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特征和自身抗体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自身抗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28例,女:男比例为15:1,,初诊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38.69月(15天~29.4月).自身抗体特点:90.6%的患者抗线粒体抗体和/或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阳性,临床特征多为黄疽(70.3%)、乏力(70.3%)、瘙痒(56.8%).所有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碱性磷酸酶均有显著升高(中位值分别为467.50U/L和424.00 U/L).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穿刺病理主要表现为:纤维化85%、小叶间胆管损伤65%伴有迁延性 结论:PBC在中年女性多见,肝脏损伤重,确诊时基本到晚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择取40例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以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发生率为67.5%、乏力82.5%。临床体征:脾大发生率为57.5%、黄疸发生率为57.5%。血清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r-谷胺转肽酶(GGT)水平在肝硬化前期、肝硬化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程时间较长,在早期症状主要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一段时间后病变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通过熊去氧胆酸(UDCA)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胆汁淤积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自身抗体结果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以来的150例PBC患者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结果:150例PBC患者的AMA-M2均为阳性;抗核抗体阳性率约18%;CCP阳性率为6.1%;ANCA阳性率16.7%.结论:PBC患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根据症状进行多种自身免疫病的筛查,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累及小叶内和间隔胆管,其特征为胆管进行性炎症性破坏,伴门脉周围炎症,继而纤维化,最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择我院4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7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免疫血指标检测结果、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①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占63.8;乏力,占48.9%;皮肤出现搔痒,占44.6%;纳差,占29.8%;腹胀,占23.4%;另外还有其他症状存在。②ALP升高,占82.9%;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占80.9%;ALT升高,占55.3%;AST升高,占85.1%;总胆红素为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占63.8%;血沉升高,占34.0%。③在免疫球蛋白中以IgM升高为主,14例患者IgM升高;35例患者AMA和AMA—M2阳性。20例抗核抗体阳性,9例抗磷脂抗体阳性,5例可溶性核蛋白抗体阳性。④17例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其中15例符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理特点。⑤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等药物治疗,2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肝衰竭,除4例失访外,其余39例均存活。结论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来说,多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表现为黄疸、消化道症状、皮肤瘙痒等;诊断时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表现复杂,可归属于中医"黄疸、臌胀"等范畴。近年来,不断有应用中医药治疗PBC的报道,并获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通过综述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展示了近年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临床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最早发现于1857年,但其临床特征直到1950年才开始得到充分认识。目前PBC被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有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它的发生和发展与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感性密切相关,最高发病率为400/百万人。PBC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其中90%~95%为女性,大部分集中在30~70岁之间,儿童少见。在美国,PBC患者的10a生存率估计为59%,而在全球人口中相应的生存率为81%。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因病机复杂,合并症状繁多,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冯兴华教授治疗该病时辨证独到,贯通中西,用药精巧。主要介绍了冯兴华教授运用疏肝利胆、健运脾胃、清热利湿、行水逐瘀、滋补肝肾等法治疗PBC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52-1054
介绍陈建杰教授诊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认为本病脾虚湿热熏蒸肝胆,瘀热阻络,终致癥积,治疗以顾护中州、理脾化湿为本,贯穿病程始终;清热利湿退黄、凉血化瘀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分期论治,各有侧重;注意兼症,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豨莶二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13~15 mg/(kg·d),每日3次;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50mg,每日3次,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豨莶二黄汤治疗,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12周及治疗后24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12周及24周,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总胆汁酸(TBA)值在治疗后12周及24周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2周及24周治疗组ALT、AST、ALP、GGT、TBIL及TBA均较对照组同时间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24周,治疗组血清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豨莶二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能明显改善症状及肝功能,优于单用熊去氧胆酸,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调肝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淤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口服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化浊解毒调肝方(基本方:黄芪、白术、苡米仁、茯苓、当归、川芎、枸杞、女贞子、旱莲草、百合、大黄、丹参、郁金、泽兰、田基黄、黄芩、山栀、连翘、公英、生地、丹皮、赤白芍各、蝉蜕、首乌、苦参)治疗,观察化浊解毒调肝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淤胆指标的影响,观察治疗前后淤胆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在生化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调肝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淤胆指标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归芍活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给予归芍活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经1个月给药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经6个月给药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者疲劳、瘙痒、黄疸、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均无异常,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AST、ALT、GGT、ALP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归芍活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r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刘平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为气阴虚损,瘀热内蕴;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治本,益气重在健脾,养阴兼顾肝肾,同时根据瘀、热病机的兼夹不同而施以清热、祛瘀、软坚之法。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触珠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触珠蛋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血清触珠蛋白测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RatenNephemometry)。结果 各肝病组血清触珠蛋白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其中肝癌和肝硬化组下降最为明显 ,但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触珠蛋白水平却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肝病患者触珠蛋白下降的原因可能和肝实质的广泛受损、肝脏合成触珠蛋白功能低下以及溶血有关 ,血清触珠蛋白水平的升高对诊断肝硬化腹水继发感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及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CD16+CD56T淋巴细胞;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T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GGT呈负相关。PBC患者血清IL-2、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IL-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血清IL-2和TNF-α水平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和GGT呈正相关。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浓度与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推测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紊乱在PBC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及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CD16+CD56T淋巴细胞;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T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GGT呈负相关。PBC患者血清IL-2、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IL-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血清IL-2和TNF-α水平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和GGT呈正相关。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浓度与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推测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紊乱在PBC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疲劳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有负性情绪组和无负性情绪组,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两组患者的疲劳状况进行量化评定,并运用统计软件对该量表中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总体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的情境性、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6个因子分值进行组间的比较及分析。[结果]除疲劳的情境性、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2个因子以外,有负性情绪组患者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总体疲劳的得分均高于无负性情绪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疲劳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湿滞血瘀证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57例。分别给予疏肝利胆汤加减、熊去氧胆酸、疏肝利胆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均为48周。观察各组用药前及用药24,48周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比较各组完全反应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第24,48周中西药组完全反应率均高于同期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第48周中西药组临床症状,肝纤维化,肝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抗线粒体抗体(AMA)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和血、尿常规异常发生率中药组中西药组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完全反应率与西药熊去氧胆酸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具有有效性,且安全性评价优于熊去氧胆酸;疏肝利胆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湿滞血瘀证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肝脏的病理改变,疗效优于单用疏肝利胆汤加减和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19.
刘浩 《光明中医》2020,(3):304-30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肝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TBA、TBIL、GGT、ALP、AST、ALT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IgM、IgG更低(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与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