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食管癌的瘤周切除范围进行研究,认为食管癌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重视食管癌术后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复发,改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为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 103例术前及术中诊断为T3期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男62例,女41例。年龄37~74岁。术前无放疗及化疗病史。手术方式均为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1.2 方法 在术中按常规根治性手术游离切除食管肿瘤后,对肿瘤所在的瘤床组织再行进一步切除(瘤周纵隔结缔组织、右侧纵隔胸膜、胸导管、心包等)…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预防照射范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和分析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中照射野范围大小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0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50~60Gy病例进行分析,大野组(43例)照射范围为双锁骨上区、全纵隔、吻合口及胃左区;小野组(59例)照射范围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胸上段食管癌为食管瘤床、双侧锁骨上区、上中纵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为食管瘤床上下各扩大5cm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不包括胃左区),胸下段食管癌包括瘤床、隆突下淋巴结区及胃左淋巴结区。结果全部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1%、43%,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大野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2%、41%,小野组的分别为76%、49%、45%(P=0.884)。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及病变长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照射时,适当缩小照射野不会降低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0-2004年收治的206例食管癌中,有5例病人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平均年龄为56岁,男4例,女1例,均因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上消化道穿孔,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均为良性病变。5例病人术前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3例为胸下段食管癌,行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例为胸中段食管癌,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例胸上段食管癌,行食管胃胸廓入口处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大大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大,禁食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处理相当棘手。我科共手术治疗该类患者27例,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共手术治疗27例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54~70岁,中位年龄62岁,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术前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符合WHO于1985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史2~8年。27例患者术前均行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食管癌,其中胸中段食管癌13例,胸上段5例,胸下段9例。1.2血糖控制方法术…  相似文献   

5.
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0至1995年,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5—55岁。病程在3个月至2年,有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5例;胸骨后疼痛、食后饱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2例。术前经食道吞钡摄片检查、胃镜检查、明确诊断6例。1例误诊为食道癌。病变均位于食管中下段。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最小直径1,5cm,最大为4.5×3×3cm,手术方法均采用左侧经胸标准后外侧切口,行粘膜外平滑肌瘤切除6例,1例因术前诊断为食管癌作食管下段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本组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规低位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经验和方法。方法 全组 45 1例 ,男 2 90例 ,女 16 1例 ,年龄 38~ 80岁之间 ,中位年龄 6 0 5岁 ,临床病理分期 ,Ⅰ期 2 1例 ,Ⅱa期 139例 ,Ⅱb期 110例 ,Ⅲ期 137例 ,Ⅳ期 2 4例 ,术中常规低位整束结扎胸导管。结果 未发现乳糜胸。结论 常规低位整束结扎胸导管预防术后乳糜胸方法简便 ,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胸腔内注入顺铂治疗癌性胸水3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顺铂为化学合成的二价铂络合物,它是新型的广谱抗癌药物。1988年~1992年,我们采用经胸腔内注入顺铂治疗癌性胸水3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7岁~78岁。30例中肺癌10例(腺癌6例,鳞癌4例),卵巢癌胸膜转移6例,胃癌术后胸膜转移4例,食管癌术后胸膜转移5例,癌原发病灶诊断不明2例,肝癌胸膜转移3例。本组病人均经病理及细胞学检查而确诊,胸水诊断由超声波、X线检查确定。  相似文献   

8.
孙荣刚 《陕西肿瘤医学》2013,(10):2257-2260
目的:分析各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模式,探讨食管癌术后辅助性调强放疗的靶区勾画技巧,缩小照射野,降低放疗毒副作用.方法:收集589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复发157例,淋巴结复发83.4%(131例),瘤床复发9.6%(15例,包括合并淋巴结复发6例),吻合口复发5.7%(9例,包括合并淋巴结复发4例,合并残胃复发1例),残胃复发1.3%(2例).结果:各段食管癌术后的复发模式以区域淋巴结转移为主,食管癌淋巴结复发仍以纵隔淋巴结转移为主,纵隔1R区淋巴结复发明显高于其他分区,并且没有纵隔5区淋巴结复发.贲门癌以腹腔淋巴结复发为主;T4、T3、T2期患者手术后瘤床复发的风险分别为19.1%、1.4%、1.5%,瘤床复发主要为T4期患者.结论:临床上做食管癌术后辅助性调强放疗时,CTV可以根据不同部位食管癌的复发模式及淋巴结转移规律进一步缩小照射野.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应设计为:上段食管癌应包括双锁骨上,纵隔1、2、4、7、3P区,瘤床,吻合口;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放疗靶区包括双锁骨上,纵隔1、2、4、7、3P区,吻合口.T4期患者包括瘤床即可,瘤床下界置于原发灶下界即可.T3以上患者由于瘤床复发几率很低,可甩掉瘤床的照射.对于术后清扫贲门或胃左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可照射腹腔淋巴结引流区,包括腹腔3、7、8、9、16a组淋巴引流区;贲门癌包括瘤床,腹腔33、8、9、10、11、16a组淋巴引流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气管、支气管、隆凸浸润早期的CT诊断和术后病理的相关性,提高术前CT食管癌T4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49例颈段及胸上、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前行颈、胸部CT扫描,将CT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颈段及胸上中段食管癌气管、支气管及隆凸受侵早期术前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与术后病理相关性。结果 49例中,颈段21例,胸上、中段28例。术前CT显示肿瘤侵及气管、支气管及隆凸35例:颈段18例,术后病理证实14例受侵;胸上、中段17例,术后病理证实14例受侵。术前CT诊断未受侵14例:颈段3例,术后病理证实1例受侵;胸上、中段11例,术后病理证实3例受侵。CT对颈段及胸上、中段食管癌气管、支气管及隆凸浸润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 %,33.3 %,76.2 %和82.4 %,72.7 %,78.6 %,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52,0.77。结论 术前CT对食管癌气管、支气管及隆凸浸润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胸上、中段高于颈段;与术后病理有一定相关性。术前CT检查对食管癌气管、支气管、隆凸浸润早期的诊断,并不能作为放弃手术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范围.方法 收集7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76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共清除淋巴结5846枚,病理证实转移711枚,转移度为12.2%;出现淋巴结转移者297例,转移率为38.9%.胸上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5%,明显低于胸中段癌(38.8%)和胸下段癌(43.4%).胸上段癌以锁骨上和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度和转移率最高.胸中段癌的上行和下行转移均存在,上行主要转移至锁骨上、气管旁和食管旁,下行主要转移至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胸下段癌则主要向食管旁、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转移,其中胃左动脉旁的转移度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胸上段癌和胸中段癌(均P<0.01).采取左胸单切口的592例患者中,胸上、中、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7.9%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上可以根据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选择需行术后预防照射的患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确定术后预防照射的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11.
宁阳县中医院胸外科共行食管癌手术211例,对其中生活半径较小(<30 km)的67例进行了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4年3月~1998年3月宁阳县中医院胸外科共行食管癌手术211例,对其中 67 例进行了术后跟踪随访。本组病例均经X ray、纵隔(或胸部)CT、内窥镜、活检确诊,手术指征明确。其中颈段2例,胸上段8例,胸中段37例,胸下段20例(含累及贲门)。男38例,女 29 例,男∶女=1 31∶1。年龄 38~74岁,中位年龄 52 3 岁。有家族史 37 例,占 55 2%;曾有烟酒嗜好26例,占38 8%。术前伴发冠心病34例,占50 7%;慢性支气管炎 15…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在肺癌所致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化,食管癌高龄患者的比例也逐渐升高。我科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147例,术后近期并发急性心肌梗死3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4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147例,术后近期并发急性心肌梗死3例。男2例,女1例。年龄71~80岁,中位年龄76岁。食管胸上段癌1例,中段癌2例,均行剖左胸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左颈吻合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据1997年UICC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ⅡB期1例,ⅢA期2例。本组3例患者术前均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心电图异常史,冠心病史者2…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化,食管癌高龄患者的比例也逐渐升高。我科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147例,术后近期并发急性心肌梗死3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4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147例,术后近期并发急性心肌梗死3例。男2例,女1例。年龄71~80岁,中位年龄76岁。食管胸上段癌1例,中段癌2例,均行剖左胸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左颈吻合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据1997年UICC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ⅡB期1例,ⅢA期2例。本组3例患者术前均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心电图异常史,冠心病史者2…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到1996年我们两家医院对胸段食管癌采用三切口术(右胸、左颈、上腹正中)74例,行左侧进胸弓上吻合术31例,以作对比,简要分析如下;1资料胸段食管瘤三切口术74例,男68例,女6例,年龄37-86岁,平均59.1岁。胸上段癌8例,胸中段癌50例,胸下段痛16例。癌肿长度在scm以下32例,scm~7cm30例,7cm以上12例。TNM分期:互期3例,B.期31例,正。期27例,对期13例。病理类型:鳞癌60例,腺癌12例,其他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30.2%。胸段食管癌行左侧进胸弓上吻合术31例,手术经过时间:三切口术3~刎、时,平均21O分钟,…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1980年至1994年,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临床资料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5-55岁。病程3个月至2年。有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5例;胸骨后疼痛、食后饱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2例。术前经食管吞钡摄片检查、胃镜检查确诊6例;1例误诊为食管癌。病变均位于食管中下段,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最小直径1.5cm,最大为4.5x3x3cm。手术方法均采用左侧经胸标准后外侧切口,行粘膜外平滑肌瘤切除6例,1例因术前诊断为食管癌作食管下段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本组无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经左颈、左胸二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An例,男223例,女对例。年龄对一78岁,平均61岁。病变位于胸中段286例,胸上段14例,多属中晚期,长4-13cm。手术切除294例,切除率%叽。术后病理鳞癌292例,鳞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发生物合口疫2例,发生率0.67%。手术死亡1例。本文对手术方法、弓后食管癌的处理、手术体位、颈部吻合口疾的预防和是否同时行幽门成形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 996年以来 ,我院经左胸切除中下段食管癌经原食管床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术 1 56例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1 56例 ,男 98例 ,女 58例 ,年龄 33~ 74岁 ,平均 57岁 ,发病时间最短 1 2天 ,最长 3个月 ,平均 36天 ,经X线钡餐透视确诊1 2 1例 ,食管拉网确诊 8例 ,内窥镜确诊 2 7例 ,根据其临床病理分期 :Ⅰ期 6例 ,Ⅱ期 68例 ,Ⅲ期 82例 ,根治性切除 1 4 4例 ,姑息性切除 1 2例。术后病理诊断鳞癌 1 54例 ,腺癌 1例 ,癌肉瘤 1例 ,残端均无癌残留 ,平均住院 2 4 .9天。1 .2 手术方法 右侧卧位 ,左上肢消毒用无菌单包扎 ,左胸后外侧切口入胸 ,完成食管及肿瘤的游离 ,弓后钝性游离食管至颈部 ,清扫胸腔淋巴结 ,切开膈肌游离胃 ,清扫腹腔淋巴结 ,贲门下断胃 ,若下段食管癌需要切除部分胃 ,为保证胃的长度足以提至颈部吻合 ,可在胃小弯侧横切纵缝(不切透粘膜 ) ,将胃缝成管状 ,食管及肿瘤用无菌塑料袋或乳胶袋包套 ,主动脉弓后分离容 3指 ,胃底最高点缝制牵引线与食管残端连结。手术台...  相似文献   

18.
本院自1995年1月12月对48例中晚期食管癌采用后程超分割治疗,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入组条件 初治病例;年龄在70岁以下,无远处转移(包括锁骨上转移),无声带麻痹,无显著胸背部疼痛者。 1.2 病人资料 男32例,女16例。年龄39岁70岁,中位年龄57.5岁。上胸段10例,中胸段31例,下胸段7例。长度不大于5.0cm者14例,5.0~7.0cm者28例,大于7.0cm者6例。髓质型40例,蕈伞型6例,溃疡型2例。有病理诊断者39例均为鳞癌。 1.3 照射方法 采用~(60)Co外照射,模拟机定位,前垂直野照射的野宽为6.0~7.0cm,后背两斜野成角度照射的野宽为6.0cm其长度根据病灶上下端各延长4.0cm,每天2.0Gy/次,每周5次,照射至36~40Gy时复查并较对照射野位置,根据病变好转情况改为1.15~1.25Gy/次,每天2次,中间间隔6~8小时,使总剂量(DT)达67.5~70.0Gy。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98例胸段食管癌行根治性切除,缝缩胃经原食管床将食管提至颈部,行食管胃底一层吻合,并用带蒂大网膜包裹,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食管癌98例,男55例,女43例;男:女=1.28:1;年龄35~69岁,平均53.6岁。病变部位:胸上段20例,胸中段51例,胸下段27例。病变长度:2~9cm,平均4.9cm。所有病例均经食管X线钡餐造影摄片,纤维胃镜检查活检经病理确诊,鳞癌97例,腺癌1例。术后上下切缘均(-)。淋巴结经分组标记病理证实转移者3…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与术后远期疗效之相关因素较多 ,如病变的纵轴长度 (L)、手术性质、病理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残端有无癌组织残留等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对外科治疗效果及疾病的预后有着客观的评价和预见。本组对 74例病变L≤ 4cm的食管癌病人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74例中 ,男 5 0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4 4岁 ,平均 5 9.2岁 ,其中肿瘤位于胸上段者 16例 ,胸中段者 39例 ,胸下段者 19例。食管胸中、下段癌均行左后外侧开胸、部分食管切除、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