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3D打印(three-dimension printing)学名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工业生产技术,当时被称为"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最初用于"打印"的原料均为非金属无机材料,采用金属材料进行增材制造开始于21世纪,至今不过十余年。随着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的问世,其重要性凸显,实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近些年来海内外"快速制造"领域研究的重点。3D打印技术因具有成本低、生产时间快和效率高等优点,已广泛运用于各个医学领域。目前,在矫形器领域有各种类型的3D打印矫形器出现并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对3D打印在矫形器制作方面常用的几种打印技术的原理、打印材料与参数、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正>3D打印技术(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又称为"快速成型技术",其起源于一百多年前美国研究的照相雕和地貌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加工工艺,与传统"减材"制造方向相反,是基于三维数字模型,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采用逐层制造方式将材料结合起来,故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1])。近年来3D打印技术已经产业化,并获得飞速发展。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3D打印技术也被称为快速打印技术或增材法制造技术,它是一种通过断层扫描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出立体形态并最终完成立体形态的重建的新兴技术。目前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ed laser sintering)、熔融沉积制造(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叠层实体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光固化成型(stereolithography)、  相似文献   

5.
可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医疗器械种类包括齿科器械、骨科器械和心血管器械等。由于技术的独特性,应该从工艺全环节对3D打印的医疗器械展开质量控制研究,涵盖原材料、工艺验证、设备、数据传输和风险管理等。此外,也有必要建立评价方法的相关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有助于推进增材制造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安全有效应用。本文对医用增材制造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标准化工作的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该行业的研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三维(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食品、医药等领域。3D打印技术为精准医疗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在肝胆胰外科领域, 3D打印可用于医学教育、手术模拟、肝切除术和肝移植等领域。未来, 随着高新材料的发现及应用, 3D打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 肝胆胰外科也将迎来新的春天。本文将对3D打印技术在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3D打印技术(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3DP),又名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是一种通过提取数据重建计算机三维模型逐层堆积打印实物的技术,通过提供有效的结合模式,可以打印出任何材质、以任意形式堆积的物体。这种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得3D打印材料可以精确模拟自体骨的结构,用于骨科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治疗,将骨科带入个体化定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正3D打印技术(three-dimentional printing,3DP),又称3D快速成型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兴起的一项新兴制造技术,它以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定制化为特点,被认为是推动第3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目前已被各国作为战略化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设计、纳米传感器、艺术等领域~([1-2])。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3D打印技术逐渐应用到生  相似文献   

9.
3D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使用粉末状可黏合材料通过折叠式制造工序实现逐层打印,因此也称为叠加成型技术或快速原型技术[1].具有制造精度高、周期短、个性化、材料多样、成本低的特点,3D打印技术不断被应用于医药领域和组织工程学领域,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成果[1,2].3D打印的完整过程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Aided Design,CAD)实现影像二维图像到三维图像,再通过3D打印机实现三维图像打印[3].外科多是采用CT、MRI图像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3D模型,但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软件各不相同,常见的有Agisoft PhotoScan Professional、VisualSFM、IQQA、Mimics,其中Mimics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将按照术前沟通、手术方案设计与术中应用、手术器械设计为主线,对3D打印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进行系统性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利用术前心脏CT数据,采用WJP白墨填充技术(White-Jet-Process)-高精度彩色多材料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打印心脏畸形的1∶1实物模型,用于术前规划,医生培训和术前模拟。结果成功打印出1∶1大小比例的具有畸形结构解剖细节的镂空全彩3D心脏模型,并在纵轴中点部位横断,可以打开模型观察心脏内部结构,但病例1的模型缺失了房间隔缺损的病变。参考该模型,手术组进行术前讨论、模拟操作,最终确定手术方案,并成功实施了预定手术方案。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1个月后随访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尽管当前3D打印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模型打印中仍有缺陷之处,但术前使用心脏3D模型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模拟操作,可提高手术小组对手术方案及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提高术中配合默契度,改善手术效果,且未来可预见打印心脏模型能够完成从单纯解剖形态向功能测试的进步,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诊疗领域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黄文华 《器官移植》2022,(2):161-168
生物3D打印是采用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成分制作人工组织器官的新兴制造技术,已在多个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在器官再造领域也具有突出的优势.近年来,生物3D打印器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目前仍处在研发和探索阶段,存在较多瓶颈,尚还不能用于体内移植.本文主要就3D打印技术的医学应用,生物3D打印技术的特点,生物3D打印器官在仿生...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3D打印成为全球瞩目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航天工业等领域,随着3D打印材料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不再满足这种先进技术只局限在原型制造和模具生产等方面,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其在医学领域的实践应用和发展前景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3D打印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1 3D打印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相似文献   

13.
总结近年来3D打印多孔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查阅近年3D打印多孔陶瓷支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与传统加工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多孔陶瓷支架有更明显优势,如增强结构可控性,提高生产效率等。更精细的支架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3D打印生物陶瓷在骨组织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不同3D打印方法各自优势和不足的理解,能够设计新的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14.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RE)是个性化矫形器制作的重要部分,根据测量数据重构患处3D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方法设计矫形器,再利用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 RP)制作。3D打印个性化外固定矫形器目前是“医工”交叉学科研究的热门领域,具有高贴合度、轻便透气、定制结构等优点,有助于功能恢复。近年来,对于个性化矫形器制造流程的效率、成本及舒适度的研究逐年增加,本文侧重于RE方法,按照制造流程从光学扫描、CAD建模、镂空最后到3D打印成型的相关技术优化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治疗肾肿瘤过程中应用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制造合适的个体化手术器械用于肾肿瘤的手术治疗;还可以打印出肾脏实体模型,用于指导肾肿瘤切除手术和肾肿瘤的临床教学。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物材料的更新,3D打印技术在肾肿瘤药物研发、生物工程打印具有生物活性肾脏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正3D打印技术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立体医疗模型的制造。随着精准化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日趋广泛,从立体模型、手术器械到活体移植组织、人体器官,3D打印技术逐步成熟完善并在医疗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气道管理作为围术期重要的管理项目之一始终备受关注,3D打印技术的出现可以将气道管理可视化、个体化,因此,其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对3D打印技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大规模量产物品的加工,3D打印技术无需生产流水线,仅需要计算机、打印机及相关打印材料即可完成打印,具有低成本、耗时少的优点,在制造个性化物品如假肢、骨骼、牙齿、血管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近些年,制造业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加上组织工程技术的突破,使得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科手术中。该文就3D打印技术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3D打印开始应用于骨科各个领域,包括各类手术如关节置换、畸形的治疗、骨肿瘤的手术治疗等,人们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利用CT或MRI等设备采集患者骨骼、关节等部位的外形数据,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然后用3D打印方式制造教学和手术参考用的模型,常用于帮助制造个体化假肢、假体、手术导板或进行骨修复等。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3D打印技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近年来3D打印技术用于脊柱内植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脊柱内植物的相关研究报道,对脊柱内植物的3D打印技术、打印材料、打印工艺、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目前,用于制备脊柱内植物的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电子束熔融技术,材料主要以钛及其合金为主。通过上述材料及技术制备的3D打印脊柱内植物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但3D打印脊柱内植物的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与传统工艺制造的脊柱内植物的疗效比较、成本效益分析及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等问题尚待解决。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定制的脊柱内植物,使脊柱外科手术更精准、更安全。随着3D打印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3D打印脊柱内植物将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3D生物打印是以活细胞为原料, 在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辅助下, 打印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或器官的技术。3D生物打印技术具有精度高、制造速度快、可按需求制作等优点, 可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 在医学各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3D生物打印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 打印物血管化、生物力学、支架材料的选择、打印物的长期存活等,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仍需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