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与其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同步体表12导联心电图机、测量标准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选用QRS波群和T波振幅较高的导联、同一导联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每个患者测量导联不少于6个,计算Q-Td及Q-Tcd。结果:14例透析前Q-Td、Q-Tcd在正常范围内的血透患者透析后Q-Td、Q-Tcd变化较透析前略有增加,但透析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对于18例透析前Q-Td.Q-Tcd就已延长,透析结束后,除3例缩小外,其余15例均明显延长,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Td、Q-Tcd正常组透析过程及透析后,出现心律失常概率明显低于透析前Q-T间期延长组病人,测定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可以预测心律失常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QT间期是指心电图中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包括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在心室除极正常时,QT间期已成为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常规心电图分析指标。QT间期是临床心电图学中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常常要测定QT间期是否超越正常界限值。QT间期的数值对心肌损害、某些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的诊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时更是不可缺少的指标。随着对猝死和室速研究的深入,人们了解到心室肌复极异常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占有重要位置,QT间期延长是室速发生的重要机制,QT间期又将在室速的诊断中发挥作用。单一测定QT间期难以判断心室肌复极的离散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各导联间差异(QT离散度)与心肌复极时间离散度密切相关。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的QT间期存在着持续的微小差异,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了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变异程度,即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简称为QT离散度。越来  相似文献   

3.
《疑难病杂志》2014,(1):10-11,21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T_p-T_e)间期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入住的110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为冠心病患者(CHD组),48例为非冠心病患者(非CHD组)。对2组患者T_p-T_e间期、T_p-T_e间期离散度及J波进行测量,并对心电图进行记录。结果(1)2组V_2导联T_p-T_e间期、V_6导联T_p-T_e间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T_p-T_e间期离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组间V_2导联T_p-T_e间期、V_6导联T_p-T_e间期及T_p-T_e间期离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患者中,有J波组与无J波组V_2导联T_p-T_e间期、V_6导联T_pT_e间期及T_p-T_e间期离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T_p-T_e间期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冠脉狭窄支数或缺血性J波对T_p-T_e间期并非惟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正常人群及低钾血症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电图U波出现的导联、形态、方向、时间、振幅及QU间期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以上三组人群间U波各定性定量指标的差异,并对U波的发生和变化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从住院的低钾血症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及门诊体检人群中筛选出可辨认U波的心电图,其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137例,低钾血症组123例,正常对照组145例.观察三组人群最显著U波所在导联,并对该导联U波的形态、方向、时间、振幅及QU间期进行分析,测量并记录,进行三组间比较.结果 正常U波常见于V2-V3导联,呈直立的矮窄波;U波时间0.124-0.284秒,平均0.204秒;U波振幅0.080-2.080mm,平均1.08mm;QU间期0.507-0.629秒,平均0.568秒;T、U波界限明显.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U波多见于V4-V5导联,U波双向、倒置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异表现,尤其多见于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U波时间及振幅、QU间期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低钾血症组最显著U波多出现于V2-V3导联,呈高圆型,U波时间及QU间期明显延长.结论 心电图V4-V5导联U波双向、倒置可作为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项重要指标;U波振幅>2.26mm、U波时间>0.276秒为低钾血症心电图U波表现.  相似文献   

5.
雷长城 《医学文选》2000,19(2):225-227
198 5年 Campbell等 [1 ]发现不同导联间 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 ,提出 QT离散度 (QT dispersion,QTd)的概念。1990年由 Day等 [2 ]证实这种由各导联间 QT间期之差值 (即QTd)所反映的局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其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QT离散度的概念   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 QT间期(QTmax)与最小 QT间期 (QTm in)之差 [1 ,2 ] 。为排除 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于是提出 [2 ,3]按 Bazett公式心率校正 QT离散度 (QTc离散度 ) ,即 :QTcd=QTm ax/ (RR) 1/ 2 -QTm in/ (RR)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心电图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与心电图表现。方法:选择行低钾血症治疗的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各68例进行研究,所有参与人员均行血清钾以及心电图检测,观察两组心电图出现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度、重度患者心电图特征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T波低平或者倒置、U波明显、Q-T间期延迟、T-U融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率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在轻度、中度、重度低钾血症患者中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患者低钾血症程度加重而延长。结论:心电图诊断在低钾血症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心电图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延长,U波明显等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7.
邓建琼 《海南医学》2007,18(9):118-118,135
生物体内的多种生命现象都具有昼夜节律变化的特征,健康人体表心电图测量指标的昼夜节律变化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国内外学者已先后报道了心率,Q-T间期、Q-T离散度、P波时限,P波面积以及P-R间期等测量指标的昼夜节律,但未见QRS波群振幅节律变化的相关报道,本文对此指标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昼夜节律变化及其与心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巨大倒置T波并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简介患者,男,42岁,因突发性胸闷、心悸半小时于2005年10月6日13时入院。就诊过程中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经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抢救20m in后,心电图示恢复窦性心率。描述心电图示:P-P规律,P-R间期为0.16s,心率103次/分钟,V1~V3导联ST-T段融合成单项曲线,终末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为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病情稳定后于16时转入病房。实验室检查示:W BC25.8×109/L,肌酸磷酸激酶6500U/L,乳酸脱氢酶1737U/L.,谷草转氨酶1060U/L。血脂、电解质均正常。住院第3天心电监护示:巨大倒置T波,Q-T间期为0.66s,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波电交替(TWA)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56例TWA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从体检人员中随机选出健康者56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影响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采用胸部导联在窦性心律测量Q-T间期和R-R间期,计算Q-T/R-R比值,用TWA指数作为定量指标,TWA指数>3为TWA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Q-T/R-R、Q-T间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Q-T问期变化、TWA与窦性心律无关.观察组T波形态和TWA指数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死者6例,对照组2例.发生TWA的导联与心肌缺血的导联相同.结论 TWA发生与恶性心律失常有显著关系,已成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Q-T间期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差异,它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1990年Day等首先证实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探讨飞行人员Q-Td的正常值,我们对740例健康飞行人员心电图Q—T间期和Q—Td进行了测定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平 《苏州医学杂志》1998,21(1):M004-M004
患男,20岁,因四肢乏力.不能行走5小时入院。曾有类似症状但较轻.入院当日血清钾浓度为2.0mmol/L。临床诊断: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入院体检:T36.8℃,BP16/9.7kPa(120/75mmHg),P102次/分,节律绝对不齐,无杂音。心电图V3导联连续记录示P-P规则,P-P间期0.56S,P渡频率107次/分,以3:2.2:1.6:5的比例下传心室,多数P波与前面的U波、T波重叠,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渡脱落不下传。Q-T间期因出现明显U波已无法测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心电图T波电交替和Q-T离散度变化与出血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分析不同出血部位对心电图T波电交替和Q-T离散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Q-T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波电交替发生率增加;双侧内囊内侧型、右侧额颞叶、脑干和脑室出血较其他部位出血Q-T离散度较明显延长,T波电交替发生率增加。结论:脑出血患者心电图T波电交替和Q-T离散度变化与出血部位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儿,女,5岁,无任何症状,因手指割破,去当地市级医院缝合包扎时,发现心动过缓,并经心电图证实后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格、智力发育正常,体温36.3℃,心率52/min,血压86/58mmHg。心肌酶谱5项检查中乳酸脱氢酶272.00I U/L,羟丁酸脱氢酶203.00I U/L,余正常。心脏超声诊断:左室腔偏大。入院前心电图显示:心率50/min,PⅡ高尖≥0.3mV,P-R间期0.20s,QRS波时限0.08s。Q-T间期0.42s;V1~V3倒置的T波的降支上有小挫折,各联T波高尖(图1)。诊断:(1)窦性心动过缓。(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3)PⅡ高尖≥0.3mV(右房大?)。(4)Q-…  相似文献   

14.
1一般资料患者,男,45岁,因腹痛腹泻10余年,加重4个月入院。近一个月来每日排便3~8次,呈黄色稀水样便,查心肺正常,下腹部轻度压痛,极度疲乏,四肢无力,呈轻度脱水状。急查血清电解质:K4.3m m ol/L,Cl113m m ol/L,Ga2.2m m ol/L。临床诊断:慢性结肠炎。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率94次/m in,各导联T波低平,U波增高,U波>同导T波,以V2~V4导联最明显,肢导联U波与T波融合。心电图诊断:窦性心率低血钾。治疗:及时给予补钾纠正脱水(24小时给氯化钾6g加入2000m l的葡萄糖缓慢静滴)。第二天复查血清,K3.2m m ol/L,同时描记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正常…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因突发心悸、胸闷、气短持续5小时,遂送某卫生院。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率174次/min,T波直立。静注西地兰0.4mg,半小时后心率154次/min,约2小时后降至70次/min,律齐,后仍觉胸闷痛,次日转入我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min,无病理性Q波,ST段:Ⅱ、Ⅲ、aVF 、V5~V6导联呈凸面向上型下移0.1~0.15mV,ST-aVR导联呈凹面向上型抬高。T-Ⅱ、Ⅲ、aVF、V4~V6导联宽深倒置,T-V1、V2、aVR导联直立。Q-T间期0.46~0.48s。心电图诊断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查体:T36.6℃,…  相似文献   

16.
流出道室性早搏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而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离散度在反映心律失常方面尤为突出。本文通过阐述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起源、概念、解剖结构、发生原理及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离散度的概念、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来探讨后两者能否作为评估流出道室性早搏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单纯性Q-T间期延长病例时有报导,但合并错综T波者未见报告,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儿,10岁,自幼身体欠佳,常患感冒,发热。2周岁起常因情绪激动或过累时出现晕厥。晕厥发作时心脏听诊: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即行胸外按压而复律,但心律不齐。当描记心电图时心律已较均齐。心房率为84次/分,心室率为42次/分。P-R间期固定为0.17秒,P与QRS呈2:1传导。Q-T间期为0.73秒T波在各导联均为双峰而且后峰窄并高  相似文献   

18.
心率振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恶性心脏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心电现象[1].现已证实,HRT减低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独立预测价值可能超过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间期离散度、以及T波电交替等心电学指标.近年来,国外学者围绕HRT的病理基础及其发生机制做了初步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该现象的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ECG)改变特点,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CG特点.结果 脑出血患者组,ECG异常37例,占92.5%(37/40),ECG表现为T波倒置、ST段异常、Q-T间期出现延长,U波突出者共28例,心律失常占13.5%(5/37)、传导阻滞占5.4%、ECG正常7.5%;脑梗死患者组ECG异常39例92.9%(39/42),ECG表现为T波倒置、ST段异常、U波突出及Q-T间期延长者共26例,心律失常占23.1%(9/39)、左室肥厚劳损占10.3%(4/39)、ECG正常占7.1%.结论 ECG对诊断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23名少年田径班学员800米记分赛前后的心电图改变。安静时心电图均正常,运动后达到或超过次极量级水平;发现P-R和Q-T间期相应缩短,仅个别反而延长;P波和T波振幅一般多增高;R波振幅则降低;部份J点下降,但下降程度和ST段压低都未达心肌缺血的阳性标准。认为心电图对运动员运动时心功能的监测指标,除常规的ST段缺血型压低或抬高、病理性T波倒置、u波倒置及严重的心律失常外,P-R间期或Q-T间期延长超过心率相应的预计值及R波振幅增高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