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61例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cellcarcinoma)是一种由印戒细胞构成的浸润型腺癌,在原发性胃癌中占有一定比例。我们收集3家医院1993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经内镜、病理诊断的各型胃癌1058例,其中印戒细胞癌161例的内镜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家医院4年内所有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胃癌共1058例,其中胃印戒细胞癌161例,占15.2%,男73例,女88例,男女之比为1:1.2,年龄为29~88岁,平均49士5.6岁。因腹胀(128/161)、消瘦及贫血(48/161)、暖气(77/161)、呕血及黑便(2V161)、腹块(13161)…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胃印戒细胞癌(SRCC)与胃混合印戒细胞癌(mixed-SRC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为胃癌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含印戒细胞成分的胃癌患者481例,其中胃SRCC 161例、胃mixed-SRCC 320例。比较胃SRCC、胃mixed-SRC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分析胃SRCC、胃mixed-SRCC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胃SRCC肿瘤直径>5 cm、肿瘤位于胃下1/3、淋巴结转移阴性、浸润深度T1a者比例高于mixed-SRCC(P均<0.05);早期胃SRCC远端胃切除术、肿瘤直径>5 cm、浸润深度T1a、病理分期ⅠA期者比例高于早期胃mixed-SRCC,进展期胃SRCC淋巴结转移阴性、脉管侵犯阴性者比例高于胃mixed-SRCC(P均<0.05)。胃SRCC患者总体3年生存率及进展期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胃mixed-SRCC患者(P均<0.05)。淋巴结转移(HR=0.407,95%CI 0.177~0.937,P=0.035)、浸润深度(HR=4.409,95%CI 1.269~1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中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间经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中41例印戒细胞癌和104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早期胃癌中,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上存在差异(P〈0.05),而无论发病前有无腹痛,以及在血型、癌胚抗原值、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内镜下肉眼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胃癌中的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年轻人、女性及胃下部(胃窦),内镜下也缺乏特异性表现。其早期无明显症状,癌胚抗原值无特异性增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贲门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贲门癌占全部胃癌的构成比已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6.6%上升至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37.5%,现已成为西方国家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该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常或多或少地累及食管下端和(或)胃底;其恶性肿瘤的细胞类型也较为多样。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是消化道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多数学者认为其发展快,预后差。消化道的印戒细胞癌多发生于胃体、窦小弯侧。贲门胃底印戒细胞癌少见。但近年来也有发病率上升的趋势。现将我院1990~2006年经内镜、病理诊断的贲门胃底印戒细胞癌19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学及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2例胃印戒细胞癌(胃镜活检标本21例,大部切除胃标本11例)的临床病理及GST-π、P-gp、TopoⅡ的表达特点.结果 胃镜下以经典型印戒细胞数量最多,弥漫性生长;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ST-π、P-gp、TopoⅡ阳性表达率与同期32例高一中分化腺癌比较,GST-π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gp阳性率明显升高,TopoⅡ阳性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胃印戒细胞癌以典型印戒细胞数量最多,且呈弥漫性生长;GST-π、P-gp、TopoⅡ的表达检测有助于胃印戒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6.
胃印戒细胞癌是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较高的侵袭性,进展期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内镜切除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应证的扩大,使更多的胃印戒细胞癌得到早期诊断,符合内镜黏膜切除扩大适应证的胃早期印戒细胞癌患者可行内镜治疗。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胃早期印戒细胞癌有关的内镜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MPC)是指在机体的一个或多个器官(组织)中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肝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报告的新发肝癌病例中一半以上发生在我国,胃癌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原发性肝癌合并胃癌的二重癌国内外文献少见报道[1-2]。临床上,MPC容易与转移癌相混淆,从而造成误  相似文献   

8.
胃印戒细胞癌的细胞起源及其癌前病变的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与胃腺增殖区的关系,探讨其细胞起源和癌前病变.方法:以42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为研究对象,观测其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标记癌灶内分化标志物MUC5AC和MUC6的表达情况,检测癌灶不同区域Ki-67以及胃肠道干/祖细胞标志物musashi-1的表达差异,并与癌旁胃腺进行对比.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分层结构.该结构分为两层,浅表层为典型的印戒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基底层为原始的癌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大:在形态和解剖定位上,基底层癌细胞与癌旁胃腺增殖区细胞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MUC5AC、MUC6表达均为阴性,或仅微弱表达MUC5AC,而Ki-67、musashi-1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层印戒细胞(t=31.0和22.8,P<0.01);基底层癌细胞可向浅表层印戒细胞分化过渡,这与增殖区细胞向胃小凹上皮分化的过程相似;癌旁可见胃腺增殖区细胞异型增生,其表型与分层结构基底层癌细胞一致.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可能起源于增殖区MUC5AC-/low MUC6-的胃小凹前体细胞,同时增殖区的异型增生是此类胃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胃印戒细胞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2005年11月3日因胃痛1个月近2d加重入院。追问病史诉2年前外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间断服用羟基脲,1个月前出现胃区烧灼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印戒细胞癌癌前病变及癌变形态发生.方法全切除胃印戒细胞癌标本68例,常规固定,包埋制片,光镜检查.结果腺管增殖带延长35例,颈粘液细胞依次变为小立方形细胞(Ⅰ型细胞)、中等大小组织细胞样细胞(Ⅱ型细胞)及典型印戒细胞(Ⅲ型细胞);见到球样异型增生灶16例;癌细胞始发为Ⅱ型细胞6例;管状腺癌演变为印戒细胞2例.结论胃印戒细胞癌的形态发生可能有数种途径.印戒细胞癌与肠化关系应进一步探明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因上腹痛1个月、黑便半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上腹痛,阵性,饥饿时加剧,进食无缓解,无反酸,无发热,无关节疼痛,于2018-07-05至我院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12.95ng/ml,糖类抗原CA199 547.2U/ml,甲胎蛋白及肝功能正常,预约胃镜。予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治疗腹痛无改善。07-12患者解黑便1次,量约500g,伴头  相似文献   

12.
肺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PLC)是一种少见的肺内转移癌,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本文就1例胃印戒细胞癌并PLC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降低该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34岁 ,因腹泻 8个月 ,腹痛、腹胀 2月余于 2 0 0 1年 3月 7日入院。患者 2 0 0 0年 7月开始腹泻 ,大便稀 ,3~ 5次 /d ,无黏液 ;2 0 0 1年 1月出现腹胀、下腹痛 ,偶伴有鲜血便 ,腹围渐增大且出现腹水。外院检查腹水为渗出液 ,结肠镜进镜 8cm见肿块样隆起 ,肠腔狭窄致肠镜难通过 ,疑结肠癌 ,但病理活检为直肠黏膜慢性炎症。起病后乏力 ,体重减轻 10kg。体检 :体温 37°C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 (一 ) ,腹部稍膨隆 ,有不典型“揉面感” ,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 ,未扪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 :…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在我国,胃癌是最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全世界范围每年约有68万人新确诊病例,胃癌的死亡率也在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二位,随着胃癌研究进展,早期诊断、治疗的水平明显提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SRCC)临床罕见,我们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因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行内镜治疗的病例,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考虑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术后4年后出现全身多发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的疗效及预后,并探讨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62例早期胃S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  相似文献   

18.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种以在黏膜层水平播散为生物学特点的恶性肿瘤,常难以判定病灶边界。文中1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使用“多象限活检联合组织夹标记”的方法进行边界确定,并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癌症相关死因中居第四位[1]。尽管最近数十年来胃癌总体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中胃印戒细胞癌(gastric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GSRCC)的发病率却在不断上升。在美国的报道中,GSRCC约占胃腺癌病例的25%~35%[2-3]。GSRCC是典型的弥漫浸润性胃癌,具有分化程度低、侵袭性强、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4],但结直肠转移较少见,且初诊时结直肠转移发生率极低,多在术后长期随访中发现[5]。直肠转移较结肠转移更为罕见,在Sonoda等[6]复习的11例GSRCC结直肠转移病例中,仅1例为直肠转移,  相似文献   

20.
Borrmann Ⅳ型胃癌又称皮革胃,在内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皱襞肥厚、融合,因肿瘤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内镜下活检表面黏膜常出现假阴性结果。对内镜医师而言,如何准确获取病灶部位以病理确诊仍是一个挑战。本文报道1例反复内镜活检阴性的皮革胃患者,最终通过内镜下线性黏膜切开后深挖活检术确诊。该方法为皮革胃内镜下获取病理诊断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