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巫淑静  王泽伍 《广东医学》1992,13(6):299-301
为了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特对我院1960~1990年31年间死亡围产儿尸检2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及方法1960年1月~1990年11月我院产科共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死亡原因及医疗纠纷状况,为围产儿死亡医疗纠纷案例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2年至2012年12月间围产儿死亡医疗纠纷案例.结果 42例围产儿死亡案例中,早期新生儿死亡29例(69.0%),死产11例(26.2%),死胎2例(4.8%).早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发生于出生24 h内.胎盘检验10例(23.8%),均存在不同程度绒毛纤维化、萎缩、退化及钙化.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涉及的医疗纠纷多发生在市级医院(31.0%),其次为县级乡镇医院(26.2%)和私立医院(23.8%).结论 围产儿死亡医疗纠纷案例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应当对围产儿、孕妇及胎盘全面系统检验,明确死亡原因、活产还是死产、有无因助产所致损伤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我市围产儿死亡情况,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连续住院分娩围产儿3984便,其中死亡围产儿108例进行总结分析,围产儿总死亡率为27.11%,围产儿死亡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畸形、胎儿宫内窘迫和早产,分别占死因构成的22.22%29、11.11%。围产儿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畸形儿较多,除去形原因,校正后围产儿死亡率是21.08%。围产儿死亡职业因素以农民为高,农民组围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尸体解剖分析工980~1987年围产儿死亡原因,死亡率为24.53‰(462/18837),尸检率21.2%(98/462),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低氧,肺部疾患,早产,颅内出血,先天畸形。围产儿死亡原因的正确分析有赖于大力提倡尸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围产儿的死亡原因,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重点.方法 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为11.09‰,其中发生畸形、脐带因素、早产等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大围产期保健宣传的力度,加强婚前检查及产前定期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珊 《海南医学》1994,5(3):168-169
本文分析了我院1986年至1990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五年出生儿数16903,死亡310,死亡率为18.34‰,其中新生儿死亡171例,死亡率10.20‰;死亡46例,死产率2.72‰;死胎93例,死胎率5.5‰,死亡原因以缺氧为首,其次为早产,还有畸形、羊水胎粪吸入、颅内出血等,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不仅做好孕期保健与监护,定时产前检查,还要不断改善产前诊断设施,新生儿急救、诊疗、护理系统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香菊  张楚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84-1085
目的 分析我院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因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调查2001年1月-2005年12月底在我院分娩的76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对其死因及孕母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死胎34例,死产1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7例,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先天畸形、早产、脐带及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及疾病。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占73%,产检次数少于3次及未行产检占80%。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的管理,增强其保健意识,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黄金璇 《右江医学》1994,22(2):85-87
对百色市四年内围产儿死亡40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该市围产儿死亡率为28.37‰,前五位主要死因依次为:窒息、早产、畸形、肺部疾患和败血症,分别占全部死因56.86%、20.34%、10.29%、3.43%和2.91%,其死亡专率分别为16.13‰、5.77‰、2.92‰、0.97‰和0.83‰。本文对围产儿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与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医疗纠纷的调解处理及防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受理的586例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尸检案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例中89.76%是非医疗事故;引起猝死或病死的疾病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196例,37.26%);最易发生医疗纠纷案例的科室是妇产科(121例,31.35%)。结论绝大部分医疗纠纷尸体检验案例是非医疗事故。尸体解剖是查明死因、划分责任、调解、处理和审判医疗纠纷的前提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尸体解剖对明确诊断,化解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诊治水平都有积极作用,应大力提倡和开展,但在尸检鉴定中必须科学准确,实行规范化、程序化,加强质量控制。文章对无锡地区63例医疗纠纷尸检的鉴定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尸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探讨嘉兴市病理质控中心近10年来所行的50例尸解病例的特点。方法 对50例尸解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理诊断、死因及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尸解病例中,26例(52%)是通过尸检才明确死因的,27例(54%)有医疗纠纷。尸检结果提示有26例为非医疗过失纠纷。结论 尸体对明确诊断、化解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水平都有积极作用,应大力提倡和开展。  相似文献   

14.
ForensicPathologicalExpertiseofMedicalTangleAnalysisof139AutopsyCasesZHANGYi-gu(张益鹄);WANGZuo-fei(王佐飞);HUANGGuang-zhao(黄光照)(De...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围产新生儿69例死亡病因分析,提出围产儿死亡的病因以窒息、早产为主;其中早产儿以窒息、肺出血、颅内出血为主;过期儿以吸入性肺炎、窒息为主;足月儿以窒息和感染性疾病为主;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通过围产期新生儿死亡与产科有关高危因素的分析,提出产科监护的重要性。本组资料来自农村的占85.5%,强调加强农村卫生普及和宣教为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秋冬季病死例数占84.0%,表明生后加强保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论医学检验实习生与医疗纠纷可能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由于实习学生的特殊身份,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发生医疗纠纷的一些可能因素。切实了解实习生与发生医疗纠纷的各种可能性的关系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这些可能性的发生,是教学医院检验科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医疗任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医疗纠纷因果关系鉴定9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因果关系鉴定案例的特点及医疗过失参与度的评定原则。方法从患者一般情况、涉及医院及科室、医疗过失情况及参与度等方面对2003~2008年受理的92例医疗纠纷因果关系鉴定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30~39岁(29.3%)和0~9岁(25%)最为多见,其次为50~59岁(15.2%);主要涉及科室依次为产科(23.9%)、外科(20.7%)、儿科(15.2%)、内科(14.1%);医疗行为无明显不当者11例(12%),有不当或过失者81例(88%)。结论该结果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及法医学司法鉴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及探讨近10年来我院围生儿死亡原因的分类现状,以提高围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我国围生期分类标准,对我院10年间394例围生儿死亡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围生儿死亡率为2.28%,死胎占55.33%,死产占8.38%,新生儿死亡占36.29%。早产、畸形、脐带、胎盘因素是造成我院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监护,产前筛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围产儿死亡545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2年来围产儿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年间围产儿死亡95例,占16.88‰,死胎64.84%,死产26.37%,新生儿死亡8.79%。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脐带因素、胎位异常、胎盘因素及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死亡主要因早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所致。结论 加强围产期监护,预防为主,提高产科质量,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1983~1992年中大连市妇产医院及大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两院共分娩126763例,孕产妇死亡21例,死亡率16.6/10万。直接产科因素死亡13例,间接产科因素死亡8例。其中大连市妇产医院分娩123042例,孕产妇死亡20例,大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分娩3721例,孕产妇死亡1例(为间接产科因素)。羊水栓塞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28.6%),其次是肺动脉栓塞及妊高症,子宫弛缓性出血、产褥感染无死亡病例。针对羊水栓塞及肺动脉栓塞发病率上升问题,寻找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