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替米沙坦胶囊(40~80)mg/d,连用12周;另选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予以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至正常(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VEGF、ET-1和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予以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患者血浆VEGF、ET-1和vwF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浆NO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结论替米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能明显改善并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男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2012年于本院诊治的不合并性功能障碍的80例男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内皮功能和性功能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性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男性高血压患者,替米沙坦除了降压疗效良好,维护性功能,改善内皮功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和降压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80mg,1次/d,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增高(P〈0.01),而醛固酮含量则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肾素活性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替米沙坦降压安全有效,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
赵凯华 《中原医刊》2011,(1):54-56,58
目的评价银杏叶分散片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3例)在抗高血压药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分散片,B组(63例)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内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患者用药前后的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A组明显下降(P〈0.01),而B组下降不明显(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值(FMD)A、B两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组间比较A组FMD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1)。两组的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银杏叶分散片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S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银杏叶分散片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有益于ISH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分别服用替米沙坦40 mg和依那普利10 mg,共8周。治疗8周后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干咳发生率。结果 8周末替米沙坦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0.5%,依那普利组为7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咳发生率替米沙坦组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P〈0.01)。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干咳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国产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氨氯地平作对照,研究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停用降血压药1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8例,口服替米沙坦40mg/d;对照组B组138例,口服氨氯地平5mg/d。治疗8周,观察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替米沙坦较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的晨峰现象(P〈0.05),2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耐受。结论国产替米沙坦为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予以替米沙坦80mg/d、氢氯噻嗪12.5mg/d;对照组予以卡托普利75mg/d、氢氯噻嗪12.5rag/d;疗程均6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心率、血钾、血尿酸等,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组问SBP、DB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血尿酸与心脑血管事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万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X):30-31,44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高血压的疗效。方法45例高血压伴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40mg,po,qd×31w;43例高血压伴缺血性脑血管病(对照组)患者使用非洛地平5mg,po,qd×31w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治疗组颈动脉中膜增厚、斑块或血栓及颈动脉狭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1w后显著降压(P〈0.05),31w持续平稳降压(P〈0.01),降压总有效率1w为57%,31w达93%。结论替米沙坦有效调控血压抑制内皮功能异常和内膜增生反应,可保护血管内皮和改善血管重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以及对左心室重构和血管弹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本院心内科2009年6月~2010年7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患者服用替米沙坦片,疗程均为6个月。测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重构以及血管弹性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重构以及血管弹性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重构以及血管弹性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变(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且可以改善左心室构造和血管弹性。  相似文献   

10.
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贤澄 《西部医学》2009,21(10):1697-1698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把6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3例,口服替米沙坦(40-60mg/d);卡托普利组33例,口服卡托普利75~150mg/d。对高血压2级患者两组均加用氢氟噻嗪片12.5mg/d,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但替米沙坦组干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卡托普利的降压效能大致相等,但替米沙坦组干咳发生率较低;对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高血压患者,可选用替米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代谢综合征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8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替米沙坦80mg/d,治疗3个月。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代谢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血压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组和实验组的血压、空腹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的血压、空腹血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内径(FMD)(P〈0.05)、NO含量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P〈0.05)。治疗后常规组FMD、NO及MDA含量、SOD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减轻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含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晶  谢小菲  王勇  陈红敏  刘西凤 《安徽医学》2013,34(12):1795-1797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氨氯地平),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其试验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郑峰  姜燕  江蕾  洪海娟  臧秀娟 《安徽医学》2017,38(4):411-414
目的 探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以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诊治的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血液透析(HD)33例(HD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治疗40例(HP+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4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肱动脉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及微炎症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D组、HP+HD组透析前肱动脉FMD均低,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下降[(7.10±1.52)% vs (4.75±1.65)%](P<0.05),而HP+HD组则上升[(7.08±1.60)% vs (8.40±1.53)%];HP+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大于HD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肱动脉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单纯血液透析加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及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及护理干预(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与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左心室重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及D组,A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40 mg/d);B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1);C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A组及B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各检查1次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C组及D组患者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10 mg),测定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ACE活性、AngⅡ浓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所有患者均给予精细的护理干预。结果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组(A组)的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在治疗12个月后显著下降(P<0.05),而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0.01);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B组)治疗12个月后的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及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患者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ACE活性、AngⅡ浓度、LN显著下降(P值均<0.01)。C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12个月后,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对左室肥厚、动脉内皮功能的作用,替米沙坦优于复方阿米洛利。小剂量辛伐他汀对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精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起着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以及患者代谢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47例患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肱动脉内径以及生化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肱动脉内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和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其降压效果确切,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焱  刘英 《河北医学》2014,(5):789-79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控制血糖用药基础上,58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服用替米沙坦(替米沙坦组),57例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硝苯地平组),64例患者服用替米沙坦和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四项、尿微量蛋白( mAlb)、空腹血糖。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TC、TG、mAlb和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三组之间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血压、mAlb以及空腹血糖低于替米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 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67.2%)高于替米沙坦组(48.3%)和硝苯地平组(47.4%)(P<0.05),且其总有效率达96.9%,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或P<0.01)。单独用药的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可自行恢复。结论: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血脂水平,并降低因血压增高所致的靶器官损害,疗效优于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合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孔庆黎  何琴  李晋  程帆 《中外医疗》2013,(24):6-7,1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伴早期肾损害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40例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40例,均服药12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肌酐、血钾、空腹血糖、血清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变化。结果两组经12周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替米沙坦组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及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薛莉  史铁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646-647,67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20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探讨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0%及30%,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05),从斑块类型的构成来看,脑梗死组软斑构成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扁平斑和硬斑构成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IMT显著增厚,FMD及NID显著减低(P〈0.05);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1=-0.523,P〈0.02;r2=-0.570,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振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62-6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观察组66例给予替米沙坦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改变。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A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显著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塑,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