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肝素钠抗凝主要是通过与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起作用。我们发现,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和平原患一样,均存在贫血,且血小板数量也未见增多,但在每次透析过程中,肝素钠用量常常是平原患的2~3倍,其原因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检测了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并和平原患进行比较,探讨其与患肝素用量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抗凝血酶Ⅲ(AT—Ⅲ)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肝素激活抗凝血酶Ⅲ的机制研究进展61008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刘晓宇抗凝血酶Ⅲ(AT Ⅲ)是体内重要的抗凝血因子,属于单链血浆糖蛋白,分子量58200KD,其主要功能是抑制活化的Ⅱ因子(凝血酶),也可以抑制其它丝氨酸蛋白酶如Ⅶa...  相似文献   

6.
7.
人抗凝血酶Ⅲ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凝血酶Ⅲ(AT-Ⅲ)对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分子特性,作用机制、生物特性与意义以及AT-Ⅲ制剂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抑制凝血的关键物质,约占血浆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70%,它可直接抑制凝血酶,也可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TAT),抑制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1].动物实验显示,在内毒素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鼠动物模型中,DIC早期血清AT-Ⅲ水平下降较其它DIC指标出现早,而且在DIC发病后1小时内注射AT-Ⅲ,结果证实有预防或延缓DIC的治疗作用[2].  相似文献   

9.
肖伟  朱媛媛 《临床荟萃》1995,10(12):558-559
肿瘤患者凝血-抗凝失衡已逐渐被人们认知,但尚缺乏临床上系统细致的观察资料,我们测定了48例肺癌患者血浆中的主要抗凝血物质抗凝血酶Ⅲ(AT-Ⅲ)α_2-巨球蛋白(α_2-MG)的水平,并按肺癌的不同类型、不同TNM分期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张迪  赵永辉  杨瑞宁  江淑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52-1952,195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方法根据发色底物法原理检测本院确诊65例肺癌患者AT-Ⅲ的变化,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AT-Ⅲ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AT-Ⅲ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体内AT-Ⅲ明显低于健康者,是肺癌患者易形成栓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两种方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功能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凝胶空斑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A,测定正常人作二法的对比,前法100例结果为90.30±26.42%,后法41例为87.39±15.66%,二者相比较,P>0.05。用二法同时检测105例各种疾病,前法为78.30±7.92%,后法为76.24±5.92%,两者也无差异(P>0.05)。由此可见,两种方法除敏感性无差异外,发色底物法简便、快速,但底物来源较难;凝胶空斑法简便、价廉,但不能快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蛋白C(PC)、蛋白S(PS)以及抗凝血酶Ⅲ(AT-Ⅲ)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按照梗死严重程度、合并颈动脉病变情况、治疗阶段分为不同亚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PC、PS以及AT-Ⅲ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PC、PS以及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梗死严重程度亚组PC、PS以及AT-Ⅲ水平比较,重度亚组低于中度亚组,中度亚组低于轻度亚组(P<0.05);不同颈动脉病变亚组PC、PS以及AT-Ⅲ水平比较,颈动脉斑块亚组低于颈动脉增厚亚组及正常亚组(P<0.05);不同治疗阶段亚组PS与AT-Ⅲ水平比较,急性期亚组低于恢复期亚组,恢复期亚组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亚组PC水平低于恢复期亚组及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PC、PS以及AT-Ⅲ诊断ACI的AUC分别为0.760(95%CI:0.679~0.841)、0.822(95%CI:0.745~0.899)、0.797(95%CI:0...  相似文献   

14.
人抗凝血酶Ⅲ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凝由酶Ⅲ(AT-Ⅲ)对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分子特性、作用机制、生理特性与意义以及AT-Ⅲ制剂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在脑梗死中的病因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在脑梗死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的活性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AT-Ⅲ、PC水平[(82.9±13.2)%、(86.5±19.5)%]低于正常对照组[(103.5±23.5)%、(102.5±20.1)%](均P<0.05);脑梗死组稳定期AT-Ⅲ、PC水平[(98.9±13.2)%、(97.6±19.5)%]与正常对照组[(103.5±23.5)%、(102.5±20.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外周血浆中AT-Ⅲ、PC活性水平降低难以成为脑梗死发病的始发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存在的抗凝作用降低对临床的抗凝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建汉族群体10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是基因组中广泛分布、高度多态性的一类分子标记,因此它是群体遗传学和法医血液遗传学高信息基因座的丰富来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了一些新的法医STR遗传标记,但缺少福建汉族群体遗传数据.笔者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技术(AFLP),首次对福建汉族群体D3S1358、D16S539、D2S1338、D8S1179、D21S11、D18S51、D19S433、vWA、TH01和FGA等10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进行研究,从而获得福建汉族群体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的变化。方法对50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抗凝血酶Ⅲ活性的检测。结果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及抗凝血酶Ⅲ活性与正常组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测定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d、3d、7d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其中21例同时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Ⅲ complex,TAT)。并与正常健康对照19名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TAT升高(P〈0.05),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TAT明显增高(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TT、PT、APTT无明显动态变化(P〉0.05),FIB含量入院后7d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普通凝血指标不能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TAT明显增高对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Heremans最早发现人类α_2-HS-糖蛋白(α_2-HS-glycoprotein),称为α_2-Z-球蛋白(α_2-Z-globulin)。Schmid及Burg继续研究,将其命名为Baα_2-糖蛋白(Baα_2-glycoprotein)。Schultze等根据这种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α_2)将其命名为α_2-HS-糖蛋白。H与S分别是Heremans与Schmid姓氏的第一个字母。α_2HS的分子量是49000道尔顿,由A、B两条多肽链组成,两链以二硫链共价结合。A链含282个氨基酸,有4个连接糖的部位,B链含27个氨基酸,只有1个连接糖的部位,即第6个氨基酸残基丝氨酸;与B链连接的糖侧链由涎酸、半乳糖及N-乙酰胺基半乳糖组成,用神经氨酸酶(ncuraminidase,NANA)脱涎酸,可使α_2HS的等电点由pH4.5~5.0提高至pH5.5,最近才报道。α_2HS的分离与纯化及其生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血脂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抗凝全血标本抗凝血酶Ⅲ(AT-Ⅲ)与全血黏度进行检测,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采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86例高血脂患者和186例健康体检者抗凝全血标本,按说明操作CS-5100凝血分析仪和ZL-9600C血黏度分析仪进行标本检测,测定AT-Ⅲ和全血黏度。结果高血脂组和健康组AT-Ⅲ与全血黏度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与全血黏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