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与胆总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13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资料,计算JPD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憩室组和非憩室组)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及60岁以上患者占有比例;分析114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ERCP造影结果。结果全组JPD检出率26.5%;憩室组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憩室组(82.9%vs56,1%,P〈0.01),憩室组60岁以上者比例高于非憩室组(61.4%vs43,9%,P〈0.05);114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ERCP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80.4%,JPD合并发生率31.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发生率增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胆总管结石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两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ERCP病例,其中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53例,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分析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关系;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JPDD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无JPDD组(18.4% VS 8.9%,P<0.01).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96.1% VS 99.5%,P>0.05),而EST取石成功率明显降低(91.8% VS 99.5%,P<0.05),EST术后创口出血显著增多(11.1% VS 1.9%,P<0.01),其他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对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一定影响;EST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性 [1]。我们自 1996年 1月~ 1999年 5月采用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 1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 116例中男 32例,女 84例。年龄 23~ 83岁,平均 58.5岁。单发结石 11例,多发结石 105例。其中外科手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者 2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者 15例;合并胆系感染者 69例(其中急性重症胆管炎 9例),合并急性胰腺炎 5例。   二、器械与方法   1.器械:采用 Olympus JF-IT20十二指肠镜、造影导管、 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评估EST术后胆囊切除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12月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治疗257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8个月(26~48个月).根据不同病情和处理情况分为3组进行比较,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EST术后行胆囊切除为A1组,EST术后未行胆囊切除为A2组;B组为未合并胆囊结石者.结果 出现远期并发症者31例(12.1%),胆总管结石复发25例(9.7%),胆管炎27例(10.1%),胰腺炎2例(0.8%),胆管癌1例(0.4%);A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均高于A1组(P均〈0.05).结论 从远期疗效来看,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EST术后行胆囊切除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评估EST术后胆囊切除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12月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治疗257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8个月(26~48个月).根据不同病情和处理情况分为3组进行比较,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EST术后行胆囊切除为A1组,EST术后未行胆囊切除为A2组;B组为未合并胆囊结石者.结果 出现远期并发症者31例(12.1%),胆总管结石复发25例(9.7%),胆管炎27例(10.1%),胰腺炎2例(0.8%),胆管癌1例(0.4%);A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均高于A1组(P均〈0.05).结论 从远期疗效来看,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EST术后行胆囊切除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1981-11/1996-12本院应用纤维胆道镜825例,其中肝胆胰手术中应用胆道境技术(IOC)21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本组IOC应用212例者中男92例,女120例,男女之比为1:1.3年龄19岁~72岁,平均年龄45.3岁。其中肝内胆管结石62例;胆总管结石43例;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56例;胆囊结石13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16例(其中7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合并胆管息肉);胆管息肉6例;壶腹部肿瘤5例;胰腺肿瘤5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1例1.2方法有胆道结石患者均首先予常规器械探…  相似文献   

7.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传统治疗是开腹手术,随着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Oddi括约肌气囊扩张(EPBD)联合LC及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已成为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有关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方案与单独腹腔镜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与单独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共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的944例胆囊结石患者在术前随机给予MRCP检查,了解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异常的发生率。将合并胆总管结石或存在胆道解剖异常患者的术前资料和MRCP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为8.1%(77/944),其中无征兆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为1.2%(11/944),胆道解剖异常的发生率3.7%(35/944)。胆总管直径〉0.8cm者MRCP阳性率83%;胆囊结石病史5年以上者MRCP阳性率11%;有黄疸病史者MRCP阳性率65%;有胆源性胰腺炎病史者MRCP阳性率29%;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者MRCP阳性率33%;多发胆囊结石者MRCP阳性率13%,其中〈0.3cm的泥沙样结石MRCP阳性率15%。结论MRCP对胆总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异常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前给予MRCP检查可降低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及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LC、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观察组行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5)ml,手术时间为(136.5±25.0)min,住院时间为(10.5±2.0)d;对照组分别为(110±20)ml、(152.0±27.5)min、(13.5±2.5)d。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赵卫东 《山东医药》2009,49(2):72-73
58例年龄70~88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丙泊酚静脉泵注麻醉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总管取石术,术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患者麻醉程度达Ramsaymin分级5级。结果53例取石成功(91.3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变化。认为EST胆总管取石术治疗高龄JP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有利于操作,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蒋贝格  汤朝晖  宗明 《山东医药》2008,48(35):90-91
对8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伴有或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和31例LC术后怀疑有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乳头肌切开术(EST)。结果LC术前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36例,EST清除33例,清除率91.7%;LC术后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7例,EST清除6例,清除率85.7%。认为ERCP、EST用于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结石取净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161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RCP+LC组(101例)和LC+LBEPS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结石残余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ERCP+LC组与LC+LBEPS组结石清除率[99.01%(100/101)比98.31%(59/6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4%(6/101)比6.67%(4/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LC组住院时间长于LC+LBEPS组[15.00(13.00,19.00)d比11.00(9.50,13.00)d,P<0.001],住院费用高于LC+LBEPS组[57 655.00(51 237.47,63 674.32)元比33 904.18(28 201.96,41 785.93)元,P<0.001]。两组结石残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3%(17/101)比 0(0/60),P=0.001]。两组患者跟踪随访3~12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LC与LC+LBEPS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才能使患者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3.
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胆石症患者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合并化脓性胆囊炎或重症胆管炎常需紧急处理,采用单一治疗方法疗效较差[1]。剖腹手术,特别是急诊剖腹手术创伤大,残留结石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对伴有其它重要脏器严重疾患的老年患者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我科采用经十二脂肠镜、子母胆道镜及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达到了以最小创伤治愈疾病的目的,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自1991年9月至1998年5月,我院经内镜治疗12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全部患者…  相似文献   

14.
为治疗伴有或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在对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对LC术前可疑伴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142例病人(术前组)和LC术后可疑胆总管残留结石的39例病人(术后组)选择性地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结果:术前组ERCP发现胆总管继发结石65例,EST清除结石60例,清除率91.5%;术后组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6例,  相似文献   

15.
郑捷 《内科》2012,7(1):34-35
目的 总结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06例患者资料.结果 106例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95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6例,一次性成功取净胆总管结石101例,5例镜下治疗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憩室穿孔并发症.结论 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相对正常乳头下而言,操作难度有所增大,乳头切开以小切开为宜,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镜下治疗依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治疗伴有或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在对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对LC术前可疑伴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142例病人(术前组)和LC术后可疑胆总管残留结石的39例病人(术后组)选择性地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结果:术前组ERCP发现胆总管继发结石65例,EST清除结石60例,清除率91.5%;术后组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6例,EST清除结石5例。结果提示ERCP、EST配合LC治疗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明显减少了LC的并发症和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分别采用EST联合LC(30例)和LCBDE联合LC(30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结石清除率、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EST联合LC组结石清除率96.7%(29/30)、并发症发生率16.7%(5/30)、中转开腹率10.0%(3/30)、住院时间中位数17d。LCBDE联合LC组结石清除率100.0%(30/30)、并发症发生率6.7%(2/30)、中转开腹率6.7%(2/30)、住院时间中位数13d。两组病例在结石清除率(P=1.000)、并发症率(P=0.421)、中转开腹率(P=1.000)和住院时间(P=0.055)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EST联合LC和LCBDE联合LC都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合理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ERCP、EST、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3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胆总管结石患者391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1)结石直径小于1.0 cm的315例用取石网篮取石;(2)结石直径大于1.0 cm的61例用碎石篮碎石;(3)6例巨大结石而于胆管内置入支架3个月.术后所有病人常规置入鼻胆引流管.结果 EST成功382例(97.70%),胆总管结石完全取出367例(96.07%).发生各种并发症35例(8.95%),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和一例重症胰腺炎转开腹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ERCP、EST和ENBD诊治胆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开腹手术与腔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开腹手术治疗60例和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手术治疗60例。 结果 60例开腹组患者均一次性清除结石,而腔镜组1例患者因胆总管结石嵌顿,无法取出,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再行胆道镜取石成功;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0.57±10.87) min、(32.90±3.79) ml、(1.47±0.53) d和(6.72±1.74) d,均显著优于开腹组的(132.73±25.20) min、(84.33±8.31) ml、(3.51±1.05)d和(13.67±3.80) d(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0.0%(P<0.05)。 结论 两种手术方案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结石清除效果方面较为接近,但腔镜联合手术方案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实验组)91例和(对照组)84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采用酶学比色法检测胆汁内、外源性βG含量。结果(1)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与对照组患者外源性13G比较无明显差异,然而内源性9G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类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胆红素结石及混合性结石患者胆汁中内源性9G表达明显高于胆固醇结石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源性βG表达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源性βG的表达上调可能在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