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MMSA)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指导临床规范、合理的应用该技术。[方法]从2004年9月~2005年7月,对18例(23髋)患者行混合型MMSA术(ConservePlus,Wright),其中股骨头坏死12例、骨性关节炎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和创伤后骨性关节炎1例。平均年龄43岁(28~54岁),平均体重指数(RMI)27.3(20.5~44.8)。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并做了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8个月(14~24个月)。23个患髋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从术前46(32~51)分到术后1年的85(58~96)分,最后一次随访时为93(61~100)分。2例术后轻微疼痛,1例中度疼痛(CharnleyC组),无严重疼痛报告。X线显示:1例股骨假体内翻成角10°,但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现有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作为THR术前的过渡性术式,MMSA术为治疗年轻的或术后对活动量要求较高的年老髋关节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法。其早期疗效令人满意,但中、长期临床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直径金属对金属(M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施行大直径MOM假体THR,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6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8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结果 平均随访21.8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54例60髋,男28例32髋,女26例28髋,年龄22~62岁,平均(42.3±12.5)岁。术后患者均进行定期临床与影像学随访16~45个月,平均随访32个月。采用Harris,UCLA,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38.3分增加到术后95.4分;UCLA评分由术前3.6分增加到术后7.9分;VAS评分由术前8.8分降低到术后1.8分。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及明显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早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行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THR16例19髋,男10例12髋,女6例7髋;年龄30~69岁,平均46岁;左侧7髋,右侧12髋;股骨头坏死5例6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3例4髋。股骨颈骨折4例4髋,类风湿关节炎2例3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2例2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口长9—13cm,平均11.7cm;髋臼假体全部用小厚度的金属臼杯,金属股骨头假体直径48—56mm。结果16例患者随访时间6.3~10.9个月,平均8.7个月。术中无一例出现骨折、神经麻痹、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亦未发生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下肢长度的差异〈5m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2—55分,平均(43.6±6.8)分提高至术后随访时的76~96分,平均(90.7±11.9)分;髋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中屈曲由术前平均87.5°±11.7°提高至术后平均109.8°±19.2°,外展由术前平均22.7°±3.4°提高至术后平均39.7°±4.9°,内收由术前平均13.2°±1.9°提高至术后平均23.5°±3.7°,内旋由术前平均2.1°±0.7°提高至术后平均21.4°±3.2°,外旋由术前平均27.6°±4.1°提高至术后平均54.3°±8.6°。结论采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THR治疗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髋臼发育不良的年轻或较大活动量的患者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MICHAEL A. MONT THORSTEN M. SEYLER DAVID R. MARKER GERMAN A. MARULANDA RONALD E. DELANOIS 田孟强 《骨科动态》2007,3(1):2-8
背景:近来,随着改进型金属对金属关节假体的出现,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发展成为一种可行的关节成形术式。然而,这种术式是否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尚存争议,因为这类患者股骨侧假体是用骨水泥固定于坏死的股骨头表面。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将本组结果与诊断为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比较。
方法:对42个股骨头骨坏死的髋关节行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根据年龄、性别、术者和手术入路,选择42个同样进行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性髋作为对照。在骨坏死组,男25例,女11例;在骨关节炎组,男28例,女13例。手术时平均年龄42岁。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41个月。
结果:两组临床结果相似,骨坏死组,效果优或良39髋(93%);骨关节炎组,效果优或良41髋(98%)。两组各有2例失败而行标准的全髋关节成形术。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相似。
结论:对于活动量大的骨坏死患者进行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短期随访可获得与骨关节炎患者相似的优良效果。我们期待长期随访是否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Ⅱ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6.
严广斌整理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5):11-11
1923年Smith—Petersen采用玻璃制成杯状植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产生了首例髋关节表面成形术。50年代早期Charnley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一聚四氟乙烯树脂为关节界面施行了第~例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此后先后出现各种改良及创新的假体,但均因假体材料抗磨损性能差,磨屑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以及高松动率使得第一代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被放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大直径股骨头(大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影响该类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12月,采用大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患者41例(49髋)进行术后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记录患髋的活动范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评估根据随访骨盆X线片及患髋正、侧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前倾角,记录髋臼和股骨假体周围透亮线和骨溶解情况.结果 截至随访终点,共39例(47髋)获得2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25个月,随访率为95.1%.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8±13.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2.0±5.4)分.患髋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屈髋由79.8°增加至110.2°,外展由20.9°增加至38.3°,外旋由12.0°增加至26.0°;术后2年屈髋平均可达113.2°,外展可达40.2°,外旋可达30.8°.术后患者轻度跛行3例,大腿不适2例,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假体周围骨折、术后假体松动或脱位、术后异位骨化发生.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常,髋臼假体外展角为39.5°±4.9°,前倾角为14.5°±2.1°,髋臼未见松动、移位.术后均未发现透亮线和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 大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特别适用于活动量大、预期寿命较长的年轻患者.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using metal-on-metal prosthesis with large diameter femoral head.Methods From October 2007 to December 2007,41 patients (49 hips) underwent large diameter femoral head metal-on-metal THA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Clinical outcomes measures were Harris score,hip range of motion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Abduction angle and anteversion angle of cup were measured on radiological films.The radiolucent line and osteolysis around the prosthesis were also recorded.Results Thirty-nine patients (47 hips) were followed up at least 2 years.The average Harris hip score had improved from (43.8±13.1) points preoperatively to (92.0±5.4) points at final follow-up.All the patients had attained satisfactory results.No late complication happened.For the rang of motion at final follow-up:flexion of the hip had improved from 79.8° to 113.2°,abduction had improved from 20.9° to 40.2°,external rotation had improved from 12.0° to 30.8°.Radiological measurement showed the mean abduction angle of cup was 39.5°±4.9°,the mean anteversion angle of cup was 14.5°±2.1°.No radiolucent line and osteolysis were found after THA.Conclusion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THA using metal-on-metal prosthesis with large diameter femoral head is encouraging,especially for young patients.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介绍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操作要点与早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9月-2006年12月,对28例(35髋)患者行混合型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Conserve Plus,Wright),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和创伤性关节炎3例。平均年龄42岁(28~54岁),平均体重指数(RMI)27.3(20.5~44.8)。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30个月)。25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0(32~51)分提高到术后93(75~97)分。2例术后轻微疼痛,1例中度疼痛,无严重疼痛。X线显示:1例股骨假体内翻成角100,但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现有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该手术的操作要点为准确的股骨颈中心定位;切忌股骨颈切迹的发生;股骨头病灶的清理必须干净彻底,决不姑息;股骨侧假体不应内翻位植入及增加股骨头高度;臼杯的安装必须真正紧密压配。结论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发育不良等年轻患者及大运动量患者的过渡性手术,近期随访结果满意。但该术式技术要求高,如不掌握要点极易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标准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叭),但是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1年时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是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减少术后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运用于临床,但由于早期的技术不成熟、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高、关节假体易磨损、假体早期松动率高等缺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到80年代几近消失。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在老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对年轻患者和对活动要求高的患者却不能提供理想的长久的临床疗效。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金对金)大头径假体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2例(35髋)青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患者,年龄24~59岁,平均45岁,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9±7.5)分;以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肌间隙人路、充分保留关节动力性组织结构为特征的金对金大头径微创THA治疗。术中严格采取正确的假体植入技术,术中保留完整的软骨下骨和髋臼横韧带,击入臼杯时一次性安装成功,正确运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抗凝,术后12h开放负压引流及卧床行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术后2—3周患者即可弃拐完全负重行走。结果本组32例35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6年,平均为4年。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髋臼及股骨疲劳骨折、关节疼痛等严重并发症,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位置均良好,无松动、移位、股骨柄下沉、假体周围骨折等表现。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7.9±7.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2.2±4.6)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4.341,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术前,均对治疗效果满意,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采用金对金大头径微创THA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Ⅲ、Ⅳ期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手术风险,缩短卧床时问,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金对金大头径髋关节假体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塌陷程度与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metal—on—metal hip resurfacing,MOMHR)疗效的关系,为术前合理选择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从2003年11月~2006年9月,先后对27例(36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行混合型金属对金属全髋表而置换术(conserve plus,wright),平均年龄43岁(28~54岁),平均体重指数(RMI)27.3(20.5~44.8)。按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的建议分类法,将手术病例分为ⅢA、ⅢB、ⅢC、Ⅳ期四组,并分别进行术前、后的Harris评分,术后疼痛情况,术前后膝关节屈曲度及双下肢长度差异的测量及X线分析。[结果]平均随访29.6个月(16~50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36髋中3髋发生轻微疼痛,1髋严重疼痛。X线结果显示2例髋臼假体周围1、2区可见透光区;1例股骨假体松动而行全髋置换(THR)翻修术;1例股骨假体内翻成角10°,但未见假体松动迹象,全组无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狭窄及假体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ⅢA+ⅢB期组在Harris评分、疼痛发生及双下肢长度差异方面的恢复程度均显著高于ⅡC+Ⅳ期组(P〈0.05),而在屈曲度改善方面ⅢA+ⅢB期组却显著低于ⅢC+Ⅳ期组(P〈0.05)。[结论]对于ARCOⅢ、Ⅳ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塌陷程度≤4mm且未累及髋臼病变的病例应用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后的早期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18例(20髋)患者行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髋关节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X线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8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46分到术后1年的85分,末次随访时为93分.X线片显示所有假体均位置良好,髋臼侧未见透亮线.结论 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在增加髋关节活动度、防止术后脱位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38例45髋,男18例22髋,女20例23髋;年龄24~74岁,平均42.5岁。股骨头坏死28例31髋(Ficat分期均为Ⅱ-Ⅲ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7例11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2例2髋,创伤性髋关节炎1例1髋。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均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术前均存在严重髋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且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术前VAS评分6—10分,平均(8.21±1.25)分;术前Harris评分30~45分,平均(36±7.85)分。采用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metal on metal suvface arthroplasty,MMSA)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VAS评分改善至0~4分,平均(1.52±1.1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1)。术后Harris评分增至84—98分,平均(93±5.2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9,P〈0.01)。其中优39髋,良6髋,优良率100%。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患者和对运动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的近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metal on metal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MOM—HRA)从1948年Smith—Petersen首先推出的髋关节表面术演变至今,经过了50多年的变革和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材料抗磨损性能差、磨屑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以及高松动率,使得第1代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被放弃了,但在当时仍被认为是治疗年轻而活跃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4月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68例81髋,男32例40髋,女36例41髋;年龄24~74岁,平均42.5岁.采用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metal on metal surface arthroplasty,MMSA),随访6~25个月,平均14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6分(30~4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分(84~98分),其中优70髋,良11髋,优良率100%.[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患者和对运动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的近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严格的临床适应证、完善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对表面髋特性的清晰认识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疗效, 探讨其适应证选择和技术要点。方法 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因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接受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04 例(116 髋), 其中男59 例(66 髋), 女45 例(50 髋);年龄16~67 岁, 平均39.7 岁。均采用Conserve Plus 假体, 依据比利时技术标准完成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1 个月、3个月、6 个月、1 年及之后每年随访一次, 摄X 线片并统计Harris 髋关节评分。结果 101 例(112 髋)获得随访, 随访率97.1豫。随访时间9~66 个月, 平均3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37.6±6.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1.3±5.3)分, 其中优104 髋、良7 髋、差1 髋, 优良率99.1%(111/112)。末次随访时, 髋臼假体外展角36°~55°, 平均42.7°;股骨假体柄干角132°~146°, 平均138.5°。随访期间出现异位骨化2 例(2.0豫, 2/101), 分别为Brooker III型1 例及Brooker II型1 例, 均无症状, 未予处理。术后并发假体脱位1 例(1.0%, 1/101), 经手法复位及卧床1 个月治愈, 未再发生脱位。无股骨颈骨折、假体松动、感染及翻修病例。结论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配合精确的手术技术,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先龙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2(3):1-3
近年来,人工髋关节外科的发展迅速,模型设计、假体材料、生物力学、部件可调换性、手术器械、手术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手术效果和假体存活率令人鼓舞,其中主要的进步之一就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开展。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包含软组织的微创和骨的微创,而后者就是指髋关节的表面置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