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和人原癌基因编码蛋白(c-Me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MACC1和c-Met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和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CINⅡ~Ⅲ组和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组间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632,P=0.000).肌层浸润深度及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ACC1和c-Met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提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三级分站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96例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的Ⅰa2~Ⅱa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在宫颈肿瘤周围黏膜下3、6、9、12点处分别注射99mTc-硫胶体0.5ml,术后将清扫的盆腔淋巴结用闾讲庖墙刑逋馓讲?确定放射活性计数比同侧淋巴结升高5倍者为前哨淋巴结,将切除的盆腔淋巴结连续切片行HE染色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共检出41例患者的83枚转移盆腔淋巴结,其中宫旁和闭孔淋巴结转移65枚,髂内外淋巴结转移17枚,髂总淋巴结转移1枚.22例宫旁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同时伴有髂内淋巴结转移者3例,髂外淋巴结转移者5例,髂内和髂外淋巴结均转移者1例.19例闭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同时伴有髂内淋巴结转移者3例,髂外淋巴结转移者4例.x2检验显示,宫旁和(或)闭孔淋巴结转移与盆腔其他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共检出转移前哨淋巴结81枚,其中宫旁和闭孔前哨淋巴结转移64枚,髂内外前哨淋巴结转移17枚.宫旁和(或)闭孔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患者的1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转移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93.2%)明显高于转移组(65.1%).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三站是可行的,第1站为宫旁和闭孔区域淋巴结,第2站为髂内和髂外淋巴结,第3站为髂总和腹股沟深淋巴结,可根据转移情况合理地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子宫颈鳞癌小脉管侵袭 (VSI)数目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第 8因子内皮染色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1996年 1月~ 1999年 1月我院住院的 180例宫颈鳞癌患者。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48 5岁。根据FIGO 1995年宫颈癌分期 ,Ib1期 88例 ,Ib2 期 5 8例 ,IIa 期 34例。病理分级 :高分化 16例 ,中分化 15 4例 ,低分化 10例。组织学分类全部为鳞癌。2 .方法 :将宫颈癌术后标本送检 ,确定肿瘤大小及侵袭基质深度 ,宫旁有无转移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于宫颈及宫旁…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85例放疗分析俞华,楼洪坤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是早期宫颈浸润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仍有少数病人术后复发,为探讨盆腔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及术后盆腔放疗的价值,现将1981年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3...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对盆腔淋巴结转移规律,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及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Ⅰb和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  朱滔 《中国肿瘤》2002,11(8):489-490
回顾性分析296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b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盆腔淋巴结清除数、阳性数及转移频度。结果表明,盆腔淋巴结检出率受临床与病理多种因素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宫颈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及脉管侵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宫颈受累及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等有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为非内膜样癌、肌层浸润及脉管浸润程度深、病理分期程度低及宫颈受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是否转移对宫颈癌治疗方案选择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特点、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术前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及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早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巨噬细胞浸润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与VEGFR-3阳性脉管密度的相关性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宫颈癌石蜡标本中CD68及VEGFR-3的蛋白表达,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脉管的密度行定量分析。 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巨噬细胞数和VEGFR-3阳性脉管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1)。随临床分期或病理分级增高,巨噬细胞数和VEGFR-3阳性脉管密度均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巨噬细胞数和VEGFR-3阳性脉管密度成正相关(r=0.318,P=0.014)。 结论: 宫颈癌中浸润的巨噬细胞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g X  Cai SM  Li ZT  Tang MQ  Xue MQ  Zang RY 《癌症》2003,22(11):1219-1223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部位及术后辅助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根治术后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Ⅰb~Ⅱb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6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1枚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56.5%)明显高于2枚或2枚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6.4%)(P<0.05),前者远处转移率(5.9%)低于后者(32.7%)(P=0.05),而两组患者盆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未予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12.6%)明显低于术后辅助治疗者(53.7%)(P< 0.05),而辅助放疗组、辅助化疗组与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预后差,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44例同时辅助全身化疗。采用6~18 MVX射线前后对穿两野或前后对穿两野+左右侧野的四野照射,全盆腔照射DT30~40 Gy后中间铅挡加量DT10~20 Gy,使B点DT达50 Gy。盆腔转移的淋巴结局部小野补量(RT)照射,每次DT2 Gy,总DT8~10 Gy,高剂量后装治疗(HDR)采用核通后装机治疗,192Ir治疗,选取A点参考点,处方剂量为600~700 cGy,每周1次,共6次。结果随访时间为22~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随访率100.00%。PR、CR分别达100.00%和83.33%(40/48),盆腔转移淋巴结完全有效率为85.42%(41/48)。结论盆腔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达60 Gy以上,疗效好,无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HGF、c-Met和p-Met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本10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GF、c-Met、p-Met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收集这些患者既往检测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 HGF阳性表达率为64%,c-Met阳性表达率为47%,p-Met阳性表达率为3%。HGF、c-Met的表达与吸烟状态、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Met阳性表达患者均为EGFR突变的HGF强表达的腺癌患者。HGF、c-Met的表达水平与EGFR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HGF、c-Met的阳性表达与吸烟状态、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以及EGFR的表达水平均无关。p-Met的阳性表达患者均为HGF强表达的腺癌EGFR突变型。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淋巴结状态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Ⅰb、Ⅱ期宫颈癌228例中的42例淋巴结转移病例,淋巴结转移率18.42%。对淋巴结分布、状态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切除的淋巴结数目12~36个,平均23个。转移部位以闭孔最多,其余依次为髂内、髂外、髂总、股深淋巴结,左侧多于右侧, (P<0. 05)。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1. 31 %, 3例髂总淋巴结阳性者皆为临床分期Ⅱ期、生长类型为内生型。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59%,内生型者、肿瘤直径≥4cm发生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 01)。25例发生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其中肿瘤直径≥4cm、内生型者易有多个淋巴结转移且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盆腔淋巴结切除对临床Ⅰb、Ⅱ期宫颈癌是必要的,但无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盆腔淋巴结状态及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可作为预后指标,以便术后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4.
吕晓娟 《肿瘤学杂志》2010,16(7):575-577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高危因素,且不同部位、不同数目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同的影响。术前常用CT和MRI来评估淋巴结有无肿大,但其敏感度较低,PET-CT应用显著性提高了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识别率。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逐渐成熟,但其识别率仍达不到理想标准。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在盆腔淋巴结中检测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且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影响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红兵 《肿瘤防治研究》2002,29(4):315-315,323
 目的 了解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116例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6 .6 7% ,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34.6 1% ,放疗未控及复发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35 .2 9%。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体积及生长方式有直接关系。结论 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体积、生长方式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因素 ,术前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癌症之一,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仅部分患者可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的转移率及复发率较高,近期相关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间充质-上皮转换受体(c-Met)轴的异常激活与HCC的转移潜力及预后不良相关,为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目前针对HGF/c-Met信号传导途径的有效治疗药物仍处于研究重点,现就HGF/c-Met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2):171-172
  相似文献   

18.
邵峰  楼寒梅 《肿瘤学杂志》2011,17(5):385-388
病理无转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存在病理检查难以发现的微转移,微转移具备临床及病理的双重意义。作为较准确地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病理状态的前哨淋巴结,其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尤为重要。全文综述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方法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肠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有着迅猛增高的趋势。在欧美国家,2007年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4位,2008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第3位;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呈迅猛上升趋势,就全国范围而言,已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而在高发城市像上海市已高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并且发病率每年以3.9%的速度递增,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不容忽视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和VEGF-C的分子表达水平及三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 RT-PCR)技术相对定量检测43 例宫颈浸润癌,30例CIN Ⅲ和27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HGF mRNA、c-Met mRNA和VEGF-C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HGF mRNA、c-Met mRNA和VEGF-C mRNA在正常宫颈、CIN Ⅲ和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升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三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 HGF mRNA与c-Met mRNA和VEGF-C mRNA表达相关(P<0.01)。结论HGF、c- Met和VEGF-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参与了宫颈癌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 对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