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质过度沉积为基础发生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系列疾病,常伴发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为其主要致死因素,其治疗措施主要针对NAFLD的致病因素、发病与进展关键环节和相关代谢紊乱,推荐药物包括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卡格列净等改善胰岛素抵抗,他汀类降脂药物、ω-3长链脂肪酸,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激动剂等调节糖脂代谢、减少肝脏脂质沉积,维生素E、奥贝胆酸和复方中药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肠道微生态调节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多种正在研究中的新型靶向脂代谢调节、抗炎和抗纤维化的药物有待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表现为一组肝脏病变的总称,包括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耐受、脂质代谢障碍和高血压。NAFLD的特点是大囊泡状脂肪变性,范围从单一的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随后由单纯的脂肪变性向炎症/纤维化疾病发展。持续性的肝脏损伤将导致肝脏向纤维化或肝硬化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脂质代谢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诱导的固有免疫炎症在NAFL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固有免疫的关键调控蛋白,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可通过识别胞浆DNA诱导Ⅰ型干扰素和其他细胞因子产生免疫应答, 发挥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新近研究表明, STING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活化诱导的肝脏炎症及相关糖脂代谢紊乱中发挥关键作用, 有望成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从单纯的肝脏脂肪变性,到以脂肪变性加炎性反应为特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以依次进展为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肝脏疾病谱。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脂肪酸、亚临床炎症、氧化应激和各种脂肪细胞因子。目前的治疗推荐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或手术治疗等各种减少体重的措施。着重于体重下降和身体活动的生活方式干预依然是NAFLD管理的基础,在NAFLD中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虽然运动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运动类型不同对NAFLD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此文针对NAFLD的发病机制,讨论在治疗和预防NAFLD中不同运动类型的可能作用。规律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脂肪沉积,抑制氧化应激,并减弱与NAFLD有关的炎性标志物。多模式运动作为NAFLD治疗的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田丽艳  陆伦根 《肝脏》2010,15(3):217-2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的增加与人群中肥胖的流行有关。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IR)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IR使肝脏的游离脂肪酸(FFA)增加及氧化减少,从而导致了脂质毒性并进展至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肝细胞周围纤维化——NASH的组织学标志物。因此,改善IR成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10,15(4):246-24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NAFLD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年NAFLD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包括胰岛素抵抗(IR)、肝脂肪变性、氧化应激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存在系统性和肝脏局部缺氧。对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与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显示机体缺氧程度与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缺氧及其缺氧诱导因子能促进肝细胞脂肪堆积,加速肝脏炎症、纤维化,甚至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排外病毒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NAFLD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需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胆汁酸、糖脂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FXR参与调控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 R)、脂质代谢异常、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炎症细胞渗入、促进肝内循环及肝细胞再生、延缓肝纤维化进程等NAFLD的重要环节.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也证实,FXR激动剂有延缓、治疗NAFLD的作用.提示FXR可能是NAFLD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FXR应用于NAFLD仍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9.
【据《J Hepatol》2019年11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与肝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作者Rosso C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紊乱的代谢环境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局部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旨在阐明巨噬细胞活化、靶器官/组织胰岛素抵抗(IR)与肝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慢性炎症以及遗传易感性强烈关联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纤维化、肝硬化。由于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和地区NAFLD增长迅速,导致疾病谱变迁,NAFLD现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流行率17%~33%)以及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第一大慢性肝病。近几年研究发现,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程序,在介导脂质代谢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结合NAF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本文就自噬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意义及其与IR的关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蒲春文  王炳元 《肝脏》2012,17(8):594-59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一个表现,普遍认为和胰岛素抵抗(IR)有关,当存在二次(或多次)打击,包括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游离脂肪酸的脂毒性、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就会导致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疾病的进展(综合反应假说),即处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状态.  相似文献   

12.
王伟  毕洪钟  潘金  琚坚 《胃肠病学》2013,18(5):317-3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肠道微生态失衡致NAFLD发病的机制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国内外文献已报道相关发病机制可能包括干扰代谢、促进胰岛素抵抗、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增加肠壁通透性、激活肠道免疫、加重肝脏脂质氧化和氧化应激、激活肝脏免疫炎症损伤和肝纤维化等。而NAFLD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可反过来影响肠道微生态,形成恶性循环。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失衡致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临床慢性肝脏疾病,包括单纯的肝细胞脂肪变、脂肪性肝炎(NASH)、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是临床隐原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胰岛素抵抗(IR)和中央性肥胖是NAFLD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由中央性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组成的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险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NAFLD是MS在肝脏系统的表现,NAFLD的出现可能不仅仅是CVD发生的标志,甚至是CVD的早期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H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 相关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一系列病变.其发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Day等 [1]的"二次打击"学说和Wanless的"四步学说"圆似可解释其复杂的机制."初次打击"主要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肝细胞脂肪沉积(单纯性脂肪肝,第一步);"二次打击"为各种致病因素引发的氧化应激使反应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增多,导致脂质过氧化伴线粒体损伤及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2,LICP-2)等细胞因子活化,进而引起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坏死性炎症(脂肪性肝炎,第二步);炎症持续存在,肝星状细胞激活,启动肝脏基质的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第三步);伴随进展性肝纤维化,肝脏的微循环障碍可继发肝脏缺血坏死而导致肝小叶结构重建,形成肝硬化(第四步).  相似文献   

15.
茅益民 《肝脏》2012,17(5):34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疾病谱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引发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疾病,是导致慢性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大量证据已揭示了NAFLD和NASH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间的关联.胰岛素抵抗和氧应激构成的"二次打击"理论是NAFLD和NASH的主要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导致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肝脏内过度增加的脂肪酸负荷通过毒性脂质介导或氧应激可产生相应损伤.因此,针对外周胰岛素抵抗和氧应激一直都是NASH的主要治疗策略,而且既往的临床试验也几乎只在胰岛素增敏剂和抗氧化剂中开展.  相似文献   

16.
内质网是真核生物重要的细胞器,当内质网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引起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ERS)。ERS经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需肌醇酶-1α(IRE-1α)及活化转录因子-6α(ATF-6α)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发生炎性反应,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胰岛素抵抗(IR)的形成及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纤维化等过程。通过调控ERS相关炎性反应可能为防治NAFLD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肝病之一,中药治疗NAFLD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减轻肝脏炎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先天免疫和抗肝纤维化等有关。总结了目前中药治疗NALFD作用机制的现有数据,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密切相关的,以肝脏脂肪过度堆积为病理特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NAFLD可以引起进展性肝纤维化,甚至导致终末期肝病。在过去10年中,NAFLD相关终末期肝病已成为成人进行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随着肥胖在儿童中广泛流行,NAFLD已经成为美国儿童最常见的肝脏疾病,无论是对普通的儿科医生还是儿科专家和卫生管理人员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代谢综合征,日渐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常见慢性肝病。肝血窦内皮细胞(LSEC)是肝脏组织特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作为一道重要的血管屏障,其对肝脏细胞吸收和代谢源自肠道血液中的营养与物质成分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介绍了NAFLD发生发展进程中LSEC毛细血管化、血管功能障碍及其参与调控肝脏炎症、血管生成、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708-1712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和同龄期男性。针对这一临床现象,重点从胰岛素抵抗、肝脂质代谢、肝纤维化和肠道菌群四个方面总结了雌激素缺乏对绝经后女性NAFLD潜在的影响机制,为绝经后女性NAFLD的早期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