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安徽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共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阜阳市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HIV/HCV共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和服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56例HIV/HCV共感染者在过去1个月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不依从率为34.0%,结婚年限较长(OR=3.049,95%CI:1.435~6.481,P=0.004)、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OR=1.803,95%CI:1.251~2.599,P=0.002)和饮酒者(OR=2.512,95%CI:1.152~5.478,P=0.021)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差,而女性(OR=0.180,95%CI:0.089~0.366,P<0.001)和设置服药提醒者(OR=0.315,95%CI:0.159~0.626,P=0.001)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好。结论 降低社会公众的艾滋病歧视和提高HIV/HCV共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信心,是改善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河南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转服二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治疗1年后发生病毒抑制的失败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河南省“艾滋病常规治疗数据库”收集河南省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转服二线抗病毒药物HIV/AIDS患者抗病毒情况的相关信息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二线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发生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4 118名患者HIV/AIDS患者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235,95%CI:1.053~1.448),感染途径为输血(OR=1.566,95%CI:1.238~1.980),HIV阳性时长>6年(OR=1.676,95%CI:1.206~2.330),抗病毒治疗初始方案为D4T+3TC+EFV/NVP(OR=1.385,95%CI:1.135~1.691),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服药依从性教育,避免发生治疗失败和增强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克拉玛依市3个县区为研究现场,选取2008—2016年期间,年龄≥18岁,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1个月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0例。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服药情况、影响服药的可能因素、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认知等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0例调查对象中,服药依从性好124例(62.0%)。多因素分析显示,维吾尔族、不认为服药复杂、40~50岁组(相较30岁组)者服药依从性较好,OR(95%CI)值分别为0.482(0.237~0.983)、0.268(0.103~0.702)和0.309(0.114~0.839);对抗病毒治疗无正确认知者服药依从性较差,OR (95%CI)值为5.185(2.347~11.454)。结论克拉玛依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偏低,需及时开展服药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改善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定点机构(西安市第八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接受ART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ART治疗时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服药依从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3例接受ART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男622例,女141例,平均年龄(48.52±9.26)岁,平均ART服药时长(9.15±2.71)年。共627例服药依从性好,服药依从率为8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773)、ART服药时长(OR=0.685)、文化程度(OR=1.204)、每日服药次数(OR=0.624)、感染HIV途径(OR=1.893、1.540、1.422)、既往脱失(OR=0.561)均是接受ART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河南省周口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5~11月,以2017年周口市各区抗病毒治疗率为分层标准,随机抽取周口市三个区作为样本点开展调查,纳入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年满14周岁的487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治疗依从性、抑郁与焦虑、无望感、自我效能等8个方面。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1.72%的对象符合抗病毒治疗依从的标准,46.20%存在明显或轻微焦虑症状。与14~19岁对象相比,20~39岁、40~59岁、60~84岁对象符合抗病毒治疗依从标准的OR(95%CI)值分别为0.07(0.02~0.32)、0.36(0.15~0.84)、0.68(0.36~1.29);与家到最近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时间≤15 min者相比,时间为16~30 min、31~45 min、46~60 min、60 min对象符合抗病毒治疗依从标准的OR(95%CI)值分别为0.25(0.03~2.25)、0.11(0.01~0.99)、0.15(0.01~1.60)、0.31(0.03~3.58);较高的自我效能、及可感受的躯体疼痛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结论周口市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好,各类心理因素与艾滋病卫生服务地理可及性是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病例)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抗病毒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重庆市九龙坡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79名HIV/AIDS病例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基本知识、治疗相关知识和治疗情况,并采用依从性评价中心指数对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 调查379名HIV/AIDS病例,其中335例服药依从性好,占88.39%,44例服药依从性差;335例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301例(占79.42%)抗病毒治疗前接受过依从性教育.女性(OR=3.170,95% CI:1.537 ~6.539)、治疗时间1年以内(OR=3.071,95%CI:1.278~7.378)、未接受过服药依从性教育(OR=2.148,95% CI:1.047~4.407)和认为治疗效 果微效(OR=2.424,95% CI:1.157~5.077)的HIV/AIDS病例更容易发生服药依从性差.结论 服药依从性教育和HIV/AIDS病例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对服药依从性有重要影响,应当对HIV/AIDS病例开展规范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帮助其掌握服药知识和正确认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健康信念在抗病毒治疗健康教育对服药依从性影响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751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6月至12月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健康教育、健康信念及服药依从性等资料,采用中介分析健康信念在抗病毒治疗健康教育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次调查中有89.7%的对象最近1月从未漏服药,服药依从性还需提高;比较最近1月从未漏服药物和存在漏服药的HIV/AIDS患者,两组中医务人员健康教育频率和健康信念各维度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服药健康教育频率(OR=1.42,95%CI:1.03~1.95)、健康信念中感知到威胁(OR=1.74,95%CI:1.51~2.03)、感知到益处(OR=1.43,95%CI:1.27~1.63)、行为线索(OR=1.17,95%CI:1.01~1.34)和自我效能(OR=1.62,95%CI:1.44~1.84)均与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呈正相关关系,感知到障碍与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呈负相关关系(O...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枞阳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HIV/AIDS)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病毒抑制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枞阳县接受ART6个月以上HIV/AIDS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RT患者病毒抑制失败影响因素。结果 211例HIV/AIDS治疗后首次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 L者15例,病毒抑制失败率为7.1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有无漏服药、HIV抗体确证距离治疗时间及家人支持情况组间病毒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以ART成功为对照,无漏服药(OR=0.189,95%CI:0.039~0.919)是病毒抑制失败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12.252,95%CI:1.611~93.175)、家人歧视/不知情(OR=11.964,95%CI:2.520~56.799)是病毒抑制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无漏服药、文化程度、家人支持情况是ART患者病毒抑制失败的影响因素,应加强依从性教育及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凉山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及漏服药物的原因,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两阶段抽样的方式抽取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量表及美国社区艾滋病临床研究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自陈表进行问卷调查。一般资料和服药情况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67例HIV/AIDS患者,其中237例服药依从性良好(88.76%)。漏服药物的前3大原因分别是外出(20.97%)、忘记吃药(19.35%)和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在吃药(17.74%);最常漏服药物的时间是夜晚(37.78%)。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和无症状的患者服药依从性之间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彝族患者(OR=4.202)、无症状者(OR=3.372)服药依从性更好。结论凉山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整体水平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针对漏服药物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应继续向大众普及艾滋病的知识,加强抗病毒治疗的宣传教育,倡导使用提醒服药的方法,提高患者症状管理的能力,以维持和进一步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嘉兴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和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嘉兴市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服药情况等,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例艾滋病患者过去一个月的抗病毒治疗总服药依从性为58.54%,不饮酒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饮酒的患者好(OR =6.81,95% CI:2.09~22.12,P =0.001),而具有良好的服药知识的患者较不具备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OR=4.02,95% CI=1.674~9.65,P=0.002),有工作的患者比无工作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OR =2.41,95% CI=1.04~5.57,P=0.040).结论 根据相关因素建立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可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凉山州布拖县、美姑县HIV/AIDS患者的调查,分析人口流动性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凉山州HIV/AIDS患者提高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提出针对性干预建议。方法在2019-06/12以布拖县和美姑县的15个乡镇中的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外出流动情况,参考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收集服药依从性情况。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向前(LR)法二元Logistic回归,变量进入的标准为P0.05,排除的标准为P0.10,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725例调查对象中,流动人口占调查人数的58.48%,服药依从性良好的占82.76%。外出打工(OR=0.466,95%CI=0.304~0.713)、外出打工时间长(OR=0.666,95%CI=0.452~0.981)、最近1年外出打工(OR=1.736,95%CI=1.088~2.772)是影响HIV/AIDS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凉山彝族自治州HIV/AIDS患者流动情况对抗病毒药物服药依从性有影响,基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加速,应制定针对性措施,正确引导该地区的HIV/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苏州市经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MSM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于2005—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MSM感染者随访数据,分析其HIV病毒抑制、免疫学应答和生存情况。结果接受治疗的MSM感染者共735例,平均年龄为(36.5±10.5)岁。治疗后12、24、36和48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99、0.97、0.97和0.97。治疗后免疫应答比例为88.0%,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长161个/mm3,治疗时间在12个月内(OR:0.30,95%CI:0.16,0.55)、13~24个月内者(OR:0.43,95%CI:0.23,0.84),免疫学应答比例低于治疗24个月以上者。治疗后86.8%的MSM感染者病毒完全抑制,治疗时间在12个月内(OR:0.31,95%CI:0.14,0.66)、13~24个月内者(OR:0.39,95%CI:0.21,0.74)病毒完全抑制比例低于治疗24个月以上者。结论苏州市MSM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好,应加强服药初期感染者的管理和监测,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阻断传播途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访谈法调查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艾滋病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为41.6%,高于对照人群(χ2=220.62,P<0.05).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HIV性传播途径、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认知好于性交时非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OR=1.504;95%CI=1.128~2.007)、文化水平(OR=6.234;95%CI=3.860~10.069)、健康状况(OR=0.744;95%CI=0.615~0.900)、接受上门健康教育(OR=1.461;95%GI=1.107~1.927)、年龄(OR=0.337;95%CI=0.244~0.465).结论 河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避孕意识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尚未达到国家的控制目标;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是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州市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湖州市674例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资料,通过随访面对面调查服药依从性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674例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其中男性584例,占85.65%;女性90例,占13.35%。年龄为20~82岁,平均(42.64±13.59)岁。近1个月漏服药物≤2次的有644例,服药依从性比例为95.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OR=2.279, 95%CI:1.088~4.773),病毒载量≥400copies/mL (OR=2.630, 95%CI:1.373~5.038)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湖州市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比例较高,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病毒载量≥400 copies/mL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HIV阳性儿童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儿童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干预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云南省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548名HIV阳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制访谈问卷和视觉模拟依从性评估、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48名儿童平均年龄为(13.56±2.90)岁,依从性评分均值为(87.77±16.36)分,其中的依从性评分低于95分的占40.9%(224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74,95%CI:1.023~2.125)儿童服药依从性较高,10~12岁年龄段(OR=1.660,95%CI:1.012~2.724),家庭经济贫困(OR=0.404,95%CI:0.263~0.622),主要照护者为母亲(OR=0.619,95%CI:0.389~0.985)、父亲(OR=0.383,95%CI:0.210~0.697)、其他亲戚(OR=0.496,95%CI:0.306~0.802)的儿童,以及服用二线治疗方案(OR=0.490,95%CI:0.335~0.713)的儿童服药依从性较低。结论需要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咨询干预服务来提高儿童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特别是针对正在进入青春期的儿童,要加强关注其依从性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武汉市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匿名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451名PLWHA中,服药依从性均数为98.73%,其中,有414人(91.8%)服药依从性≥ 95%,37人(8.2%)服药依从性<9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时间>24月(OR=0.383,95%CI:0.191~0.767,P=0.007),歧视感知高(OR=0.980,95%CI:0.961~0.999,P=0.042)的PLWHA服药依从性越差。结论 武汉市PLWHA服药依从性较高,应加大对治疗时间较长,歧视感知水平较高的人群的关注,探索干预性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影响广东省高明监狱中服刑的人类免疫缺陷类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因素,为提高服药依从性提供应对策略和依据。方法选择截至2018年9月份在广东省高明监狱服刑并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1个月以上的34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访谈方式对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服药情况和药物漏服原因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9例患者中,在服刑期间有过漏服药或停药行为的占33.81%(118例),服药依从性≥95%的患者占84.53%(295例)。治疗时间长短、是否出现不良药物副作用、自我感觉服药后效果情况的服刑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和服刑期限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致漏服药物原因主要有忘记服药37.29%(44例)和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30.51%(36例)。结论影响监狱服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药物不良反应、对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认识以及服刑患者服药行为自我管理意识。应通过加强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和服药依从性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加强诊疗护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产生以及通过监狱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定时提醒患者服药行为,从而提高监狱服刑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异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创建针对性的提高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综合干预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现住址在福田区,存活且可随访到的符合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排除港澳台病例及羁押人员)230人,根据设计好的《福田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收集问卷后按照服药依从性评估问卷分为高依从性(n=108人)和低依从性(n=122人)两组进行对照比较,对两组的流行病学、临床、社会-心理-行为特征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影响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依从性不同两组在"对社会支持是否满意"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P0.05),显示对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不同对依从性高低有着显著性影响,对社会支持满意度高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也更趋向于高。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和一般人口学特征变量拟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OR=1.682,P0.05)合并CD4淋巴细胞计数(OR=1.351,P0.05)是依从性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分期晚、CD4细胞计数低的患者依从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大宣传教育,取得更好的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并促进患者对加强抗病毒治疗知识掌握,对治疗人群采用必要的综合措施促使其能依从服药,更重要的是要尽量使HIV感染者在病程早期治疗,可以保证较高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以下简称为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接受抗病毒治疗六个月以上的1 046例HIV/AIDS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病毒载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1 046例HIV/AIDS患者中,≥1 000 copies/ml占9.6%(100/1 046),50~999 copies/ml占9.1%(95/1 046),<50 copies/ml占25.4%(266/1 046),TND(未检出病毒)占55.9%(585/1 046)。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毒载量结果<1 000 copies/ml与≥1 000 copies/ml HIV/AIDS患者在民族(P<0.05)、教育程度(χ2=10.901,P<0.05)、感染途径(χ2=14.286, P<0.05)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保护因素(OR=0.344,95%CI:0.121~0.979),HIV感染途径中注射吸毒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危险因素(OR=5.237,95%CI:1.272~21.556)。 结论 陕西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毒抑制失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服药依从性,分析其相关因素,从而为探究如何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年3~5月对前往恩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以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抗病毒治疗的PLWHA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其服药依从性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91名感染者中,近三个月服药依从性良好者占67.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月可支配资金、居住状况、感染途径、感染时间、治疗时间与其服药依从性均有关(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家人同住(OR=5.358,95%CI:1.486~19.326,P=0.010),确诊时间>8年(OR=19.526,95%CI:3.514~108.560,P=0.001)的PLWHA服药依从性更好。结论 恩施州PLWHA服药依从性较低,居住状况及确诊时间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