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应用X线与CT诊断价值,为日后临床诊断提高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36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术前皆予以X线检查、CT平扫与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相关表现特点。结果:本组患者病灶于胸片上显示胸腔类圆形孤立性高密度肿块,且边界清楚。CT检查显示为胸膜腔孤立性实性肿块,其病变长径约为2.5-28cm,病灶全部相贴于胸壁广基,其中3例延伸至叶间裂内。CT平扫显示26例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匀;13例轻度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地图样强化,其内部显示"多发结节状"强化,10例肿瘤内出现血管条影,并表现病灶内迂曲、增粗血管影。镜下观察显示瘤细胞呈编织状、梭形排列,部分表现核分裂象,肿瘤内坏死,部分肿块显示血管丰富。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属于罕见肿瘤,采用MS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病灶形态、大小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且MSCT表现具一定特征性,与患者病史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有效结合,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SFT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SFTP的CT表现,4例术前均接受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合文献资料就其临床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4例CT均表现为以胸膜为基底的单发实性肿块,病灶界限清晰,可呈圆形、椭圆形,3例见"胸膜蒂"征。肿瘤平均直径87 cm。平扫密度均匀(1例)或不均匀(3例),3例瘤内见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改变。结论胸膜孤立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5例胸部SFT的CT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变部位、直径、轮廓、密度、强化方式、供应动脉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果 15例均表现为胸腔单发实性肿块。位于左胸5例,右胸7例,纵隔3例。直径2.2~13.6 cm(平均5.5 cm)。9例边缘清楚,6例边缘不清,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5例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部分可见钙化及坏死。肿瘤呈斑片状或线条状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强化,5例速升缓降,8例持续强化。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或腹腔干等均可参与供血,未见肺静脉供血。结论 CT可以直观显示胸膜SFT生长特征,在对胸腔内单一血供丰富、进行性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SFT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CT、MRI 表现,探讨影像学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SFTP的CT、MRI表现,16例术前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患者同时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全部病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结果 本组16例CT均表现为胸腔单发实性肿块,9例为胸部单发巨大肿块占位病变,边缘清晰,7例为胸壁结节状肿块,肿瘤直径2.0~16.5 cm,平均12.8 cm;密度均匀(5例)或不均匀(11例),2例出现中央斑点状钙化.MR T2WI上6例SFTP为不均匀低信号,4例瘤内见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本组16例中6 例巨大肿瘤内见较多肿瘤血管,肿瘤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邻近肺组织受压;3例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CT、MRI可清晰显示SFTP病灶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 CT检查无特征性表现;MR T2WI出现特征性低信号时可提示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本病认识不足是术前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P)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9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灶位于右侧胸腔3例,左侧胸腔6例,其中左侧1例多发;6例呈椭圆或类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4例肿瘤密度较均匀,5例肿瘤密度不均,4例病灶伴有钙化;7例增强检查中1例肿瘤双期均无明显强化,3例肿瘤呈轻度强化,3例肿瘤呈中-重度渐进性不均匀强化,2例肿瘤内及瘤周见多发迂曲血管影,1例左侧肿瘤显示胃左动脉参与肿瘤供血;肿瘤均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4例肿瘤与胸膜呈锐角,5例呈钝角;9例均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伴有胸水。7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CD34表达阳性6例,Bcl-2表达阳性5例,S100表达阴性7例,vimentin表达阳性7例,CD99表达阳性7例。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确诊有赖于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中,位于头部2例,胸膜腔内4例,腹部7例,盆腔5例;大小约3.0×3.2×4.0~12×14×21.3cm3;瘤体呈类圆或椭圆形13例,呈不规则形5例;16例肿瘤边缘清楚,2例边缘不清.CT平扫后,6例呈均匀等密度,10例呈等低混杂密度;增强后4例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呈轻度强化,10例呈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表现为地图样和线条样强化,其中5例病变多期增强扫描均呈“快进慢出”型强化.2例头部MRI扫描,肿块TI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等、低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显著.结论: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最后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低血糖为首发症状的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低血糖为首发症状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SFTP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4例CT均表现为胸腔单发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楚,与胸膜关系密切,肿瘤直径分别为2.0 cm、2.0 cm、3.1 cm、4.3 cm。2例肿瘤密度均匀、呈均匀增强;2例密度不均匀,呈"地图样"强化,1例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SF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患者以原因不明的低血糖症状就诊时,如发现边缘光整的胸腔孤立性软组织肿物、伴有"地图样"强化,应仔细观察肿瘤与胸膜的关系,对起源于胸膜者应考虑SFTP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CT表现及MS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P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例SFTP中,10例为良性,2例为交界性。10例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12例病灶均呈膨胀性或铸型生长,边界较清。1例肿块造成肋骨轻微压迫性骨吸收,1例病灶局部侵犯胸壁软组织。9例病灶平扫密度不均匀,1例伴多发小结节状钙化。9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7例可见明显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各例呈中度至明显持续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改变。5例病灶可见坏死囊变区。结论 SF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重建对其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4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4例SFT中,肠系膜2例、大网膜1例、盆底腹膜1例;均为单发肿块,3例呈椭圆形,分叶状1例,最大径约8.1~17.3 cm,边界清楚,见包膜。CT平扫4例呈不均匀等密度,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区,1例带宽蒂并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不均匀"斑驳样"强化,静脉期及实质期强化程度逐渐增加、强化面积逐渐扩大。其中2例肿块内见迂曲紊乱供血动脉。术前误诊3例。结论:腹膜SF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仍需与腹膜其他富血供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4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4例SFT中,肠系膜2例、大网膜1例、盆底腹膜1例;均为单发肿块,3例呈椭圆形,分叶状1例,最大径约8.1~17.3 cm,边界清楚,见包膜。CT平扫4例呈不均匀等密度,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区,1例带宽蒂并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不均匀"斑驳样"强化,静脉期及实质期强化程度逐渐增加、强化面积逐渐扩大。其中2例肿块内见迂曲紊乱供血动脉。术前误诊3例。结论:腹膜SF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仍需与腹膜其他富血供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MRI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5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CT以及病理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纵隔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14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均为单发包块,10例位于前上纵隔左侧,4例位于前上纵隔右侧。9例呈分叶状,边缘不清楚;5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肿瘤最大直径5~16cm。1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粗斑点状钙化,增强后呈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精原细胞瘤CT平扫密度均匀,CT增强呈轻度均匀强化。6例见心包积液,5例显示胸腔积液,10例累及邻近的大血管。3例见肺转移。结论 CT对原发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发生于多部位的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多部位pPNET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结果发病年龄12~58岁,平均年龄34.29岁。除2例发生于皮肤下软组织病灶较小外,其余病灶都较大,最大平均直径为8 cm,表现为侵袭性软组织肿块,以替代和(或)推移邻近结构方式生长,CT表现为肿块内密度不均,其内未见钙化,骨质破坏区未见骨质硬化、瘤骨形成和骨膜反应,增强后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MR表现为肿块T1WI与肌肉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在DWI上呈高信号,瘤内多发囊变坏死区及纤细低信号分隔,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pPNETs的CT和MRI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CT与MR能较准确描述肿瘤发生部位、内部及周边结构关系及转移情况,对临床治疗和长期随访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骏 《上海医学影像》2000,9(2):111-112
目的分析肺及胸膜炎性假瘤的CT征象,与其它球形病灶作鉴别,尤其是肺癌。方法搜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主要CT表现:(1)全部为孤立性病变,无卫星灶;(2)均见胸膜反应;(3)6例典型表现为边缘清晰、光整、锐利、内部密度均匀;(4)其余15例分别表现为:分叶状、边缘毛糙不规则、毛刺、密度不均、增强或不增强、空洞、钙化,具有上述一种或几种改变。结论肺及胸膜炎性假瘤具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32例肺炎性假瘤的CT 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20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病例为单发病灶,位于胸膜下28例(87.5%),呈圆形或类圆形15例,楔形或三角形8例.全部病灶内部无一例出现钙化,4例病灶内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4例,3例形成多个小空洞,3例病灶内有坏死;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例,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12例病灶周围有长毛刺征,3例病灶可见"桃尖"征,2例病灶见"平直"征,"晕征"3例,4例病灶周围见血管集束征.5例病灶周围肺后和/或外带出现胸膜肥厚粘连,1例出现纵隔内淋巴结肿大,2例合并胸腔积液.CT正确诊断10例,误诊为肺癌17例,误诊为结核瘤4例,误诊为韦格纳肉芽肿1例.结论 肺炎性假瘤的部分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全面综合分析CT 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中病变起源于筛窦6例,额窦4例,蝶窦3例,额骨、上颌骨额突各1例;10例首发病例多呈卵圆形,形态规则,5例复发病例中4例形态不规整。CT表现:11例于骨窗上均呈密度不均匀的"磨玻璃"样略高密度或高密度肿块影(与脑实质比较),内部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囊变区,1例伴点状更高密度钙化影,7例肿瘤周边可见特征性"蛋壳样"骨壳形成,其中5例于其内侧可见到环形或弧线形底密度影。MR表现:8例中,肿瘤实性部分于T1WI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7例;呈高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7例(与脑灰质比较),其中4例混有片状高信号影;继发囊变者4例,T2WI均呈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低信号各2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中等度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而囊壁及间隔明显强化。结论CT是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CT骨窗对该病诊断价值较大,MRI表现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二者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该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点。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10例接受增强扫描。 结果 13例均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右肺7例,左肺6例;中心型4例,周围型9例;2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11例形态欠规则,边界不光整;病灶最大径3.0~8.3 cm,平均4.9 cm;肿块密度不均匀,10例增强后肿块均呈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3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5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单侧胸腔少量积液。 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PS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PSC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表现为肺内肿块,1例表现为大片液化坏死,未见明显肿块。有明确肿块者中,中央型2例,周围型11例。位于右肺上叶7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上叶4例。肿块最大径3.3~12.7 cm,平均7.8 cm。肿块边缘呈分叶3例,细毛刺4例,棘突征4例;空泡征2例,胸膜凹陷征4例。肿块内部密度较均匀7例,不均匀6例,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8例增强扫描,增强后8例均呈薄壁或厚壁边缘环形强化,8例肿瘤内部均可见大片状均匀或不均匀弱强化区,胸膜侵犯9例,肺内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7例,4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 PSC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多发生在右肺上叶胸膜下较大肿块,常伴有胸膜侵犯,边缘少见分叶、毛刺,增强扫描肿块边缘薄壁或厚壁环形强化,中央大片状弱强化区域等征象是MSCT诊断PSC的重要征象,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r)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接受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SFT的MSCT表现为孤立、边界清楚的单发肿块。瘤体较小时,CT平扫常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均匀显著性强化;瘤体较大时,CT平扫常因内部囊变、坏死呈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显著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或分层样强化。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SFT病灶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SF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