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非卧床的血压(ABP)可与医生诊室中测量的卧位或坐位血压(OBP)有很大的差别。美国旧金山医疗中心的一个小组认为,虽然通常OBP作为疾病严重和治疗控制的一个指征,但是ABP可能是临床结果的一个更重要的决定因素。他们对1,076名轻度到中度高血压病人进行了长期随诊,并且发现在病人总的危险状况中几次ABP可能是个独立的预后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诊室血压及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符合率.方法:入选151例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监测其24h动态血压,计算每例患者血压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诊室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高于动态血压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0.01;而且诊室血压高于24h动态血压中任一时点的平均血压.诊室高血压患者只有42.4%(64/151例)的患者通过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男性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女性患者,55.1% vs 24.2%,P<0.001.结论: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高血压的诊断符合率不高,女性患者尤为明显.对OBP高值者建议监测ABP来确诊,或予以定期随访观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动态血压(ABP)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 52例肥胖青少年(BMI≥25)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每周5次,每次持续50~60 min,共8周的有氧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2组受试者的身体形态学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身体成分,诊室血压包括诊室收缩压(SBP)和诊室舒张压(DBP),动态血压指标包括日间ABP(dSBP和dDBP)、夜间ABP(nSBP和nDBP)和24h ABP(24 h SBP和24 h DBP),利用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测定运动能力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功率和力竭时间。结果实验后,组内比较,运动组脂肪重量(FM)、体脂百分比(BF%)、24 h SBP、24 h DBP、dSBP和dDBP下降(P〈0.01),诊室SBP、诊室DBP、nSBP和nDBP无统计学意义(P〉0.05),VO2max、最大功率和力竭时间增加(P〈0.01),对照组所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组间比较,运动组FM、BF%、24 h SBP、24 h DBP、dSBP和dDBP均低于对照组(P〈0.01),VO2max、最大功率和力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8周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ABP水平并提高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CBP)和动态血压(ABP)的影响。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CBP测定方法,比较48例高血压患者经国产氨氯地平治疗4周前后24 h血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脉压、心率、血压负荷、夜间下降率等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末,CBP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脉压、血压负荷均显著降低,夜间下降率显著增高,心率无显著改变。4周末总有效率CBP为75.0%,ABPM为60.4%。收缩压和舒张压的24 h降压疗效谷/峰比分别为61%和64%。结论国产氨氯地平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ST-T异常改变以及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56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步检测24 h动态血压(ABP)和动态心电图(DCG),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压昼夜节律下降、消失占83.9%,呈非杓型ABP曲线占76.8%;DCG有ST-T改变分别占28.5%和55.3%;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分别占78.5%和39.2%;ST-T改变和房性、室性心律失常与ABP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白天最低值)及最高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4 h ABP和DCG同步监测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血透患者动态血压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血压 (ABP)及其特点。方法 :分析 30例尿毒症血透患者 2 4h和随机 15例血透中的ABP监测。结果 :30例中有 18例 (6 0 % ) 2 4hABP均值高于正常值且升高显著 (P <0 .0 1) ;2 6例(86 .7% ) 2 4h血压负荷值 >10 % ,其中 17例 (5 6 .7% )≥ 5 0 % ,血压负荷增大显著 (P <0 .0 1) ,且夜间增大比白昼显著 (P <0 .0 5 ) ,多为轻~中度动态高血压和ABP升高 ;18例 (6 0 %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ABP曲线呈非杓型 ,比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多 (P <0 .0 1) ;2例 (6 .7% )慢性透析低血压。随机 15例血透中有 4例(2 6 .7% )ABP均值高于正常值 ,3例 (2 0 % )透析中低血压。结论 :本组 6 0 %患者为轻~中度肾实质性动态高血压 ,血压负荷显著增大、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明显增多、多呈非杓型ABP曲线是其主要特点 ;并有 16 .7% (5例 )发生透析低血压。  相似文献   

7.
有创血压(ABP)监测, 可以直接监测血压的变化, 比袖带监测更能准确、及时地反应血压变化, 是常用的监测手段.但ABP 为侵入性监测手段, 在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加强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006年10月~2008年7月,我科对58 例危重病患者进行了ABP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诊室与动态血压(OvA)研究一个新的亚组分析中发现,诊室血压升高,就意味着经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升,这一现象与动态血压水平无关。Dr.D eBuyzere(比利时Ghent大学)在2005年第15届欧洲高血压年会上公布了他的这一分析结果。以往报告过的O vA主研究的结果提示,动态血压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即使在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后依然如此。用24h动态血压进行校正后,诊室收缩压每升高1标准差的相对风险比(RH R)为1.30,用日间动态血压校正后的R H R为1.32,用夜间动态血压校正后的R H R为1.32。用24h动态血压进行校正后,诊室舒张…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在20世纪80年代已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无创伤性研究动态血压(ABP)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血压测量是最重要的测量之一,诊室血压(CBP)已不能反应高血压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诊室外血压的测量[1]包括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自测血压(HBPM),因其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变化与靶细胞损害相关性好,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有效的弥补了诊室血压测量的不足,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目前,ABPM仪器和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已日趋完善和规范,ABPM将广泛用于临床并使广大高血压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1.
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hyper tension,WCH)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1],又称诊所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冠心病、主动脉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传统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降压药物的疗效评估都是根据诊室血压,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诊室血压数据较少,以至于错误评估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及心血管风险。因此,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及研究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ABPM与诊室偶侧血压相比,可全面反映不同环境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是目前为止唯一能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的工具。2011年英国的高血压指南(NICE)指出,诊室血压在140/90mm Hg以上患者,都必须行动态血压监测进一步确诊高血压。这一重要推荐进一步推进了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方法按有无糖尿病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照组为单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进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之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脉压、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糖尿病可导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P及BPV增大,尽早评价ABP、BPV,对患者病情判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卢干平 《海南医学》2004,15(10):43-44
目的 我们研究了 3 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 (LVMI)及其与动态血压变异性 (ABPV)的关系 ,13例年龄相当、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显示 :高血压病组LVMI显著大于对照组 ,提示高血压病组存在左室肥厚 (LVH)。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 :高血压病组的LVMI主要与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平均值 (ABP)呈显著正相关 ,与收缩期 2 4小时及昼间ABPV呈显著负相关 ,表明LVH与ABPV的关系较与ABP的关系为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诊室血压水平与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收集65 例更年期高血压妇女作为更年期组,60例更年期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特点;分别评估不同水平诊室血压及动态血压与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障碍的关系.结果 反映更年期组患者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后壁厚(LVPW)、 室间隔厚度(IVS)、左房前后径(LA)及E′/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h平均血压中重度升高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比平均血压轻度增高(收缩压140~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的患者LVPW、 IVS、LA更大, E′/A′值更小(P<0.05).而诊室血压水平中重度升高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与诊室血压轻度升高患者相比,E′/A′比值更小(P<0.05),但LVPW、IVS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以舒张功能减退明显;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诊室血压水平更能预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程家靖 《吉林医学》2012,33(18):3970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发生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纪今科公司生产的CMS06C动态Bp监护仪和数字化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仪对15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同步检测24 h动态血压(ABP)和动态心电图(DCG),分析血压变化与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①70.7%(106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78.7%(118例)呈非勺型ABP曲线;②DCG有多种异常改变。心律失常132例(88.0%),ST-T改变78例(52.0%);③ST-T改变和房、室性心律失常与ABP最高值及白昼最低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而与夜间最低值无相关性(P>0.0.5),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示血压升高及白昼血压降低与显著ST-T改变和较复杂房、室性心律之间有顺序或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血压波动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相关性研究进展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在一天的24h之内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存在自发性的波动,这种自发性变化即血压波动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1987年,意大利学者Mancia报告了在血压水平相当的高血压患者中,BPV高者,其靶器官损伤(targetorgandamage,TOD)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亦相应增高[1]。此后,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了这一结论[2]。1BPV与高血压山东大学课题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法定量分析了155名中国人的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ssure,ABP)[3]。结果表明,ABP生理节律的变化以健康人最小,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指导临床用药的价值,以及在诊治高血压的优势.方法 对门诊80例初诊高血压的病人(符合WHO的诊断标准)进行随机分组,A组病人采用每周诊室测血压并记录诊室血压值(CBP),B组病人采用每周诊室血压值(CBP),同时结合每月1次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指导用药观察3个月.结果 单纯CBP组(40人)有34人血压控制在目标值范围,有2人血压波动比较大未能坚持服药,4人血压未能控制在目标值范围.ABPM组(40人)发现2例为白大衣性高血压,1例为吸烟致血压升高者,经戒烟及改善生活习惯后血压正常,另37例病人经调整用药后,血压均控制在目标值范围.结论 CBP结合ABPM在临床应用具有指导用药、提高治疗效果等优势.同时还可以查明部分病人的高血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报告20例正常血压者及2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示正常血压者24hABP 均值15.78±O.80/9.82±0.67kPa;日间均值16.30±0.76/9.94±0.65kPa;夜间均值15.29±0.73/9.6±0.53kPa。EH 患者24hABP 均值18.732=1.73/12.21±0.84kPa;日间均值19.81±1.82/12.44±0.85kPa;夜间均值19.02±1.96/11.94±1.21kPa。以获得的各项参数平均值±2个标准差作为正常范围,我组24h 的 ABP 昼夜均值<17.30/11.1kPa;日间<17.95/11.30kPa;夜间<16.63/10.70kPa。EH 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ABP 与偶测血压(CBP)有明显差异。ABP 低于 CBP,ABP 能定量揭示血压的总体高度,波动状态和昼夜变化,能反映人体血压的真实水平,对高血压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动态血压(ABP)的异常变化和交感神经系统(SNS)活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例PNS儿童测ABP和随机血压(CBP),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和多巴胺(DA)水平,并与AB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14例PNS儿童动态血压升高101例(88.6%),轻重度隐匿性高血压45例(39.5%),非杓型血压80例(70.2%)。收缩压(SBP)指数与负荷大于舒张压(DBP)。24 h尿NA,A和DA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对照儿童。SNS水平与血压指数、血压负荷呈明显正相关,与夜间下降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PNS儿童高血压发病率高,非杓型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比例高;可以建立重度隐匿性高血压分类法;PNS儿童交感活性明显升高,可能是促使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升高和夜间下降率减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