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全部经过急诊复苏治疗,生命体征改善后收住入院,对合并危及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的12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全部患者人ICU,按照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要求进一步监护治疗,选择时机手术固定骨盆和四肢骨折。结果经过8—42个月随访,36例患者成活31例,死亡5例。所有存活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65—78分,平均66.6分。死亡患者中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颅脑损伤2例。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损伤控制理论在创伤骨科救治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王敬博  金鸿宾 《中国骨伤》2009,22(7):563-566
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观念正在从早期全面救治向损伤控制治疗转变,其原因为严重创伤可引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以白细胞介素-6、血清降钙素原为代表与炎症反应有关的标记物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可导致患者体温降低、酸中毒和凝血机制异常,进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长时间的手术治疗可视为二次打击,加重患者的病情。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股骨干骨折急性期以外固定治疗为宜;骨盆骨折以外固定架固定为主,对难控制骨盆部出血的患者可行直接手术止血、骨盆动脉造影和栓塞、骨盆填塞止血;脊柱骨折早期治疗的目的是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脊髓的二次损伤,开放性脊柱损伤要注意相邻重要脏器损伤的治疗,同时要预防感染的发生。早期手术治疗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全部经过急诊复苏治疗,生命体征改善后收住入院,对合并危及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的12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全部患者入ICU,按照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要求进一步监护治疗,选择时机手术固定骨盆和四肢骨折。结果经过8~42个月随访,36例患者成活31例,死亡5例。所有存活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65~78分,平均66.6分。死亡患者中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颅脑损伤2例。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DCO)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应用DCO方法指导治疗的15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2003年1月~2006年1月未采用DCO方法指导治疗的15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治疗组中5例骨盆骨折以外固定支架作为终极手术治疗,10例一期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待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二期采用切开复位方法治疗。“开书状”骨盆前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不稳定后环骨盆骨折采用骶髂螺钉、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内固定,骨盆前后环均有严重损伤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微创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一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治疗组13例患者存活,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腹腔感染1例,股骨骨折骨不连1例,骨盆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2例。对照组10例患者存活,5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其中2例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死于重度感染。结论将DCO应用于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迅速有效的、旨在抢救生命的整体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付常国 《中国骨伤》2015,28(5):399-403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al resuscitation,DCR) 在救治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8例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1~51岁,平均32.5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16例,C型12例;ISS评分32.0±3.4.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手术的同时应用DCR策略救治。即入院时迅速采用小容量平衡盐液维持收缩压80~90 mmHg,同时急诊Ⅰ期简易清创、外固定支架或捆绑带固定骨盆,优先处理胸腹部合并伤。四肢骨折临时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等。手术控制出血后快速容量复苏,按照悬浮红细胞(RBC):血浆(FFP)=2 U:1 U~3 U:2 U的比例给予血浆综合救治。记录休克纠正前的平衡盐液用量及输血量,观察血清乳酸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结果:5例入院后4~15 h抢救无效死亡(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3例休克均在伤后1.6~4.3 h纠正,平均2.4 h.Ⅰ期手术持续时间(78.2±10.3) min.平衡盐液平均用量(3 798±340) ml,输入悬浮红细胞14~18 U,新鲜冰冻血浆(FFP)(1 267±58) ml(1U FFP=100 ml);9例输注血小板(PLT) 8~12 U.乳酸清除时间(11.4±2.1) h,PT、APTT恢复时间(4.3±0.8) h.监测电解质及酸碱无失衡。复苏成功率约82.2% (23/28).结论:DCR整合了损伤控制性手术、允许性低血压(或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止血性复苏等主要环节,是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胰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集本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符合DCS纳入标准的28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85.7%)痊愈出院,2例(7.1%)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死于术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l例死于术后拒绝治疗。结论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挽救生命,控制出血和污染、充分引流、保存胰腺功能,病情稳定后再做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严重胰腺外伤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点及处理方法,给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1996—2000年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潜伏朋3—15d,发病急骤,进行性低氧血症,死亡率高。抢救不及时容易危及生命,本组抢救成功率88.57%,死亡率11.43%。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临床过程凶险,呼吸道的气管前瞻性切开及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运用腹膜外骨盆填塞术联合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血流动力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运用早期腹膜外骨盆填塞术联合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5例血流动力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38~56岁,平均(44.0±1.2)岁.骨折根据Tile分型:B1型3例,B2-2型2例;C1-1型1例,C1-2型2例,C1-3型2例,C2型3例,C3型2例.15例患者均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且均采取急诊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与腹膜外骨盆填塞术.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的红细胞输注单位数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少,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30~40 min,平均(32.0±2.6)min.5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时间为术后1~7 d,平均(72.0±4.2)h.在收缩压、脉率、血红蛋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输注单位数等方面,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和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流动力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尤其是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者,急诊行腹膜外骨盆填塞术联合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可以有效控制骨折端与骶前静脉丛的广泛渗血,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骨折早期损伤控制骨科(DCO)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救治42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21~ 62岁,平均39.2岁.其中2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1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失血或创伤性休克,创伤严重度评分平均为34分.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然后进行复苏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病情稳定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终确定性手术方案. 结果 本组患者死亡2例,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颅脑外伤,死亡率为4.8%.发生并发症4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l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部感染2例.除死亡2例外,4例失访,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6个月.最终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2周. 结论 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骨折早期DCO中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有利于多发骨折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目的: 探讨用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特点及具体方法。方法: 根据骨盆骨折稳定性的Tile创伤分类, 对不同的创伤类型应用相对应的作用力进行固定,达到消除骨盆骨折移位、稳定骨盆环的目的。结果: 本组 13例, 1例未随访, 12例获得平均 23. 4个月随访, 7例均获得骨性愈合, 恢复原有工作, 3例良好, 2例可, 总优良率为 83. 3%。结论: 外固定术具有创伤小, 操作简单, 不增加损伤等优点。对于骨盆后侧韧带保持完整的B型骨折, 由于外固定架与后韧带群的协同作用, 因而能形成可靠固定。对同时存在垂直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 骨外固定术可稳定骨折块, 减少出血, 从而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 为早期复苏赢得时间。骨盆外固定支架是治疗B型骨盆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外伤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段治疗各科肝外伤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治疗89例,非手术治疗9例(其中中转于术2例),结果 治愈91例,治愈率94.7%,死亡5例,死亡率5.3%,3例死于肝内血管损伤大出血,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Ⅰ级肝外伤,可采取非手术治疗,Ⅱ级血流动力学稳定呵行非手术治疗。Ⅲ~Ⅵ型肝外伤,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胰腺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符合DCS纳入标准的34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应用包括迅速控制出血和污染、临时关闭腹腔等简单快速手术,经ICU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31例(91.2%)痊愈出院,3例(8.8%)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胰瘘8例(23.5%),通过引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对于符合DCS纳入标准的严重胰腺损伤患者应积极按照DCS原则,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处理,以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43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4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男27例,女16例;年龄12~7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40例。骨折按Tile分型,B型损伤10例,C型损伤33例,均应用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结果:2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颅脑、胸、腹脏器损伤死亡。41例患者痊愈,随访6个月~3年6个月,优29例,良10例,尚可2例,优良率88.37%。轻微跛行步态9例,较严重者3例;活动后腰骶部疼痛者1例。X线复查,骨盆倾斜5例,骨盆旋转1例。结论: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不仅能控制骨盆出血、缓解疼痛、方便护理、安装简便,而且还满足临床腹部手术需要,在辅助牵引下还能作为大部分骨折的终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骨盆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及早期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例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患者急诊应用外固定架固定,X线辅助下于髂嵴两层皮质骨板之间穿针,闭合复位固定骨盆环,视情况不追求一期复位效果.结果 2例因多发损伤死亡,另外14例复苏后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减轻.10例外固定持续至骨折愈合拆除,其中3例于术后3~10 d予以二期复位及外固定架调整;4例进一步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 外固定架可以作为早期复苏措施的一部分,快速有效地稳定骨盆环,便于合并伤的诊查处理,急诊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附8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总结近11年收治的86例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手术治愈69例(80.2%),非手术治愈11例,有36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治疗中死亡6例(8.7%),主要死因为大出血,急性呼吸窘迫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笔者认为手术是创伤性肝破裂治疗的主要方法,快速有效复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提高治疗成功率,非手术治疗仅适用Ⅰ~Ⅱ级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纯性轻型肝破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DCO技术治疗的4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一阶段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进行其他简化手术、控制致命性大出血;第二阶段行ICU复苏治疗;第三阶段行确定性修复重建手术。结果 2例死亡,4例未随访,37例平均随访23.6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5例,总优良率81.1%。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病情较重,采用DOC技术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征(ARDS)。方法:回顾36例该类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颅脑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达30.6%。结论:应重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严重骨盆骨折的救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目的报道严重骨盆骨折的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1994年4月~2002年3月106例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骨盆骨折主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69例,占65.1%)及坠落伤(31例,占29.3%)。106例中,87例生存,19例死亡,死亡率为17.9%,其中10例死于出血性休克,4例死于严重脑外伤,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骨盆骨折手术治疗32例,优良率达91.7%。结论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院前急救十分重要,要及时处理严重合并伤,积极行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SICU 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4h内液体复苏量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各86例。A患者给予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B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A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AKI持续时间、肌酐峰值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使用率均较B组有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CRRT使用时间、机械通气率、开腹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AKI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肌酐峰值,减少CRRT的使用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较充分性液体复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英泽  李明 《中国骨伤》2011,24(2):95-98
骨盆骨折属高能量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21%,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31~40岁;约5~20%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髂动脉的钝性损伤可达3.5%;骨盆后环骨折46%~64%合并神经根损伤。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可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出血处理不当,可继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