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指端角化病(hereditary papulatranslucent acrokeratoderma)1973年由Onwnkwe首先报道,以指端特异的半透明角化丘疹和家族性为其特征,认为是遗传性点状角化症的变异。本病往往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也可能与摩擦、外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以肢端特异的半透明角化性丘疹及家族性为特征,临床较少见,我科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41岁。因双手掌丘疹20余年于2014年2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手掌边缘出现米粒大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患者未予诊治,丘疹逐渐增多。患者既  相似文献   

3.
<正>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hereditary papulatranslucent acrokeratoderma,HPA)是以肢端特异的黄白色、半透明角化丘疹和以家族性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国内外报道不多,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双手足半透明丘疹、斑块20年,于2012年11月来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就诊。患者自出生后不久无明显诱因于双手掌、双手背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半透明性丘疹性肢端角化症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掌跖部位,表现为黄白色半透明丘疹的皮肤病,本病多有家族史,但亦存在散发病例。本文报道2例散发性病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女性,青少年时期发病,双手累及,临床症状典型,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5.
掌跖及泛发性汗孔角化症一家系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我国首例掌跖及泛发性汗孔角化症一家系调查。先证者10岁时右手中指掌尺侧出现一油菜籽大小的圆形角化性丘疹,继后发现面部出现相似丘疹,且皮损逐渐扩大并泛发全身;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角化不全柱,符合汗孔角化症;家系调查为5代共90人,结果患病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诊断为显性遗传性掌跖及泛发性汗孔角化症。对该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遗传方式及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肢端角化性类弹性纤维病(acrokeratoelastoidosis,AKE)是一种少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皮损主要发生于手足,为表面光滑半透明的角化性丘疹。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增生性炎症型汗孔角化症1例李铁男,刘岩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10003)增生性炎症型汗孔角化症是汗孔角化症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现将作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8岁。10年前于臀部起数个绿豆大小淡褐色丘疹,不痒。以后皮疹渐大、增多,躯干...  相似文献   

8.
疣状肢端角化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肢端角化症为一临床少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厚甲症是一种极少见皮肤病,临床特征为甲过度增厚,掌跖角化过度,毛囊性角化丘疹,声音嘶哑及粘膜的角化白斑。笔者近6年来在门诊见到2例,报告如下。例1,男,8岁,晋江籍,1991年6月来诊。患者于出生后2个月左右发现指趾甲稍增厚,变灰白色,紧贴甲板...  相似文献   

10.
肢端角化性类弹性纤维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患者女性,47岁。主诉:双手背、手腕屈侧、双足背丘疹2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在双手背、手腕屈侧、双足背内外侧出现半透明的丘疹,逐渐增大,无症状。半透明丘疹可逐渐转变为白色扁平丘疹。丘疹逐渐增多,反复有新起丘疹。患者为家庭劳动妇女。否认家族中有相同疾病者。体格检查: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背,大小鱼际处多发扁平白色扁平角化丘疹,呈“铺路石”样,部分皮疹融合(见照片1)。皮疹分布以背屈侧交界处为显著。双手腕屈侧半透明丘疹,为半球形粟粒至绿豆大小,表面光滑(见照片2)。双足缘内外侧于…  相似文献   

11.
浅表性播散性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光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近期我们遇到一家系4代11例本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汗孔角化症(Mibelli氏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发生于初生儿、儿童或少年。男性发病是女性的2倍。另有一型为播散性浅在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好发于年龄较大的人及暴露部位,为Chernosky等所报告。此病尚有如下异型如角化过度疣状型、增殖型、Freund氏播散性掌蹠小点状、Mibelli氏带状和Mibelli氏线状等型汗孔角化症。本文报告一例以前未见报告过的溃疡性全身性汗孔角化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正> 汗孔角化症系遗传性皮肤病。现将我们遇到的同一家族中19例本症患者报告如下。先证者女,28岁。患者自12~13岁起面部出现绿豆大小淡褐色丘疹,日渐增多,同时在四肢、手背出现同样皮疹,日晒后加重,轻度瘙痒、  相似文献   

14.
父子同患遗传性残毁性角化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父子同患遗传性残毁性角化病石国豪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00137)遗传性残毁性角化病(KeratomaHeredititariaMutilans)是一少见病,国内报道不多。1991年12月遇父子2例,报告如下。例1男,31岁,农民,未婚...  相似文献   

15.
一家两代四例残毁性皮肤角化症报告(附文献复习)王强(上海中山医院皮肤科,1200032)田润梅(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200040)残毁性皮肤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我科于90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病例:男,32岁,未...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巨大型疣状增生与显著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症。患者女,48岁,臀部、双下肢丘疹、斑块伴剧痒5年余。体检:腰臀部见密集多发绿豆至蚕豆大小红色丘疹、斑块,双臀部皮疹融合成巨大型疣状增生;双大腿内、屈侧密集孤立粟米至黄豆大褐色角化性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可见角化不全的圆锥状板形成,棘层增厚。根据临床症状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汗孔角化症。  相似文献   

17.
<正>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是一类主要表现为表皮角化的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由Mibelli于1893年首先报告并命名~([1])。以不断扩展的环形角化,皮损中央有沟槽样裂隙,边缘呈环堤状隆起为特征,组织病理改变以角质样板层为特点。本病除了Mibelli所述的经典斑块型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 Mibelli)之外,还存在一些异型,如浅表播散型、单侧线状型、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显著角化过度型、炎症角化型、掌跖泛发性型、点状型、丘疹型、丘疹型、疣状斑块型等  相似文献   

18.
汗管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以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堤状角质嵴围绕的皮损为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角样板层。本病一般无临床症状,但伴明显瘙痒的汗孔角化症已经有文献报告,并被命名为“发疹性瘙痒性丘疹型汗管角化症”或“处于炎症反应期的DSP”。笔者近期诊断三例这样的病患并推荐使用“发疹性瘙痒性丘疹型汗管角化症”来命名这一特殊类型的汗孔角化症。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汗孔角化症合并假性阿洪病病例.患者女,16岁,自2岁起,左手背出现褐色角化性丘疹,并逐渐蔓延至左上肢及左手示指及中指,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汗孔角化症,5年前左手中指第一指关节屈侧横沟出现线形缩窄.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因长期服用囊虫丸所致的砷角化症和多发鲍温病。患者男,54岁。手足角化性丘疹20年,全身皮肤色素异常伴暗红色斑、破溃5年。曾因“脑囊虫病”间断服用“囊虫丸”10年。皮肤科情况掌跖部可见密集的点状角化型丘疹,其间杂以鸡眼角化型丘疹,双侧手指背、侧面起疣状角化型丘疹;全身弥漫性褐色色素沉着,其间杂以“雨滴样”色素减退斑;肩部、胸部、背部、臀部、股部等处见大小不等暗红色斑片、斑块,部分破溃。组织病理①砷角化症;②鲍温病。确诊。并对砷角化症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