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手部健瘘操配合中药熏蒸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首次内瘘术后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组,其中30例术后接受常规干预(作为对照组),另30例术后接受手部健瘘操配合中药熏蒸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时头静脉血流量和头静脉内径,以及术后内瘘成熟率、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P <0.05)。比较头静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术后2周时,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周、术后6周时,观察组头静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首次透析流量高于对照组,首次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部健瘘操联合中药熏蒸对AVF成熟有促进效果,可增加透析血流量,降低并发症,对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和逐渐成熟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变量,以达到预测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预后效果和成熟时间的目的。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以高频探头检测两组患者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的血管(如桡动脉、头静脉)基本情况,检测和筛查造瘘术后桡动脉、头静脉、瘘口的管壁情况、内径、血流量等相关指标。结果糖尿病组11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达到成熟的时间平均约为4周,非糖尿病组18例患者内径及血流量达到成熟的时间平均约为3周。结论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达到成熟的时间均较非糖尿病患者长。  相似文献   

3.
周焕萍  文辉  宁宇华 《上海医药》2023,(2):20-22+44
目的 :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1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需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造瘘口中医定向透药+红外线照射治疗。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开始使用时间、术前1 d与术后第三十天吻合口内瘘血管的血流量与头静脉内径变化情况、术后第一天与第三十天血小板计数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以及开始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第三十天头静脉血流量及头静脉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 <0.05),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 <0.05),APTT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减轻患者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李健  卢慧  刘萍  张家庆  许家岭 《安徽医药》2019,40(2):129-132
目的 探讨手术前左室收缩功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吻合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收治并拟建立AVF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54例,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54例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33例(LVEF >50%)和LVEF降低组21例(LVEF ≤ 50%)。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头静脉内径及术后2周、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LVEF与术后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8周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6周、8周头静脉血流量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LVEF与术后2~4周、4~6周及6~8周头静脉内径变化值成正相关(r=0.270、0.305、0.308;P均<0.05),术前LVEF与术后4~6周及6~8周头静脉血流量变化值成正相关(r=0.318、0.299;P均<0.05)。结论 AVF吻合术前LVEF影响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高LVEF有利于术后头静脉的扩张及血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蒋克国  王佳  黄蕾  肖蓓 《安徽医药》2021,25(2):284-287
目的 探讨端侧吻合法建立前臂直径<2.0 mm头静脉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效果,为预测直径<2.0 mm头静脉血管是否能建立AVF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建立AVF并且留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病人30例.根据术前超声测量头静脉管腔直径大小,分为观察组(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和对照组(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各15例.超声测量两组术前和术后的头静脉、桡动脉和术后瘘口直径和平均血流流速,记录首次上机透析时间,透析12周后采集透析时的血泵血流量、有效血流量和动脉压,评价AVF功能及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均一次性成功建立AVF,成功率100%(15/15).观察组中12例一次性成功建立,1例二次手术后成功建立,1例术后12周后经球囊扩张后可以使用,1例选择颈内半永久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首次成功率80%(12/15),总成功率93%(14/15).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使用时间分别为(40.14±13.26)d和(31.00±4.77)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延后(P<0.05).术后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瘘口直径分别为(3.41±0.08)mm和(4.15±0.6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头静脉直径分别为(3.87±0.81)mm和(4.74±0.99)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透析时有效血流量分别为(247.8±20.60)mL/min和(263.60±22.59)m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侧吻合法在前臂位置同样适合建立头静脉管腔直径<2.0 mm病人的AVF,但需要较长的成熟期,成熟后基本不影响透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40-43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木瓜酒湿敷用于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84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联合木瓜酒湿敷,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血管头静脉内径、血流量变化,统计术后30d内内瘘闭塞、首次穿刺成功人数,比较两组内瘘成熟所有时间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狭窄改善、血流量改善、血管杂音增强、硬结软化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实验组血流量、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内瘘形成用时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木瓜酒湿敷能有效促进内瘘成熟、提高内瘘质量,减少内瘘闭塞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片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动静脉内瘘术并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AVF术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及手术部位护理;实验组给予贝前列素钠片口服,疗程2周;同时联合非热康谱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疗程6周。观察患者第4周及第8周内瘘直径、内瘘血流量,第8周时血管震颤及血管杂音情况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统计内瘘功能成熟不良发生率,观察凝血功能,进行2组的差异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第4周及第8周内瘘直径、内瘘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震颤及血管杂音情况、并发症,内瘘功能成熟不良发生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出凝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前列素钠片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龚丽娜  王淑清  颜明 《安徽医药》2019,23(9):1852-1854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目标血管的选择及术后内瘘通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南京市中心医院尿毒症病人49例,行动静脉造瘘术前双侧桡动脉、头静脉彩色超声检查,观察管壁的状况,测量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血管走形及分支的位置。动态观察术后2、4、8周头静脉内径、头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及各种并发症。术后8周根据内瘘成熟情况将其分为成熟组32例及不成熟组11例,对两组桡动脉内径及频谱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综合评定分析。结果 术前检出不符合手术标准的病人6例,术后检出并发症11例,包括血栓3例,闭塞2例,静脉瘤样扩张1例,瘘口周围血肿1例,狭窄4例,内瘘成熟率为74.41%(32/43)。术后2、4、8周头静脉内径分别为(3.6±0.4)、(4.4±0.6)、(5.7±0.5)mm,血流量分别为(498.8±213.7)、(821.9±341.6)、(976.8±487.1)mL/min,均呈逐步上升趋势,且术后4、8周显著高于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熟组桡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末期流速(EDV)分别为(3.9±0.5)mm、(170.4±22.7)cm/s、(97.6±14.8)cm/s,不成熟组分别为(2.4±0.3)mm、(76.4±10.3)cm/s,(37.9±6.2)cm/s,成熟组较不成熟组均有显著增加,血管阻力指数(RI)成熟组(0.39±0.07),较不成熟组的(0.70±0.13)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术前选择血管和术后动态监测内瘘通道成熟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压力冲击法对促进糖尿病肾病患者新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某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侧肢体采用捏皮球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人工压力冲击法。比较两组患者术肢在血管弹性、血管杂音、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第9周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内瘘吻合口上5 cm平均血流量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血管弹性、血管杂音、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压力冲击法简单易行,可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弹性,提高内瘘血流量,降低并发症,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从而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及其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临床资料,使用超声筛选适合造瘘术的前臂血管,术后超声监测随访AVF血流量及内漏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结果头静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3mm、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5mm适合造瘘血管,血流量在430ml/min左右,即能满足血透要求,又能降低内瘘并发症。本组并发症是桡动脉细小斑块14例,内瘘血栓7例,内瘘口狭窄6例,瘘旁形成血肿2例,头静脉瘤样扩张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部位的确定、术后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监测分析以及内瘘合并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动静脉内瘘功能保持的价值.方法 选择肾功能不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40例予分组观察:联合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6例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内瘘成熟后的血流量,静脉内径差值及初次使用时间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下的高切变率改善程度比较(P=0.000)和低切变率改善程度比较(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瘘血流量比较(P=0.0356)以及两组治疗前后静脉内径差值比较(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次使用时间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是改变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内瘘的血流量;有效扩大静脉内径的有效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廖丹  肖欢  李红  杨涵  张林 《中国药房》2015,(9):1197-1199
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联合氯吡格雷对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前列素钠片40μg、口服、tid+氯吡格雷75 mg、首次剂量300 mg、晨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术后内瘘成熟首次使用时间、平均内瘘血流量,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内瘘成熟首次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内瘘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前列腺素钠联合氯吡格雷可提高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缩短术后内瘘成熟首次使用时间,增加内瘘血流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2015—2017年179例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前采用高频彩超评估血管条件,筛选不适合手术血管;术后采用高频彩超监测血管成熟情况及内瘘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内径≥1.2 mm,动脉内径≥1.5 mm的血管适合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流量在500~600 ml/min,既能满足透析要求,又能降低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12例静脉内径在1.0~1.2 mm,但静脉充盈良好,在握拳加压1 min后内径能达2.0 mm者,手术亦成功,术后内瘘流量达标。1例术后2+个月使用内瘘时无法满足透析要求,改行中心静脉cuff管透析。1例术后2年出现造瘘侧上肢肿胀,检查提示中心静脉狭窄。8例出现内瘘血栓,6例内瘘狭窄。在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高频彩超对于术前血管的评估,术后血管的成熟情况及并发症的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活血通瘘方局部湿敷法应用于行自体动静脉瘘(AV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海门区中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接受活血通瘘方局部湿敷联合西药)和对照组(接受西药与温水湿敷),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头静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内瘘成熟时间、可穿刺长度、吻合口血流量、吻合口内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头静脉/吻合口血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头静脉/吻合口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内瘘成熟时间明显短,可穿刺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 0.05)。结论活血通瘘方应用于血液透析实施AVF的患者中,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内瘘管径、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透患者动静瘘口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飞利浦IU22超声仪检测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狭窄程度、血流量、动静脉内瘘吻合口的内径。结果动静脉内瘘术后,12例患者的头静脉、桡动脉血管狭窄及吻合口内径虽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流量仍能达到240 m L/min以上,但不影响患者的血透治疗。22例术后出现不同并发症。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血透患者动静瘘口作用显著,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于终末期肾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的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且确诊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采用头静脉端侧吻合术以及自体桡动脉术,对照组患者在术前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片,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给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含量等指标;比较术后一个月两组患者在內瘘成熟后初次进行血管透析的时间以及內瘘静脉端的血流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含量在治疗后有所改善,但二者数据变化并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几项指标均有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指标下降比对照组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初次血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內瘘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列地尔注射液应用于临床对终末期肾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内瘘成熟的促进效果。方法 60例内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喜辽妥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喜疗妥治疗。比较2组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首次使用内瘘时间、透析血流量及首次透析血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情况均逐渐好转,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使用内瘘时间长于对照组;2组透析4周后血流量均大于首次透析,且观察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透析血肿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对促进内瘘早期成熟有积极作用,且局部血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肢3种不同手术部位和吻合方法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为3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手术部位和血管吻合方法不同分为3组:腕部标准内瘘215例(A组),肘部端侧吻合内瘘组54例(B组),肘部侧侧吻合内瘘组53例(C组)。比较术后2周和4周内瘘血流量、术后至开始应用时间、1、2年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术后2周和4周内瘘血流量低于其他两组,术后至开始应用时间长于其他两组(P<0.05);3组的1、2年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B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肘部侧侧吻合内瘘具有和腕部标准内瘘一样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具有肘部端侧吻合内瘘成熟快、血流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压球囊在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中改善内瘘狭窄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予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球囊,选择球囊扩张导管,控制压力1 400 kPa。观察组采用高压球囊,选择PTA球囊扩张导管,控制压力1 800~2 800 kPa。术后连续观察1周,比较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动静脉瘘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透析肱动脉血流量、血管狭窄内径均大于对照组,血管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2/60)低于对照组(13.3%,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8、13.96、24.29、3.53、7.26、11.22,χ2=3.93;P <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中使用高压球囊,可缩短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狭窄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动静脉瘘狭窄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樊梅荣  曾财花  殷鹭  陶玲玲 《江西医药》2023,(12):1394-1398
目的 探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评估动静脉内瘘血管,绘制动静脉内瘘位点图以指导护士绳梯穿刺。方法研究选取8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建立动静脉内瘘位点图指导绳梯穿刺法,对照组则通过传统方法评估动静脉内瘘进行绳梯穿刺。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穿刺成功率、血流量不足发生率、24小时血肿发生率、绳梯穿刺执行率,两组患者分别在第3、6、9、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评估血管狭窄、血栓、血管瘤样扩张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绳梯穿刺的执行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流量不足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动静脉内瘘位点图建立后的第6、9、12个月内瘘血管狭窄、血栓、血管瘤样扩张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导动静脉内瘘位点图建立能够增加护士绳梯穿刺的执行率,降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发生率,降低动静脉内瘘位点图建立后第6、9、12个月血管狭窄、血栓、血管瘤样扩张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