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修复面部屏障功能的疗效性、安全性.方法对40例面部屏障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自身前后研究.面部给予射频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治疗;每周1次,共8次;对比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皮肤主观症状、客观症状、VISIA评分,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皮肤主观症状、客观症状评分有差异(P<0.05);VISIA中毛孔、纹理、红区、斑点、皱纹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有差异(P<0.05);紫质、棕色斑、紫外线斑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射频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很好改善面部主客观症状,修复面部皮肤屏障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Ⅲ型前胶原蛋白 (PCⅢ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AMI患者血清PCⅢ水平 ,以其在AMI后第 4天的水平分为 2组 (A组PCⅢ <15 0 μg/L ;B组PCⅢ >15 0 μg/L) ,并将其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LVDd)和射血分数 (EF)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 ,AMI后血清PC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并在第 4天具有显著性差异。比较A组与B组的心室功能 ,发现A组的LVDd明显低于B组 [(5 1± 3 4 )vs(5 7 9± 5 6 ) ,P <0 0 5 ],而EF值较B组高 [(5 5 4± 4 5 )vs(46 5± 6 9) ,P <0 0 1],而且第 4天的血清PCⅢ水平与LVDd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r =0 5 ,P <0 0 5 ) ,而与EF值无明显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在AMI后血清PCⅢ水平与左室功能变化相关 ,可作为临床上判断AMI早期心室重沟的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4.
潘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83-1484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来自单个B淋巴细胞或一个杂交瘤细胞克隆的只识别某一种特定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1975年Kohler和Milstein[1]共同创立了杂交瘤技术,首次获得了人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均一性,且能大量制备,从而为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突破,在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康向东  马艳春  张隆  吴蓉  华蕾 《检验医学》2009,24(2):97-100
目的获得抗人甲状腺球蛋白(hTg)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方法从分泌抗人甲状腺球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hTg-60中提取总RNA,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扩增出鼠源性单克隆抗体hTg-60的VH及VL基因,经基因测序分析,设计出人源化抗体的基因引物,获得抗Tg单克隆抗体人源化VH及VL基因并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人源化抗hTg抗体。结果成功获得了6株能稳定分泌抗hTg人源化抗体的细胞株。结论为进一步获得人源化的hTg抗体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强脉冲光联合透明质酸水光注射在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加以透明质酸水光注射,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皮肤屏障功能、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经皮水分丢失值(TEWL)、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ASI)总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TEWL为(14.26±1.59)g/m2h、MASI总评分为(5.31±0.75)分,低于对照组的(22.35±2.01)g/m2h、(7.97±1.18)分,角质层含水量为(18.97±2.30)%、皮脂含量为(70.63±4.89)μg/cm2,高于对照组的(7.89±1.84)%、(58.49±4.01)μg/cm2,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 ...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抗人甲状腺球蛋白(hTg)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方法从分泌抗人甲状腺球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hTg-60中提取总RNA,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扩增出鼠源性单克隆抗体hTg-60的VH及VL基因,经基因测序分析,设计出人源化抗体的基因引物,获得抗Tg单克隆抗体人源化VH及VL基因并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人源化抗hTg抗体。结果成功获得了6株能稳定分泌抗hTg人源化抗体的细胞株。结论为进一步获得人源化的hTg抗体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蒋萍  蔚芃  赵明才  陈琼  王梓 《中国临床康复》2014,(30):4845-4850
背景:实验证明胶原蛋白底物具有刺激成软骨的作用,但关于不同类型胶原蛋白刺激成软骨作用的能力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I、Ⅱ型胶原蛋白对体外培养人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将P3代人软骨细胞分别加入普通培养板、I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继续培养。培养10d内,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培养28d后,采用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二甲基亚甲基蓝比色等方法检测3种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I胶原蛋白、Ⅱ型胶原蛋白及糖胺多糖的量。 结果与结论: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数量最多,增殖速度为I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的2倍、普通培养板的5倍。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I型胶原蛋白最少,与普通培养板板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I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蛋白、糖胺多糖最多,与其他两种培养板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软骨细胞优于普通培养板,其中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在培养软骨细胞时更能维持细胞形态,延长去分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更利于细胞再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芩对皮肤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切除伤增生性瘢痕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大鼠建模18个瘢痕。黄芩治疗组除每日给予黄芩提取物外用,其他喂养及生活条件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在3、7、14天分别检测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胶原蛋白Ⅲ(Co1Ⅲ)的表达水平,观察胶原蛋白聚集水平。结果对照组TGF-β1、Co1Ⅲ表达水平升高,黄芩治疗组TGF-β1、Co1Ⅲ表达水平受到抑制,升高程度不明显(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黄芩治疗组胶原蛋白表达抑制,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黄芩通过抑制TGF-β1和Co1Ⅲ表达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影响皮肤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贾乐宁  程飚  苏磊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94-7196,i005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rhPDGF)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26只糖尿病大鼠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随机分成3组,rhPDGF治疗组,凝胶剂基质组,空白组。观察伤后3,7和14d组织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创周和创基修复细胞增殖状况。结果:伤后7d,组织学检查显示,经rhPDGF。治疗的创面伤后7d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rhPDGF治疗组伤腔容积减小至(0.03&;#177;0.03)mL,明显低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0.06&;#177;0.03)mL(P&;lt;0.05)和空白对照组(0.07&;#177;0.05)mL(P&;lt;0.05)。伤后7d,rh-PDGF治疗组的创面收缩明显,再上皮化速率达到46.1%,明显高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23.2%)和空白对照组(25.6%)。伤后14d,rhPDGF治疗组再上皮化速率达到99.9%,明显高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91.7%)和空白对照组(91.30%)。同时伤后组织中各类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有显著差异。结论:rhPDGF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有促修复作用,其对炎症细胞的趋化和修复细胞的增殖影响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血小板人源化抗体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防止血栓性疾病方面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血小板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人源化抗体的发展现状和抗血小板人源化抗体在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结合了免疫学和药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疾病治疗已有几十年。单克隆抗体在治疗中的运用要特别考虑到生物药效率、耐受性、变化性和适用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结果反映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存在的一些问题:(1)鼠源性单抗容易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从而削弱其治疗的有效性:(2)由于鼠单抗是异源蛋白,在体内很快就被清除掉,并对清除抗体的器官产生损害;(3)抗体的分子量相对较大,所以抗体分子到达靶部位不足;(4)鼠源性单抗在人体中常不能有效地活化补体和Fc受体相关的效应功能,因此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这些就推动了人源性单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心脏间质主要由Ⅰ,Ⅲ型胶原组成,对心肌细胞起支持、保护和制约的作用,是维持心脏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不可缺少的成分.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设计病例分析. 单位新乡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对象选择2003-01/08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6例事故死亡的儿童,家属知情同意,男4例,女2例;年龄1~15岁,大体解剖证明无先天性心脏病,取右心房组织.同期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男12例,女9例;年龄1~17岁. 方法从右心房手术切缘处取少许新鲜组织.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观察心脏胶原Ⅰ型和Ⅲ型蛋白表达,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测量心脏胶原Ⅰ型和Ⅲ型蛋白面积构成比(代表胶原蛋白表达的相对面积含量),面积百分比(代表胶原蛋白表达的百分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心房肌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 结果6例死亡儿童和2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心房组织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心房Ⅰ型胶原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彼此连接成网;Ⅲ型胶原纤维呈散在的斑片状分布.②室间隔缺损心房Ⅰ和Ⅲ型胶原表达,大多区域属于正常.仅部分区域发生极度重排,即Ⅰ型胶原呈现大斑块状增加、断裂或消失,Ⅲ型胶原呈条束状增加.③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和面积构成比正常心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面积百分比(48.82±12.35)%,(40.02±13.53)%,t=2.173,P<0.05;面积构成比(15.87±6.03)μm2,(13.62±6.94)μm2,t=2.221,P<0.05].室间隔缺损儿童心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面积百分比(55.37±10.42)%,(50.27±14.36)%,t=2.173,P<0.05;面积构成比(24.93±9.62)μm2,(19.22±12.03)μm2,t=2.221,P<0.05].室间隔缺损儿童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心肌明显增多(t=2.153~2.234,P<0.05). 结论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部分区域Ⅰ和Ⅲ型胶原纤维形态上出现重构,含量增加,可能是室间隔缺损儿童心功能异常出现的心脏间质代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SCID鼠的人源化并建立人化SCID鼠视网膜母细胞瘤模型。方法SCID鼠腹腔注射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NC)生理盐水悬液。两周后割尾采血,检测其IgG水平。将10只人化的SCID鼠混分为两组,分别于腹股沟皮下注入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70),浓度分别为2×106,2×107,然后对肿瘤的发生率及瘤体大小连续观察,并作统计学分析,最后做病理解剖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该实验经腹腔注射移植入SCID小鼠体内的CBMNC可在小鼠体内存活并大量增殖。移植后2~4周,SCID小鼠血清中即可检测到人免疫球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以两个梯度接种人化SCID鼠10只,观察8周,10只SCID小鼠7只致瘤。结论该模型的建立方法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人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及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分析12例PD-1受试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分享和讨论临床试验工作中使用PD-1患者的护理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由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20 KD的直链聚乙二醇交联反应并经纯化得到.它适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药治疗时,能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发生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痛、关节痛及肌肉酸痛,其他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发热等,严重变态反应多数发生在首次给药时.近...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研究探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防治中的作用。对2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耐激素的Ⅱ-Ⅳ度aGVHD的患者于第1、4、8d给予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1mg/(kg·d)静脉输注,未达到疗效的病人间隔1周后重复本治疗。结果表明,所有患者中完全有效13例(61.9%),其中4例无病生存,8例生存伴轻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1例死于白血病髓外复发;6例部分有效(28.57%),其中3例生存伴轻度cGVHD,3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无效(9.52%)死亡;总有效率90.5%,总生存率71.48%,尤其在单倍体造血衰竭性疾病的6例患者中,有效率高达100%。该药应用安全,未发现输注相关的毒副作用。结论: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激素耐药的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有较好的疗效,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源化非肥胖精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tcient,NOD/SCID)小鼠模型在生物及医学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而提高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中的人源化水平是研究者的迫切需要.目的:探讨提高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人源化水平的措施.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1/2009-01在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雄性NOD/SCID小鼠14只,体质量(25.0±1.5)g;1例骨髓标本约6 mL(多部位分层次采集)取自健康志愿者;1例足月脐带血标本大约90 mL,取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为健康产妇.方法:无菌抗凝的正常骨髓及足月脐带血样本均在采集后6 h内处理.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将14只小鼠标号电脑随机分为5组:全身照射,环磷酰胺骨髓移植组(n=3),全身照射,环磷酰胺脐血移植组(n=3),全身照射骨髓移植组(n=3),全身照射脐血移植组(n=3),空白对照组(n=2).将人骨髓或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移植给经不同方案和剂量预处理的各组小鼠,移植后给小鼠腹腔注射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输注的细胞数,小鼠存活情况并计算死亡率,移植6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及外周血人CD45+细胞比例.结果:全身照射/环磷酰胺骨髓移植组、全身照射骨髓移植组和全身照射,环磷酰胺脐血移植组、全身照射脐血移植组小鼠输注人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0.656 0±0.008 9)×106和(4.077 5±0.845 0)×106.全身照射,环磷酰胺组死亡率均为100%,全身照射组死亡率均为33.3%.全身照射后再加环磷酰胺,小鼠不能耐受;而全身照射剂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当达400 cGy时,死亡率100%.存活小鼠移植6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中人CD45+细胞的比例,全身照射脐血移植组13号和6号小鼠分别为59.61%和21.46%,而全身照射骨髓移植组2号和8号小鼠其比例均为0,空白对照组小鼠比例均为0.而在13号小鼠骨髓细胞中,CD33+细胞比例为13.13%,GlyA+CD45-细胞比例为20.21%.结论:要建寺人源化NODISCID小鼠模型,所输入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一定要达到阈剂量,而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预处理的强度,并使用人细胞因子可提高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的人源化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