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红色荧光-VEGF165融合蛋白载体在细胞内的定位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VEGF165(hVEGF165)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已知的人VEGF165序列,用PCR方法,从质粒pUC18/VEGF165中扩增出去除终止密码子的VEGF165片段,定向克隆至pDsRed1-N1质粒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和DNA序列测定鉴定。以DOTAP为介导,将pDsVEGF165Red1-N1转染293-T细胞,48小时后用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165在细胞内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重组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经酶切、PCR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构建正确,并在293-T细胞中表达。报告基因-红色荧光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中都有一定的分布。结论 成功构建了pDsVEGF165Red1-N1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为研究VEGF的细胞内定位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探针JC-1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荧光探针JC-1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早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在凋亡早期,利用新型荧光探针JC-1标记细胞线粒体,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上检测JC-1荧光强度的变化,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鉴别凋亡和坏死的心肌细胞。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维持较高的膜电位,JC-1在线粒体内形成聚合物,发出红色荧光。H2O2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JC-1聚合物分解成单体,红色荧光强度减弱。提示JC-1结合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理想的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构建人转录辅助因子CITED2突变型(c.573-578del6)及野生型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两种重组质粒CITED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以健康儿童和CITED2基因突变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细胞DNA为模板,PCR定向克隆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CITED2编码链,分别T/A克隆至pMD19-T simple质粒上,筛选出野生型和突变型CITED2的T载体重组质粒.应用DNA重组技术将T载体重组质粒上的CITED2基因片段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构建pEGFP-C1-wtCITED2和pEGFP-C1-mtCITED2真核表达质粒,并分别转染至HEK293细胞,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情况,48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CITED2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pEGFP-C1-wtCITED2和突变型pEGFP-C1-mtCITE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后24h,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各转染组EGFP的表达,转染后48h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为50% ~ 60%,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见CITED2蛋白与EGFP的融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转录辅助因子CITED2突变型及野生型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到CITED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人DOC-2氨基端磷酸酪氨酸作用结构域(PID)cDNA基因,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检测对报告基因的激活作用。方法:PCR扩增含人DOC-2编码区的全长cDNA片段,克隆入诱饵载体pGBKT7,再亚克隆得到含PID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nDOC2。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AHl09,检测其表达产物在酵母细胞中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人DOC-2氨基端磷酸酪氨酸作用结构域(PID)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该段基因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菌AH109既无毒性,对报告基因也没有激活作用。结论:我们可利用构建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来钓取人DOC-2氨基端PID结构域的相互作用蛋白,以利于对DOC-2基因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前S1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HBV前S1基因。以HBV ayw亚型全长质粒pCP10为模板,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HBV前S1基因,克隆到pGEM-Tfawsk ,双酶切后回收与酵母表达质粒pGBKT7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酶母细胞AH109,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地构建了HBV前S1基因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HBV前S1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分子量30kD左右。表明HBV前S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VEGF1 65(hVEGF1 65)红色荧光蛋白 (RFP)的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已知的人VEGF1 65序列 ,用PCR方法 ,从质粒pUC1 8/VEGF1 65中扩增出去除终止密码子的VEGF1 65片段 ,定向克隆至pDsRed1 N1质粒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和DNA序列测定鉴定。以DOTAP为介导 ,将pDsVEGF1 65Red1 N1转染 2 93 T细胞 ,4 8小时后用RT 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1 65在细胞内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重组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经酶切、PCR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构建正确 ,并在2 93 T细胞中表达。报告基因 -红色荧光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中都有一定的分布。结论 成功构建了pDsVEGF1 65Red1 N1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 ,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 ,为研究VEGF的细胞内定位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基于人乳头状病毒(humanpa pilloma virus,HPV)16型的新型伪病毒,并检测其对DNA特异性B细胞(R4A)的杀伤效应。方法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病毒蛋白,在体外变性与复性过程中将病毒蛋白包装B细胞特异性启动子Igκ控制下的白喉毒素(Diphtheriatoxin,DT)A链(DT-A)基因表达型质粒DNA,形成伪病毒。转染R4A细胞,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杀伤效应,酶联免疫法检测R4A细胞分泌抗ds-DNA抗体的滴度。结果转染R4A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成功检测到新型伪病毒对R4A细胞的杀伤效应,R4A细胞分泌抗ds-DNA抗体的滴度明显降低。结论基于HPV16的新型伪病毒能有效特异杀伤R4A细胞,并降低抗ds-DNA抗体的滴度,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CD40L胞外区和CTLA4Ig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RT-PCR扩增人CD40L胞外区片段,与致瘤素信号肽连接后构建穿梭质粒,经酶切、插入、同源重组,获质粒pAdshCD40L-IRES2-CTLA4Ig,经293细胞包装,获共表达双基因的腺病毒pAdvshCD40L-IRES2-CTLAg,并行凝胶电泳、PCR、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电泳、PCR扩增出了600bp和400bp的特异性片段、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CD40L绿色荧光和CTLA4Ig红色荧光的共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CD40L.胞外区和CTLA4Ig共表达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转化铁受体基因(hTfR)克隆和高效表达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法从人胚肝、肺组织中克隆hTfR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hTfR和pEGFP-C1-hTfR,转染人胚肾上皮HEK293细胞。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cDNA3-hTfR转染HEK293细胞后hTfR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pEGFP-C1-hTfR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后hTfR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结果经过DNA测序证实,克隆的hTfR基因为全长cDNA序列(2332bp)。Western印迹法检测到转染细胞能有效表达190×10^3的hTfR蛋白,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hTfR融合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结论从人胚肝、肺组织中可以成功克隆hTfR基因,该基因转染HEK293细胞后可获得hTfR蛋白的高效表达。hTfR主要定位于细胞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人α-半乳糖苷酶A(α-GalA)cDNA,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重组的人α-GalA。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肝癌细胞中克隆人α-半乳糖苷酶AcDNA并构建到可用甲醇诱导的分泌型巴氏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将重组质粒导入毕赤酵母并用Zeion抗生素筛选转化细胞。在甲醇诱导后。利用SDS-PAGE、Western印迹及酶活测定方法在酵母上清中鉴定重组的人α-GalA。结果:获得人α-GalA cDNA,构建酵母表达质粒pHGCZα-A,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到酵母细胞,并在上清中检测到人α-GalA蛋白。结论:获得了人α-GalA cDNA及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人α-GalA,为临床应用于法布莱氏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蛋白C-末端多肽(DCTP)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DCTP抑制DAPK功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DCTP核酸片段,定向连接至质粒pEGFPN1、pIRES2-EGFP和pcDNA3.1(-),将重组质粒[pEGFPN1-DCTP、pIRES2-DCTP-EGFP和pcDNA3.1(-)-DCTP]转染至SH-SY5Y细胞中,筛选稳定细胞株.分析pEGFPN1-DCTP的表达产物在细胞中的定位.建立稳定表达DCTP的SH-SY5Y细胞.用MTT法、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H-SY5Y细胞对谷氨酸的敏感性,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DAPK的表达量以及磷酸化DAPK(p-DAPK)水平的变化.结果 谷氨酸对SH-SY5Y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40mmol/L的谷氨酸对细胞的抑制率为51.7%.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40mmol/L谷氨酸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分别为26.1%和27.7%,而正常培养细胞分别为0.08%和0%.谷氨酸诱导细胞凋亡时,p-DAPK表达下降.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DCTP定位于细胞质.用40mmol/L谷氨酸分别诱导转染pcDNA3.1(-)-DCTP和pcDNA3.1(-)质粒(对照质粒)的SH-SY5Y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前者凋亡率为43.7%,而后者凋亡率为62.2%.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谷氨酸诱导下,与转染pIRES2-EGFP质粒(对照质粒)的SH-SY5Y细胞相比,转染pIRES2-DCTP-EGFP质粒的细胞内DAPK和p-DAPK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DCTP基因的表达产物定位于SH-SY5Y胞质.DCTP可以抵抗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凋亡,但并不影响DAPK的磷酸化及其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谭玲  朱晨思  王保刚  李涛  王慧 《军事医学》2023,(12):907-912
目的 构建B型肉毒毒素轻链(BoNT/B,BLC)荧光表达细胞模型,并用于小分子化合物效应评价。方法 将BLC基因导入荧光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至神经细胞系Neuro-2a细胞中进行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BLC-EGFP蛋白荧光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LC-EGFP的酶切活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利用该模型评价SRC激酶抑制剂KX2-391对BLC-EGFP蛋白胞内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BLC。质粒转染后,BCL-EGFP蛋白在Neuro-2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渐增加并具有酶切胞内底物囊泡相关蛋白-2(VAMP-2)的活性;质粒转染12 h后加入CHX终止蛋白合成,BLC-EGFP的胞内水平在72 h内无显著变化;加入KX2-391作用24 h后,可显著促进BLC-EGFP蛋白的胞内降解。结论 成功建立B型肉毒毒素轻链荧光表达细胞模型,为后续B型肉毒毒素轻链胞内持留机制研究和胞内解毒剂筛选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重组人IRE1α腺病毒,观察其对软骨干细胞ATDC5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pAdEasyTM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包含全长IRE1α基因和RNase+Kinase核心结构域的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IRE1α、pAdTrack-R+K,通过电转法分别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pAd-IRE1α、pAd-R+K.随后在HEK-293细胞中包装并扩增重组腺病毒颗粒Ad-IRE1α、Ad-R+K.用直接PCR法鉴定重组腺病毒,后者体外感染软骨干细胞ATDC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感染效率,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在内质网应激(ERS)和非ERS状态时重组腺病毒对ATDC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酶切鉴定和PCR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质粒pAd-IRE1α、pAd-R+K.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ERS状态时,重组腺病毒质粒Ad-IRE1α、Ad-R+K感染后ATDC5细胞G1期比例明显降低,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含IRE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可促进ATDC5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寻找与内皮素A型受体(endothelintypeAreceptor,ETaR)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探讨心血管等疾病的致病机理及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将ETVR胞内区cDNA片段克隆入pGBT9质粒载体中,得到的重组质粒pGBT9-ETvR转化酵母菌HF7C,然后将鼠胚胎文加质粒转化到HF7C(pGBT9-ETvR)中,用Trp^-Leu^-His^-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未知蛋白(HT036)与纤维化相关蛋白(P311)的细胞内表达与共定位。方法构建带绿色荧光的HT036真核表达载体,经鉴定正确后,与前期构建带红色荧光的P311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株(HEK293),同时共转染空载体做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蛋白在细胞内表达、分布和共定位。结果HT036真核表达载体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与P311共转染HEK293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绿色和红色荧光表达。HT036和P311主要分布在细胞胞浆,两者在HEK293细胞中存在共定位,而对照组则无该现象。结论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出的P311相互作用蛋白HT036,在活体细胞内存在空间上的共定位,进一步证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探讨P311纤维化机制提供新的切人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6b型晚期基因L1(HPV6bL1)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方法 PCR技术扩增原核重组质粒PQE40-HPV6bL1中L1基因,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连接,转化入感受态大肠埃希菌DH5α,经扩增后酶切鉴定,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以重组质粒PEGFP-HPV6bL1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HPV6bL1 mRNA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显示,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及载体DNA大小、方向和插入位点均正确,PEGFP-HPV6bL1构建成功。重组体成功转染进COS-7细胞,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检测到HPV6bL1 mRNA的表达。结论建立了HPV6bL1绿色荧光真核表达系统,为研究该蛋白质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4基因剪切体HBeBP4A基因.方法 以pcDNATM3.1/myc-HisA-HBeBP4A重组质粒作为模板,经RT-PCR扩增HBeBP4A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酶切回收后连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并转化酵母AH109,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上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酵母蛋白质,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出HBeBP4A基因,测序结果符合GenBank报告序列.酶切回收的HBeBP4A基因片段成功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并转化入酵母细胞AH109中,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该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61.37kD.结论 成功构建了HBeBP4A酵母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E4 F1野生型及缺失32~81位氨基酸的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与p53的相互作用及对下游基因p53的调节。方法分别用普通PCR和重组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E4F1野生型编码序列及缺失32~81位氨基酸的突变型序列,分别将其以正确相位构建到pXJ40-MYC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MYC-E4F1和MYC-E4F1(Δ32-81),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并转染293 T细胞, 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的表达。将MYC-E4F1和MYC-E4F1(Δ32-81)质粒与FLAG-p53质粒共转染293T 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其相互作用,野生型及缺失突变型表达载体共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检测其对下游基因p53的调节。结果 E4F1重组质粒及其突变型构建成功,在293 T细胞中鉴定表达正确,野生型及突变型E4 F1均与p53存在相互作用,突变型的结合能力增强,野生型E4F1升高p21蛋白表达水平,而突变型不改变p21蛋白水平。结论成功构建E4F1野生型及缺失32~81位氨基酸的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二者都能与p53相互作用且突变型结合能力更强,野生型E4F1升高基因p53的靶基因p21的蛋白表达水平,而突变型不改变靶基因p21的蛋白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E4 F1对p53的调节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层粘连蛋白受体Ⅰ与hPeriod1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与节律蛋白hPeriod1(hPer1)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对筛选出的层粘连蛋白受体Ⅰ(Lamr1)在节律系统中的功能作初步研究。方法分别构建pGAD rec/脑cDNA文库和pGBKT7/hPer1bHLH—PAS重组诱饵蛋白质粒,酵母双杂交筛选下丘脑里与hPer1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RT—PCR技术检测新蛋白在脑、肺、心、肝、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在SH—SY5Y细胞中的节律性质。通过RNA干扰技术研究新蛋白与hPer1的关系。结果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证明Lamr1能与hPer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该蛋白在脑、肺、心、肝、肾组织广泛表达,灰度比较显示经马血清诱导后的SH~SY5Y细胞的hPer1表达呈现近日节律,而Lamr1表达无节律变化。RNA干扰显示hPer1表达下调不影响Lamr1的表达。结论Lamr1能与hPer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但其表达在RNA水平无节律变化。Lamr1参与细胞的黏附、转移和侵袭。其前体蛋白作为核蛋白参与细胞蛋白的合成。Lamr1可能参与hPer1相关的生物节律系统的信号传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