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顾琴  张红  黄华  苏琴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109-110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开始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与ICU的转运交接过程中,通过完善转运流程、规范交接内容等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比较实施前、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结果。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较实施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ICU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科室之间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在急诊和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为临床开展无缝隙护理提供实践和参考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间本院收治且尚未实施无缝隙护理的25例急诊转ICU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月间本院开始实施无缝隙护理后收治的25例急诊转ICU患者作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急诊转运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并对参与转运交接的工作人员进行转运交接工作内容的调查和比较;并对患者家属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情绪评估以及患者家属对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转运交接工作中的责任互相推诿情况、危急值遗漏或错录情况以及科室间电话咨询和确认情况的发生次数分别为0次、0次和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次、7次和9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转运交接的工作人员对转运交接工作内容的评价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的总体评分为(94.9±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急诊和ICU患者转运交接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能明显提升参与转运交接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认可度,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内转运中无缝隙交接的实践经验。通过建立和完善缝隙交接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完善转运交接流程、规范交接内容、完善设备和设施、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保障了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转运安全,缩短了交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及时救治患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竟  张杨  臧舒婷  张红梅 《全科护理》2021,19(15):2116-2118
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急诊-EICU病人转运交接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EICU进行治疗的150例急诊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急诊-EICU转运中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急诊-EICU转运中采用无缝隙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转运交接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电话咨询、推卸责任、危急值漏交接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EICU病人转运中进行无缝隙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 比较2组间院内转运时间、护理意外和病情恶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院内转运所需时间,观察组为(31.9±5.3)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2±7.6) min.观察组护理意外及病情恶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572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86例)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转运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措施。比较2组转运途意外情况发生率(各种管道滑脱或堵塞、供氧中断、呼吸心脏骤停、窒息或呼吸困难、脑疝、血压骤停或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坠床)、死亡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各种管道滑脱或堵塞、供氧中断、呼吸心脏骤停、窒息或呼吸困难、脑疝、血压骤停或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坠床等意外发生率(8.39%)明显低于对照组(25.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26,P0.01);观察组转运死亡率(1.40%)显著低于对照组(4.9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率、转运死亡率,显著性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需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1~8月需院内转运的72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转运患者,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需院内转运的76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转运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坠床、氧气中断、管道脱落或打折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及时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缩短转运时间和降低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总结其院内转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潜在风险因素,建立新的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无缝隙护理模式。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给予无缝隙院内转运模式。对比两组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纠纷发生率、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转运时间(10.32min±4.21min)、科室间交接时间(3.71min±0.48min)及检查等待时间(0.42min±0.18min)低于对照组的16.54min±5.73min、7.76min±1.29min、1.56min±0.25min(P0.05);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合格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3.5%(P0.05);观察组转运科室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降低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节省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与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陆盈 《当代护士》2017,(12):176-177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急诊-ICU病室2015年8月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为界限,记录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病室科室间电话询问次数、责任推诿次数和危急值漏交次数。使用自制的《转运交接满意度问卷表》,对设备转运、电话询问、患者生命体征、患者衣服清洁、贵重物品、交接时间等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科室间电话询问发生率、责任推诿发生率、危急值漏交发生率分别为2.42%(5/207)、0.97%(2/207)、0.48%(1/207),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4.283、4.122,P0.05)。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对设备转运、电话询问、生命体征、衣服清洁、贵重物品、交接时间评分分别为(4.89±0.21)分、(4.90±0.24)分、(4.93±0.25)分、(4.36±0.34)分、(4.94±0.17)分、(4.95±0.23)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t=3.076、3.153、2.964、2.756、2.145、3.174,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改善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质量。  相似文献   

13.
【】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危重病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083例,其中2013年1-6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院内转运的患者535例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采用“无缝隙护理”进行院内转运的患者54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73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81.87%;观察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8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0.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危重病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转运途中意外的发生率,而且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侯慧芬  凌淑芬 《全科护理》2013,11(13):1219-1220
[目的]探讨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320例急诊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对照组1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各种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护理纠纷、转送科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低于对照组,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转送科间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病人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转运护理。  相似文献   

15.
急诊患者由于诊断、治疗的需要须进行院内转运,而危重患者转运中随时会发生病情变化,危及生命。2009年8月~2010年9月,我们将优化转运流程应用到652例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展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3月在医院急诊转运的危重病人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6年4月—2016年6月在医院急诊转运的危重病人20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SBAR沟通模式自制的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的差异,并统计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危重病人的转运交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缩短了交接时间,规范了交接流程,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从 2015 年 4 月起在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活动前后半年间随机抽样调查急诊危重转运的患者各 180 例,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考核等方法,综合评价活动前后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转运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过程中,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速度,同时也提高患者和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试验组70例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普通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后口腔疱疹、手足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儿口腔疱疹、手足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急诊临床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较普通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分析比较两组考核成绩、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内转运期间运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刘美娟  胡婷  梁敏丽 《全科护理》2016,(34):3629-3630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急诊院内转运的98例儿科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交接方式,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能有效缩短儿科急诊院内转运患儿的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