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IL-l3均具有抑制炎症介质产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促进体液免疫反应的特性,它们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关系。目前IL-4、IL-10对肾脏疾病的防治研究已经开始,它们主要在肾小球肾炎的防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IL-13在某些疾病的防治研究也已开始,但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仍在体外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培养系膜细胞的上清液IL-1β蛋白水平。结果:IL-13在1.0、10、100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含5?S的RPMI1640培养状态下的系膜细胞几乎检测不出IL-1β分泌,加入LPS可诱导系膜细胞分泌IL-1β,IL-13在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的相应浓度范围可显地抑制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结论:IL-13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IL-13可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研究中,细胞因子网络调节作用在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及肾小球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致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IL-1及TNF是由炎症细胞产生的主要前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Th2泌的抗炎性细胞因子如IL-4,IL-10,IL-13也能被用于抑制IL-1及NF合成和增加其拮抗剂产生,抗炎性细胞因子,主要是IL-4,IL-10,IL-13,IL-6与肾脏炎症疾病关系研究亦有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4,10,13(IL-4,IL-10,IL-13)是主要由Th2细胞产生的三种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它们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诱导IL-1ra的产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的生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分泌介导体液免疫反应,因而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本文概述它们在肾小球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性细胞因子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Zhang Y  Yao YM  Yu Y  Wu Y  Sheng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3):217-220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调节性T细胞(Treg)与CD4+CD25-T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Treg抑制功能的机制.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BALB/c小鼠脾脏CD4+CD25+Treg及CD4+CD25-T细胞.采用固相包被抗CD3/可溶性抗CD28进行辅助活化,以不同时间及浓度HMGB1刺激Treg,ELISA法分析HMGB1刺激对Treg分泌IL-10的影响.将HMGB1(1000μg/L)刺激后的Treg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MTT法观察其对Treg抑制CD4+CD25-T细胞反应的作用,并分析HMGB1刺激后的Treg对CD4+CD25-T细胞IL-2生成及细胞功能极化的影响.结果 经抗CD3/CD28辅助活化的CD4+CD25+Treg在HMGB1作用下IL-2生成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时间延长及剂量增加,IL-10生成明显减少(P<0.05).经HMGB1刺激的Treg对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反应减弱,同时诱导CD4+CD25-T细胞IL-2产生及细胞功能极化的能力均下降(P<0.05).结论 HMGB1可通过诱导Treg抑制功能的下调,从而影响CD4+CD25-T细胞功能,进而调节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8及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IL-8由多种细胞产生,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近来发现肾脏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产生[1,2].IL-8对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是趋化因子中活性最强的一种[3],IL-8对T细胞的定位分布、淋巴细胞再循环、炎症或白细胞积聚有重大意义.IL-8参与多种炎症疾患的发病过程[3~6].IL-8作为一种炎症趋化因子,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开始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显性调控过程中细胞因子谱系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刺激强度的影响作用,归纳显性调控作用下免疫反应局部微环境的特征。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不同组合刺激,以ELISA、RT-PCR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ELISA结果显示:IL-2、IL-4、IL-12分泌受到抑制,在整个观察期中,无论单刺激组还是共刺激组与未接受IL-10干预的对照组比较,IL-4、IL-12皆呈现显著差异,IL2分泌在单刺激组抑制显著,IFN-γ仅表现为明显抑制,无统计学差异,IL-10促进TGF-β1的合成与分泌,在单刺激时增加明显,而在共刺激组,只在反应72h才显著增加。在基因水平.被测细胞因子呈现相似的结果。结论 显性调控的建立主要通过IL-10抑制IL-12和IL-4过度表达,防止免疫应答在早期产生特定的和特异的单极化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系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IL-1β蛋白水平。结果IL-13在1.0,10,100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含5%小牛血清(FCS)的RPMI 1640培养状态下的系膜细胞检测不出IL-1β,IL-13在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的相应浓度坷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 mRNAg表达及L-1β分必,IL-13在10ng/ml浓度时即可几乎完全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结论:IL-13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及炎症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IL - 4和 IL - 10在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反应细胞为 BAL B/c小鼠脾淋巴细胞 ,刺激细胞为新西兰白兔血淋巴细胞 ,刺激抗原为兔骨上清液。采用经典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及骨上清液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作为异种骨移植的体外实验模型。在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IL - 4、IL - 10及两者联合应用 ,通过测定其 3H- Td R掺入率 ,观察不同细胞因子对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无论在细胞刺激组还是骨上清液刺激组 ,IL- 4对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P<0 .0 0 1和 P<0 .0 5 ) ,IL- 10未表现出抑制作用 (P>0 .0 5 )。在两组 IL- 4和 IL - 10联合应用均产生比 IL - 4单独应用更为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P<0 .0 0 1和 P<0 .0 5 )。结论  IL - 4对由细胞或骨上清液刺激产生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IL- 10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 ;IL- 4与 IL- 10联合应用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6是IL-1家族的重要成员,它是炎症的关键调节器,其促炎激动剂包括IL-36α、IL-36β以及IL-36γ,拮抗剂有IL-36Ra和IL-38,IL-36亚家族成员的共同受体是IL-36受体(IL-36 receptor,IL-36R)。IL-36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失衡会导致皮肤疾病、肠道疾病、肺部疾病和肿瘤的发生。近年来有研究发现,IL-36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本文重点综述了IL-36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胆碱能递质对LPS刺激外周血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观察拟胆碱药物对LPS刺激正常人全血细胞释放TNFα,IL-6和IL-10的影响,评价胆碱能递质在全血中抗炎的综合效应.方法在LPS刺激的全血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和氯化氨甲酰胆碱孵育5h;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乙酰胆碱和氯化氨甲酰胆碱对LPS刺激外周血释放TNF和IL-6均有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氯化氨甲酰胆碱的抑制作用强于乙酰胆碱.IL-10也呈现类似的规律.结论胆碱能递质不仅抑制LPS刺激的外周血释放炎症性细胞因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抗炎因子的释放,提示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4和IL-10在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雄性BALB/c小鼠60只(体重20~22g)为骨移植受体,取新西兰兔1只为异种骨供体。实验用小鼠股后肌袋骨移植模型。将动物随机等分为A、B、C 3组,在小鼠左肢股后肌袋植入新鲜异种骨粒(75mg/只)并做如下处理。A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0 μl;B组腹腔注射IL-4和IL-10各0.5 μg(100 μl);C组植骨部注射IL-4和IL-10各0.5 μg(100 μl)。于术后1、2、4、6周分批取材。通过检测受者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细胞因子及组织学变化,观察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的效果。另取BALB/c小鼠10只和本地菜兔1只做二次移植实验,确定免疫抑制作用是否有供体特异性。[结果]与A组相比,B和C组注射IL-4及IL-10后均明显抑制了骨抗原二次刺激引起的细胞增殖(P〈0.01),腹腔注射起效早,局部注射作用持久。细胞因子检测,早期B组IL-2和IFN-γ分泌增加(P〈0.05),C组仅IFN-γ分泌增加;2周时两组的IFN-γ和IL-4分泌均明显减少(P〈0.05),C组的IL-2分泌也明显减少(P〈0.001)。组织学检查,注射IL-4和IL-10后植骨部炎细胞浸润少,尤其C组诱导成骨较多。二次移植实验表明,IL4和IL-10的免疫抑制作用有供体抗原特异性。[结论]IL-4和IL-10能有效抑制新鲜异种骨移植免疫反应,促进耐受形成。抑制作用在早期主要通过细胞因子调节,使Th1/Th2达到动态平衡而实现。腹腔注射起效早,局部注射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3,炎症细胞因子与肾小球肾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主要由Th2细胞分泌的,具有抑制免疫及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核因子-kB (NK-kB)为参与炎症细胞因子转录调控的核因子。IL-13抑制组织细胞中的NF-kB活性。肾脏炎症细胞中的NF-kB活化及其对炎症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在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IL-13抑制NF-kB活化进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可能对肾脏炎症细胞炎症效应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SAP组、SAP加IL-10治疗组(SAP IL- 10),以5%牛磺脱氧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SAP模型,观察各组术后12、24 h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a)、1L-6、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以及腹水量、胰腺和肾脏的病理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一1)mRNA表达水平。结果SAP组制模后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上升,肾脏ICAM-1 mRNA表达上调(P<0.01),BUN、Cr在12、24 h持续升高。与SAP组比较,SAP IL-10组血清TNF-α、IL-6、BUN、Cr水平明显下降,ICAM-1 mRNA表达下调(P<0.01),肾脏病理改变得到改善。结论IL-10可抑制TNF-α、IL-6血清水平,下调肾脏ICAM-1基因表达,改善SAP肾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融(IL-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传代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对过度增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n)法测定系膜细胞IL—β1 mRNA和IL-10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结果: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在5%~20%浓度范围明显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在观察的2个时间点(6h、24h)上,LPS均可刺激系膜细胞IL-β1 mRNA的表达及提高IL-β1 分泌水平,在6h时间点上LPS可刺激系膜细胞IL-10mRNA的表达及提高IL-10分泌水平;而通脉口服液在10%浓度上能够明显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β1 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在6h时间点上促进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0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结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β1 的产生,促进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0的产生;肾小球系膜细胞是通脉口服液防治慢性肾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靶细胞之-。  相似文献   

16.
狼疮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3的血浆水平和基因表达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3(IL-13)mRNA表达及IL-13血浆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0名正常对照者和16名LN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LN患者PBMCIL-13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IL-13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3血浆水平.结果LN患者PBMC中IL-13mRNA表达量及IL-13血浆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IL-13mRNA表达量为1.99±0.29比0.68±0.15,P<0.001IL-13血浆水平为68.8±14.65比25.92±7.60,P<0.001).IL-13血浆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血清C3浓度、血浆γ球蛋白水平、肾小球活动性指数(GAI)及肾小管间质活动性指数(IAI)均呈一定的等级相关关系(rs分别为0.757、-0.809、0.652、0.854和0.846,P均<0.01).结论IL-13可能参与LN发病机制.IL-13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分泌水平增高在LN活动性病变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健  马鸿达  孙燕  谷彦军  曹群  古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0):1184-1185,i0002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自细胞介素(IL)-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对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L-10和VEGF的表达及S100+DC和CD1a+DC的分布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IL-10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69.0%(49/71)和70.4%(50/71)。S100+13(2和CD1a+DC的阳性率分别为76.1%(54/71)和53.5%(38/71)。IL-10表达仅与CD1a+DC的密度呈负相关(rs=-0.244,P<0.05),而VEGF表达与S100+DC和CD1a+DC的密度均呈负相关(分别rs=-0.380,P<0.01和rs=-0.476,P<0.01)。结论 乳腺癌细胞分泌的IL-10和VEGF可能通过抑制DC的产生和分化成熟而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对IL-1β在体外诱导兔纤维环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以10μg/L浓度的IL-1β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兔纤维环细胞发生凋亡,然后分别加入10μg/ L和100μg/L的IL-6以影响纤维环细胞凋亡进程。对细胞行Annexin-V-PI染色和Caspase-9功能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结果IL-1β诱导下,凋亡纤维环细胞比例由(2.67±1.08)%上升至(20.37±1.57)%,而在两种浓度IL-6的干预下,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8.17±4.68)%和(9.42±1.27)%,与IL-1β诱导退变的纤维环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spase-9功能阳性细胞也由(19.40±0.98)%分别降至(15.13±1.45)%和(10.17±2.50)%(P<0.05)。结论IL-6对IL-1β诱导的体外兔纤维环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纤维环细胞内Caspase-9的激活实现的。对IL-6抑制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明确椎间盘细胞凋亡的调控途径,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寻找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获得IL-17受体A(IL-17RA)特异性DNA适配子,抑制IL-17与其受体IL-17RA结合.方法 运用细胞数富集性配体系统进化方法(CELL-SELEX)获得IL-17RA特异性DNA适配子.首先将NIH3T3细胞与随机单链DNA文库孵育,收集与细胞结合的DNA.将这些DNA再与IL-17RA表达缺陷型NIH3T3细胞孵育,收集上清液中游离DNA作为下一轮筛选模板.经12轮筛选获得IL-17RA特异性适配子.EILISA和流式细胞仪筛选亲和力最好的单适配子,并检测它与NIH3T3细胞及IL-17RA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 获得与IL-17RA具有高亲和力的单适配子RA10-6,体外实验证实RA10-6可有效阻止IL-17结合IL-17RA,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RA10-6可抑制IL-17与IL-17RA结合,可作为潜在的IL-17受体阻断剂治疗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 α(IL-1 α)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肠癌细胞株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WiDr及低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Caco-2和Colo-320,分别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IL-1 α及IL-1 Ⅰ型受体(IL-1R I)的基因及蛋白在3种细胞中表达;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IL-1 α或IL-1ra作用于上述细胞后,用WST-1法检测3种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Transwell小室检测WiDr与Caco-2细胞侵袭能力.结果:RT-PCR显示IL-1 α基因仅在高肝转移潜能的WiDr细胞中表达,在低肝转移潜能的Caco-2和Colo-320细胞中不表达,而IL-1R I基因在3种细胞中均有表达;ELISA检测WiDr细胞IL-1 α蛋白浓度为(7.85±0.52) pg/mL,而Caco-2和Colo-320细胞未检测到;外源性IL-1 α能明显增加Caco-2和Colo-320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对WiDr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但外源性IL-1ra能明显抑制WiDr细胞的增殖(P<0.05);外源性IL-1 α能明显增强Caco-2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但对WiDr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外源性IL-1ra能明显抑制WiDr细胞侵袭(P<0.05),但对Caco-2细胞的侵袭能力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大肠癌的肝转移潜能与IL-1 α表达有关,外源性IL-1ra能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