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自动定量静脉采血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动定量静脉采血器 (简称采血器 )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检验采血新产品。由于其操作简便、干净安全、准确可靠 ,正为各医院普遍应用。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时有各种问题发生 ,影响了标本的顺利采集。下面仅就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1 溶 血1.1 原因 :空置的采血器负压相对较大 ,采血初始 ,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 ,红细胞相互撞击可致破裂 ,临床偶见溶血。1.2 措施 :采集血标本时 ,倾斜双向采血针采血器侧针头 ,使其靠近采血器侧壁 ,血液沿管壁缓缓流下 ,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2 漏 血…  相似文献   

2.
血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标本检验前的诸多因素均可使红细胞成分遭到破坏,产生溶血,从而使检验结果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将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对策综述如下。1血标本溶血的原因1·1穿刺操作不当①操作者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抽血时负压过大,出血速度过快,使红细胞在通过针尖时受破坏造成溶血。②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③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也可造成溶血。④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直接造成红细胞的相互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或注入试管时产生气…  相似文献   

3.
静脉采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静脉穿刺采血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会造成某些抽取的血液标本不合格,在检验人员对反馈的不合格血标本中,发生红细胞溶血的占80%.红细胞溶血严重干扰了血标本的检验[1],对引起红细胞溶血的原因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有形成分,其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并协同维持酸碱平衡.红细胞的代谢速度取决于保存温度,由于血液在0℃以下时红细胞周围有冰晶形成,易刺破红细胞膜或损伤红细胞内部结构而引起溶血,因此目前通常在4℃条件下保存红细胞[1].固定温度条件下随着保存时间延长红细胞过氧化反应增强,保存损伤作用增加,衰老红细胞使血流不畅,细胞破裂后释放毒性物质,临床输注后易导致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血栓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使外伤病人的死亡率增加等[2].血液过氧化作用是造成血液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溶血即指标本因为采集、运送、分离、保存等过程中出现红细胞体外破裂的现象[1],血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45%,在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过程中,若不慎出现溶血,则影响临床的检验及疾病诊治。本组研究采用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对照的方法,探讨溶血对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汇报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2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  相似文献   

6.
20例血钾标本溶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现将我院20例血钾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如下。一、穿刺较困难,抽血不顺利而血泡沫多,并将血沫注入试管或来去针头也未缓慢地沿试管壁注入试管中所至红细胞破坏的有12例。二、抽血之前,前臂肌过度伸屈收缩,抽血时应用止血带过久或用手拍打血管,使前臂组织过度淤血缺氧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的有4例。三、试管或针管不干燥或针头內存有液体所至溶血的有3例。四、由某种原因使血标本的血清未及时分离出来的占1例。讨论:1.血标本气泡壁上附着有许多红细胞,气泡破裂时其表面张力降低,气泡壁的上述红细胞也可因张力改变而破裂;致使红细胞内的钾离  相似文献   

7.
溶血是由于红细胞细胞膜遭到破坏,释放血红蛋白入血浆导致的,采血过程中对红细胞的破坏可造成溶血.标本溶血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重度溶血还需重新采集标本,延误了诊疗时机,造成不良后果.2009年8月~2010年7月,我院对71例溶血标本进行分析,总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溶血和带血细胞标本对HBsAg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实验来观察不同程度溶血和带血细胞标本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用90例健康献血者的HBsAg为阴性的血液标本,人为造成不同程度的溶血和加入不等量的红细胞,再用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通过对结果的观察来分析溶血和带血细胞标本对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的干扰程度。结果当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10g/L或红细胞浓度大于或等于0.125×10^12/L时,42%以上的标本吸光度值均大于临界值(P〈0.01)。结论当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10g/L或红细胞浓度大于或等于0.125×10^12/L时,标本对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有影响,可造成标本假阳性。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化检验工作中,一些物理或化学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标本的溶血,如抽血负压过大、水浴温度过高、冰冻、离心速度过快、振荡过强或血液接触到表面活性剂、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溶血,必会导致红细胞内的成分游离并进入血清,造成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10.
在新生儿血液标本,血红蛋白病病人和经过某些治疗后的病人的血液标本中,常会有抗溶血红细胞(RRBC),在这种情况下,采用CD-3200的一般病人模式,其WBC结果一般会错误地高于其真实值.这是因为:CD-3200溶血剂对红细胞的溶解速度是缓慢的,在为白细胞计数规定的时间内,不足以溶解抗溶血红细胞.  相似文献   

11.
溶血对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血站和医院对献血者检验血液时,常留置血清标本,但在采集血液标本后若不及时将血清分离出来,或分离血清方法不当都会导致溶血。关于溶血标本对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瞿德敏等已作过报道,但是否会影响抗-HCV的检测结果,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应用机械溶血的方法,对照检测了溶血和非溶血标本的抗-HCV,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鉴于红细胞的脆性较大,血液标本采集、运输、分离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均可引起标本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笔者对溶血的原因、发生机制、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医学的进步,开展的检验项目也日益增多,临床上需取静脉血标本的数量也随之增多。但护士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所采得的血液标本常出现溶血。这不仅延误诊断、影响治疗,也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造成溶血的原因除了因为针头过细或推血速度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溶血对血细胞分析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与住院患者37例(均无脂血、黄疸或溶血),把无溶血标本在KX-21进行计数,记录结果作为无溶血结果,然后用注射器抽取混匀的抗凝血再用力打入试管3~5次,人工造成标本不同程度的溶血现象,再次混匀标本上机测定,作为溶血后的结果记录下来.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溶血与不溶血结果作配对t检验.结果 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计数(MON)、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SD值(RDWSD)、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压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溶血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WBC)、中性分叶(Gron)、血红蛋白(Hb)溶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血会对血细胞计数产生严重干扰现象,通过简单离心能够观察标本是否溶血,严禁用溶血标本做血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很多。但在我国Rh免疫者抗体作用于胎儿红细胞造成高胆红素血症较办步见,由于检测手段的缺乏,临床上往往易忽视Rh系统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使胎儿死于宫内,我中心自1991年接收疑难标本以来,陆续收到过这方面的标本,其中确诊为Rb系统的HDN4例.我们配合临床进行有效治疗.均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医学会科学部曾指出,由于病人和标本采集因素引起的“不正确化验结果要比化验室中的变化或错误更多见”。可见,正确地采集血液等标本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谈谈怎样正确采集血标本。一、严防溶血标本溶血是常出现的问题,而溶血的标本对许多检验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严重溶血时,甚至会导致标本废弃。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血液地面模拟高空坠落前后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来验证血液高空坠落包装捆绑的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方法将当日采集的12袋新鲜全血进行地面模拟高空坠落试验。肉眼观察标本是否溶血,并比较高空坠落试验前后全血中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渗透脆性(ROF)。结果高空坠落试验前后未见标本溶血,RBC、Hct、FHb、TK、ROF均在正常范围内,且高空坠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血液高空坠落对新鲜全血中的红细胞相关指标无影响,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白细胞滤除方法及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选择并建立合适的操作方法,降低溶血率.方法 采用采血袋与滤器一体的多联采血联袋.将采集的全血分2个阶段,分别采用直接混匀过滤和少量血浆浸润滤盘法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观察不同制备方法、24h内的血液与储存24 h后的血液过滤后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结果 少量血浆浸润滤盘法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溶血比例明显低子直接混匀过滤法;储存24h以内和24h以后过滤的红细胞溶血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24 h内采用少量血浆浸润滤盘法能有效降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因溶血而造成的血液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杜菁  王昊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9):4448-4449
选取收治的125例由于抽血或其他原因导致生化标本溶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患者溶血前后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与溶血前相比,患者溶血后血液样本中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酸转肽酶、尿酸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血清葡萄糖与溶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可对临床上相关生化检测指标造成一定的干扰及影响,临床生化检测工作应避免对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以提高生化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将格尔木采集的血液运往西宁全过程的血液质量分析,探讨青海高原地区影响血液运输的因素。方法格尔木地区驻军部队集中采集的血液运输至西宁后,部分血液出现了轻微溶血,针对造成溶血的原因通过排除法进行分析。结果高海拔地区献血者红细胞代偿性增高会使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加之大气压强的迅速改变,造成运输过程中发生溶血。结论通过对高海拔地区采集的血液因客观原因在长途运输时部分血液易发生溶血的分析,增加了对高原地区血液运输的认识,希望得到更多高原地区血站高海拔血液运输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