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营养支持策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环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5):439-441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营养支持策略中的作用、用药安全性以及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例VLBWI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儿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或经口胃管给予)益生菌双歧四联活菌,每次0.25 g,每天2次,共2周。观察两组间足量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监测记录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例数、临床表现及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每日摄入热量、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例数;记录每日体质量,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t=3.52,P〈0.05),第10天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t=2.12,P〈0.05),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比率高于对照组(χ2=4.02,P〈0.05),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t=2.66,P〈0.05),体质量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t=2.71,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可改善肠内营养,有效降低VLBWI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同时益于肠外营养顺利添加,全面促进VLBWI营养支持策略的实施及早期发育,应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发育,尤其是脑发育,而低出生体质量儿吸吮能力差,难以摄入足够的热量。虽然全肠道外  相似文献   

3.
李旭丹  郝彦勇 《吉林医学》2012,33(28):6065-6066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应用传统方法及应用肠外营养方法的疗效。方法:将喂养困难摄入量少的早产儿120例(胎龄28~35周,体重1 200~2 500 g),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组于生后24 h内添加氨基酸及脂肪乳;晚期组采用传统的肠外营养方法,即72 h以后应用氨基酸及脂肪乳并结合鼻饲喂养,两组均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天与第7天检测肝功能、血气分析,血常规,尿素氮,每天监测体重、微量血糖。比较两组患儿体重下降情况、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第3天时的热量、第7天时的热量、肠外营养的天数、住院总天数、过渡到全肠道营养所需的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胆红素、尿素氮、血小板的变化。结果:早期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传统组短(P<0.01),第3天时的热量,第7天时的热量较传统组高(P<0.01),体重下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生后相同日龄测得的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尿素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积极规范的肠外营养对早产儿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极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及体质量增长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平辉  杨钊  宋康文  杨军  欧小平 《四川医学》2010,31(12):1790-1792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VLBWL)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VLBWL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为A组40例,2008年1月~2010年1月为B组58例。结果 A、B组在开奶时间分别(68.5±24.1)h和(31.7±12.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12.8±5.1)d、开始胃肠外营养日龄(3.8±2.9)d、第1周摄入热量(52.7±11.8)kcal/(kg.d)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开奶时间、胃肠内热量是影响体质量增长的相关性因素(P〈0.05);A组和B组在生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糖、血脂、血清胆红素、血肌酐及尿素氮、碳酸氢根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体重儿(VLBWL)早期可以耐受较大剂量静脉营养,以达到最佳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孙琦  诸宏伟  台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773-277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制定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87例为对照组,采用保守的营养支持;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89例为观察组,严格遵从尽量早开奶(24 h内)、微量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必要时尽早开始积极的肠外营养并在肠内营养耐受后逐渐撤销肠外营养的原则。观察两组早产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持续时间、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恢复体质量所需时间、达推荐者摄入量(RDIs)所需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持续时间、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恢复体质量所需时间、达RDIs所需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持续时间、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恢复体质量所需时间、达RDIs所需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开始积极规范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剂量氨基酸和脂肪乳肠外营养在胎龄<34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胎龄<34周早产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肠外营养组(n=50)和高剂量肠外营养组(n=50)。常规肠外营养组,脂肪乳初始剂量1 g/(kg·d),最大量3 g/(kg·d);氨基酸初始剂量2 g/(kg·d),最大量4 g/(kg·d)。高剂量肠外营养组,脂肪乳初始剂量2 g/(kg·d),最大量3.5 g/(kg·d);氨基酸初始剂量2.5 g/(kg·d),最大量4 g/(kg·d)。比较两组肠外营养时间、停止肠外营养达到全经肠道喂养时日龄、呼吸机支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重、身长、头围、并发症及发育商(DQ)。结果:高剂量肠外营养组肠外营养时间、停止肠外营养达到全经肠道喂养时日龄均短于常规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2周,高剂量肠外营养组体重增长值高于常规肠外营养组(P<0.05)。出生第2周,两组身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极低体质量儿(VLBW)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77例肠外营养时间大于2周的极低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在用营养液前、2周、3周、4周和停药1周后,分别检测其肝功能,对胆汁淤积组及非胆汁淤积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7例患儿中有17例发生胆汁淤积,发生率为22.07%,胆汁淤积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成反比(P〈0.05);对胆汁淤积组与非胆汁淤积组22个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胎膜早破、早产儿视网膜疾病、禁食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氨基酸和脂肪的摄入量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均P〈0.05),对上述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胎膜早破和禁食时间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胎龄愈小,体质量愈低,PNAC的发生率愈高;积极控制产前感染,尽早开展微量喂养,缩短肠外营养时间,能够减少出生极低体质量儿PNAC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出生1h内体质量不足1 500g的活体新生儿[1].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力弱,吞咽、排空、消化、吸收能力差,易造成喂养困难、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合理喂养是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也是长期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观念认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胃肠营养.现主张早期微量喂养,以促进胃肠道功能进一步成熟.近年来,国内、外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肠道营养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丽  冉域辰  王红   《四川医学》2018,39(4):427-431
目的探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方式,对其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于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入院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0例为对照组,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延迟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系统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日增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率(以出院体重为参考),观察组为25例(48.1%),对照组为38例(73.1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并发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纠正胎龄40周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及身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项神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值高(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够有效解决极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问题,提高胎儿宫外发育的速度,有效增加患儿的体质量,缩短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减少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营养护理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06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所有早产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06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常规护理+营养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3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早产儿血糖、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早产儿血糖、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改善,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营养护理干预,能改善其营养状况,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现象,促使其尽早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临床操作的可行性,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策略,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观察两组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观察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及例数、每日摄入热卡、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例数;记录每日体重,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策略的重要内容,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静脉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12.
曾云清 《医学综述》2012,(20):3499-350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法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23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对照组(62例)行常规胃管喂养,对比两组血生化指标、生长发育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0例2.5kg以下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生后24 h内口服益生菌制剂(培菲康),记录两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生满28 d时两组患儿头围、体质量、胃肠不...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的早期微量喂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7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早产儿出生后均用微量输液泵经外周静脉匀速输入配置的营养液,观察组于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采用配方奶粉经口或鼻饲喂养,对照组于早产儿出生后48 h开始采用配方奶粉喂养。观察2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出生后3 d胆汁酸及胆红素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汁酸和胆红素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营养支持疗法辅以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可改善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缩短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促进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减轻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利于出生低体质量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成功的方法。方法 4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试验组23例给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对照组20例给予非早期、非微量胃肠喂养,比较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接近,但试验组临床表现轻,再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可早期达到足量胃肠喂考,篓置静多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即使出现喂养不耐受程度也较轻,可较快恢复进食。仅以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来评价胃肠喂养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Effect of parenteral 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ackground Glutamine, proposed to be conditionally essential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s not added routinely to parenteral amino acid formulations for premature infants and is provided in only small quantities by the enteral route when enteral feeding is low. Parenteral feeding is the basic way of nutrition in the first days of life of premature infant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glutamine supplemented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premature infant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eeding toleration, and infective episodes.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2 to July 2006, 53 premature infants were given either standard or glutamine supplemented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more than 2 weeks. Twenty-eight infants were in glutamine supplemented group, whose gestational age (31.4±2.0) weeks, birth weight range (1386±251) g; twenty-five infants were in control group, gestational age (31.1±1.7) weeks, with birth weight range (1346±199) g.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Various growth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were monitored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Data between groups were analyzed with Student’s t test. Nonparametric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Chi-square test. A two-tailed P value &lt;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 The level of serum albumin was lower in the glutamine groups on the second week (3.0 vs 3.2 g/dl, P=0.028),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was higher in glutamine groups on the fourth week (8.1 vs 4.9 mg/dl, P=0.014), but normal. Glutamine group infants took fewer days to regain birth weight (8.1 vs 10.4 days, P=0.017), required fewer day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24.8 vs 30.8 days, P=0.035), with shorter stays in hospital (32.1 vs 38.6 days, P=0.047). Episodes of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in glutamine supplemented infant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0.96 vs 1.84 times, P=0.000).Conclusion Parenteral 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can shorten day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 and decrease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episodes.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静脉营养方法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方法:按静脉营养方式不同,将不能耐受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EPN),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tradition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比较两组患儿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实验组2周内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比传统静脉营养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没有影响,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61-64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措施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对早产儿黄疸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早期予以母乳、奶瓶、胃管或滴管喂养,营养不足部分通过静脉补液供给,并予以常规育儿指导及定期体检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干预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以康复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早产儿胆红素的峰值、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及大便频率,并在纠正胎龄40周时比较两组早产儿腹围、体重、头围和身长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胆红素峰值、黄疸持续时间和胎便排空时间少于对照组,干预组早产儿大便频率多于对照组(P0.05)。纠正胎龄40周时,干预组早产儿腹围和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头围和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干预措施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不仅可降低早产儿血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加快胎粪排泄,而且能增加腹围和体重,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