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质量分数0.01%和0.02%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2岁青少年近视患者280例280眼, 等效球镜度(SE)为-1.25~-6.0 D。试验前受试者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0.01%阿托品组(142例142眼)和0.02%阿托品组(138例138眼), 受试者于睡前用相应质量分数阿托品滴眼液点眼1滴, 均将右眼研究资料纳入分析。分别于用药后第1、4、8和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电脑验光仪测定受试者用药前后SE以评估屈光度变化;采用IOLMaster测量受试者用药前后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采用问卷调查记录受试者用药后不适症状。结果 0.01%阿托品组23例失访, 0.02%阿托品组21例失访, 随访完成率分别为83.8%和84.8%。用药1年内, SE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 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用药1年SE分别进展(-0.47±0.32)D和(-0.38±0.3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0.02%和0.01%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儿童的总散光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0例近视儿童,其中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38例,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42例,单纯框架眼镜组120例。2个阿托品组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且每晚睡前双眼同时滴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每4 个月复查1 次,共随访1 年。采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睫状肌麻痹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数;标准矢量分析方法检测总散光和角膜散光(包括X、Y和轴向)。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比较患者总散光、角膜散光以及角膜散光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1年后,单纯框架眼镜组、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的总散光(包括X)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散光:F时间=15.25,P=0.001;总散光X:wald χ2时间=48.07,P<0.001),但3 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角膜散光(包括X)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散光:F时间=8.11,P=0.001;角膜散光X:wald χ2时间=20.79,P<0.001),但3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 组的总散光Y、角膜散光Y、总散光轴向和角膜散光轴向均稳定,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儿童每晚规律应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1年,对标准矢量分析法的总散光、角膜散光及二者的轴向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及框架眼镜2a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评估不同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者50例(99眼)为角膜塑形镜组、RGPCL近视者48例(95眼)为RGPCL组及单光足矫框架眼镜近视者50例(100眼)为框镜组,随访2 a.记录三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2 a后的近视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及角膜塑形镜组戴镜6个月内每次复查时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为准确测量屈光度及AL,角膜塑形镜组和RGPCL组2 a后至少停戴30 d再进行检查.结果 戴镜前3组间年龄、屈光状态、AL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 a后,三组的AL及SE均有所增加(F=278.43、140.12,均为P<0.01),AL和SE增加分别为:角膜塑形镜组(0.30-0.39) mm、(0.83±0.97)D,RGPCL组(0.55±0.41)mm、(1.55±0.63)D,框镜组(0.59±0.34) mm、(1.73±0.62)D,角膜塑形镜组增加量最少,另两组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UC-VA较配戴前均明显提高(F=486.38,P<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RGPCL及框架眼镜3种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控制作用以角膜塑形镜效果最佳,配戴角膜塑形镜还能明显提高近视者的UCVA.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度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进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116例116眼低度近视儿童根据受试者和监护人意愿分为两组。阿托品(试验)组:58例58眼近视儿童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1滴质量分数0.005%的阿托品滴眼液。框架镜(对照)组:58例58眼近视儿童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用药前及用药后每4mo复查一次,共随访12mo,观察两组近视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瞳孔直径和调节幅度的变化情况及试验组的不适症状。结果:随访1a后,两组的近视等效球镜度和眼轴长度治疗前后均有差异(P<0.05);两组间近视等效球镜屈光度增加量无差异(P>0.05);两组间眼轴长度增加量有微小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瞳孔直径增加量有差异(P<0.05);两组的调节幅度下降量有差异(P<0.01)。试验组不适症状:用药初期6眼(10.3%)出现畏光,其中4眼用药2wk后畏光消失,余2眼4wk后消失。无视近模糊、过敏等其它不适症状。结论:低度近视儿童规律应用质量分数0.005%阿托品滴眼液1a,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配戴矫正眼镜对学生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7月1~30日来眼科医院近视防控科就诊的89例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使用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早晚各1次,每次1~2滴,连续使用1年,同时联合配戴矫正眼镜;对照组常规配戴矫正眼镜,局部和全身不使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在受试前均接受眼部全面健康检查,散瞳后进行医学验光等效球镜(-1.98±1.22)DS,1年后两组进行视力、屈光度、眼轴、眼压及角膜曲率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年后全程使用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43例(86眼)视力下降率为41.86%,对照组36例(72眼)为8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l.近视进展:治疗组(-0.43±0.45)D;对照组(-0.96±0.42)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增长:治疗组(0.11±0.21) mm,对照组(0.66±0.24)mm,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和角膜曲率两组1年前后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使用0.5%的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配戴矫正眼镜,使用安全、方便.有效减缓部分学生近视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预防儿童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招募2020年7—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国汉族儿童60例60眼。将睫状肌麻痹验光后双眼等效球镜度(SE)为+0.50~-0.75 D(近视前期)的儿童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30眼。2个组儿童分别于每晚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或空白溶媒滴眼液,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2个组的SE、眼轴长度(AL)、瞳孔直径、调节幅度变化量, 记录整个治疗期间儿童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6个月, 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有26例和25例受试者完成随访, 分别有3例和9例儿童发生近视, 分别占11.5%和3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 P=0.04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E和AL总体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981、81.854, 均P<0.001), 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 对照组SE和AL以及0.01%阿托品组AL均较治疗前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过程中和停戴后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变化,评估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的低中度近视儿童100例,平均年龄(11.0土1.9)岁。将受试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配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组)。分别于基线、配戴6个月和1年并停戴1个月后测量散瞳后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CLT)。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终91例近视儿童完成研究。框架眼镜组(46例)和角膜塑形镜组(45例)的基线AL、CCT、ACD、C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框架眼镜组和角膜塑形镜组儿童,配戴6个月后AL延长量分别为0.21 mm和0.10 mm( t=3.213,P=0.002).1年后分别为0.34 mm和0.23 mm( t=2.388,P=0.019)。与基线相比,角膜塑形镜组6个月后,CCT、ACD及CLT的变化量分别为4.80 μm、 0.03 mm及+0.02 mm,与框架眼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4,P< 0.001;t=4.473,P<0.001;t=-3.971,P<0.001);角膜塑型镜组配戴1年并停戴1个月后,三者变化量分别为+3.45 μm、-0.01 mm及+0.03 mm,其中ACD和CLT的变化量与框架眼镜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6;t=3.589,P<0.001)。 结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减缓近视儿童AL的延长、减小ACD和增加CLT,且停戴1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在控制青少年近视过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01/2022-01在衡水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100例100眼(均取右眼数据)青少年近视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角膜塑形镜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3、6、9、12mo后的治疗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瞳孔直径(PD)、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总高阶像差(RMSh)、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和六边形细胞比例(HEX)等参数。随访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mo,试验组患者屈光度、角膜曲率、AL分别为-2.42±0.17D、38.89±1.18D、25.44±0.23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56±0.19D、40.12±1.65D、25.54±0.19mm,均P<0.05);试验组患者CCT(...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0.005%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不同民族青少年低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民族差异性。方法:选取2021-01/10就诊于我院的汉族、哈尼族低度近视患者246例246眼,其中试验组患者120例120眼采用0.005%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对照组患者126例126眼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1 a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眼压、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戴镜1 a,试验组患者AL和SE变化量(0.16±0.35 mm、-0.39±0.47 D)低于对照组(0.22±0.89 mm、-0.48±0.54 D),裸眼视力(LogMAR)优于对照组(0.11±0.25 vs 0.14±0.19)(P<0.05),BUT、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均有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且两组中汉族和哈尼族患者裸眼视力、AL及SE变化量比较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作用是否完全可逆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就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55例(110眼,塑形镜组)、配戴单光足矫框架镜近视患者55例(110眼,框架镜组),随访2年。2年后塑形镜配戴者停戴至少30 d。框架镜组:检查患者戴镜前及2年后等效球镜度(SE)及眼轴长度(AL)。塑形镜组:检查戴镜前及2年后的SE、AL、散光度、角膜平均散光(SimK)、角膜水平及垂直屈光力等以及戴镜前、各随访时间点的裸眼视力(UCVA)。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年后,框架镜组和塑形镜组完成随访例数分别为46例(92眼)和43例(86眼)。框架镜组和塑形镜组2年SE分别增加(-1.68±0.84)D和(-0.80±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1);AL分别增加(0.59±0.48)mm和(0.37±0.34)m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0.13,P<0.01)。塑形镜组2年后散光度及SimK较初戴时均有所增加(t=5.83、5.45,P<0.05),分别为(0.30±0.24)D、(0.28±0.22)D;角膜水平屈光力较初戴时减小(0.31±0.18)D(t=7.43,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点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戴镜后UCVA较戴镜前均有明显提高(F=250.80,P<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明显提高近视患者UCVA,与框架眼镜相比,能更好地控制近视增长。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即使停戴后也较戴镜前存在散光略增加、角膜水平屈光力略变平的变化,说明角膜塑形镜作用也许并非完全可逆。  相似文献   

11.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及散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对近视及散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验配RGPCL的患者50例(92只眼),观察分组:单纯近视组、近视散光组、复性近视散光组,将验配RGPCL后的矫正视力与验配框架眼镜后的矫正视力比较。结果单纯近视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眼镜后矫正视力≥0.9者分别为23只眼(71.88%)、13只眼(40.63%);复性近视散光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眼镜后矫正视力≥0.9者分别为20只眼(66.67%)、9只眼(30%);近视散光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眼镜后矫正视力≥0.9者分别为22只眼(73.33%)、11只眼(36.67%);配戴RGPCL90%的患者无不适感,可以坚持配戴。结论近视及散光患者配戴高透氧性RGPCL矫正视力明显高于配戴框架镜患者。并有较好舒适度,视野较大,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8~15岁的初发性近视患者94例(94眼),其中41例配戴角膜塑形镜,53例配戴框架眼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 a随访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比较戴镜1 a后停戴1个月等效屈光度、角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结果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UCVA为4.46±0.16,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 a分别为5.00±0.17、5.05±0.13、5.04±0.06、5.02±0.06、5.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417,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组1 a后等效球镜度为(-2.27±0.54)D,框架眼镜组为(-2.77±0.47)D,分别增加了(-0.33±0.25)D、(-0.88±0.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P=0.016);眼轴分别增加了(0.14±0.21)mm、(0.24±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48,P=0.000)。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初发性近视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裸眼视力;和框架眼镜相比,可明显减轻近视增长,有效控制眼轴变长,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CPCL)对角膜散光和圆锥角膜矫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4年9月到2008年10月在本中心验配RGPCL的患者50例(92只眼),观察分组:低度近视散光组、高度近视散光组、圆锥角膜组.将验配RGPCLL后的矫正视力与验配框架眼镜后的矫正视力比较.结果 低度近视散光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眼镜后矫正视力≥0.8者分别为42只眼(88%)、38只眼(79%);高度近视散光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眼镜后矫正视力≥0.8者分别为31只眼(94%)、25只眼(76%);圆锥角膜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眼镜后矫正视力≥0.8者分别为11只眼(84%)、2只眼(15%).90%的患者自觉舒适,可以坚持配戴.结论 高度近视散光、圆锥角膜忠者配戴高透氧性RCPCL矫正视力明显高于配戴框架镜患者.并有较好舒适度,视野较大,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RGP)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作用。方法 :5 4例 (10 8眼 ) 15岁以下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RGP) ,同时将 5 4例(10 8眼 )配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作为对照 ,三年内每 6个月复查其眼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地形图及眼轴长度。结果 :三年后的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RGP组为 (0 .4 9± 0 .76 )D ,框架眼镜组为 (1.5 5± 0 .6 3)D ,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 ;角膜平均变平RGP组为 (0 .38± 0 .34)D ,框架眼镜组为 (0 .14± 0 .36 )D ,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眼轴平均增长RGP组为 (0 .38± 0 .4 3)mm ,框架眼镜组为 (0 .70± 0 .5 3)mm ,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二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 (SRI)及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 (SAI)差异无显收稿日期 :2 0 0 4-0 4-0 8;修回日期 :2 0 0 4-0 9-2 5基金项目 :上海市黄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黄浦区科委攻关课题 (HGG -17)。作者简介 :钱进 (1963 -) ,女 ,上海人 ,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白内障及视光学。E -mail:jinjin_0 0 7@citiz.net著性 (P >0 .0 5 )。结论 :RGP可能由于较好地矫正了散光 ,在一定程度上使角膜变平且阻止眼轴增长 ,从而起到阻止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学龄期儿童初发并确诊为近视时的年龄、屈光分布的特点及其与眼轴、角膜散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05/09于我院眼科门诊因视力下降就诊,并第一次诊断为近视的学龄期儿童196例391眼,排除患其它引起视力下降眼病的病例。按年龄分为6~8、9~10、11~12岁三组,按屈光度分为SE≤-1.00D、-1.00-3.00D四组。所有儿童均接受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OL Master、验光及眼底检查并记录结果,分析屈光度、年龄分布及与各屈光参数关系。结果:纳入病例中6~8、9~10、11~12岁年龄组分别有128眼(32.7%)、155眼(39.6%)、108眼(27.6%)。平均年龄9.29±1.64岁。各年龄组间等效球镜(SE)和眼轴(AL)均有差异(P<0.01)。SE≤-1.00D、-1.00-3.00D屈光度组分别有134眼(34.3%)、162眼(41.4%)、74眼(18.9%)、21眼(5.4%)。平均SE为-1.54±0.89D。各屈光度组AL有差异(P<0.01)。SE与AL间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2.373-0.577X,R2=0.286,β=-0.577,P<0.001。散光度与角膜散光间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084-0.502X,R2=0.389,β=-0.502,P<0.001。结论:6~12岁的学龄期儿童初次确诊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年龄集中在9~10岁,屈光度以低度近视为主。AL增长与年龄、SE相关,儿童散光性屈光不正与角膜散光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配戴RGP前后、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改变及对延缓控制近视眼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2007年来我院配戴RGP近视人群和随机挑选近视配戴框架镜者,在配戴前和配戴后1年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戴框架眼镜组,角膜曲率半径无明显变化,配戴RGP组角膜曲率半径增大(0.12±0.08)(P<0.05)。配戴框架眼镜组和配戴RGP组眼压变化无显著意义。配戴RGP组,近视加深-0.25±0.15DS。配戴框架眼镜组,近视加深-1.00±0.50DS。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良好配适状态长期配戴RGP,角膜曲率半径增加,眼压无明显变化,屈光度变化小,因此RGP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眼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眼轴的改变,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05/2019-08至我院治疗的7~14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215例。行全面眼科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患者及家长依从性等综合评估,其中113例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02例患者配戴框架眼镜。配戴期间规律复诊,测量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戴镜后1、3、6mo, 1a时的调节幅度及1a后两组眼轴的改变。结果:随访1a后,角膜塑形镜组共100例100眼完成随访,13例13眼失访。框架眼镜组共77例77眼完成随访,25例25眼失访。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患者调节幅度为13.57±2.47D,戴镜后1、3、6mo, 1a后调节幅度均较戴镜前显著提高(均P<0.005),调节幅度在戴镜6mo时达到峰值,戴镜1a(15.44±2.35D)较戴镜6mo(15.74±2.32D)略有下降。配戴角膜塑形镜1a后眼轴增长明显小于框架眼镜组(0.13±0.15 vs 0.50±0.28mm,P<0.001)。结论: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伴有调节幅度的提高。配戴角膜塑形...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近视的长期角膜塑形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角膜塑形术降低近视度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47例7~18岁少年儿童近视患者,连续配戴角膜塑形镜5年间的屈光度、视力、眼轴长度、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以及裂隙灯下角结膜的改变,并与同时期配戴框架眼镜的中小学生近视患者2年的眼轴变化进行比较。其中33例66眼采用夜戴方式(夜戴组),近视度-1.00D~-5.25D,平均-3.54±0.82D,14例28眼采用日戴方法(日戴组),近视度-5.50D~-9.00D,平均-7.53±0.99D。结果5年期间近视降低度和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值夜戴组分别为-2.69D~-2.82D和0.22mm~0.30mm,日戴组分别为-1.73D~-3.54D和0.13mm~0.24mm。与戴镜前比较,眼轴长度增加夜戴组自第3年起,日戴组自第4年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期配戴框架眼镜组的2年的眼轴增长可达角膜塑形术的2倍以上。夜戴组裸眼视力提高至≥0.6的比例可达55.8~63.2%,≥0.8的比例可达43.8~49.3%。夜戴组与日戴组戴镜5年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观察期间未见严重角结膜并发症。结论科学规范的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持续有效降低近视度,显著提高裸眼视力,并有效控制眼轴的增长。长期戴镜对角结膜未产生明显影响,安全性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OK镜对眼轴控制的效果是否会受影响。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配戴OK镜56眼、多焦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38眼、普通单焦点框架眼镜23眼及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配戴OK镜23眼学生被纳入研究。比较各组眼轴1年内的变化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结果 疫情期间配戴OK镜组学生眼轴年增长值最低0.152±0.116mm,其次是多焦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组0.189±0.124mm,但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67),配戴普通单焦点框架眼镜眼轴增长最多0.451±0.156mm,与前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戴OK镜学生眼轴增长与非疫情期间0.171±0.115mm相比眼轴增长值略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结论 疫情期间OK镜对眼轴增长的控制效果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Menicon-Z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18岁以下近视患者76例(148跟),按近视度分为4组(-0.50~-3.00 D,-3.25~-6.00 D,-6.25~-9.00 D,9.25~-20.00 D),分析配戴RGPCL(15.2±5.2)个月后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参数、年近视增长幅度及眼轴长度等项目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效果.结果 配戴RGPCL后平曲率(FK)、陡曲率(SK)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1;t=7.76,P<0.01);面球镜度、散光、眼轴长度变化不明显;同原近视增长幅度[(-1.10±0.53)D/年]比较,配戴RGPCL后近视增幅[(-0.00±0.47)D/年]显著降低(t=-13.95,P<0.01).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配戴RGPCL前后近视增长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P<0.01),较高近视度患者配戴RGPCL近视增长幅度最小.结论 长期配戴Menicon-Z RGPCL安全性高,并能有效地延缓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近视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尤其是对较高近视度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