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血清miR-21是否可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以miR-16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21在40例结直肠癌患者、29例良性结直肠疾病患者和2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血清miR-21在良性结直肠疾病时表达量无显著升高(P>0.05);与健康体检者和良性结直肠疾病患者比较,血清miR-2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量皆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1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61,特异性为69.3%时,敏感度为75%.进一步分析显示,血清miR-21表达量与患者性别、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miR-21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具有肿瘤特异性;血清miR-21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生态营养在结直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生态营养应用于结直肠手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32例结直肠中等以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生态营养组和普通营养组,每组16例.术后3d给予相应的肠内生态营养或普通肠内营养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胃肠道症状、腹泻及腹泻评分、菌群比例、感染状况指标、免疫学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 ①术后两组患者总腹胀天数/总观察天数(5/80 vs 17/80)、总腹痛天数/总观察天数(5/80 vs 17/80)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总腹泻天数/总观察天数(2/80 vs 13/80)、总腹泻人数/总人数(1/16 vs 6/16)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态营养组术后第6d的腹泻评分低于普通营养组(13.25 vs 19.75,P<0.05).③生态营养组患者术后菌群比例(杆菌/球菌)均比普通营养组高,其中术后第2次检测时(术后5~6d)菌群比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感染状况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结直肠术后患者治疗中应用生态营养可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减轻腹泻严重程度;纠正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仿真内镜在大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内镜(CTVE)的在大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临床高度怀疑大肠疾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结果与纤维结肠镜对比.结果 62例行CTVE检查同时全部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大肠癌患者45例,多发息肉5例,多发憩室3例,结肠癌合并多发息肉4例,未见明显异常5例.其中55例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结论 CTVE诊断大肠疾病准确率高,多种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可全面评价结肠本身及肠道外的情况,且无创、操作简单,是纤维结肠镜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应用 MC_s 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通过 ABC 免疫组化方法,对51例大肠癌、60例大肠息肉、16例慢性炎症性大肠粘膜及20例正常大肠粘膜标本进行 MC_5抗原表达研究,显示大肠癌中 MC_5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为100%;大肠腺瘤中的阳性率为70.73%,且阳性率随腺瘤异型程度的增加而上升;而在炎性及正常粘膜中,MC_s 抗原均未见阳性表达。结果表明 MC_s抗原在大肠正常粘膜、腺瘤和癌肿中有着呈递增趋势阳性表达,支持在肠粘膜正常-异型增生-癌变序列变化理论,证实 MC_s 抗原是一个具有很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大肠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外大抗原(large externla antigen,LEA)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大肠癌,大肠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技术,将单克隆抗体ND-1和抗CEA抗体分别对不同分化的大肠癌与大肠非癌患者血清进行LEA和CEA的检测。结果:LEA的阳性率在高、中分化大肠癌为91%和84%,与低分化大肠癌的1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大肠腺瘤的63%与炎性息肉的7%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EA的阳性率在大肠腺瘤与炎性息肉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分化癌的72%与低分癌的26%之间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EA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肿瘤相关抗原,可作为高、中分化大肠癌及大肠腺瘤患者有病变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腺瘤性大肠息肉的中药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北平  赵喜颖  刘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718-2720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药干预对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140例,根据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虚湿瘀组(A组)、湿热瘀阻组(B组)和气滞血瘀组(C组),每组再根据服不服用中药分为两个亚组:中药治疗组(A1组)和非中药治疗组(A0组)、中药治疗组(B1组)和非中药治疗组(B0组)、中药治疗组(C1组)和非中药治疗组(C0组),治疗周期为6个月,1年后复查肠镜。结果 A1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总平均症状积分为(3.00±0.96)分,治疗后为(0.87±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腺瘤性大肠息肉个数与复发率呈正相关(r=0.191,P<0.05)。6个亚组复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1(9.1%)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值化免疫便潜血试验对诊断大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01~2011-08间行数值化免疫便潜血检查及化学法便潜血检查病人共251例,并行大肠镜检查结合病理确诊。结果数值化免疫便潜血法和化学法对结直肠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7/57)和84.2%(48/57),P<0.05;大肠息肉分别为38.6%(32/83)和10.8%(9/83),P<0.05;炎症性肠病分别为100%(31/31)和80.6%(26/31),P>0.05;非特异性肠炎分别为86.8%(33/38)和73.7%(28/38),P>0.05。正常大肠者分别为2.38%(1/42)和19.0%(8/42),P<0.05。结论数值化免疫便潜血试验对诊断大肠癌和结肠息肉优于化学便潜血法,假阳性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