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12只昆明小鼠每只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感染后11-28d每天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应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1d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33%(1/12),感染后14d、20d的抗体阳性率分别升至16.67%(2/12)与58.33%(7/12)。感染后24d抗体阳性率达100%(12/12)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时的28d。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与感染后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4,P〈0.05);血清抗体水平随感染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F=177.427,P〈0.05)。结论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血清抗体水平随感染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感染小鼠全部检出抗旋毛虫抗体的时间为感染后24d。  相似文献   

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实验性旋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比较了4种方法制备的旋毛虫幼虫抗原诊断实验性旋毛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旋毛虫纯净幼虫冰冻切片抗原优于完整幼虫抗原、超声粉碎幼虫抗原及膈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用此抗原检测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血清时,抗体阳性率为100%(13/13),而10份正常大鼠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即可检测到抗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11.11%(1/9),感染后5周抗体阳性率已升到100%(8/8),升高的抗体滴度可一直持续至感染后第15周。此抗原在-20℃至少可保存2.5年而不丧失其活性和特异性。应用滤纸血也可取得满意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PELA) 17 000组分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转印技术分离PELA 17 000蛋白组分,用ELISA检测实验感染旋毛虫的Wistar大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并以PELA和成囊期幼虫抗原(ELA)为对照.结果对于感染旋毛虫的大鼠,17 000组分和PELA的首次血清阳性反应出现在感染后第10 d,而ELA则在感染后第14 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8份旋毛虫病患者血清,17 000抗原的阳性率为95.8%, PELA和ELA的阳性率均为100%,3种抗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 000抗原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无反应,而PELA和ELA均与肺吸虫病、鞭虫病患者血清有反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ELA和ELA相比,PELA 17 000组分对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2周内即发育成熟并产出幼虫。解剖结果以感染后5~8周检出的虫数为多;第8周以后幼虫周围形成完整的囊包。旋毛虫幼虫在鼠体内的分布,显示以膈肌感染虫数为多,依次为咬肌,前腿肌等。旋毛虫小鼠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d_(14)已能测出抗体,d_(35)后抗体开始升高,d49~70抗体达高峰,d77后抗体开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简便的旋毛虫病Dipstick快速诊断法.方法:以旋毛虫肌幼虫ES为诊断抗原,胶体金标记的羊抗人IgG为显色剂,建立Dipstick快速诊断方法;对旋毛虫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和旋毛虫感染的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检测旋毛虫病患者与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大鼠、兔、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8/28)、96.00%(48/50)、100%(10/10)、100%(10/10)及100%(30/30);其它寄生虫病(斯氏狸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及囊虫病等)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试纸条和ELISA对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2.00%(46/50)和94.00%(47/50)(x2=0.15,P>0.05),两种方法对2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60/60).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Dipstick快速诊断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简便快捷,勿须特殊仪器设备,是一种检测旋毛虫病血清IgG抗体和流行病学调查较好的免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感染性及影响因素。[方法]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10只,其中虫种组4组(15~18 d组)、灌胃感染组4组(15~18 d组)。虫种组4组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5~18 d每天剖杀1组,剪取每只小鼠的部分腹肌(5 mm×5 mm)制作染色标本,然后将小鼠的剩余肌肉剪碎,人工消化收集成囊前期幼虫;感染灌胃组(15~18 d)组的每只阴性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感染36 d剖杀,膈肌压片镜检囊包,鼠体肌肉人工消化收集幼虫。[结果]感染17 d染色标本显示囊包雏形形成。小鼠感染36 d后,17 d组、18 d组,膈肌检出囊包;鼠体肌肉人工消化检出幼虫。[结论]旋毛虫感染小鼠后第17 d开始具有感染性,旋毛虫的感染性与幼虫及囊包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经Sephadex G-200层析后的旋毛虫幼虫抗原对实验感染旋毛虫大鼠和旋毛虫病人血清作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表明,20只大鼠感染后第16天全部出现阳性反应。9例旋毛虫病患者为阳性。本试验用于囊虫病、华枝睾吸虫病和健康人及正常大鼠均为阴性。检查本地区31只狗,阳性符合率为66.7%。  相似文献   

8.
CT—B在提高机体对旋毛虫病免疫保护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T-B(霍乱毒素B亚单位)在提高机体对旋毛虫病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24只NIH小鼠随机分成CT-B组和对照组,CT-B组予CT-B10μg与旋毛虫肌幼虫虫体抗原100μg组成的免疫原,吉口服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1周两 时给予200条旋毛虫感染期幼虫攻击,比较两组小鼠肠道成虫数,雌虫生殖力及肌幼虫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T-B组肠道成虫数,雌虫生殖力及肌幼虫数均明显减少,减虫率分别为91.59%,61.47%和90.3%。结论:CT-B可显著提高机体对旋毛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用酶联免疫印迹分析旋毛虫肌幼虫表面抗原,结果表明其表面抗原有4个多肽、分子量为102、55/50、48、44KD。与同源感染兔血清反应显示上述多肽均具有抗原活性。与异源感染兔血清反应显示48、44KD多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动态观察发现,家兔感染后7天。其血清抗体即可识别上述4个抗原多肽。并持续至154天。与表面抗原兔免疫血清反应显示。小鼠血清中循环抗原(72KD)出现于感染后3—21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在常规1640培养基中和在模拟宿主生理环境的培养液的刺激下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产量及成分的变化,同时观察在感染初期ES抗原的不同组分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主要抗体的时间,以寻找获得更高产量的肌幼虫ES抗原的制备方法。方法在虫数、培养液体积、培养时间、温度、ES抗原体积浓缩倍数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培养液中小鼠血清超滤液(简称血超)、还原型谷胱甘肽(简称谷胱甘肽)和胆汁粉的不同组合分组,分别培养肌幼虫并收集ES抗原,再以相同上样体积作SDS-PAGE电泳,Odyssey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扫描凝胶并测定条带信号强度进行定量比较。用Western blotting对比观察不同组ES抗原的活性及成分变化。以旋毛虫人工感染小鼠不同时期收集的血清(感染后15、18、20、21、22、24、27、30、40、50 d)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观察ES抗原主要成分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的先后顺序。结果S DS-PAGE电泳凝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血超+谷胱甘肽组、胆汁组和胆汁+血超组的抗原产量明显高于1640培养基组,其中胆汁+血超组的抗原产量最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各组抗原均能被感染血清(感染后40 d)识别产生多个条带,其中血超+谷胱甘肽组的条带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7 000的条带荧光信号明显强于其他组;感染初期ES抗原不同组分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的先后顺序为:45 000、53 000、41 000,其抗体可被检测到的最早时间分别为感染后15、21、24 d。结论培养液中添加胆汁粉可大大提高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产量,胆汁粉与血超共用后ES抗原的增产效果更佳;感染初期肌幼虫ES抗原的不同组分诱导小鼠产生抗体的时间不同。此研究将为改进ES抗原制备方法,寻找旋毛虫病早期诊断抗原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感染日本血吸虫或曼氏血吸虫尾蚴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制备了30余株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其靶抗原分别为血吸虫成虫表面膜、肠道、体细胞和虫卵。预试验结果表明,抗血吸虫成虫肠道多糖抗原McAb活性最强,将其用于夹心ELISA检测血吸虫成虫三氯醋酸可溶性抗原,敏感度达1ng/ml。用夹心ELISA测定正常兔血清呈阴性反应;测定感染兔血清呈阳性反应,且抗原水平与感染度呈正相关;8只感染兔治疗后3个月,除2份兔血清外,其余血清均转为阴性。提示本方法优于一般抗体测定法,是一种有潜力的免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间接 ELISA 和双抗体夹心 ELISA 检测感染犬弓首线虫小鼠血清抗弓首线虫幼虫抗体和循环抗原。间接 ELISA 用犬弓首线虫幼虫排泄分泌抗原(TES-Ag)包板,二抗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 IgG。夹心 ELISA 用豚鼠抗 TES-Ag 的 IgG 包板,第二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TES-Ag 的 IgG。结果表明,感染后第1天血清循环抗原即为阳性,第15天血清抗体出现阳性,第87天实验结束时,血清抗体和循环抗原均是阳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印渍试验(Immunoblottingtest)分析斯氏肺吸虫成虫、幼虫和囊蚴期的虫体可溶性抗原.结果显示感染斯氏肺吸虫的人和动物血清可识别22、24和26KD抗原蛋白带.依据病人血清对上述抗原组仿的识别,用免疫印渍试验诊断24例斯氏肺吸虫病人,皆为阳性,而对照组显阴性.与Dot-ELISA比较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试验的阳性检出事无显著性差异(P>0.05).Dot-ELISA的交叉反应率为18.75%(6/32),而免疫印渍试验无交叉反应.表明斯氏肺吸虫的22、24和26KD蛋白带为特异性诊断抗原,免疫印渍试验为斯氏肺吸虫病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班氏丝虫宿主循环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兔抗牛丝虫抗体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Dot-ELISA法检测安徽流行区人体班氏丝虫循环抗原。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总阳性率96%(24/25),尿液总阳性率为60%(15/25),4份乳汁阳性率均为100%。15份尿液阳性和4份乳汁阳性者与血清阳性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5/15)和75%(3/4)。检测江苏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尿液、乳汁共43份,全部阴性。11份肠道线虫感染者尿液全为阴性,血清Dot-ELISA阴性。10份肺吸虫感染者血清Dot-ELISA阴性。结果表明,班氏丝虫循环抗原不仅存在于血清而且存在于尿液和乳汁中。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的循环抗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敏君  张龙 《北京医学》1994,16(1):11-13
本文应用抗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Dot-ELISA,以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中的循环抗原。被检的61例中51例(83%)呈阳性反应,而肺吸虫、血吸虫、旋毛虫、猪囊虫病人以及健康人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改良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趋阴极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建立的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显示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少交叉反应。68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98.5%,216份慢性血吸虫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3.3%。225份正常人血清仅1份阳性。48例血吸虫病治愈者的阴转率为97.9%。实验性血吸虫病家兔治疗后8周,16只治愈的家兔中12只阴转。  相似文献   

17.
在酶免疫转移印渍技术(EITB)分析斯氏肺吸虫虫体成份,显示10~30KD抗原蛋白(主带22、24和26KD)对该病具免疫诊断价值的基础上,将SDS-PAGE和电洗脱技术相结合,分离并纯化出斯氏肺吸虫成虫的10~30KD蛋白组份,采用Dot-ELISA方法免疫诊断肺吸虫。10~30kD的斯氏肺吸虫成虫抗原与斯氏、卫氏肺吸虫病人血清均呈阳性反应,与其它吸虫病和健康人血清末产生反应。该结果进一步表明10~30KD斯氏肺吸虫成虫抗原的Dot-ELISA为肺吸虫病高度特异、敏感的免疫诊断方法。并为两种肺吸虫的共同抗原,可用于免疫诊断斯氏、卫氏肺吸虫病。  相似文献   

18.
Fusions between spleen cells from BALB/c mice infected with Schistosoma japonicum or mansoni cercariae and SP2/0 myeloma were carried out. More than 30 hybridoma cell lines secret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obtained. Their target antigens were integument, gut and egg respectively. The preliminary tests showed that the antibody against gut-associated polysaccharide antigen had the highest activity of all antibodies obtained. This antibody can be used in the sandwich ELISA to detect trichloroacetic acid soluble antigen at a level of less than 1 ng/ml, A positive reaction was found in a group of infected rabbits, negative in normal and the circulating antigen level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infecting cercariae.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ntigen titers of 6/8 rabbits became negative. This report shows that the McAb sandwich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antigen is better than other antibody detecting methods. It is also a potential immunodiagnostic method.  相似文献   

19.
用成虫、卵及尾蚴抗原做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96份血吸虫患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0.8%、91.7%及81.3%。三种抗原 Dot—ELISA 的互补阳性率为93.8%。而对50份献血员及38份肺吸虫患者血清进行检测都是阴性。Dot—ELHSA 的重现性及稳定性好,抗原用量少、简单、出结果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中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CAg)和循环抗体检测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体.结果:25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为80%,循环抗体的阳性率为88%;56例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检测均为阴性,循环抗体检测与1例旋毛虫病人血清有交叉反应;25例健康人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体阳性率为16%,循环抗原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和循环抗体有助于提高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