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单离子通道阻断剂多非利特以及多类离子通道阻断剂索他洛尔、伊布利特、阿齐利特、替地沙米、决奈达隆和氨巴利特等药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作用,并就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 《华北国防医药》2000,12(4):229-233
社会的老龄化使心房颤动(房颤)患增多,房颤不仅降低患生活质量,降低心脏功能,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致残致死率高的血栓栓塞症,因此房颤已非一般心律失常,而是一亟需解决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黄建梅 《河北医药》2006,28(11):1096-1097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般人群发病率为0.4%.近年来,国内陆续发表了国人房颤的流行病学数据.美国有超过200万房颤患者,而中国的房颤患者在800万以上[1].其危害不仅在于发作时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包括其可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恢复窦性心律一直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探索的课题,药物复律对于阵发性房颤和部分持续性房颤取得了一定疗效,对于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副作用难以耐受的阵发性房颤,近年来非药物性治疗取得了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复律是最常用的复律方法。应根据心房颤动类型、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引起心房颤动的基础疾病、左心功能等选择正确的治疗策略和合适的复律药物。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常伴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酒精作用等,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人中,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生率增近1倍;55~64岁人群每年新增0.2%-0.3%,而85~94岁人群每年新增3.5%。房颤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因此,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根据其持续的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3大类[1],即3P分类法.不同的类型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起搏器植入等,特别是射频消融治疗为房颤的根治带来希望[2].但由于非药物治疗对医院技术条件的要求,所以目前对于基层医院而言药物治疗是临床最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研究心房颤动的分类与治疗,根据不同的分类拟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避免应用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在多种治疗的方法中选择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而最大程度上终止房颤,减少致残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向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69-1169
乙胺碘呋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心律失常20多年。将其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房颤)并对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及QT间期变化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并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律失常。成年人发病率为0.3-0.4%,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牢也升高,60岁以上为24%,75岁以上超过10%。病因中高血压、冠心病居前二位,风心病降至第二位,三者占房颤总数的3/4以上。房颤危害:①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②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输出量至少减低25%;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不同的心律失常病症中,心房颤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心房颤动不但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于患者来说,这都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本文主要对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药物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洪旗 《河北医药》2009,31(20):2793-2794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0.8%,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0.5%,80岁以上的可达6%,甚至高达10%。房颤和心力衰竭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中最值得关注的热点,目前对房颤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本文从房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两方面综述如下。1发病机制1.1两种经典假说多发子波折返假说由Moe等于1959年提出,认为当折返波在心房内传布时其波阵面发生碎裂,产生能自我维持的多个子波,这些子波的数量与心房的不应期传导速度及受累心肌的体积有关。该学说能很好的解释房颤能持续很久的原因。局灶机制假说(异位局灶自律性增强/单折返环激动)[1]认为起源于心房局灶的快速激动即可以导致房颤,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心房颤动的分类(ESC/NASPE制定)心房颤动分为以下几类:(1)初发性房颤(Ini-tial event):为首次发生的房颤,不论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终止。(2)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指房颤的持续时间小于7d,一般小于48h,多为自限性。(3)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指持续时间超过7d的房颤,持续性房颤可以是首发的房颤,也可以由阵发性房颤发生、发展而来。持续性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经过治疗(药物复律或电复律)可以恢复窦性心律。(4)永久性房颤(PermanentAF):为复律失败或复律后24 h内又复发的房颤。可以是房颤的首发表现,也可以由反复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前收缩,占心律失常第3位。4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见,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可出现或加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因此需要尽快减慢心室率并尽可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这对缓解患者症状、保护心功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2001年3月至2005年6月我院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36例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患者的情况,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神经症的临床分类及其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哲石 《世界临床药物》2009,30(10):625-631
神经症是一组轻度脑功能失调障碍,常由心理社会因素和个人素质共同作用而发病。其药物治疗时间通常需半年,甚至更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认知行为等心理治疗。本文就神经症的临床类型、临床特征、临床治疗策略及抗焦虑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5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临床试验显示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抑制室性异位心律 ,但并不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猝死危险。相反 ,由于这类药物负性肌力及促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死亡率增高。因此对无症状、非持续性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不主张积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北方药学》2011,8(8):16-1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治疗仍然是医学界面临的挑战。药物是心房颤动一线治疗的首选。华法林、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可降低卒中率,但是长期服用其副作用明显,目前正在进行的房颤抗栓治疗临床评价的新型抗凝药包括希美加群、达比加群酯以及利伐沙班等,其疗效与华法林相似;出血等并发症更少;与食物药物无相互作用、不用监测等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18.
1房颤病因 心房颤动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心律失常。房颤可能与急性、一过性病因有关,包括饮酒、外科手术、电击、心梗、心肌炎、心包炎、肺栓塞或其它肺部疾病和甲亢或其它代谢紊乱。与心房颤动发生有关的特殊心血管疾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大部分为二尖瓣疾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特别是患有左室肥大时。另外,心房颤动可能与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窦房结疾病室性早搏等有关,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能成为心房颤动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f ibrillation,CA F)不易转复为窦性心率,容易复发,且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如何及时合理地诊治慢性房颤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中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慢性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卒中和外周栓塞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降低卒中率,但目前华法林临床应用不足。正在研究或已经上市的新型抗栓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和阿派沙班等可能革命性的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