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平 《心理与健康》2007,(12):21-21
我在美国打洋工的时候认识了我的美国邻居彼特。他30岁,身材魁梧,一年四季穿着一身牛仔服。一天我去超市购物,在街边看见了彼特,他正在为路人演奏小提琴。真没想到彼特居然在这里卖艺。为了顾  相似文献   

2.
检讨失败     
有一位美国电影制片人,在他未成功之前,先后被三家公司革职。虽说早几年他曾在好莱坞晋升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第二号人物,然而,他建议摄制的《埃及妖后》卖座奇惨,接着,公司大裁员,他首当其冲被裁掉了。  相似文献   

3.
1983年,一个台湾小伙子准备在美国投身电影事业。但他没有足够的金钱和经验,小伙子唯一的资本就是他对电影事业满怀激情,对自己  相似文献   

4.
正在20世纪,有一个男孩出生在美国的贫寒农村,他的母亲患有抑郁症。这个男孩从小就有一个信念,他认为自己的出生是对抑郁症母亲的安慰。事实上,他后来真的成了这个家族的荣耀:他为美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他的理念影响范围不仅仅限于心理学领域。他,就是认知行为治疗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贝克。认知行为治疗(以下简称CBT)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有很多的循证医学证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华盛顿市17街的拐角,有一位名叫卡尔洛斯的食品小贩,近日因病去世。他的逝去,令许多顾客为之惋惜,人们怀念他。不仅如此,他还享受到"名人"般的待遇《华盛顿邮报》在头版的位置,刊登了他的讣告和故事。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贩,何以在身后获  相似文献   

6.
电影《飞行者》讲述了美国著名飞行家霍华德·休斯传奇的一生。飞行家霍华德是19世纪美国的风云人物,但他一直有很严重的强迫症,在他陷入困境、几乎变成一个"废人"时,正是女友爱娃的鼓励,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可见,家人和伴侣的关爱对克服强迫症状的重要性。那么,在和强迫症病人相处的过程中,家属如何用自己的爱来陪伴强迫症病人呢?以下是笔者对强迫症家属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到强迫症家属。  相似文献   

7.
克鲁姆博士是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一位教授。有一次,他去耶鲁大学出差,晚上,他在房里看到电视预报说附近地区将有一场大雪。他心里一动,心想有人说雪花落在水里是喧哗嘈杂的,我为何不  相似文献   

8.
《校园心理》2008,6(4):22
<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讲述了自己在2004年心脏手术时的所见所想。原来,在手术过程中,他受到了神秘死亡梦魇的折磨。克林顿承认,自己的身体状况在手术前极其糟糕。尽管其新闻秘书发表了比较乐观的声明,但美国前总统当时还是"处于死亡边缘"。他说:"医生担心我的心脏病会在他们成功做完手术前再度发作。"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原来是一名医生。他认为,精神是生命的支柱,一个人精神上被摧了,那他的生命也就变形了。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一些病人是被吓死的,加德纳因此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精神里。  相似文献   

10.
有人悲观地说: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病学中的位置好似癌症在医学中一样,诊断宛如判决。有的患者家人在得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后,非常失望地说:他怎么会得这种病,我宁愿他患的是白血病。医生告诉他,白血病可能危及性命。家人仍然希望他患的是白血病,不愿接受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也许是他们看到过某些患者的不幸处境,也许是他们接受了一些错误的认识。 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上的情况,中国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情况。在美国有40万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其中至少三分之一以上是精神病患者。这些患者中,不少是精神分裂症。在美国,大约4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得到过适当的治疗,他们有更多的暴力行为。和普通人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容易  相似文献   

11.
最近,前美国第四十届总统里根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告诉人们,他是数百万美国早老性痴呆者之一。他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对早老性痴呆症的警惕,并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罹患此病的个人和家庭。据美国一九八○年对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调查中患痴呆的占人口的百分之十二。所  相似文献   

12.
阿冰 《心理与健康》2004,(12):39-39
伊尔·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他勇敢、勤奋、功绩卓越,创造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时说:"小时候,我们家很穷,父母都是靠出卖苦力为生。那时,我父亲是一名水手,他每年都要往返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之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也许一生都会像父亲所工作的船只一样,漂泊不定。" 布拉格九岁那年的一  相似文献   

13.
单克锋 《校园心理》2006,4(8):27-27
他12岁随亲戚到美国读书,开始边工作边读书。他曾经做过18份工作:卖过菜刀,卖过汽车,卖过巧克力,当过餐厅服务员……在他20岁的时候,他的存款还是零。  相似文献   

14.
细化理想     
在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一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男孩,在14岁之前,他一直没有见过什么世面。15岁那年,他自拟了一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计划表,表上详细地开列了他立志要在一生中完成的大事——××年,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公认的现代细胞遗传学之父徐道觉先生于2003年7月9日病逝,享年86岁。 徐道觉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硕果累累。199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刊登他的长篇自传时曾列出他发表的338篇论文题录,2001年1月他在私人通信中说他已“发表了近400篇论文”。他在各个研  相似文献   

16.
甘美伦教授(Prof John Roderick Cameron)是国际上知名的医学物理学和放射学专家。他于1979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了“花灵顿、丹尼尔斯教授”(Farrington Daniels Professor)这一以名教授名字命名的教授衔。1980年,他获得了美国古烈茨奖(Willian D Coolidge Award)。甘美伦教授于192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现年59岁。  相似文献   

17.
<正> 美国临床解剖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Anatomists,简称 AA-CA)成立于1983年,他的宗旨是积极致力于发展临学解剖学的科学,并着重强调临床解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今年5月26~2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 Stan-ford 大学医学中心召开了第五届的美国临  相似文献   

18.
出生在美国,15岁开始作曲写歌,19岁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23岁成为金曲史上最年轻的得奖人的台湾艺人王力宏,一直对“优质偶像”称号很淡然。他说自己以音乐作为毕生的事业,并不是为了当什么偶像。当他人把他的成功归于他的运气和富有的家庭背景时,他说他的成功在于从小就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创造自己,努力做一个优质的自己。  相似文献   

19.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我国著名生化学家、医学教育家、国家高教一级教授、我刊主编梁之彦博士逝世。梁之彦教授是中国医学生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生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术造诣很深。他早年从事肌肉组织生理学、细胞膜通透性和内分泌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美国耶鲁大学时,发表在美国内分泌杂志上的论文,曾获耶鲁大  相似文献   

20.
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等许多著名歌剧院,都曾多次邀他加盟执棒。一次,他去欧洲参加音乐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