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ivinA,ACTA)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10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CT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HA、LN、PCⅢ含量。其中35例做肝组织活检,进行HE染色。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组及肝硬化组ACT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AC-TA水平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HA、LN、PCⅢ含量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CTA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339-1341
目的对各型肝炎及活动期肝硬化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与综合分析,以确定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方法对190例各型肝炎患者行肝纤维化四项即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Ⅲ型前胶原肽(typeⅢprocollagen PCⅢ),层粘蛋白(laminin LN),及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 Ⅳ C)及PGA指数即PT(凝血酶原时间),APOA1(载脂蛋白A1)、CGT(r-谷氨酰基转移酶)等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的检测,同时进行B超检查。首先根据病史、肝功能、B超对患者进行分类,然后将所测定各项结果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χ^2检验确立统计学意义,分析各类型患者的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结果急性肝炎中,HA、LN、PCⅢ、ⅣC均有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此四项指标与肝脏炎症活动有一定相关性。PGA指数无明显改变;慢性轻度肝炎时,HA、LN、PCⅢ、ⅣC仅轻度增高,PGA指数也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慢性肝炎中、重度及活动性肝硬化时PGA指数和HA、IN、PCⅢ、ⅣC均明显升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并以HA为最高,提示HA为诊断纤维化最敏感指标;同时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B超部分提示弥漫性肝损害,其中肝纤维四项明显升高。考虑有早期纤维化的存在。结论我们认为联合PGA指数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及层粘蛋白(LN)水平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SSS)中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计分方案对温阳中药肝之福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大鼠实验的病理组织共73份标本进行半定量计分,同时检测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不论与肝脏炎症活动度还是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联合检测HA、LN及PCⅢ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透明质酸酶(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type Ⅲ procollagen PCⅢ)及层粘连蛋白(1aminin,LN)在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32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及LN水平,同时做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上述3个肝纤维化指标值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LN、PCⅢ可以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比单一检测的结果更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组(联合丹参治疗)60例,丹参组(单用丹参治疗)50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A、LN、PCⅢ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血清HA、LN、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最明显,优于丹参组及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肝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在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处在非急性发作期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检测,分成三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上述四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留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的sICAM-1含量;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纤维化四项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妥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含量。结果sICAM-1在乙肝患者的血清含量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阶梯样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清sICAM-1含量与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呈正相关(P〈0.01)。结论sICAM-1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动态检测肝纤维化进程。而且,sICAM-1也可以为临床肝纤维化检测提供非创伤性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V复制水平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及放免方法,同时对HBV-DNA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随慢性乙肝临床类型的加重,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逐渐升高(P〈0.01),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与HBV-DNA呈正相关(P〈0.05)。结论:HBV复制水平与肝纤维化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1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评价其对肝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40例患者全部进行肝组织活检,分析TGF-β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以及与HA、LN、PⅢNP、CⅣ四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GF-β1水平明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PⅢNP、CⅣ均呈正相关(P〈0.01)。(2)按炎症活动度(G)分组,TGF-β1在G1~G4组水平明显高于G0组(P〈0.01),但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在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性高于HA、LN、PⅢNP、CⅣ,可作为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卫国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6):549-549,507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ⅢNP)、Ⅳ型胶原(CⅥ)、透明质酸(HA)及层粘蛋白(LN)在慢性乙型肝炎与急性乙型肝炎检测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1例慢性乙型肝炎、49例急性乙型肝炎及20例健康人血清PHINP、CⅣ、HA及LN,对其进行t检验,观察三者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血清中PⅢNP、HA的水平在急性肝与慢性肝炎中有显著区别,慢性肝炎明显高于急性肝炎与对照组(P〈0.05),而CⅣ、LN,急慢性肝炎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ⅢNP、cⅣ、HA及LN水平对慢性肝炎有较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79例肝病患者及86名健康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层粘蛋白(LN)的水平。结果:上述三项指标多随病情进展而逐渐上升,慢性肝炎中型、重型及肝纤维化组的HA和LN较正常人和慢性肝炎轻型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而PCIII同样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A和LN及PCIII检测对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有较高的价值,是目前血清学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进展和病变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7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活检患的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进行检测,对肝组织进行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学诊断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项指标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在肝硬变阶段处于最高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亦一致,在纤维化分期S4水平最高,显示良好的正相关。结论 血清HA、PCⅢ、Ⅳ-C、LN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刘伟  赵伟 《江西医学检验》2001,19(3):141-142
目的 探讨血清HA、LN、PCⅢ、CIV联合检测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确诊早期肝硬化(A组)40例和慢性肝炎患者(B组)20例,抽静脉血用RIA法检测其血清HA、LN、PCⅢ、CIV;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A组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只有22(22/40)例。(B组)血清HA、LN、PCⅢ、CIV检测值的均数在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A组血清HA、LN、PCⅢ、CIV检测值均数明显比B组的高;A组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血清HA、LN、PCⅢ、CIV检测值的均数明显比病理检查确诊为非早期肝硬化患者的高;彼此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A、LN、PCⅢ、CIV是早期肝硬化较为可靠的非损伤性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滨 《山西临床医药》2014,(10):759-76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72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ANA,HA,LN,PCⅢ和Ⅳ-C水平,并与由年龄、血小板计数、γ-谷氨酰转肽酶及透明质酸四项指标构成的判别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数模型(FibroIndex)比较,同时与48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的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且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升高。结论:血清HA,LN,PCⅢ和Ⅳ-C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与AN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慢性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240例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组)及8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前Ⅲ型胶原(PCⅢ)、促甲状腺激素(TSH)、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3(FT3)、FT4。结果对照组中,≥45岁组的受检者血清HA、LN、CIV、PCⅢ水平明显高于45岁以下组,男性受检者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受检者血清TSH、T3、T4、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0.05)。随Child-Pugh分级级别的增加,肝纤维化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其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T3、FT3尤为明显。A、B、C级患者血清HA、LN、CIV、P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级患者血清T3、T4、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脂素(vaspin)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ASA)法对NAFLD组和对照组的内脂素及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P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进行检测,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NAFLD组内脂素显著低于对照组(0.76±0.45)g/Lvs(1.31±0.82)g/L;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PCⅣ、LN及HOMA-IRI显著高于对照组(136.42±36.32)μg/Lvs(98.16±23.71)μg/L,(95.33±37.63)μg/Lvs(69.26±29.16)μg/L,(75.52±32.56)μg/LVS(57.64±16.21)μg/L,(127.27±31.53)μg/Lvs(102.43±27.14)μg/L,3.19+1.23vs1.84±0.71(均P〈0.05);HOMA—IRI与PCⅢ、PCⅣ、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内脂素水平与WHR、BMI、FBG、TG、FINS、HOMA-IRI、PCⅢ、PCⅣ、HA和LN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降低,内脂素的表达在NAFLD患者肝纤维化与胰岛素抵抗进程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LD)、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蛋白(LN)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联合检测101例慢性肝病患者PLD、HA、PCⅢ、Ⅳ-C及LN的含量。结果:Ⅳ-C、HA、PCⅢ在慢性肝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是诊断肝纤维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血清“肝纤四项”检查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71-7371
目的分析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8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在肝炎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96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结果:各型肝炎患者TGF-β1水平较对照组都明显增高(P〈0.01)。随病情的发展,TGF-β1含量逐渐增高,HA、LN、Ⅲ.C、Ⅳ.C含量也明显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TGF-β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纤维化的程摩.左肝纤维化、肝硬化痛理过程申具有重要意义.TGF-β1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生化指标检测判断肝病进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铁蛋白(SF)、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联合检测对肝炎患者病变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以竞争性放射免疫法分析检测242例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SF;用循环酶速率法分析测定TBA;用速率法分析测定ALT。并设立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各组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SF、TBA、ALT7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血清HA、LN、PCⅢ、ⅣC和SF以中、重度慢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化升高最为明显,而TBA、ALT在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升高最为明显。结论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联合SF、TBA及ALT检测在判断肝纤维化程度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连续动态观察肝病进程是一组良好的指标,对肝病的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Ⅳ、LN测定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用RIA法检测血清HA、PC-Ⅲ、C-Ⅳ、LN的浓度。结果HA水平在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5),并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以肝硬化组最高,组间比较肝硬化显著高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组比较P〈0.05;PC-Ⅲ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C-Ⅳ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有显著性(P〈0.001)。组间比较以上各组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差别有显著性,慢迁肝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组比P〈0.01,肝硬化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比较P〈0.001,肝癌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比较P〈0.01;各组LN水平逐渐升高且以肝硬化组最高,与正常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组间比较肝硬化较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清HA、PC-Ⅲ、C-Ⅳ、LN联合检测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肝病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病情的动态观察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