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84岁女性患者因“意识模糊7 h”平车入院,因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 g, q12h,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用药前患者白细胞计数为7.16×109/L、血小板计数为253.00×109/L,用药3d后,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78×109/L,血小板计数为37.00×109/L。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μg,皮下注射,1个治疗量血小板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至12.81×109/L,血小板计数升高至175.00×109/L。本例提示老年患者应慎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并在治疗期间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例1为24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和普通肝素10000U静脉推注,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为228.0×109/L,术后1h降至36.2×109/L。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遂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2μg·kg-1·min-1静脉滴注。第3天患者血小板升至101×109/L,第4天恢复正常。例2为69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静脉推注普通肝素3000U。之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连续7d给予低分子肝素(1mg·kg-1·12h-1)皮下注射,术中给予普通肝素7000U静脉滴注。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197.0×109/L,术后降至19.2×109/L。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1.5μg·kg-1·min-1静脉滴注,血小板计数升至146.0×109/L。  相似文献   

3.
1例28岁男性患者,因“间断双膝关节疼痛伴右下肢肿痛2年,加重2周”入院。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小板计数减少。入院后先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100 AXaIU,q 12 h,ih)、那屈肝素钙注射液(6150 AXaIU,q 12 h,ih)、华法林钠片(3 mg,qd)抗凝治疗。两次血常规结果提示血小板计数(PLT)明显减少,临床药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史,查阅资料并结合患者病情,在患者PLT 44×109·L-1时建议继续所有抗凝治疗,PLT 12×109·L-1且INR达标时,停用那屈肝素钙,并输注血小板(1 U,内含血小板≥2.5×1011·L-1);当患者PLT<5×109·L-1时停止所有抗凝药物。经输注血小板、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 000 U,qd,ih)、免疫抑制治疗后患者PLT逐渐恢复,药师建议及时恢复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患者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某院收治的1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过程。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1年7月1日,收集已发表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血小板减少的个案报道,并分析其发生特点。结果 该例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入院,入院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 g,8 h 1次)抗感染,次日出现血小板计数(PLT)降低(最低时4×109/L),考虑为感染引起,补充血小板治疗,PLT一度回升至47×109/L,但2 d后其他症状改善,PLT再次降至4×109/L,遂改用莫西沙星抗感染,继续补充血小板治疗;换药次日PLT升至99×109/L,停止输注血小板,1 d后PLT恢复正常且至患者出院前未再降低。共纳入文献16篇,涉及患者19例,年龄26~84岁,平均年龄(65.84±16.24)岁;用药原因多为肺部感染(12例);用法用量以4.5 g、每日3次为主(7例);联合用药10例;PLT降低发生于用药后1~2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法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效果。方法35例RITP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先对患者进行C尿素呼吸试验(C-UBT)诊断和抗血小板抗体IgG(PA-IgG)检测,根据结果等信息对患者进行根除Hp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PA-IgG水平。结果治疗后1、2、3个月,患者PLT水平分别为(31.50±8.45)×109/L、(38.70±7.39)×109/L、(46.91±5.41)×109/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3.14±5.67)×109/L,PAIgG水平分别为(363.74±102.31)μg/107血小板、(273.64±94.26)μg/107血小板、(223.20±75.21)μg/107血小板,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22.30±100.24)μg/107血小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ITP患者采用根除Hp治疗,可加快患者PLT和PA-IgG水平恢复,该治疗方式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烧伤初期输血治疗的具体方法,评估其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6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通过住院号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偶数)和对照组(奇数),每组33例。研究组实施烧伤初期输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研究组不同时间点成分输血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合并感染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计数、HCT、Hb、红细胞计数分别为(125.42±2.03)×109/L、(0.43±0.11)、(100.53±2.03)g/L、(4.56±1.09)×1012/L,均高于对照组的(95.25±2.24)×109/L、(0.29±0.12)、(88.05±2.05)g/L、(3.22±1.10)×1012/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研究组患者输注红细胞、血浆量逐渐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第7、14、21天,研究组患者输注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AMI患者按照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0.1 g(qd)+氯吡格雷75 mg(qd)口服治疗;试验组接受吲哚布芬片0.1 g(bid)+氯吡格雷75 mg(qd)口服治疗,2组均服用1个月。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38例,对照组43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分别为97.37%和86.05%,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PLT分别为(167.89±43.62)×109·L-1和(183.73±49.81)×109·L-1;MPV分别为(11.86±2.31)和(10.97±2.16)fl; FIB分别为(2.53±0.61)和(2.78±0.72)g·L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凝血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凝血酶治疗,试验组接受奥曲肽、凝血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氧化应激指标、症状改善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试验组治疗后Hb(115.68±12.76)g/L、PLT(146.44±14.85)×109/L、RBC(5.79±0.55)×1012/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33±15.44)g/L、(134.44±14.25)×109/L、(4.85±0.42)×1012/L,WBC(8.72±1.41)×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1.82)×109/L(P<0.05)。试验组腹胀与腹痛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不宜切除脾脏病变和脾外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脾亢及16例脾外伤不宜切脾患者,均采用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及术后超声改变、相关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4例患者保脾成功,脾亢患者术后1周、6个月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术后6个月白细胞计数(4.0±0.6)×109/L、血小板计数(112±14)×109/L低于术后1周的(4.5±0.4)×109/L、(150±2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外伤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宜切脾的脾亢患者微波消融治疗的短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不理想,不建议单独首选,应考虑多种治疗联合应用,适当扩大消融范围;对于脾外伤患者,微波消融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可以达到保脾目的 ,医患双方获益。特别推荐手术中意外脾损伤出血,可立即实施微波消融,而不要一味追求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替格瑞洛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年1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替格瑞洛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报道并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的使用情况、血小板计数、并发症及其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合计9例患者,其中男7例(77.8%),女2例(22.2%),年龄31~87岁,≥60岁的有6例(66.7%)。发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用药后6 h至4个月,其中6例(66.7%)为1个月内发生。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为(0~40)×109 L-1,其中<30×109 L-1的有7例(77.8%),3例(33.3%)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经停药、调整治疗方案和对症治疗后有8例(88.9%)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或好转,仅1例(11.1%)最终死于二次应用替格瑞洛后再发血小板减少。结论:血小板减少是替格瑞洛罕见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11.
张蒙  黄燕  陆忠华  甘建和 《江苏医药》2022,(11):1183-1185+1189
<正>患者,女,14岁,因“发现血小板低3个月,腹痛1 d”于2020年8月18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学校体检时发现血小板低,于5月22日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WBC 3.31×109/L,RBC 4.41×1012/L,血小板计数46×109/L,IgG 17.34 g/L,乙肝两对半阴性。5月23日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就诊,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指标示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 型抗体(抗LC-1抗体)强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 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运动干预及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体重及体质量指数。结果 化疗前和化疗第1~4周期,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41±2.69)×109/L、(6.28±3.44)×109/L、(5.23±1.20)×109/L、(5.21±1.27)×109/L、(4.06±2.3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4.39±2.30)×109/L、(4.30±2.05)×109/L、(4.10±0.33)×109/L、(3.77±0.46)×109/L、(3.36±1.28)×109/L,总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1.42±0.66)×109/L、(1.34±0.7...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41岁,体重58 kg,因“反复高热3月有余,反复皮疹,肝脏、脾脏多发结节样异常信号”,于2021年10月7日入我院血液内科。既往体质可,自述7年前曾有脾大、血小板减少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7℃,脉搏104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76 mm Hg。血常规:WBC 1.3×109/L,RBC 2.10×1012/L,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64 g/L,平均红细胞体积89.0 f L,PLT 31×109/L,超敏C反应蛋白13.05 mg/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动期肺结核患者检测血小板参数的意义。方法选取40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活动期组,同期40例非活动期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非活动期组, 40例肺炎急性期患者作为肺炎急性期组。三组均检测血小板参数。比较结核活动期组与肺炎急性期组、结核非活动期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等血小板参数。结果结核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肺炎急性期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肺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277.15±11.25)×109/L、血小板压积(0.25±0.05)%均高于结核非活动期组的(199.10±10.35)×109/L、(0.18±0.05)%,血小板分布宽度(10.70±0.30)%和平均血小板体积(9.20±0.20)fl均低于结核非活动期组的(12.65±0.25)%、(11.35±0.31)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肺结核患者检测血小板参数意义重大,可以作为活动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海曲泊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既往治疗无效/复发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8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对既往治疗无效/复发的ITP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海曲泊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应用小剂量泼尼松单药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周,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50×109·L-1、PLT≥30×109·L-1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90%(18/20) vs50%(10/20),P=0.006;90%(18/20) vs 65%(13/20),P=0.130]。观察组6周治疗期内至少1次PLT≥50×109·L-1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90%(18/20) vs 55%(11/20),P=0.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比较两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结果实验组HBV-DNA转阴率100%高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3333, P<0.05)。实验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分别为(4.03±1.24)×109/L、(1.86±0.78)×109/L、(135.54±32.54)×109/L,与对照组的(4.11±1.02)×109/L、(2.01±0.73)×109/L、(140.43±34.66)×109/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流感样症状、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析在白血病临床诊断中使用血液分析仪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白血病组,其中急性57例,慢性43例;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涂片和血液分析仪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及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两组的血液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比较不同白血病类型患者的血液指标。结果血液分析仪的诊断准确率89.50%明显高于血涂片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分析仪检测白血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00%、82.00%,均明显高于血涂片的90.00%、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患者的PLT(191.91±50.39)×109/L、Hb(90.53±9.46)g/L、RBC(2.76±0.24)×1012/L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52.41±54.29)×109/L、(119.61±9.94)g/L、(4.02±0.31)×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纳入无先兆偏头痛组,根据类型不同分为发作性偏头痛组(32例)、慢性偏头痛不合并药物过量性头痛组(32例)、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量性头痛组(31例)3个亚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数据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每次头痛持续时间、每月头痛天数、每月口服止痛药天数。收集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分析血小板参数诊断无先兆偏头痛的价值,比较不同类型无先兆偏头痛的血小板参数,分析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参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无先兆偏头痛组的血小板计数为(252.81±56.07)×109/L,与对照组的(250.78±57.88)×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先兆偏头痛组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为(16.03±0.35)%,高于对照组的(15.64±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小板计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中的血栓形成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行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的4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国际预后积分(IPSET-thrombosis)系统的评估结果进行分组,即低危、中危、高危3组。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预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高风险的价值。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时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4周时高危组的血小板计数稍高于低危组与中危组(P <0.05),此时低危组与中危组之间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6、8周时,高危组的血小板计数高于低危组与中危组(P <0.05),此时中危组的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低危组(P <0.05)。治疗4、6、8周时分别检测到的血小板计数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最佳预测界值分别为645.77×109/L、638.68×109  相似文献   

20.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Plt)22×109·L-1,考虑为药品不良反应,认为最有可能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引起。立即停用该药,并予升血小板治疗。但患者Plt继续降低(4×109·L-1),并出现出血症状,予以输注血小板治疗,骨髓穿刺未能明确原因。药师考虑可能还存在其他原因,通过用药分析及查阅文献,考虑孟鲁司特钠是导致Plt降低的另一个因素。停用孟鲁司特钠后,患者Plt较前升高,出血症状消失。患者出院后自行服用孟鲁司特钠,Plt持续降低(最低7×109·L-1),虽积极治疗,效果仍不佳。药师随访,再次建议患者停用孟鲁司特钠,停药2周后,复查Plt恢复正常(163×109·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