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2例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眼底荧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罗雪英 《华夏医学》2012,25(2):209-212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眼底荧光造影(FFA)的表现特征。方法:选择-6.00D以上12~75岁的患者92例126眼行FFA检查,根据FFA的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出现黄斑病变32眼(25.4%),其中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19眼(15.1%),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6眼(4.8%),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4眼(3.2%),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3眼(2.4%)。结论:高度近视眼的眼底黄斑部改变复杂多变,FFA的检查可明确病变的位置和性质,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诊治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糖尿病患者405例810只眼(患病时间从5~20年不等,从未进行过眼底检查),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及FFA的检查.结果 405例患者810只眼中,FFA显示眼底正常者90只眼,占11.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者335只眼,占41.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者110只眼,占13.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者235只眼,占29.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者30只眼,占3.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者s10s只眼,占1.1%.结论 绝大多数(本研究中占88.9%)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5 ~10年)视网膜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早期行FFA检查.  相似文献   

3.
Stargardt病是一组双眼对称性进行性黄斑部营养不良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也有散发病例。现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眼科门诊经过眼底及FFA检查确诊的Stargardt病患者17例(34只眼)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检查,眼底彩照和FFA检查按常规操作进行。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6~43岁,发病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43岁,平均年龄23岁。17例患者均为双眼发病,视力下降发生在10岁以前的2例,11~20岁者7例,21~30岁者2例,31~40岁者6例。裂隙灯检查眼前节均正常,均无明确家族遗传病史。2视力:所有患者均因视力下降就诊,就诊时视力低于0.1者6眼,0.1~0.2者25眼,0.2~0.3者3眼,17位患者的两眼视力相差均小于两行。3眼底改变:所有患者均用间接、直接检眼镜行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按Noble等根据眼底改变将Stargardt病分为4型:(1)无黄色斑点的黄斑变性3例;(2)中心凹周围有斑点的黄斑变性4例;(3)后极部有弥散性黄色斑点的黄斑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联合532激光治疗Coats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20只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Coats病患者采用532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6~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FFA及视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视力0.1以上者12只眼,0.01~0.1者6只眼,数指2只眼。其中16例16只眼接受多次视网膜激光治疗,视力恢复明显,均提高2行或0.02以上,末次激光治疗3个月后进行FFA检查,病变血管全部萎缩,渗出停止,部分渗出已经吸收,好转患者占80%。4例4只眼伴有视网膜脱离患者,532激光治疗后,视网膜复位,但视力未提高。结论 FFA检查Coats病的病变区域联合532激光治疗效果显著,早期发现并光凝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倍频532 nm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确诊的DME患者42例(58眼),根据眼底病变程度不同采取不同光凝方法,轻度DME 12眼,有明确的微血管瘤或扩张的毛细血管可直接对具体部位做散射光凝,黄斑部水肿重者,采用格栅样光凝;中度DME 41眼,有弥漫性水肿者行黄斑部"C"形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重度DME 5眼,弥漫性水肿或囊样水肿的黄斑部"C"形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随诊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和视力。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结果轻度DME 12眼中,9眼(75.0%)激光治疗后水肿消失,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微血管瘤基本消失,黄斑水肿消退;中度DME 41眼,其中26眼(63.4%)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渗漏消失:重度DME 5眼视力无提高。三者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斑水肿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黄斑水肿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所患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表现.方法:对37例确诊为AIDS患者进行临床视力、眼底及FFA检查.结果:10例(20眼,27.0%)未发现异常,27例(41眼,55.4%)合并CMV性视网膜炎,其中单眼发病13例,双眼发病14例.FFA发现最多为视网膜血管炎38眼(92.7%),其次视盘水肿18眼(43.9%)、黄斑水肿11眼(26.8%)、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8眼(19.5%),视网膜萎缩灶7眼(17.1%),视网膜增殖性改变5眼(12.2%)等.结论:FFA对于CMV性视网膜炎所表现的视网膜血管炎、视盘水肿、黄斑水肿、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在鉴别诊断中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行FFA检查并确诊为葡萄膜炎的患者36例51眼的眼底和FFA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36例51眼葡萄膜炎患者中,双眼发病的有15例30眼,单眼发病的有21眼.其中以Beheet's病最多,15例19眼;Vogt-小柳-原田病8例15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7例10眼;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葡萄膜炎6例7眼.多数患者FFA主要表现为:视盘荧光着染且在中后期可见荧光渗漏,黄斑囊样荧光积存,视网膜血管轻到中度荧光染色伴渗漏,视网膜深层平面片状荧光渗漏. 结论 不同病因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有其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征.通过FFA检查可确诊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而且会对其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Zeiss FF450眼底荧光造影摄像机对老年性黄斑变性(SMD)进行FFA检查,并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SMD 41例(53眼)中,萎缩型39眼(73.58%),渗出型14眼(26.42%).萎缩型表现均为点状或斑驳样透见荧光,未见荧光素渗漏.渗出型早期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CNV),晚期大量荧光素渗漏,周围有出血者则表现为荧光遮蔽.结论:对SMD患者早期应用FFA检查有助于发现CNV,并显示其范围和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Stargardt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Stargardt病患者7例14眼拍摄彩色眼底图像,其中6例12眼行FFA检查,7例14眼行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检眼镜检查4眼黄斑区色素紊乱呈颗粒状,FFA表现为暗脉络膜背景荧光,黄斑区呈现透见荧光,牛眼状高荧光,眼底检查8眼黄斑区表现为卵圆形变性区并呈金箔样反光,后极部出现黄色斑点,FFA表现为后极部斑点状荧光,晚期呈强荧光。OCT检查发现14眼神经上皮层变薄甚至缺失。结论Stargardt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萎缩,FFA表现为黄斑区透见荧光,OCT表现为视网膜厚度变薄,二者的临床应用为该病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的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6 18例DR合并AION 17例患者的FFA检查结果、视力、视野、VEP等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双眼同时出现AION 1例 ,双眼先后出现AION 1例 ,其余为单眼 ,其中右 11眼 ,左 4眼。FFA表现为 :患眼视盘始终低荧光或早期出现区域性低荧光或充盈迟缓 ,后期荧光素渗漏。单眼发病 15例中 ,有 6例患者双眼底DR的分级一致 ,另外 9例患者DR的改变为 :合并AION眼的DR分级低于无AION的眼。双眼先后发病的 1例患者 ,先发病眼的DR分级低于后发病眼。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损害 ,但视野出现损害者仅有 10人 ,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束状或扇形视野缺损 ,视觉诱发电位(VEP)出现异常者有 11人。结论 DR合并AION的患眼 ,其眼底DR改变常轻于无AION的患眼 ,说明眼底血流量的减少可能对DR的发展起保护或抑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AMD)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58眼wet-AMD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学断层扫描(OCT)及彩色眼底照相图片,观察不同类型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形态特征,分析其与FFA的相关性。结果 49例58眼中,有40眼(69.9%)表现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2眼(20.7%)表现为隐匿型CNV,6眼(10.3%)表现为混合型CNV。典型性中有35眼(87.5%)仅表现为病灶区显著的低荧光,28眼(70.0%)表现为病灶区显著的低荧光外缘环绕高荧光晕轮。隐匿型中10例(83.33%)表现为多发斑驳样点状低荧灶,1例相对背景荧光无明显改变,1例表现为病灶区局限性高荧灶。混合型中6眼(100%)同时表现片状低和高荧光区周围围绕多个点片状高荧点。结论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形态复杂多样,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自发荧光特点。其中,典型性CNV患者大多表现为病灶区显著低荧光,且在低荧的病灶外缘常伴有异常增强的荧光,提示病灶外缘的RPE细胞活跃,代偿性增生。隐匿性CNV则表现为病灶区斑驳样点状的低荧灶,其中夹杂有高荧点。混合型CNV则结合了上述两种类型的自发荧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在临床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收治的63例(9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底检查及FFA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率情况。结果 63例患者经FFA检查确诊59例,诊断正确率为93.7%,常规眼底检查确诊42例,诊断正确率为66.7%,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能够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田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23例(40眼)原田病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23例(40眼)原田病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32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2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及迟缓,7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35眼眼底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结论VKH(原田病)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眼球钝挫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分析。方法对38例(48只眼)眼球钝挫伤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视神经挫伤(8只眼),视盘水肿、出血、FFA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及渗漏晚期呈强荧光;视网膜震荡(22只眼),眼底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FFA:视网膜静脉早期后极部视网膜可见数片遮蔽荧光,小静脉管壁不均匀轻度荧光着染;视网膜出血(8只眼),FFA表现出血区荧光遮蔽;脉络膜裂伤(7只眼),视盘颞侧可见一条或数条黄白色弧形或条纹样,凹面朝向视盘。FFA:血管下方弱荧光造影,晚期呈高荧光;黄斑裂孔(3只眼):其中板层裂孔1只眼,FFA未见异常荧光;全层裂孔(2只眼),FFA显示为黄斑区圆形透见荧光。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及时准确了解眼球钝挫伤的部位和程度,同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牵牛花综合症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收集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牵牛花综合症13例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底特征性表现为,眼底可见增大的视乳头呈漏斗形凹陷,其被环形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包围.视乳头中央为白色簇状白色胶质样组织.视网膜血管自视乳头凹陷边缘呈放射状发出,其数量增加,动静脉难辨.FFA特征为:漏斗状凹陷中心的白色组织遮蔽荧光或弱荧光,其外为环形强荧光,最外圈为透见荧光,一般少见荧光渗漏.结论眼底检查、FFA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可明确诊断牵牛花综合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日本Top-con TRC-50IA眼底照相机对76例115眼进行FFA检查,并结合常规眼科检查进行分析。结果76例115眼中萎缩型70眼,占60.87%,渗出型45眼,占39.13%。结论FFA可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对于隐匿型CNV需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以发现FFA未能显示的典型CNV。渗出型是AMD致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冬岩  王清  陈兆杰 《吉林医学》2010,31(23):3835-3836
目的: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筛查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2月~2010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87例(1774只眼)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然后行DR分级,并对Ⅲ级及其以上的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87例患者中56.9%(505例)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DR,其中123例(13.86%)患者出现了新生血管及大量出血点,行FFA检查后,检查结果与免散瞳眼底照相结果高度一致。结论:免散瞳眼底检查可以作为DR的早期筛查的方法,其检查结果与FFA高度一致,为DR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统一、标准、公正、客观、有效地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2 0例 型糖尿病患者 2 4 0眼进行检眼镜与 FFA检查 ,分析两种检查在 DR诊断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检眼镜下正常眼底的 78眼中 ,FFA发现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 2 4眼 ,占 30 .77% ;检眼镜下所见 NDR139眼中 ,2 7眼 (19.4 2 % )经 FFA证实检眼镜对其病变程度估计不足。 结论 :FFA是早期诊断 DR的较好方法 ,能准确对 DR进行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与黄斑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35例(249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99只未经治疗眼中,正常2眼占1%;Ⅰ期63眼占31.7%,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Ⅱ期41眼占20.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Ⅲ期51眼占25.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42眼;Ⅳ期34眼占17.1%,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0眼;Ⅴ~Ⅵ期8眼占4%,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眼.糖尿病黄斑病变发生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不同时期,发病率为55.4%.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黄斑病变的早期诊断均敏感、可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病变的治疗和预后评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细胞病变的眼底表现 ,及相应的眼底血管造影表现。采用眼底荧光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观察本病眼底改变 ,共 5例 ( 7只眼 )。结果 :FFA :3只眼急性病变病灶早期为弱荧光 ,晚期着染荧光 ,4只眼陈旧病灶为色素上皮脱色素的窗样缺损及色素沉着的遮蔽荧光。ICGA :3只眼急性期病变呈斑片状充盈缺损 ,3只眼陈旧病灶弱荧光斑 ,1只眼无异常表现。可见 ,本病变为脉络膜毛细血管阻塞 ,继发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可能为脉络膜炎性病变所致。1 临床资料患者 5例 ( 7只眼 )均为女性 ,年龄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