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窍闭阻的病机中风病病机认识过程经历了由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金元以后的"内风"立论,再到现阶段的"气"、"瘀"、"毒"等病理因素致中风三个时期。但中风病基本病机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中风的病机复杂,而气血逆乱,脑窍痹阻是病机关键。张根明[1]认为,正气内虚,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痰瘀上犯脑窍,脑脉闭阻,神机失用,发为神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主要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致,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疗效与优势,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概况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张氏认为痰瘀交阻作为核心影响因素,贯穿于整个中风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1].张氏认为中风后必使元气更伤,可因气不生血,脉道涩滞而瘀,或气不行血而瘀,形成"气虚血瘀"之证[2].赵氏等[3]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以各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为根本.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发生的气血逆乱,由于风、火痰、瘀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结合现代影像检查又分为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新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 从中风病定义看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中风病定义将中风发病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即正气内虚 ;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 ;脑脉闭阻。其中正气内虚为病之根本 ,是产生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基础 ,也是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前提。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是中风发病之枢 ,此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因多而复杂,但多由患者脏腑功能失调,肝肾亏虚,气血衰少,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引起昏迷,喝僻不遂,发为中风。高校六版教材(中医内科学)归纳为: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基本上点明了中风病的病机特点,现就其相互内在联系,略呈浅见。1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从古至今,中风病都认为与“虚”有关。如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至金·刘…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一般指发病2周以内,病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而认为缺血性中风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  相似文献   

7.
邵念方教授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中风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丰 《新中医》1997,29(11):6-7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邵念方,数十年来潜心于中风病的防治研究,笔者有幸从师学习,深受启迪。现将邵教授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 活血利水法对中风病的治疗意义中风之发生,病机虽较复杂,但概括归纳可分虚、火、风、痰、气、血六端。此六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错杂多变的病理过程。但无论何种因素占主导,其基本的病理转归都将导致瘀血形成,闭阻脑脉,而出现中风病诸症。缺血性中风为血阻脉络而瘀塞;出血性中风则为血溢脉外,滞留成瘀。中风病主症,即昏仆不遂、口歪语謇等,皆与脑脉瘀血、经络阻滞相关。如《素…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病为急性脑血管病,危害极大。李莉主任医师认为,缺血性中风病位在脑,脏腑积损,功能失常,痰瘀互结于脉络为其发病基础,火热生风,扰动气机,气血逆乱,导致痰瘀阻闭脑脉而急性发病,引起脏腑经络的功能失常,出现中风诸症。故治之以清火调气法,使风火得息,气机调畅,脏腑经络功能恢复正常,从而阻挡疾病进展,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由于气血逆乱、血溢于脑及脑脉痹阻等因素会发生言语、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偏瘫等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志,是人体对于外界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做出的不同情感反应,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和心理表现,是人体脏腑机能的正常体现。情志失调,引发气血逆乱,血逆瘀结于脑,是中风病发生的根本机制之一。针灸治疗中风病及其后遗症,取穴多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多采用远端取穴,且大多选取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穴、交会穴。通过查阅古籍、现代文献,与临床中风康复疗法对比分析,总结前人治疗情志因素引起的中风病的针灸选穴,为情志因素引起的中风病的康复诊治汇集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中风的康复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新志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王新志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在中风急性期多痰热腑实,当通腑化痰,升清降浊为首务,对于痰瘀胶结,祛瘀化痰,勿忘调气,对于中风急性期毒损脑络,解毒通络,善用虫类,中风病急性期常瘀水互结,注重活血利水;中风病未病先防,勿忘滋阴填精,慎温燥太过,中风病后遗症期,调理气血,重用藤类,治疗时纵观整体病情,并重视个体化,祛瘀化痰、活血利水、解毒通络、化痰通腑等法互相配合,辨证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气血理论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方法对中医气血理论的涵义、中医气血理论与中风病发病的关系及在中风病的辩证论治过程中如何运用气血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而"益气活血"法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通过对气血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运用探讨,从而更好的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最大的临床特点之一是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中风病后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中风病康复是与中风病预防、临床治疗并驾齐驱的第三大研究领域。为此,本文仅就中风康复病机理论及临床对策等问题,探讨如下: 一、中风康复病机理论 中风病病之本在脑,标在脏腑经络,气血逆乱为患。然而,虽经短暂的急救治疗,病情多由重转轻,由危转生,但残余之邪未净,脑气未复,脏气未平,经络未和,气血虽顺未畅,滞而不达,上下气化、神机不能流贯。因此,康复病机的核心尚在脑髓受伤,神机、元神功能虽复而不能全统,神经肌核未愈,痰瘀毒邪未净,通过经络、气血津液  相似文献   

13.
《中医杂志》2009,50(9)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其急性期以标实为主,风邪所致气血逆乱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动因,但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已经发生之后,风邪之象渐减,而痰瘀火热之象渐显,痰热阻滞,腑气不通成为此时病机的主要矛盾.约有40%~50%的中风患者表现出痰热腑实证[1].急性中风通腑有利于半身不遂和神志障碍等症的好转,可减轻或防止中风之变证的发生[2].  相似文献   

14.
从中风热毒论的演变三态探讨解毒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华 《新中医》2009,(9):108-109
中风又名卒中,多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致。既往对于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一般将中风病机概括为虚、火、风、痰、气、瘀六端,但是对热毒导致中风的研究较少。笔者试从热毒论剖析中风病的病理机制,进一步探索中风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者接近150万,幸存者中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重度致残率约占40%以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其病理因素有虚、火、风、痰、气、血、毒,但对其发病的关键环节认识不一。本文通过对中风的文献进行回顾,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正气亏虚"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主要的发病基础;痰瘀互结、脑脉闭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主要的病机。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为急性期主要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多凶险,常留有后遗症,往往难以速愈。为了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探讨中风的致病因素、病变机理。肝为气血调节之枢,脑为元神之府,纵观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论述,多认为中风病与肝、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从气、血与脑神的关系角度阐述中风病的演变规律,认为气血亏虚是其本源;气血亏虚可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可加重疾病进程;气血逆乱是其发病直接枢机;气血失常,脑神失守是中风病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中风病在血脉,损及脑髓神机的病机理论,探讨心主血脉失常与中风发病的内在联系。在心脑一脉相承,共主神明的认识基础上,分析中风发病机制,结合当代研究进展,阐述心主血脉与中风病机的相关性。认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发病的基础病理损害,主要涉及心脏病变,心率、心律、心脏瓣膜病变及其形态学改变、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血脂、血管特别是动脉病变。凡此均责心主血脉失常,终致血脉损伤,血行不利,痰浊瘀血阻滞,脑脉闭塞或血溢脉外,发生中风。心脑一脉相通,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最常见的病机,维护心、血、脉结构与功能的正常状态是预防中风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机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林 《光明中医》2008,23(6):839-840
脑属阳,五行同心属火。痰瘀渐生,积于脑中之脉,至使脉道阻塞,气血不通,也成中风之变。中风病机当为:痰瘀阻络,阳气不布,阴气不应。  相似文献   

20.
刘清林 《光明中医》2008,23(5):666-666
脑属阳,五行同心属火。痰瘀渐生,积于脑中之脉,至使脉道阻塞,气血不通,也成中风之变。中风病机当为:痰瘀阻络,阳气不布,阴气不应。中风,脑之重疾,人之大患,证起须臾,变化多端,故名之以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