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制订消除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控制策略提供参考,现将合肥市1952~1999年乙 脑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资料 合肥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乙脑病人个案调查和 医院病历。 1.2 统计方法 运用相对数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 病学方法,对我市1952年以来发生的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1952~1999年疫情资料统计,乙脑5 484例,年平均发病 率为6.57/10万,死亡236例,死亡率为0.28/10万,病死率为4.30% ,其 间年均发病率高于10/10万~20/10万的有18年,年均发病率在5/10万~10/10万有17年 ,5/10万以下有1 3年,1953年、1972年发病率分别高达71/10万、58/10万。60~70年代乙脑的年发病率为2 0. 08/10万。1979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EPI)以后,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进入80 ~90年乙脑发病率 在5/10万~10/10万之间波动,发病最高的2年为1988年和1990年,发病率分别为9.98/1 0万和9.1 6/10万,特别是1995年对7岁以下儿童实行强化免疫后,1999年发病率降至0.44/10万,死 亡率降至0.02/10万,乙脑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乙脑疫苗接种以前,乙型脑炎(乙脑)在我市广为流行,自疫苗使用以来,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乙脑的疫情,现将我市1951~1999年乙脑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1 兴化市 1951~1995年疫情资料汇编1.2 兴化市1951~1999年传染病报告卡、月报和年报表1.3 兴化市基础免疫接种资料1.4 人口资料 兴化市统计局编制的兴化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 结果2.1 流行强度 全市 1951~1999年合计报告乙脑病例 4 259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11~60.29/10万之间(1953、1998、1999年3个年度无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7.53/10万,最高为1972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泉州市1982-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2-2011年泉州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泉州市1982-2011年共报告乙脑951例,年均发病率为0.46/10万;累计死亡70例,年均死亡率为0.033/10万;年均病死率为7.4%.高发季节为6~8月,占病例数的97.0%,发病高峰7月,占病例数的63.0%.发病前3位的地区为南安、安溪和德化,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832/10万、0.61/10万和0.55/10万.男女发病之比1.16∶1;发病散居儿童最多(38.6%),其次为学生(33.3%),发病第3位为农民(10.6%);15岁以下病例占77.3%.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开展防蚊灭蚊,对防控乙脑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郴州市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乙脑流行规律,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市2005年法定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5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8例,死亡3例,发病率1.26/10万,死亡率0.07/10万,病死率5.17%;发病率超过1/10万的县有5个,以宜章县最高(3.92/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6、7月是发病高峰,占94.83%.发病年龄为15岁以下儿童,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67.24%.结论 2005年郴州市乙脑发病呈散发,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分析免疫空白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适龄儿童按程序进行规范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成功率是防制乙脑的关键;同时必须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西1990~2007年流行件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0~2007年全区乙脑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 839例,死亡600例,年均发病率为0.9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5%,1990~1998年发病率较高,年均发病率为1.29/10万,1999年后发病率明显降低,1999~2007年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疫情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疫情.结论 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度发病率波动较大,局部暴发流行的威胁仍存在,应继续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7—2016年浙江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07—2016年浙江省乙脑病例资料,从《浙江疾病预防控制年鉴》收集浙江省历年乙脑疫苗使用和乙脑疫情资料,对浙江省乙脑报告病例的三间分布、预防接种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浙江省共报告乙脑病例595例,采集到559例病例的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采集率为93.94%,实验室确诊病例559例(93.95%),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报告死亡20例,病死率为3.36%。2007—2016年浙江省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乙脑报告发病率低至0.03/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台州(0.20/10万)、湖州(0.19/10万)和宁波(0.15/10万)。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517例,占全部病例的86.89%。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儿童(510例),占85.71%;以散居儿童为主(284例),占47.73%。571例≥8月龄乙脑病例中,全程接种乙脑疫苗占8.76%,未全程接种和明确接种但剂次不详合计占14.01%,无接种史和接种史不详合计占77.23%。结论浙江省乙脑病例呈散发状态,台州和湖州发病率较高,15岁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7月为发病高峰,无疫苗接种史和接种史不详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董振献  何贤松  靳妍  徐一文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484-3485,3491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2005-2012年台州市乙脑疫情监测资料。结果台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乙脑120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6/10万,病死率为2.50%,其中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0.49/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为0.119/10万;椒江区最高(0.57/10万),黄岩区最低(0.0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90%;病例中15岁的儿童占86.67%,其中最小的为5月龄。结论台州市乙脑疫情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加强乙脑病例监测和媒介蚊虫监测,落实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加强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降低乙脑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2010年乙脑的疫情资料,对该地区乙脑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广西1960-2010年共发生乙脑65 384例,死亡11 875例,年均发病率为3.3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18.2%;发病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和9.24/10万,此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广西14个市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以贵港、防城港、北海、来宾、和玉林市发病较多,发病率分别为5.40/10万、4.12/10万、4.02/10万、3.88/10万和3.81/10万,分别占全省总病例数的14.3%、1.9%3、.4%、5.7%和12.5%;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于5~9月份,占总发病例数的95.8%;患者以0~14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主要为低年龄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2013年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以下简称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中国2011~2013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 Information Reporting System,NNDRS)报告的乙脑实验室和临床确诊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11年报告乙脑发病率为0.12/10万(1625例),报告死亡病例63例;2012年报告乙脑发病率为0.13/10万(1763例),报告死亡病例59例;2013年报告乙脑发病率为0.16/10万(2178例),报告死亡病例64例。2011年和2012年7~8月、2013年7~9月为发病季节高峰。2011~2012年的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居前三位的省份为四川(646例,19.07%)、云南(577例,17.03%)和贵州(373例,11.01%);2013年中北部地区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如山东(409例,18.78%)、河北(234例,10.74%)和陕西(153例,7.02%)。2011、2012、2013年报告乙脑病例中15岁年龄组分别占88.98%、84.28%、57.35%;2013年≥40岁年龄组占31.08%。结论中国2011~2013年乙脑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13年中北部地区发病较往年有所上升。2013年乙脑发病人群出现成人病例显著增高,需关注成人乙脑高发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甘肃省及河西走廊地区乙型脑炎(乙脑)疫区变迁趋势,探讨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特征.方法 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58-2010年疫情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局部地区调查,分析1980年开始使用乙脑疫苗前后甘肃省乙脑发病率和疫区地理分布变化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结果 1958-1980年,甘肃省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5/10万;1980年开始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到2010年,发病降至0.13/10万,未出现乙脑较大流行;发病率较高的县(市、区)分布于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发病趋势与全省平均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是甘肃省乙脑防控的重点地区;1958-1980年,河西走廊累计报告乙脑病例88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万,1981年以来,仅张掖市甘州区报告1例非本地发病乙脑病例;2011年8月调查河西走廊地区7个县(区、市)县级以上医院的住院病例,共发现疑似脑炎病例587例.结论 甘肃省在使用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水平明显降低,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河西走廊是否存在乙脑病例尚需进一步调查并进行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1.
高州市2002~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州市乙脑的流行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州市2002~2008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州市2002~2008年乙脑呈散发状态,合计发病29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0.26/10万,年发病率均不超过0.62/10万。29例病人均在4~6月发病;≤6岁的占72.41%;有乙脑疫苗免疫史者占13.79%,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6.21%。[结论]高州市乙脑发病率不高;存在乙脑疫苗报告接种率虚高和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进来潍坊市乙脑发病情况,探索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方法]对潍坊市2004~2011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累计报告乙脑72例,年均发病率为0.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34/10万、0.13/10万、0.09/10万、0.13/10万、0.07/10万、0.03/10万、0.01/10万、0.01/10万,死亡4例。72例乙脑病人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3岁1例,5~14岁7例,15~84岁64例;农民50例,学生10例,其他12例;6~9月分别发病2、7、39、24例;青州市40例,临朐县11例,诸城市7例,奎文区4例,昌邑市3例,高密市、寿光市各2例,潍城区、坊子区、安丘市各1例。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1例。[结论]潍坊市2004~2011年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1953—2007年方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的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3—2007年方城县累计报告乙脑2 042例,死亡248例,发病率在(0~28.73)/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08/10万,病死率为12.14%;发病呈明显夏秋季高峰,0~9岁儿童占73.62%,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80.95%。结论以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为主,重视防蚊、灭蚊,加大监测力度,是控制乙脑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95~2008年黑龙江省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1995~2008年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利用1995~2008年黑龙江省法定传染病直报系统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08年全省共报告梅毒36 092例,死亡6例。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995年的0.04/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5.99/10万,年均发病率6.78/10万,年均增长率为112.73%;各期梅毒报告病例均有增加;女性梅毒病例稍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12;25~40岁年龄段梅毒病例最多;全省13个市(地)均有梅毒病例报告;1995~2001年7、8月份发病较多,1月、2月和12月寒冷季节发病较低;2004~2008年间12月发病最高,占发病总数的10.01%,1月和2月发病仍是最低。结论黑龙江省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病例上升较快,需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和检测,加强对梅毒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在重庆市涪陵区每年均有病例发生 ,为了探讨乙脑的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 ,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重庆市涪陵区 195 0~2 0 0 1年乙脑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涪陵区 195 0~ 2 0 0 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 ,人口资料由涪陵区统计局提供。乙脑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2 结果2 1 发病动态  5 2年乙脑累积发病 16 32例 ,死亡2 5 0例 ,年均发病率为 3 6 4/ 10万 ,死亡率为 0 5 6 / 10万 ,病死率为 15 32 %。 1976年以后发病率呈下…  相似文献   

16.
2000—2007年万源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万源市2000-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点,为制定乙脑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辖区内医疗机构2000-2007年报告的疫情资料及外地转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7年共发生乙脑229例,年平均发病率5.171/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2002年,为12.25/10万,最低的是2007年,为0.17/10万.男女之比为1.29∶1;发病年龄最小的是3月龄,最大年龄54岁;10岁以下发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9.09%,7~9月发病占总发病数的96.50%.农村发病高于城镇.结论 万源市乙脑发病呈下降趋势,但有大年龄组及成人发病现象.应注意10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乙脑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我市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共报告128例乙脑病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1/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2.34%,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有所回升。结论: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福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福州市乙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福州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5例,呈散发状态,年均发病率为0.10/10万;累计报告死亡3例,病死率为8.57%。35例病人中,2005-2009年分别发病16、7、2、3、7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散居儿童17例,学生12例;10岁以下儿童29例;7~9月发病的27例;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7例。年均发病率,城区为0.05/10万,郊区8个县为0.13/10万。[结论]福州市乙脑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农村是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搞好儿童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宿迁市1997~2002年乙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迁市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发地区 ,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 ,乙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仍处相对较高水平。现将宿迁市 1997~ 2 0 0 2年乙脑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所有数据均来自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和计划免疫报告资料。2 流行特征分析2 1 发病情况  1997~2 0 0 2年 6年间共发生乙脑患者 5 94例 ,死亡 12例。 6年来 ,乙脑发病率波动在 1 2 8/ 10万~3 78/ 10万 ,死亡率在 0 12 / 10万以下波动 ;病死率在0 85 %~ 3 0 8%间波动。详见表 1。表 1  1997~2 0 0 2年宿迁市乙脑发病死亡情况年份 人口数(万 )发病数(n)发病率( 1/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保山市2005—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保山市2005—2013年乙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保山市共报告乙脑284例,年均发病率为1.27/10万;死亡3例,病死率为1.06%。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2.56/10万;各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8月为发病高峰期,共报告187例,占总发病数的65.8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0岁儿童,共报告223例,占总发病数的78.52%。男性173例,女性111例,男女性别比为1.56∶1。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最多,共报告121例,占总发病数的42.61%;其次为学生,报告115例,占总发病数的40.49%。地区分布以隆阳区发病最多,共发病183例,发病率为2.31/10万,占总发病数的64.44%。结论保山市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今后应继续采取病例监测、疫苗接种和环境卫生治理、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保山市的乙脑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