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3·3·3认知策略训练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为3·3·3科研体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武汉市某普通小学同年级2个班的5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参加3·3·3认知策略训练,对照组儿童不进行相关训练;采用<中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试量表>对训练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数学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小学生数学能力蔗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数学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3·3认知策略训练可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是一项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综合性非药物干预效果,为老年失智的社区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江宁路街道社区老年人(年龄≥60岁)中,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筛选120名老年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12周的综合干预训练,由认知训练、有氧锻炼、放松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休闲娱乐、健康自我管理所组成的一种综合性干预训练方法;对照组不安排干预训练。干预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语言、注意、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及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定向力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认知领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非药物干预可以部分改善或维护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能够有效地控制老年失智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张妤  王晶  骆艳  吴汉荣 《中国校医》2012,26(7):481-483
目的研究3.3.3认知策略训练对小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为小学生心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武汉市1所小学同年级2个班58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儿童进行3.3.3认知策略训练,对照组儿童则不进行相关训练。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评定训练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后,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得分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的行为得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显示,男生实验组比对照组社会退缩行为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实验组各因子得分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3.3认知策略训练对儿童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对男生减少社会退缩行为有促进作用,但对儿童行为问题总的改变效果不明显,提示今后对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干预要综合进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交叉设计方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对90名小学生观察了不吃早餐与吃“标准早餐”(热量2.38MJ,蛋白质20g)时认知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以个体进行的、难度较大的数字快速记忆测验及反应时间的成绩,吃早餐成绩优于不吃早餐。集体法进行的剂量作业及译码、句子是非判断测验成绩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老龄化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认知功能受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在探索非药物干预手段预防或延缓老年认知功能衰退,其中认知功能训练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以通过训练延缓衰退。本文将重点介绍轻度认知功能受损(MCI)老年人认知训练的基本方法,并就其前景发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发展相关认知能力对数学能力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某城区普通小学一、二年级全体学生411名为被试,进行六项认知能力测试(正字法意识测试、语音意识测试、语素意识测试、快速命名能力测试、工作记忆测试、语音短时记忆测试)和一项智力测试;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研究该六项认知能力与低年级儿童数学成绩的关系。 【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语音意识是影响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水平的主要因素(一年级:t=6.892,P<0.001;二年级:t=2.491,P<0.05)。 【结论】 小学低年级儿童在阅读相关认知能力上主要发展语音意识,语音意识是影响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针对语音意识发展的训练可能会有效促进儿童数学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77-1378
目的探讨中医干预结合认知训练应用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给予脑络通治疗同时,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的ADL、MMSE、LOT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健康状况、社会职能、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干预结合认知训练护理应用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早餐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短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叉设计方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对90名小学生观察了不吃早餐与吃。标准早餐”(热量2.38MJ,蛋白质20g)时认知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以个体进行的、难度较大的敷字快速记忆测验及反应时间的成绩,吃早餐成绩优于不吃早餐。集体法进行的剂量作业及译码、句子是非判断测验成绩的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认知行为训练对多动症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多动症患儿105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感觉统合训练组55例、联合组50例。感觉统合训练组给予感觉统合训练干预,联合组在感觉统合训练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训练干预。完成瑞文测试(CR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续性操作测试(CPT)及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用量表。结果 联合组干预后CRT各项评分、完成总应答、完成分类、持续性应答、概念化水平高于感觉统合训练组,错误应答、持续性错误数水平低于感觉统合训练组(P<0.05)。联合组干预后错误数、漏报数少于感觉统合训练组,反应时间短于感觉统合训练组(P<0.05)。联合组干预后精神状态改善总有效率高于感觉统合训练组(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认知行为训练能提高多动症患儿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与生活能力训练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和内科接收的100例老年痴呆患者(年龄≥60周岁),根据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及生活能力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QOL-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中加入认知能力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了解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系统干预效果,为探讨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海德堡大学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翻译版,对整群分层抽取的贵阳城区823名二~六年级小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对量表得分等级为中下及较差的59名学生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数学能力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6,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学生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能力和总数学能力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979,38.636,62.819,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数学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干预方法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建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52-2254
目的:通过临床指导产妇参与互动式孕中晚期干预课堂教育,探讨其对增强产妇产时认知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在宜春市人民医院建卡并定期产检的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除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外,还在孕中晚期参加互动式分娩教育课程等,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比较两组认知行为情况、分娩方式(经阴道正常分娩率、剖宫产率、难产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互动式孕中晚期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的分娩知识认知能力评分(18.3±1.2)分、分娩态度评分(7.1±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产妇正常分娩率77.8%,剖宫产率15.6%,难产率6.7%,正常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难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176.5±57.6)m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孕中晚期干预能够提高产妇的认知行为,并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产妇的分娩结局,保护产妇自然生产的安全,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张炜 《家庭育儿》2020,(1):0076-0076
数学学科是学生在日常科目中接触最多的学科,要抓好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耐心和定力,因为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大多数遇到的数学难题都是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所以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解题速度会特别高,如果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和解题策略,然后再去仔细地进行问题分析,这样,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做题正确率都会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低氧训练,比较两组的独立生活能力、运动及认知功能。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FIM、 FMA、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间歇性低氧训练能够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减轻其认知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听觉训练联合头穴按揉对高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72例高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听觉训练,观察组采用听觉训练联合头穴按揉。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算答案回忆、心算答案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汉字旋转、双字词再认、汉字快速比较、数字快速拷贝等基本认知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算答案回忆(级)、心算答案回忆(分)、汉字快速比较、数字快速拷贝功能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各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间比较,观察组心算答案回忆(级)、心算答案回忆(分)、汉字旋转(分)、汉字快速比较(s) 、数字快速拷贝(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听觉训练联合头穴按揉能够有效改善高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认知训练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上海市某街道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筛查90名老年人,分为认知训练干预组和非认知训练空白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12周(24次)的认知训练,方法为认知训练课程与Lumosity脑功能锻炼软件相结合的综合性认知训练。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延迟回忆、定向力4个认知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注意、语言和抽象3个认知领域的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抽象、延迟回忆4个认知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结论 认知训练可以部分提高或保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南省小学生数学能力基础水平,为有效地进行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海南省1201名小学生,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修订的“中国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城乡小学生数学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各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女生;城市小学生空间-视觉与逻辑思维领域得分高于农村小学生;高年级较低年级而言,居于优秀和中上等级的比例升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依据城乡之间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模式运动干预联合认知心理干预对于慢性下腰疼(CLBP)患者的身体以及认知能力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选取80例CLB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治疗干预,观察组实施多模式运动干预和认识心理干预,分析两组在干预后的视模拟评分法(...  相似文献   

19.
肥胖对小学生体能影响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肥胖对小学生体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标准方法,对104名9-11岁肥胖儿童及其对照进行体能测试。结果 肥胖组学生的收缩压/舒张压、单位体重肺活量、单位瘦体重肺活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肥胖儿童的50米跑、立定跳远、仰臣起坐、1分种跳绳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且与体质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肥胖儿童的握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背觅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肥胖儿童的心肺功能、速度、耐力、爆发力及协调性等素质较非肥胖儿童差。肥胖儿童的肌力未受损,甚至高于大量肥胖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肥胖小学生身体成分和心肺适能的影响,为HIIT运动处方应用于学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方法 2022年8—12月,招募深圳市某小学25名肥胖小学生[年龄(11.0±0.4)岁,体质量指数(BMI): (23.3±0.8)kg/m2]随机分为运动组(13名)和对照组(12名)。在12周运动干预后[负荷期与间歇期时间均为15 s,负荷期运动强度为100%最大有氧速度(MAS),间歇期运动强度为50%MAS,每次2组×8回合,组间休息2 min,共10 min,每4周进行1次20 m往返跑测试(20 m-SRT)以调整和更新MAS],比较干预前后肥胖小学生身体成分和心肺适能指标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运动组肥胖小学生的体重、BMI、体脂肪含量、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分别由(55.6±6.2)kg,(22.7±0.6)kg/m2,(41.8±6.9)kg,(23.4±5.5)%和(102.4±39.0)cm2下降至(52.3±5.8)kg,(21.1±0.8)kg/m2,(38.6±6.3)kg,(20.2±4.5)%和(84.2±26.9)cm2(t值分别为8.73,10.96,7.02,4.92,4.95);收缩压(SBP)由(115.4±9.7)mmHg下降至(112.3±8.7)mmHg(t=2.96);骨骼肌含量、20 m-SR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分别由(21.3±5.3)kg,(21.6±4.9)次,(39.4±2.0)mL/(kg·min)增加至(21.8±5.2)kg、(31.4±6.3)次和(43.6±2.6)mL/(kg·min)(t值分别为-3.33,-8.37,-10.56)(P值均<0.05)。 结论 HIIT运动处方有效改善了肥胖小学生的身体成分与心肺适能,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其作为肥胖学生减控体重、提高心肺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