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童年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的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期的行为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 ,持续时间过长 ,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严重 ,造成心理缺陷或人格障碍。据BrandenburgNA(1990 ) [1] 报道 ,2 0世纪 80年代发达国家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 14 %~ 2 0 %。我国 2 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 4~ 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12 .97± 2 .19) % [2 ] 。近年来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就儿童行为问题的分类及表现形式、影响因素、防治对策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压力状态下产生的不良饮食行为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该文从一般饮食行为、异常饮食行为、进食障碍等方面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压力与饮食行为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其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可能的生理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勇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458-460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据估计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 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常以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3~15岁儿童少年中发生持久,且影响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大约是5%~15%;在发展中国家,粗略估计也相差不多。一般说来,有心理卫生问题的男孩多于女孩,青春期多于童年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更好的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综述法,剖析1999~2009年10年间关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结果列示目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类型以及产生原因,目前用于调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测量工具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措施。结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才能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韩红  程南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7):1116-1120
近年来,儿童问题行为的共发性研究是发展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关注的焦点.共发性(co-occurrence)作为发展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同一个体在同一时间点具有2种及以上的精神病理状况[1].在精神卫生领域,共发性用共病(comorbidity)代替[2-3].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儿童共发性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4-9].与单一问题行为相比,共发性问题行为对儿童身心健康、学业成就、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更消极的影响,增加物质滥用、违法犯罪甚至自杀等一系列不良发展结果的风险[10-16],并在不同的功能领域造成更高水平的心理社会损害,甚至给社会发展带来破坏性后果.本文将综述儿童问题行为同型共发和异型共发在发生率、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基于P因素模型及网络分析的方法解释儿童问题行为共发性的原因,并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坏性行为障碍是一组儿童青少年表现出违反社会规则、破坏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假说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接受。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从“冷”、“热”执行功能损害的角度来解释破坏性行为障碍不同类型的执行功能异常。本文将就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执行功能假说、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脑影像学、基因等方面的执行功能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导致其健康水平下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进一步加重了该趋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深入解析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追踪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分析了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适能、认知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发现相关健康效应存在显著的体力活动类型、强度和时间差异等,进而提出了体力活动相关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早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增加成年后精神疾病发生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对国外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国出台相关政策早期防控和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是困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要问题,对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心理行为特征和常见病症及其治疗干预作一介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症,为预防治疗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了解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水平及其相关性,为特殊家庭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辽宁省6个城市小学三~六年级、初中一~三年级5 385名儿童青少年进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问卷调查,筛选出1 473名离异家庭的儿童青少年,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5),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权威型与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7.58,P值均<0.05).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女生高于男生.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和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39,P值均<0.05);专制型教养方式分别与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得分和心理韧性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12,P值均<0.05);放任型教养方式分别与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得分和心理韧性总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5~ 0.15,P值均<0.05).多元回归显示,心理韧性总分的影响因素有权威型、专制型、是否是学生干部、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结论 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相关性.学校与社会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学生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1.
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学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进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65-866
1概述笔者从事发育和行为儿科诊疗工作多年,近年来发现害怕上学和拒绝上学的儿童少年病例明显增多。具体而言,导致这类儿童出现病症的原因复杂而繁多,但当前的应试教育压力下引发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国内学界通常认为,学校或幼儿园恐怖症可导致儿童拒绝上学。近年来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电子产品使用的普遍化和低龄化已成为全球趋势, 多数儿童青少年每天视屏时间超过指南推荐(< 2 h)。研究综述了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关系, 发现视屏时间过长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存在负面影响, 且视屏时间与抑郁焦虑、情绪异常、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障碍、自伤行为、危险行为存在正相关。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视屏时间过长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上, 缺少对其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的研究, 有待开展相关研究, 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 为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在校的课间休息时间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作用备受关注。儿童青少年在学校中度过了大部分的学习日,而良好的课间休息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和情感的发展。研究主要从课间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近视、认知、社交等身心健康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在校课间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孙莹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5):641-643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21世纪以来快速城市化与全球化,伴随家庭规模与功能的变迁、社会关系模式的转型、社会心理应激与人口流动增大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双刃剑”效应。新冠肺炎疫情充满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的停课、保持社交距离及相关消毒与防疫措施,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需从原来针对人群中小部分严重儿童青少年患者、以减少症状和遏制危机为目的的干预,转变为聚焦全体儿童青少年群体,并为之提供广泛的心理健康预防性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韦氏智商测试结果与儿童行为问题、精神运动功能测试结果的典型相关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关因素,从而为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4所小学1~5年级学龄儿童中选择2 0 0 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父母问卷和联合瑞文智力测验筛选行为问题 儿童进行分析。结果韦氏智商测试与因子异常的相关主要是韦氏全量表智商(FSIQ)与交往不良因子(V4 2 )之间的相关,韦氏智商测试与精神运动功能测试的相关主要是韦氏操作智商(PIQ)与数字连接t分(V17)之间的相关。结论韦氏全量表智商越低,儿童越有趋向于发生交往不良因子异常的可能。韦氏操作智商越低,儿童空间知觉和操作活动为主的智力水平就越低。  相似文献   

16.
关汝珊  赖雪芬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731-1733
检验亲子依恋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的作用,为青少年的教育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方法 随机选择梅州市2所中学1 052名青少年,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的亲子依恋分问卷简本、心理资本量表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自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青少年亲子依恋、人际型心理资本和外化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3.58,6.45,P值均<0.05).亲子依恋负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正向预测人际型心理资本和事务型心理资本(r值分别为-0.16,0.43,0.42,P值均<0.01),人际型心理资本、事务型心理资本均负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r值分别为-0.42,-0.13,P值均<0.01).路径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型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3.41%;事务型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亲子依恋能直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人际型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孕妇孕期参加孕妇学校与3岁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及其可能路径,为开展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以深圳市龙华区2014-2016年间新入园的40 237名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母亲孕期参加孕妇学校情况,并使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评价品行问题.采用Cox回归探讨孕期参加孕妇学校与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并评价孕期被动吸烟、母乳喂养和孩子的户外活动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1 403(3.4%)名儿童品行问题得分高于临界值.不同性别、父母亲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婚姻状况儿童品行问题异常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控制儿童性别、父母学历、家庭收入、父母婚姻状况等混杂因素后,母亲孕期不参加孕妇学校与儿童3岁时的品行问题呈正相关(PRR=1.23,95%CI=1.11~1.37).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母乳喂养、0~3岁孩子户外活动情况分别在母亲孕期参加孕妇学校与儿童3岁时的品行问题中起中介作用,分别解释总变异的36.8%,3.0%和5.4%.结论 母亲孕期参加孕妇学校可降低儿童3岁时的品行问题,主要通过降低孕期母亲被动吸烟、增加母乳喂养和孩子户外活动实现.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子关系诊断(PCRT)》及《心理健康测试(MHT)》对569名中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有42%-90%的家庭分别存在各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拒绝,干涉,溺爱,盲从,矛盾,不一致等。将教育方式良好及不良家庭进行比较,不良家庭中学生焦虑检出率显增高,以拒绝,过严,期待型为显(P<0.01)。不良家庭学生行为问题量表分均值显高于良好家庭(P<0.01)。结论 不良教育方式易使儿童少年出现各种情绪行为问题,神经症状,学业不良和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健康月刊》2007,(7):11-11
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北京市卫生局、北京晚报健康快车、北京安定医院在干龙网聊天室邀请著名儿童精神科专家郑毅教授作客恳谈: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孩子在被漠视中积累的反抗行为极有可能对个人、家庭、社会构成危害。据国际上对1300多名犯罪青少年历史的调查表明,他们中75%以上在学龄期曾被诊为多动症等。  相似文献   

20.
睡眠状况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