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简称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1].心衰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并发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其中以房颤最多见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另外还可合并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据现有资料表明,心衰合并房颤的发病率为40.6%,合并室性早搏为20.4%,合并室性心动过速为6.6%[2].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占总死亡率的40%~50%[1].因此有效防治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降低心源性猝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重点讨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常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已经成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尽管它能够有效终止室性心律失常 ,但对于有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患者 ,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重要的辅助治疗 ,对于频繁发作的有症状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更是如此。为达到最大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常需合用ICD和药物治疗。本文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 ,综述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在ICD患者中使用的趋势、用药的指征、有益和有害的相互作用和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广泛用于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临床资料表明,ICD能降低致命性室常急性期病死率,疗效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1].  相似文献   

4.
左心室室壁瘤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心肌梗死后、Chagas病等,但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非常罕见.由于左心室室壁瘤特定的病理学特征,易于发作致死性窜性心律失常[1],部分患者可能以猝死为首发症状[2].这类心律失常通常药物治疗无效[3],常需非药物治疗的干预,如射频消融[4]、手术[5]或置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本文报道1例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介绍其临床特点及成功施行射频消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室性早搏(PVC)主要起源于左、右心室的流出道,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经成为治疗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方法[1-3].但是临床工作中遇到的IVT或PVC的起源部位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室性心律失常进行RFCA是否有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是探讨瓣环部起源的IVT和PVC对RFCA的效果及其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松 《山东医药》2008,48(7):107-108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单纯的室性早搏、各种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室颤、室扑等.室性心律失常是否给予治疗以及采取何种方法治疗应根据患者有无基础性心脏疾患、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有无血液动力学异常以及患者有无自觉症状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7.
<正>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arrhythmia,IOTVA)是指无显著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发生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或者右心室流出道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大幅度变化,临床后果严重,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可能发生猝死[1,2]。患者需要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之可能。不适  相似文献   

8.
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AVID、CIDS、CASH)业已证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降低心律失常病人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已将ICD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选方法[1].我院于2000年12月成功的对1例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反复晕厥病人实施了双腔ICD植入术,现将临床资料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射频导管消融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旁路相关的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和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速)。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明显改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预后,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因为:(1)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常见;经射频消融所根治者很少。(2)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成功率低;即使接受ICD治疗,为了减少心律失常的频繁发作而控制放电复律除颤次数…  相似文献   

10.
心脏术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脏手术后室性快速失常的疗效。方法:对40例心脏手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频发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应用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用心电监测,血压测量等观察其疗效。结果:97.5%患心律失常得到控制,用药前后PR间期、QRS波群、校正的QT间期,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手术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在去除了各种诱因后,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下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最佳答案。1.低钾易引起洋地黄中毒,当洋地黄中毒时,除哪种心律失常外可补钾治疗: A.室性早搏二联律 B.多源性室性早搏 C.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D.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E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2洋地黄用于治疗: A.室性心动过速 B.快速性心屠颤动 C.心房颤动并预激 D.房室传导阻带 E.多源性室性早搏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多出现哪种心律失常: A.房性早搏 B.房室传导队滞 C.室性心律失常 D.心房颤动 E.窦性心动过速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易出现哪种心律失常: A.房室性传导阻滞 B.窦房传导阻滞 C.室性心电失常 D房性心律失常 E.窦性心动过缓5.下述心律失常属于冲动起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除哪项以外: A.窦房阻滞 B.室性早搏 C.心房颤动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室性心律失常不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也可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主要为:终止急性发作或减慢心室率,预防复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指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VF),常导致心脏性猝死(SCD).SCD是最常见的心脏性死亡,美国每年约有32.5万人发生SCD,大部分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80%是冠心病,约80%由VT或VF引起,但约4%的VT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左心功能不良患者死亡中约50%为VT或VF所致的SCD[1].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SCD,冠心病是主要病因(约70%)[2].防治SCD是当今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近十余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研究进展不大,不尽人意.令人欣慰和鼓舞的是随着电子、无线通讯、计算机、遥测遥感及生物医学工程等科学的迅猛发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近年恶性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进展主要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导管消融等.  相似文献   

15.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认识到心脏骤停作为心脏性猝死的机制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以来,医学和临床医生一直在追求一种方法来预测及预防这些心血管事件。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已经完成的一些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并没有一致地认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总病死率。近几年发表的临床随机试验证明,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治疗相比,可降低高危亚组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在患者中识别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及衡量使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的价-效比已经成为当今的社会医学问题,尤其在美国。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仍是将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唐庆  马晓芬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98-3799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超过70%的患者会并发心律失常,而室性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频率最高[1].心律失常会影响患者心脏的正常功能,并且可能短时间内扩大心肌梗死范围,是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短期内出现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生后必须尽快及时消除[2].在治疗心肌梗死后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利多卡因曾一度成为首选药物.但近几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更为有效.本文主要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3)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续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VA)包括室性早博(VPB),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和快室率的VT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心脏性猝死.VA的治疗目的为终止严重的VA发作,预防心脏性猝死.VA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前者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者包括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导管消融等治疗.本文就VA的治疗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指通过目前的诊断技术排除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也排除了代谢、电解质紊乱以及遗传性心电疾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之一,多数学者主张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1],是指目前的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一种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且性别差异不明显[2]。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必然关系,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有当心动过速频繁、反复发作并引起患者出现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精神上受到影响时可考虑行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9.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道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例次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经静脉途径为4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5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并随访3~64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1次室性心动过速并经低通量电击复律成功和1次误放电,余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症状发作。结论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有效地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猝死(SCD)是指心脏的临床状态突然变化而发生在1h内的死亡或瞬间死亡.SCD的分类包括心律失常死亡(SAD)和非心律失常事件死亡[1].心力衰竭患者的SCD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6~9倍,而SCD的预警和治疗则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在过去的20年里,尽管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有了较大进展,但心力衰竭患者的4年存活率却低于公众对照组的50%.现已确定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5%以上.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终止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在选择性高危患者中已证实ICD降低死亡率的费用-效果最佳.在公众人群中心力衰竭约占1%~2%,而且数量还在增加 .目前,确定心力衰竭合并有高度心律失常危险性的患者,及时置入ICD并采取其他抗心律失常措施是一个重大挑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