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时供体神经的选择。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3组,每组10只。A组:端端吻合组,切断尺神经,端端吻合。B组:切断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端侧吻合。C组:切断尺神经,与桡神经端侧吻合。各组分别于术后3月取材进行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端端吻合组优于其他两组。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端端吻合是神经损伤最佳修复方式。支配两组拮抗肌的神经行端侧吻合后有神经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神经电刺激(ENS)对周围面神经端侧吻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将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组,兔双侧面神经颊支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颈支作端侧吻合。右侧为实验侧,术后给予ENS,共5周;左侧不给电刺激,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3、5、15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面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神经组织学、电生理和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表明,各组实验侧颊支有髓神经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颊支神经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ENS在提高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神经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与神经移植术在治疗面神经损伤中的效果。方法总结26例使用面神经端侧或端端吻合以及27例耳大神经移植患者的治疗经验,比较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并统计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个月和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或端侧(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后在无张力条件下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能更快的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周围神经缺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992年Viterbo等[1]学者对神经端侧吻合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通过神经端侧吻合,损伤神经可获得再生。通过药物来提高端侧吻合神经再生质量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一个新思路。有学者运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  相似文献   

5.
杨亚辉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8):125-127
周围神经外科领域的进展就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这一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质量.由于周围神经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神经功能的恢复仍不理想,各种周围神经修复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损伤后常造成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损害,为了恢复肢体的神经支配,通常需要应用移植物桥接神经缺损。该类移植物的功能是引导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区并长入支配的器官和组织。目前,临床实践中,自体神经一直被公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最理想的材料。但自体可供移植的神经来源有限,且多为细小的皮神经,同时移植后造成供区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对长距离或多处神经损伤及神经丛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对于长段的周围神经缺损,临床修复尤感棘手。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仍是自体神经移植。但由于所取神经多为自体皮神经,较为细小,且来源有限,同时造成供区创伤及功能障碍,故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许多学者纷纷探讨和尝试运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