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杨某,男,56岁,因“右侧背痛2月,查体发现右肺占位5d”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仅右肺呼吸音略粗,余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右肺中叶团块状影,约5cm×5cm大小,密度均匀,边缘欠光滑。CT:右肺中叶约5cm×5cm×4cm软组织团块影,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欠均匀,CT值20~25HU。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口被黄色光滑肿块堵塞。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右肺切除术,术中探查:右肺中叶一约6cm×5cm×5cm大小质硬肿块。与肺上下叶关系紧密,与右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无粘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 病例1:男,58岁。患者无明显原因突然持续胸痛,逐渐加重1天来我院就诊。查体:重病容,强迫体位。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透:未见异常。胃镜:距门齿24cm食管中段后壁见约2.0cm×1.5cm裂口,内有食物残渣及出血,内镜诊断:食管破裂。住院后及时手术,术中见食管中段后壁长2.0cm裂口,胸腔见食物残渣和血液。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7岁,农民。因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物梗阻、饮水反呛,伴胸骨后疼痛3月余,于2006年2月28日入院。病程中不伴低热、盗汗、咳嗽,但明显消瘦,曾诊断为“食道炎”、“食道癌”,间断应用抗生素及中草药治疗,症状无改善,且进行性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7.3C,脉率84次/min,呼吸18次/min。神志清楚,检查合作。体型消瘦,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为清音。血常规正常。红细胞沉降率40mm/1h。心电图正常。血清结核抗体阴性。3次痰涂片均未找到抗酸杆菌。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电子超声内镜检查报告(检查号:US2006060):食道距门齿26~28cm处见一不规则隆起,大小约1.5cm×1.0cm,表面溃烂,有白苔附着。超声扫描该隆起黏膜下层起源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大小约1.1cm×0.5cm,部分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似受累。电子胃镜(内镜号33165,内镜型号GTF-XQ240)示食管上段形态及黏膜色泽正常,中段距门齿26~28cm处前壁见3.0cm×1.5cm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质软、易出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凯国 《山东医药》2007,47(26):24-24
患者男,43岁,体重56kg,身高172cm,ASAⅠ级,因盆腔恶性间质瘤术后复发6次入院。CT示膀胱后见一约6.9cm×6.9cm×7.1cm大小类圆形肿块,拟在硬膜外麻醉CT定位下射频。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术前体温正常。术前30min给予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没有特异表现,1例表现为高血压病。肿瘤大小分别为13cm×12cm×10cm和8.0cm×6.0cm×5.5cm。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切面为灰黄色,光镜下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2例免疫组化Inhibin-α、Melan-A、CgA均阳性。1例诊断为良性肿瘤,1例诊断为恶性潜能。行患侧肾上腺全切术后均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上腺嗜酸细胞肿瘤多无功能。肿瘤生长迅速。可行患侧肾上腺全切术,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王桂臣  张鑫  孙菊杰 《山东医药》2008,48(39):94-94
患者男,55岁。因右下腹包块于21308年1月4日入院。B超检查示腹腔右侧囊实性包块,钡灌肠阑尾不显影。CT检查示右下腹部长圆形囊性低密度包块,位于升结肠及盲肠后方,边缘光滑整齐,壁较厚约0.2-0.4cm,长径约7.5cm,下部最大截面为3.6cm×4.8cm,内部密度较均匀,其主要成分CT值10~25HU,下部可见条状及小片状高密度影,包块下部前内缘与盲肠、阑尾相邻。手术于右下腹回盲部见一囊性肿物,位于盲肠后部,与升结肠粘连,大小约8cm×5cm×3cm,质中等,囊壁完整,周围部分与肠壁粘连,未见正常阑尾组织,  相似文献   

7.
例1 患者男,56岁。因“腹痛伴排便不尽感2个月”入院。结肠镜检查于降结肠见一枚3.4cm×4.0cm带蒂息肉,尼龙圈套蒂部结扎,圈套器电凝切除,创面无出血。病理结果结肠绒毛管状腺瘤。术后2d发热,体温38.5~39.4℃,伴畏寒,寒战,左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肠鸣音1~2次/min。血象:WBC8.49×10^9/L,中性粒细胞(GR)0.96。腹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血培养未生长细菌。舒普深抗感染治疗。术后5d体温降至正常,血象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8岁,因腹痛、腹胀1周,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d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右中上腹扪及一包块,质中,边界不清,中、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立位腹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右上腹囊性占位,15.0cm×13.7cm,内见多条光带分隔,符合肠系膜囊肿声像图。腹部CT显示:胆囊内下方见15cm×13cm低密度影,有包膜,其前内方见一向囊内的脊状突起,CT值10~13Hu,考虑系肠系膜囊肿。B超引导下行肠系膜囊肿穿刺抽液并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术。抽出淡黄色囊液200ml,送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术后腹痛、腹胀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术后1周复查B超示囊肿6.0cm×5.3cm。术后1个月复查B超,囊肿位于右中腹,  相似文献   

9.
桑桂莲  邵利 《山东医药》2008,48(47):113-113
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5-FU局部外敷加注射治疗尖锐湿疣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5例;年龄21~59岁,平均32.8岁。病变位于阴茎头、包皮口、冠状沟及系带处17例,位于阴束及肛门周围6例,位于外阴及肛周5例。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尖锐湿疣,疣体≥0.5cm×0.5cm者8例,疣体〈0.5cm×0.5cm者20例,28例患者均为多发,最多达30余个,本组患者有50%为复发者,其中用疣委平治疗后复发者5例,激光治疗后复发者4例。  相似文献   

10.
周红爱  秦芳  孙梅玲  刘辉 《山东医药》2007,47(15):13-13
患者46岁。因阴道异常排液8a,阴道大量流血伴头晕3h于2005年3月15日入院。查体:T38.0℃,BP120/70mmHg,精神差,贫血貌。心肺无异常。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大约0.8cm×0.8cm×0.6cm。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发育正常,宫颈失去正常形态,形成菜花状肿物突于阴道,10cm×7cm×5cm,触之出血,表面有脓苔样物质,穹窿消失,穹窿周围质硬,肿物不活动。子宫平位、质硬、大小正常,双附件及宫旁组织略增厚。  相似文献   

11.
内镜诊断回盲袋套叠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者女,56岁,因右下腹痛1个月,解血便半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右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卫.未及包块,麦氏点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6~8次/min,入院后予抗炎输液对症治疗,次日结肠镜检查于升结肠近盲肠处见一约3.5cm×4.0cm大小半球状肿物,表面尚光滑,充血水肿明显,局部糜烂溃疡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胡伟  樊智娟 《山东医药》2008,48(47):13-13
1995年4月~2007年4月,我们对32例口腔上颌窦瘘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7例口腔上颌窦瘘患者,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20~53岁。牙根误入上颌窦内患者13例,单纯术后穿孔并形成口腔上颌窦瘘4例,单纯口腔上颌窦瘘4例。均择期手术。本组均颊侧根部瘘穿孔9例,腭侧根部瘘穿孔8例。穿孔口径0.3cm×0.3cm~0.5cm×0.3cm。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常规组(15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0岁。两个半月前开始自觉疲乏无力,持续约10余天后好转。两个月前开始左侧耳前面部发现一个约黄豆大小(0.5cm×0.5cm)肿块,两个月来,肿块增长迅速,达鸡蛋大小(5cm×6cm),伴随疼痛逐渐加重,经抗炎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门诊考虑腮腺肿瘤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消瘦、盗汗,无体重减轻,食欲、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3岁,未婚。12岁月经初潮,4—5/24~25d,经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平素体健。因下腹痛2h,阴道出血1d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发育好,可见处女膜环,肛查可触及阴遭内囊性包块约8.5cm,张力较大。超声检查:盆腔内见两个子宫体,左侧者大小:4.7cm×2.8cm×3.2cm,形态规则,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均匀,厚0.6cm;右侧子宫体内积液宽约1.8cm,并与下方一囊性包块:相通,包块大小10.2cm×8.0cm,张力大,内透声差,可见弥敝点状回声,有分层改变,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侧卵巢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相似文献   

15.
肺放线菌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0岁,因咳嗽、咳黄色黏痰6个月,咳痰带血2个月入院。无发热、盗汗,有时胸闷,反复间断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且加重来诊。X线示右肺下叶团块影,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背段5cm×6cm团块影。门诊以右肺癌收入院。入院后行右肺探查术,术中见右肺下叶背段及上叶后段有一肿块约5cm×6cm×8cm,叶间裂不清,肿块质韧、硬,表面部分灰白色,累及中叶,肺门、隆突下及下肺静脉旁数枚肿大淋巴结。行右肺中下叶及上叶后段切除,清扫肿大淋巴结。术后切开标本,见肿物中央有腔,腔内含有黄灰色黏稠物,  相似文献   

16.
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脾脏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53岁,因左胸痛4个月于2005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自2005年7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肋处痛,为阵发性钝痛,无规律性,可自行缓解;8月26日在当地医院行胸片检查示支气管炎表现,予培福沙星、罗红霉素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1月前夜间胸痛加重影响入眠,半月前疼痛难忍,9月28日腹部B超示脾脏大小约15.0cm×9.5cm,形态失常,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脾上极探及一低回声团大小约7.0cm×6.3cm,似脾脏回声,形态规则,脾静脉显示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安玉秀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1):683-683
患者女 ,6 5岁 ,因吞咽困难伴消瘦半年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史。胃镜检查示 :食管距门齿 30cm可见粘膜下肿块突向腔内 ,表面光滑 ,顶部可见糜烂 ,有赘生物样隆起 ,质脆易出血。活检示 :(食管 )小块鳞状上皮组织 ,稍有细胞增生。消化道钡餐透视示 :食管中段扩张 ,食管下段见稀钡分流及一 6 .0cm× 4 .3cm× 6 .0cm巨大充盈缺损 ,粘膜未见中断。CT示食管下段管壁增厚 ,有结节样肿块影 ,拟诊平滑肌瘤。转外科手术治疗 ,于食管下段贲门口处扪及一 5× 4× 4cm大小肿块 ,质中 ,活动度好 ,周围有 2枚肿大淋巴结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0岁。因皮疹3年,发现抗-HIV阳性7d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皮疹,以外阴及肛周为主,伴瘙痒,多方就诊疗效差。15d前外院病理提示为鲍温样丘疹病。7d前,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抗-HIV确认试验阳性,转入我院。体检:全身皮肤多处色素沉着,有丘疹及结痂,见抓痕,并有溃烂;上腭见1cm×1cm白膜,可刮下;冠状沟及外阴可见扁平褐色丘疹,最大0.2cm×0.3cm,有破溃,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1.62×10^9/L,中性0.40,计数0.65×10^9/L,淋巴0.19,计数0.31×10^9/L,血小板66×10^9/L。各型肝炎标志物阴性。巨细胞病毒抗体、弓形虫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EB病毒-IgM抗体、梅毒抗体均阴性。抗.HIV确认试验阳性。T细胞亚群:CD4T细胞3个/山(正常值706—1125何山),CD4/CD80.01,病毒载量56000拷贝/ml。上腭白膜涂片:见疑似酵母菌。皮肤病理报告:表皮呈乳头状增生,棘层增生,棘细胞大小不等,核大小不一,可见核小固缩的细胞,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表皮棘层细胞内可见异型核分裂和角化不良细胞,符合鲍温样丘疹病改变。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1岁,因上腹胀痛2年就诊,于2006年4月26日行胃镜检查,在体底交界大弯侧见一2.0cm×1.5cm广基隆起,表面黏膜光滑,中间凹陷,诊断为“胃黏膜下肿物”。取活检病理结果为“胃黏膜腺上皮分化尚可,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腹部超声、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于5月22日住普外科病房,人院拟诊断为“胃间质瘤”。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性 ,76岁。进食阻挡感进行性加重 4个月。钡餐透视示 :食管中段有一椭圆形 4cm长充盈缺损 ,表面光滑 ,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胃镜检查见 :距门齿 2 5~ 2 9cm处食管右侧壁有一肿物隆起 ,充满食管腔 ,整体表面光滑 ,中央稍糜烂 ,镜身能从肿物与管壁间隙通过 ,肿物随镜身进退活动。活检感到肿物质地较软。活检病理报告 :炎性组织。印片查到癌细胞。胃镜诊断 :食管息肉癌变。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见肿物呈息肉状 ,4× 2× 2 cm大小 ,表面光滑 ,有一短蒂 ,蒂宽 0 .8cm。术后病理诊断 :食管癌肉瘤。食管癌肉瘤除具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