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合酶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合酶1和2(COX-1和COX-2)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1和COX-2在68例大肠癌组织和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COX-1在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18%,在正常大肠粘膜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的表达(74.07%)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者(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大肠癌的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关系。结论:COX-2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密切相关系,而COX-1与大肠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检测在胃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BC法免疫组化检测 2 0例正常胃黏膜、12例早期胃癌、2 8例进展期胃癌和 2 3例正常大肠黏膜、3 4例大肠腺瘤、43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COX-2的表达。结果 ①正常胃黏膜、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 5 %、5 8.3 %、64 .3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 (P <0 .0 1)。②大肠腺瘤和结肠癌的阳性率分别为 86.7%和 71.4%,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 16.7%(P <0 .0 1) ,其中高、中、低分化腺癌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高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积分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腺癌 (P <0 .0 1)。结论 胃癌、大肠癌及大肠腺瘤COX -2的表达明显增高 ,并且在结肠癌中COX -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有一定的关系 ,COX -2表达的检测对胃肠肿瘤研究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PTEN和p27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PTEN及p2 7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了 5 8例大肠癌 ,15例腺瘤性息肉及 11例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 p2 7的蛋白表达。分析PTEN和 p2 7的表达情况及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分别为 (97.3± 4 .3) % ,(85 .2± 16 .8) % ,(13.8± 17.6 ) % ,呈递减趋势。大肠癌DukesA/B期组PTEN蛋白的高表达率为 88.9% ,明显高于DukesC/D期组中的 5 1.6 %。PTEN的高表达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2 7主要表达在细胞核 ,也有少量表达在细胞浆。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p2 7高表达率分别为 (98.8± 1.0 8) % ,(86 .0± 13.6 ) % ,(5 6 .8± 2 6 .0 ) % ,呈递减趋势。在大肠癌高、中分化组中 p2 7蛋白的表达率为 71.4 % ,明显高于低分化组中的 2 3.1%。p2 7的高表达率与患者的Dukes分期、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部位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在大肠癌组织中 ,PTEN与 p2 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6 4 2 )。结论 :PTEN及p2 7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均呈递减趋势 ,提示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P2 1WAF1/CIP1的表达与p5 3基因突变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RCR -SSCP方法对 42例新鲜大肠癌组织中上述两种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p5 3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47.6 % (2 0 / 42 ) ,且在中、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突变北显著高于高分化者 (P <0 .0 5 ) ;P2 1WAF1/CIP1在中、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高分化癌组织 (P <0 .0 1)。 2 0例p5 3基因突变组中 ,P2 1WAF1/CIP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 2 2例p5 3基因未突变组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P2 1WAF1/CIP1的低表达可能与p5 3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肠肿瘤中p53、bcl-2及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p5 3、bcl 2及PCNA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检测大肠正常粘膜、增生性息肉、腺瘤及腺癌中p5 3、bcl 2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及增生性息肉中 p5 3表达阴性 ,腺瘤癌变及腺癌组 p5 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组(P <0 0 5 )。腺瘤和腺癌中bcl 2表达差异显著 (P <0 0 5 )。高分化腺癌bcl 2表达率高于差分化腺癌 (P <0 0 1)。bcl 2与p5 3表达在腺瘤和腺癌中呈负相关。PCNA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 -癌序列中逐渐增高 ,它与腺瘤 p5 3表达、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癌组织分化有关 (P <0 0 5 )。结论 p5 3基因突变主要涉及到腺瘤向腺癌的转变过程 ,大肠癌的发生与腺瘤中凋亡相对抑制和增殖活性增高有关。综合分析 p5 3、bcl 2和PCNA表达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应用S -P法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53 在 5 3例大肠癌及 3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5 3例大肠癌标本中 ,P53 表达阳性率为 6 2 .2 6 % ,正常大肠粘膜呈阴性表达。癌组中P53 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大肠癌DukesB、C期的P53 表达显著高于A期 (P <0 .0 5 ) ;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P53 阳性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认为P53 异常表达是大肠癌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p27Kip1及Skp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27Kip1,Skp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大肠黏膜、15例大肠腺瘤、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27Kip1,Skp2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p27Ki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大肠黏膜、大肠腺瘤组(P<0.05),在各病理分化程度的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DukesC,D期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表达明显低于DukesA,B期大肠癌组织(P<0.05).②Sk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组(P<0.05),在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大肠癌组织(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DukesA,B期及DukesC,D期大肠癌组织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在大肠癌中p27Kip1与Skp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70,P<0.01).结论 ①p27Kip1表达的降低及Skp2表达的升高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②p27Kip1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存在相关性,p27Kip1低表达可能合并淋巴结转移或高Dukes分期.③Skp2在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Skp2可作为大肠癌分化程度的辅助判断指标.④在大肠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1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survivin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0例临床大肠癌和20例正常大肠组织标本,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m blot方法检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浓度,比较表达差异.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mRNA表达总阳性率为58.3%(35/6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0%(0/25),P<0.01;Westem blot验证结果表明大肠癌标本组织中survivin蛋白检测表达为阳性,其中正常大肠组织5例中仅有1例survivin微弱表达,进一步证实了survivin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增高.结论 Survivin的过表达同大肠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53基因cDNA突变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cDNA突变,PAb240单抗免疫组化检测大肠腺癌组织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比较两者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cDNA突变51例(51%),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76例(76%),两者同步阳性49例;p53基因cDNA突变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相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Dukes分期无关(P>0.05)。从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和log-rank 分析结果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与大肠腺癌预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72);p53基因cDNA突变与大肠腺癌预后有关,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3)。结论 p53基因cDNA突变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高频率p53基因cDNA突变直接反映大肠腺癌预后差。突变型p53基因高表达则可能受多因素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大肠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00在正常大肠组织、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2种标志物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大肠癌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将5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10例相应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同时将17例大肠腺瘤活检标本进行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AKT2、HIF—1α在其中的表达。结果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4.0%、64.0%,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AKT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84.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阳性表达(52.9%)和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14.3%)(P〈O.05、P〈0.01)。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64.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28.6%)(P〈0.05);但在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为58.8%,与大肠癌的阳性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KT2、HIF—1α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大肠组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AKT2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表达来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AKT2、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KT2比HIF-1α能更好地作为临床监控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环氧化酶-2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的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强,且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来源有关。COX-2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中,且其表达受启动子CPG鸟甲基化,NF-kappaB及p53突变等因素调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使COX-2表达增强,使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可以干预COX-2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刘坤平  钟瑛  莫鉴锋 《广东医学》2001,22(6):485-486
目的:探讨本地区散发性大肠癌p53、p16蛋白表达、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SSCP-PCR检测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免疫组化检测p53,p16蛋白表达,结果p16基因缺失率48%(19/40例),未见突变,p16蛋白缺失率为55%(22/40)。p53基因突变率30%,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27/40例)。组织学分组Ⅱ,Ⅲ级p16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Ⅰ级(P<0.01),临床分期D期p53估变明显高于临床分期B,C期(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53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产物一氧化氮 (NO)在结肠癌癌变过程中可能作用机制 ,进一步研究结肠癌中iNOS、p5 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60例结肠癌、3 0例癌旁组织及 3 0例正常结肠粘膜中iNOS蛋白表达 ,同时检测 60例结肠癌中p5 3、PCNA蛋白表达。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 60例结肠癌中iNOSmRNA表达。结果 :60例结肠癌组织中iNOS表达阳性率为 75 % (4 5 60 ) ,3 0例癌旁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 2 0 % (6 3 0 ) ,3 0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iNOS呈阴性表达。结肠癌组织中iNOS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DukesA、B期iNOS蛋白及iNOS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DukesC、D期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iNOS表达与p5 3表达呈正相关 (r =0 .743 2 ,P <0 .0 0 1) ,iNOS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 (r =0 .612 2 ,P <0 .0 5 )。结论 :iNOS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提示iNOS可能在结肠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NOS表达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iNOS的异常表达及抑癌基因p5 3的失活在结肠癌的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快速的外周血Cytokeratin20(CK20)表达的检测方法,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的表达与微转移的关系,研究大肠癌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监测技术结合RT-PCR,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的CK20的表达,用SSCP技术对大肠癌患者进行P5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36例患者术前的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27例,阳性率为75%手术后24h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30例,阳性率为83.3%,术后早期化疗结束后仅1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6%.36表达可以监测癌症微转移的发生,简便快速,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5.
P53及Bcl-2蛋白在大肠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大肠腺瘤及腺癌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53基因、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0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7%及76.7%,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及67%,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与癌旁粘膜(P<0.01);随着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蛋白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而Bcl-2蛋白表达与腺瘤分级无关;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Ⅰ级不典型增生(P<0.01),与Ⅱ、Ⅲ级不典型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差的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1),而分化差的大肠腺癌Bcl-2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5),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患者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P<0.05),Bcl-2蛋白过度表达的大肠癌患者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P<0.05)。结论:bcl-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对p53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正常大肠黏膜、32例大肠腺瘤与165例大肠癌中P53及hMLHI蛋白的表达。[结果](D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1.9%与48.5%,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7.5%与87.3%,其中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癌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高中分化、低分化与黏液腺癌组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17.6%与16.7%,其中前者与后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70.6%与50.0%,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P〈0.05)。③在大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5%与40.0%(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与60.0%(P〈0.05)。④大肠腺瘤中随hMLH1蛋白的表达减少P53蛋白表达增多,但无明显相关性(P〉0.05);大肠癌中两者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发生过程中hMLH1基因的功能异常可能是p53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20位大肠癌患者的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SSCP技术分析其癌细胞的p53基因突变.结果大肠癌细胞对5-Fu[IR=(54.7±14.1)%]比对MMC[IR=(43.9±10.8)%]及ADM[IR=(43.9±9.4)%]更敏感(P<0.05),但对DDP有耐药性[IR=(25.9±12.8)%,P<0.01].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5%(9/20).癌细胞对MMC和ADM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mmc=0.589,rabm=0.624,P<0.005).结论化疗药物MMC和ADM对大肠癌的作用依赖于p53基因的状态,而大肠癌对5-Fu和DDP的敏感性却与p53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肠癌发生过程中p53基因突变的作用,评估外周血p53基因突变分析作为大肠癌高危对象筛查指标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用LDR-PCR技术对100例大肠癌家系成员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p53基因第5-8外显子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结果大肠癌家系成员和对照组的外周血p53基因的突变率为分别为24%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p53基因SNP突变分析可望成为大肠癌高危对象的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大肠癌p53基因突变与p53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SSCP方法检测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以PAb1801单克隆抗体(单抗)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检测相同腺癌组织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在这10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51%,PAb1801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级化)阳性率为62%。在p53基因突变检测阴性的49例中,24例PAb1801阴性,25例PAb1801阳性;51例p53基因突变检测阳性中,14例PAb1801阴性,37例PAb1801阳性,Fisher'sexacttestP=0.02。结论大肠腺癌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p53基因蛋白表达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