早产儿HBD具有预测、评估严重程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评估及神经发育预后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根据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n=21)和非脑损伤组(n=59)。比较两组aEEG监测评分差异并计算其诊断效能。同时根据aEEG监测结果分为aEEG正常组、aEEG轻度异常组和aEEG重度异常组,比较不同aEEG监测结果组早产儿神经发育差异。结果 脑损伤组aEEG监测图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宽带及总评分低于非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EEG监测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3.22%;不同aEEG监测结果早产儿神经发育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EEG监测结果异常与早产儿神经发育低下存在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早产儿脑损伤有积极评估价值,对判断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亦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早产儿脑发育过程中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早产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数字化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测,监测不同经后龄(PMA)aEEG波谱带变化情况,按照PMA周期进行分组,对aEEG波形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其变化随PMA变化规律。43例早产儿共进行174次脑电图波形描记。其中PMA≥34周描记的aEEG波形连续性以及睡眠-觉醒周期出现率均显著高于PMA<34周描记结果(P<0.05);且随着PMA周期延长,脑电波振幅的下边界逐渐增高,且宽度逐渐变窄。早产儿脑发育过程中aEEG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监测aEEG的变化有助于对早产儿脑发育成熟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60例低血糖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出生60例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aEEG监测结果,并分析aEEG监测结果异常程度与患儿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根据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结果将观察组患儿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较差组,比较两组aEEG监测结果,并分析aEEG监测结果异常程度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aEEG背景活动与连续性评估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较差组aEEG背景活动与连续性评估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EEG背景活动异常程度及连续性异常程度均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且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预后结局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aEEG监测结果与未发生脑损伤的新生儿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可通过对新生儿进行aEEG监测来评估其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还能对患儿治疗结局进行...  相似文献   

11.
癫痫持续状态是持续性脑节律紊乱引起的临床长时间的反复发作 ,持续 30min以上 ,发作期间意识不恢复 ,是儿科急症 ,若不及时正确处理 ,可因生命功能衰竭而死亡 ,存活者也可能由于惊厥性脑损伤而产生严重后遗症[1] 。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时首选静脉注射安定 ,但容易发生呼吸衰竭、低血压及心跳骤停等不良反应。我科对 15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采取微量注射泵匀速泵入安定代替传统的静脉注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我科收治 6 4例经 2 4h动态脑电图检查确诊癫痫患儿 ,其中属癫痫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视频脑电图(VEEG)在新生儿癫痫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小儿内科50例新生儿惊厥发作患儿,均进行VEEG监测,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1)50例新生儿中,15例患儿临床发作与痫样放电同步出现,可诊断为癫痫发作;另有7例患儿为发作期无同步痫样放电,诊断为非癫痫发作。(2)15例癫痫发作患儿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以及VEGG表现可明确其癫痫发作类型,分别为2例局部强直性发作,2例肌阵挛性发作,11例局部阵挛性发作。(3)33例患儿通过VEEG监测到痫样放电,其中睡眠期痫样放电频率63.64%,显著高于清醒期27.27%;(4)33例痫样放电患儿其起源部位多为局灶放电87.88%,且主要以颞区为主。另外,通过探讨痫样放电检出率与病因关系发现,脑器质性病变痫样放电异常率最高75.76%。(5)治疗后3个月随访发现,微小型、单灶阵挛发作患儿其预后90.63%要好于其他惊厥发作类型的患儿,且惊厥性发作持续时间在48h以上、发作次数≥3次的患儿其后遗症发生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惊厥发作诊治中,应用VEEG不仅能够提高癫痫的临床诊断及分型的准确率,有效鉴别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还可用于早期新生儿癫痫发作预后判断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首次癫痫发作的病因、发作类型、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首次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86.7%)有明确病因,脑血管病(皮层缺血及出血)为主要原因,发作类型:30例(66.7%)为局灶性发作,11例(24.4%)为强直-阵挛发作,4例(8.9%)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脑电图特点:5例行常规脑电图监测,仅1例有癫痫样放电,41例行16h视频脑电图,28例有局灶性癫痫样放电,其中1例为周期性棘波发放。41例行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28例给予奥卡西平等新型抗癫痫药,10例给予丙戊酸钠等传统抗癫痫药,3例联合用药。随访8个月中21例(51.2%)发作明显减少,17例(41.5%)>6个月无发作。结论 老年癫痫发作的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病,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为主,常规脑电图检出率较低,长程视频脑电监测阳性率较高,对于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率较高且病死率高。新型抗癫痫药疗效明确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游玉红 《北方药学》2013,(5):117-117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痫发作40例视频脑电图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的疑似非癫痫样发作患儿共40例,上述患儿均经视频脑电图监测而确诊。本组40例患儿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监测过程中,要对各种状态时间进行标记,观察结束后对记录的录像进行逐步分析,重点分析发作的时间、发作的持续时间、发作后脑电图情况等。结果:本组40例非癫痫样发作患儿中,视频脑电图监测显示正常患儿有30例,所占比例为75.0%;视频脑电图监测显示轻度异常患儿共8例,显示中度异常共2例,其中1例为发作间歇期癫痫样波形1例。本组患者视频脑电图记录的发作频率中,23例显示1次发作;9例患儿显示2次发作;8例患儿显示3次发作。发作时所处时相:清醒期发作患儿共36例,睡眠期发作患儿共3例,1例患儿在清醒前和睡眠期均有发作。结论:视频脑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儿童癫痫和非癫痫样发作,临床诊断意义重要,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和样本熵的特点,为新生儿临床脑功能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转入新生儿科观察或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于出生6小时内进行脑功能监测,每次记录至少8小时.所有的aEEG资料进行电压计算,对活动睡眠(AS)和安静睡眠(QS)阶段的aEEG相关指标和样本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随着出生时胎龄的增加,新生儿aEEG成熟的睡眠觉醒周期的出现率呈上升趋势,各胎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加,大脑前后半部振幅电压值均呈上升趋势,样本熵值呈下降趋势,各胎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新生儿生后aEEG脑发育特征随出生胎龄的增加,新生儿脑电生理活动逐步发育成熟;aEEG和样本熵能较好地反映新生儿的脑成熟度水平,可联合应用于临床对新生儿脑功能成熟度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变化与癫痫的诊断价值。6方法:通过88例小儿癫痫常规,睡眠脑电图检查,同时观察癫痫临床与清醒睡眠脑电图变化的联系。结果:睡眠脑电图比常规脑电图痫样放电率明显提高,尤其在睡眠Ⅰ、Ⅱ期,同时记录到癫痫发作起始时波形变化,脑电起源部位,扩展与传导,并与临床发作同步观察,尤对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强直发作有效,以儿童颞叶癫痫为著。结论:睡眠脑电图可明显提高癫痫的阳性率,并对小儿癫痫诊断,分型、确定部位,发作频率监测,指导用药,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剥夺睡眠脑电图不同时相的脑电波与小儿的惊厥、癫痫的诊断关系。方法采用剥夺睡眠后清醒到自然睡眠脑电监测小儿病人,所有患儿采用晚间禁睡后描记。结果睡眠脑电图监测186例,出现癫痫放电132例,阳性率70.9%。确诊癫痫126例,其中全身性发作52例,失神发作18例,West综合征6例,部分性发作48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2例。结论剥夺睡眠脑电图排除了药物的干扰,提高痫波发放率。是一种对癫痫的诊断、分型和病灶定位较为理想的诱发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确诊的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观察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继发性癫痫(PEE)发生情况,通过分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可能影响PEE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结果:60例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13例(21.7%)在起病后的0~16个月出现PEE,起病至癫痫发作平均时间(4.2±1.6)个月,其中10例(76.9%)患者在起病后的半年内出现癫痫发作,6例(46.2%)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通过对影响PEE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炎急性期癫痫反复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昏迷(意识障碍)、局灶性脑电图异常、大脑皮质损害、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阳性均为PEE的危险因素,且出现癫痫反复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PEE较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结论:脑炎急性期癫痫反复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是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患者昏迷(意识障碍)、局灶性脑电图异常、大脑皮质损害、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对脑炎后遗症期继发性癫痫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临床中应密切关注,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对52例本病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3-12岁,其中5-10岁占78.8%。52例患儿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其中3例于睡眠和白天觉醒时均有发作。部分性发作45例中21例伴全身泛化,3例伴Todd麻痹。发现时即为全身性发作7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清醒脑电图阳性率41.7%,睡眠脑电图阳性率88.1%。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的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部分患儿可伴全身泛化。发作问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睡眠脑电图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脑电图。  相似文献   

20.
苏志暖  吴学晋 《河北医药》1993,15(4):205-206
98例BECCT的脑电图表观分析,在入睡后1小时内发作者53例,凌晨觉醒前发作者20例,二者均有发作25例。局限性发作占82.6%,全身发作占17.3%。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有癫痫家族史20例。96例脑电背景活动正常。异常脑电图以一侧中央-中颞区高幅棘波或棘慢波占80.6%。清醒状态下脑电图正常37例,而睡眠诱发时全部获得阳性结果。文章就本病的临床表观、诊断及预后进行了计论,并指出BECCT与颞叶癫痫、小发作等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