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4):68-71
目的了解东莞市桥头医院重大疾病死因分布,为医院制定合理的医疗护理策略提供支持。方法收集该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709例死亡病例,以性别、年龄、死因顺位、病种来源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χ~2检验等回顾性分析。结果前五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7%;每个年龄段男性死亡病例构成比均大于女性(χ~2=52.378,P<0.01);未成年组死亡人数最少,老年组死亡人数最多。结论该医院应该加强循环系统疾病、疾病与死亡的外因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55-158
目的探讨杏坛镇年居民死亡原因与去死因寿命分析情况。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2015年3月~2016年2月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杏坛镇居民年龄比、性别死亡率和杏坛镇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状况。结果杏坛镇居民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疾病死亡状况中,循环系统死亡率最高,其次为肿瘤死亡率,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传染病死亡率,精神和行为障碍死亡率最低。杏坛镇居民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中,肺癌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男性中的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女性中的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结论掌握我镇的死亡疾病谱,能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流行趋势与发展,为我镇出台地方性的行政文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GFR/ALK)野生型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3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EGFR/ALK野生型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于非老年组(44.14周vs. 37.71周),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经Log-rank法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低于非老年组[客观缓解率:5.33%(4/75)vs. 6.90%(4/58);疾病控制率:74.67%(56/75)vs. 75.86%(44/5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所有级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为97.33%(73/75),高于非老年组的84.48%(4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3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上消化道溃疡(PU)出血的现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开展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确诊的PU患者共331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14例和非老年组(<60岁)217例,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原因和并存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占50.88%)两种以上基础疾病患病率高于非老年组(占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紧张或劳累过渡、吸烟史和饮酒史的发生率非老年组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老年组(占44.74%)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高于老年组(占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服用降压药、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合用多种药物者的比例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降压药、抗凝药及NSAIDs药物对防治老年PU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年兖州市居民死亡报告基本情况,为制定兖州市健康防治策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系统,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分析兖州市2010年居民死亡现况。结果 2010年1月1日零时~2010年12月31日24时兖州市共报告已审核死亡病例717例,总死亡率为113.33/10万,75~79岁年龄段报告死亡率最高,死亡率为17.23/10万;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伤病死亡率最高,占总死亡率的61.23%;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不明疾病,且男女之间死因顺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1,P>0.05)。结论兖州市2010年老年人口死亡率占较高比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兖州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死亡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174医院(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的死亡患者共107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小于或等于60岁的青中年组及大于60岁的老年组,分析两组死亡患者临床资料及死亡原因.结果 107例死亡患者中,男75例,女32例,年龄22~91岁,平均年龄(62.55±15.31)岁.其中青中年组42例,男31例,女11例;老年组65例,男44例,女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年组透龄明显长于老年组[(50.12±30.55)月vs(37.6±37.12)月],两组透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年组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比例为57.14%,老年组以糖尿病性肾病居多,比例为43.08%.两组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有所不同,青中年组33.33%(14例)死于脑血管疾病,其中以脑出血(30.95%)居多.老年组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疾病、猝死和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 syndrome,MIA Syndrome)为主.结论 死亡原因在不同年龄组有所差异,青中年组患者脑血管疾病多见,老年组患者死亡原因不一,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猝死和MIA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院前及急诊科24h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一般资料、最后死因等资料。结果急诊科抢救室主要以各种创伤、脑血管疾病、中毒、肿瘤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94∶1,女性以中毒为主;男性以各种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儿童以意外事故为主,青少年患者以急性中毒和各种创伤及猝死为主,中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各种外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院前死亡主要以猝死、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为主。结论应加快普及提高公民的急救知识,建立健全的基层与城市急救网络,稳定急诊专职医师,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紧急创伤救治平台,是提高急诊抢救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新华  雷永红  黎克江 《江苏医药》2013,39(16):1950-1951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9例呼吸系统疾病合并T2DM患者资料,分为老年组(A组,275例)和非老年组(B组,164例),比较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 A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T2DM的发生率为62.64% (275/439),明显高于B组的37.36%(164/439)(P<0.05).两组患者前三位呼吸系统疾病均为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A组呼吸系统感染和COPD的发病率分别为38.91%和30.18%,与B组54.27%和13.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糖控制不良者189例(68.73%),明显多于B组的85例(51.83%)(P<0.05).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165例(60.00%),明显多于B组的56例(34.15%)(P<0.05).A组病死率8.73%,明显高于B组的3.66% (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合并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肺部感染、COPD和肺癌为多见;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合并T2DM患者具有血糖控制不良、肾功能受损明显和预后较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年内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居民的死亡率及前十位死因顺位,为制定社区慢性病管理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7~2009年延吉街道居民的死因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率以及前十位死因顺位.结果:该社区居民不同年度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为86.94%;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死亡人数的比例依次为38.88%、32.30%、9.67%、5.32%、5.13%,合计占死亡人数的91.30%.结论:该社区死因主要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死亡病例现状,探讨住院患者根本死因构成,寻求降低医院病死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遵循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利用Excel和SPSS 19.0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某院死亡的2266份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某院2010-2014年病死率为2.85%;男性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与病死率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r=0.985,P< 0.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病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x2=949.074,P<0.001);根本死因顺位前3位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病例数的82.26%.结论 加强中老年患者护理,关注男性患者治疗,合理优化医疗资源,完善医疗设施,提升肿瘤、慢性病治疗水平,是降低医院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2年河北省张北县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张北县2012年死因监测系统,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以率、构成比为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张北县居民2012年死亡率为564.91/10万,男性死亡率为687.39/10万,女性死亡率为435.63/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P=0.000)。张北县居民前十位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疾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其中前五位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报告死亡人数的84.25%;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3位的是心肌梗死、肺癌、脑梗死;死因顺位在不同年龄中有差异。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张北县居民的主要死因,死因顺位随年龄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崔旭 《淮海医药》2022,(6):602-605
目的:分析安徽省某三甲综合医院2014—2021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分布特征,为医院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安徽省某三甲综合医院2014—2021年住院死亡患者基本信息,按照ICD-10分类标准对死因进行分类,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该院2014—2021年出院患者307 824例,其中死亡4 051例,病死率为1.32%;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8年间住院患者病死率随年份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疾病类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病种是肿瘤;死因构成前3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40岁及以上,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引发的死亡人数随年龄增长快速增加。结论:加强中老年患者、男性患者的健康宣教和保健措施,以降低其病死率。医院应加强肿瘤、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对应学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重点疾病的防治能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黄敏  张萍  杨德力 《上海医药》2023,(12):55-58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上海宝山区高境镇户籍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今后在社区中开展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宝山区高境镇2020—2022年的死因监测数据及人口学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分类,分析高境镇辖区户籍居民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20—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户籍居民年均死亡率为1049.26/10万。死因顺位前六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5~44岁和45~59年龄组首位死因都为肿瘤,而60岁及以上年龄组首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结论 :上海高境镇户籍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病工作中应以慢病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加强对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彦琦  易东  唐贵立  刘岭 《重庆医药》2009,38(15):1862-1864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评价重庆市居民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动趋势。方法根据《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报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直辖10年来重庆市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重庆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交通,积极控制慢性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008年湖北省死亡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湖北省居民的死因状况。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湖北省2008年监测地区的全部死亡病例,对湖北省居民死因状况做描述性分析,共抽取11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结果:湖北省2008年监测总人数为6,059,001人,总体死亡率为580.74/10万人,其中男性为3,144,625人,死亡率为651.97/10万;女性2,914,376人,死亡率为503.8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8年湖北省城市死亡率为666.85/10万,农村死亡率为558.58/10万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8年湖北省前10位死因分别为脑血管病、肿瘤、心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占全死因构成的87.83%。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病是造成湖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等是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刘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16-117
目的研究伴有糖尿病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近五年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整理相关资料并分析其发病率及分布情况。结果近五年来资料表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且老年组患者高于非老年组,呼吸系统疾病各病种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肺癌,其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分析主要原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应注意血糖情况,控制血糖在适宜范围,有利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航头镇3年户籍人口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潜在减寿年数。方法:对航头镇3年户籍人口死亡结果进行ICD-10编码,分析不同年龄组死亡人数、死因顺位及潜在减寿年数。结果:该社区标化死亡率为6.79%。,男性高于女性;死因前5位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占总死亡人数的91.49%;期望寿命为82.56岁,其中男性为79.59岁,女性为85.19岁;寿命损失最为严重的前3位依次为肿瘤、损伤中毒和循环系统疾病。结论:该社区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应加快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对慢性病病人的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辖区内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死亡状况,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确定防治重点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崔村镇2011年内居民死亡原因资料,按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统一编码分类,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011年崔村镇居民粗病死率为8.982‰(标化病死率为5.907‰),死因顺位前三位分别是脑血管疾病(2.825‰)、心血管病(2.390‰)和恶性肿瘤(1.739‰),占全部死亡原因的77.42%。男性病死率为10.221‰(标化病死率为7.592‰),女性为7.763‰(标化病死率为4.014‰),不同性别标化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74,P<0.01),男性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于女性(U=2.125,P<0.05),而心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崔村镇居民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干预及预防工作,达到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人口期望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诊科男护士的从业心理压力进行分析,探析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多家医院急诊科男护士40例,另选取40例非急诊男护士,通过对比分析急诊护理中男护士的从业压力心理。结果 (1)急诊科男护士在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等方面以及阳性项目数等方面,与非急诊男护士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 0.01),在强迫、抑郁等方面与全国常模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在阳性出现率较高是症状位于前十项的主要体现为比较容易感到紧张、有不被他人接受的感受等焦虑、敌对和抑郁等。(3)急诊男护士妄想症、说谎评分低于非急诊男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诊男护士神经衰弱、精神分裂、躁狂、社交内向、诈病、校正、疑病、癔病、精神病态评分高非急诊男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诊男护士抑郁评分与非急诊男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护理中男护士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差,对此各级护理管理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从护士自身素质以及环境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节,以缓解男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工作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2016年徐行镇沪籍居民死亡原因和死因顺位,了解影响徐行镇居民死亡的疾病及因素,从而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6年徐行镇沪籍居民死亡信息,然后按ICD-10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徐行镇沪籍居民死亡原因和死因顺位.结果:2016年徐行镇342人死亡,其中男性居民死亡169人,死亡率为1123.60/10万,女性居民死亡173人,死亡率为1093.81/10万,男女死亡率之比为1.03:1.死因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褥床感染和老衰)和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率的84.86%.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徐行镇居民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慢性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应对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