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胰腺结核(pancreatic tuberculoses,PT)的多层螺旋CT(MDCT)征象,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2003年至2009年行MDCT检查并最终确诊为PT的9例患者,其中2例行MDCT血管成像.分析PT的MDCT特征性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DCT诊断为胰腺癌1例、囊腺癌1例、囊腺瘤2例、假性囊肿1例、胰腺癌伴后腹膜淋巴结转移2例、淋巴瘤2例.通过病理证实,9例均为PT,误诊率达100%.PT常表现为胰头肿块,亦可累及体尾部或整个胰腺.MDCT呈现等或略低密度的囊实性肿块,偶见钙化,增强后轻度至中度环形强化.通常不伴有胰管扩张,但常伴有后腹膜或邻近淋巴结肿大,且肿大淋巴结亦呈环形强化.有时伴有腹部其他脏器结核.结论 环形强化的肿块不伴有胰管扩张,同时伴有环形强化的肿大淋巴结为PT特征性的MDCT表现.  相似文献   

2.
胰腺结核是一种少见的肺外结核,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其他胰腺疾病混淆,导致抗结核治疗不及时或接受不必要的手术。对于腹腔淋巴结增大、梗阻性黄疸的年轻患者,尤其不伴有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孤立性胰腺占位,需考虑胰腺结核的可能。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活检可帮助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行手术探查及引流。本文回顾性分析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1例胰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对胰腺结核的诊疗水平,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我国慢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近10 a确诊为慢性胰腺炎的294例住院患者,调查其相关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 结果:在294例患者中,胆源性89例(30.3%),酒精性84 例(28.6%),其他病因包括腹部手术后、胰腺外伤、胰管先天异常、自身免疫病、先天因素以及特发性等,均较少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少数伴有脂肪泻及体重减轻等症状.49例患者通过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他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及BT-PABA试验诊断.大部分患者(81.0%)经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 结论:慢性胆道系统疾病仍是我国慢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其比例明显下降,而酒精性慢性胰腺炎明显增多.影像学检查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非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7例胰腺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探讨此类疾病诊断方法的应用及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92例手术治疗胰腺肿瘤中有癌前病变的7例患者,其中黏液囊腺瘤(MCN)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2例、胰腺内分泌肿瘤1例、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Ⅰ级、Ⅱ级及Ⅲ级各1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CA19-9.7例上腹部均行超声和螺旋CT检查;1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及穿刺;2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结果 胰腺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常无实质性肿块,但PanIN可伴有胰管扩张、狭窄;IPMN在胰头处可表现为囊性扩张的胰管;囊腺瘤等在胰体尾处可表现为单个孤立的囊肿.肿瘤指标CA19-9在此类疾病中可轻度增高.但对诊断作用有限.手术切除可治愈,并可防止肿瘤的进一步癌变.结论 对疑为胰腺癌前病变患者需积极选用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并予以积极的手术探查及切除.  相似文献   

5.
肝结核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20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表现为发热、盗汗、纳差、腹痛、腹胀和腹泻分别为10例(50%)、4例(20%)、12例(60%)、8例(40%)、12例(60%)、4例(20%)和无症状3例(15%).腹部B超及CT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15例,肝内有钙化灶2例,肝脏肿大3例.手术及病理诊断肝结核15例,2例因肝内有钙化灶诊断为肝结核,另3例采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诊断为肝结核.20例患者中有16例合并肝外结核.所有患者均经过1.5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肝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确诊的主要手段是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肝结核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背景:胰腺结核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与胰腺良恶性肿瘤混淆。目的:总结胰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收治的胰腺结核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9例胰腺结核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3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或上腹不适、发热、盗汗等;实验室检查示11例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3例,血淀粉酶升高7例,T-spot阳性9例,PPD皮试阳性3例,胆红素升高5例;影像学检查示胰腺结核好发于胰头部,腹部超声示胰腺肿物、内部回声改变8例,胰腺囊性或实性占位11例; CT提示胰头体积明显增大5例,胰腺实性占位7例,胰腺囊性占位4例,伴有胰腺周围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 8例患者行14次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穿刺活检。全部患者确诊后给予正规药物抗结核治疗,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对于年轻的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应考虑胰腺结核的可能,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目前确诊的方法,正规抗结核治疗是胰腺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组织学和(或)类固醇激素治疗证实的AIP患者的CT及MRI资料.1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 11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3例为胰腺局限性肿大.10例CT平扫见胰腺病变区密度均降低,5例显示节段性胰管,5例见胆总管胰头段狭窄;7例在胰腺病变区周围可见环绕包膜样结构;动态增强后出现延迟均匀强化.7例MRI的抑脂T1WI显示胰腺病变后信号均匀降低(3例)或不均匀降低(4例),抑脂T2WI信号均匀增高(3例)或不均匀增高(4例);4例MRI显示胰管,MRCP见1例胰头部胰管局限性狭窄,2例胰管节段性狭窄;5例MRI见胆总管胰头段狭窄,MRCP见3例胆总管胰头段呈鸟嘴样狭窄;6例见胰腺病变区周围环绕包膜样结构.14例AIP均未见胰腺实质钙化,胰管均未见明显扩张(>3 mm).结论 AIP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主要为胰腺呈腊肠样改变,胰周出现包膜样结构,胰管弥漫性或局限性狭窄,胆总管胰头段炎性狭窄.  相似文献   

8.
慢性胰腺炎ERCP 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ERCPX线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5例资料完整的慢性胰腺炎ERCP的X线表现,男16例,女19例,年龄20岁~60岁,平均38.5岁.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做B超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7例,正确率为41.1%.结果本组重度胰腺炎6例(24%),中度胰腺炎19例(76%),轻度0例.主胰管X线表现僵直硬化17例(68%);粗细不均10例(40%);多处狭窄8例(32%);广泛扩张6例(25%);囊肿2例(8%);结石2例(8%);胰管闭塞1例(4%);正常1例(4%).25例中15例有胆系异常表现.其中胆总管结石8例,大多数伴有胆总管扩张或胆管炎.结论慢性胰腺炎ERCP的X线主要征象为主胰管的僵直硬化、粗细不均、扭曲、广泛扩张、多处狭窄.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范围广泛的粗细不均和多处狭窄.如果为一处狭窄,伴有主胰管扩张时,需与胰腺癌鉴别.胰实质的假性囊肿形成与胰腺结石对慢性胰腺炎均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8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人中表现为发热14例(占77.7%),腹痛9例(占50.0%),发热病程为1周至12个月,平均热程为2个月。其他较常见症状体征为腹胀4例(占22.2%)、盗汗4例(22.2%)、乏力5例(占27.8%)、纳差7例(38.9%)、贫血7例(38.9%)、脾肿大9例(占50%)。手术及病理诊断12例,1例胃液发现抗酸杆菌确诊,5例经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确诊。18例病人中10例合并脾外结核。确诊前误诊9例(50%)。2例病人死亡,余16例均经手术及或1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脾结核以长程发热和腹痛为突出表现,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靠脾切除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选择性手术治疗及系统性抗结核治疗是脾结核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肺结核球误诊原因,提出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 报告及分析108例肺结核球病例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肺结核球108例,占同期手术总数2.2%。术前误诊37例,其中误诊为肺癌30例 (病灶<3cm者22例),良性肿瘤6例,曲菌球1例。X线胸片表现不典型40例 (病灶边缘有毛刺、分叶状、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病灶发生在肺上叶85例 (78.7%),有结核中毒症状者58例 (53.8%)。30例因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而手术。结论 在肺部孤立病灶的诊断中应考虑结核球的可能,应结合临床全面分析,尽可能找出组织病理学依据,使部分结核球病人避免手术治疗。结合文献资料提出肺结核球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内镜下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内镜对其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诊治的IPMN患者12例,总结并分析他们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下治疗等方面资料。结果 12例IPMN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发生部位为胰头或钩突部,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低密度影,其内可有壁结节,胰管扩张伴或不伴胆管扩张,2例侵及胰腺实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主要表现为胰管扩张,胰腺萎缩,胰头部圆形高信号影。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膨大,开口扩张,可见胶冻样粘液流出,胰管造影显示胰管全程扩张或胰头部囊状扩张,3例伴胆总管、肝内胆管扩张。9例行ERCP治疗,清除粘液栓并置入胰管支架,3例同时置入胆管支架。结论 IPM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囊性疾病,影像学检查有其独特的表现,ERCP对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16例颅内结核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抗结核治疗的结果.设计:本文共纳入苏丹Khartoun市全国神经系统疾病中心连续观察的16例脑结核瘤患者.诊断则依据其临床、头颅影像学特征及对抗结核治疗有效等方面.本组中共有7例具有脑组织或脑外组织的病理组织学资料.结果与结论:本组病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100%)、全身性抽搐(68.7%)及偏瘫(56.2%).头颅横断面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单个或多个明显增强的病变及病灶周围水肿.经抗结核治疗后,多数存活患者(13/15)病变完全吸收.病变部分吸收与就诊延迟、颅内多个大病灶及晚期粟粒性结核病有关.我们主张对颅内结核瘤,即使是拟诊病例,应早期经验性试用抗结核治疗,尤其在结核病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胰腺腺泡萎缩、破坏和间质纤维化.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或)胰腺外、内分泌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和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上海长海医院2005年2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AIP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1例AIP患者中男女比例7.1∶1,平均年龄(57±12)岁.51.9% (42/81)患者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显示胰腺局灶型占位45例,弥漫型肿大35例,胰腺假性囊肿为主要表现1例;72.8% (59/81)伴有胆管受累,11.1%(5/45)伴有主胰管扩张.PET-CT表现为全胰腺(11例)或胰头颈部(2例)代谢增高,5例伴有胰腺外显著高代谢区.血清IgG4阳性率94.6%(53/56),CA19-9阳性率54.4%(37/68),ss-DNA抗体阳性率14.3% (4/28),抗核抗体阳性率10.7%(3/28),ds-DNA抗体阳性率7.1%(2/28).20例手术标本行HE染色和IgG4免疫组化染色,均符合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表现.结论 我国AIP以1型为主,结合临床症状,胰腺外表现、影像学和(或)核医学、血清学、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等检查可有效提高AIP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胰腺结核的发病率比较低,常常表现为胰腺占位或胰腺包块等,如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常常误诊为胰腺肿瘤进行开腹探查后才确诊为胰腺结核,对患者创伤较大,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可以取胰腺包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为确诊胰腺占位性疾病提供临床证据,且超声内镜穿刺相对于B超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穿刺有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的EUS和ERCP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或内镜下胰管取石确诊35例胰腺结石患者的EUS和ERCP检查结果.结果 35例中ERCP诊断27例(78.3%),8例诊断不明.伴有胰实质结石的4例患者ERCP均未能对胰实质结石做出诊断.而EUS诊断33例(94.3%),其中4例胰实质结石全部显示,2例胰管小结石未能诊断,EUS和ERCP联合检查全部35例均获得诊断.结论 ERCP联合EUS可提高胰腺结石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食管结核1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对食管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国内164例经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确诊的食管结核病例。结果 本组食管结核男女比为1∶1.3,81.9%的患者年龄低于45岁,所有病例均有吞咽困难或胸痛症状,69.5%的病灶位于食管中段。63.2%的患者有结核病史或其他部位结核。术前误诊者占65.7%,其中误诊为食管肿瘤占96.6%。有治疗记录者151例,47例经内科抗结核治疗,104例经手术后抗结核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食管结核好发于食管中段,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其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或胸痛。食管结核易误诊为食管肿瘤,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食管结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肺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的比例,来引起临床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重视。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10月期间,门诊和住院确诊为肺结核病人中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共4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5例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中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共28例占62%,再次培养仍为肺结核的共17例占38%。结论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中有很大部分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由于两者在临床症状、X线影像、痰涂片、PPD试验、病理学检查都疑似,很容易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型环形胰腺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漏诊情况。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例成人型环形胰腺患者,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误诊、漏诊原因。结果成人型环形胰腺以上腹痛(85.7%)、恶心呕吐(71.4%)等十二指肠梗阻表现为主,初步诊断5例(71.4%)均误诊、漏诊,但其中4例(57.1%)经X线钡餐造影、腹部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等检查并由经验丰富的影像科教授阅片后均明确诊断,1例(14.3%)经外科手术诊断。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成人型环形胰腺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误诊、漏诊与影像科医师诊断经验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综合医院以不明原因发热为表现的结核病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XC  Liu XQ  Li X  Deng GH  Sheng RY  Wang AX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02-1005
目的 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表现的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以FUO为表现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结核累及部位:单纯肺结核39例,单纯肺外结核28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33例.(2)临床表现:由于累及部位的不同,伴随症状各异.实验室检查多为ESR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以及不同程度的消耗表现即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3)诊断方法:抗酸杆菌阳性的34例,组织病理符合结核病的8例,临床诊断并经抗结核治疗有效的49例,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的9例.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3~77周,中位确诊时间14周.(4)治疗反应:73例随访的患者中仅有2例(2.7%)死亡,其余均好转或治愈.正规抗结核治疗4周以内显效率为77.5%.37例(52.1%)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经调整治疗方案和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以FUO为表现的结核病诊断比较困难,应对该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认真阅读胸部影像学资料,尽可能寻找病原学和病理学的证据,必要时可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